【作 者】赵颖: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和人们普遍知识能力的上升以及对于书籍的大量需求,图书校对的效率问题也就随之凸显出来,这不仅仅是传统的纸质版图书所面临的,也是数字出版时代所带来的电子版图书的巨大挑战。将结合实际对图书校对效率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简要阐述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图书校对;效率;对策
一、图书校对的概念解读
所谓图书校对,它是图书出版过程的一个必备的流程,就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找出并修改校样上的错误,它在整个出版过程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细致和重要是它的关键词汇,这项逐一校对的技术工作,必须要按照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来校对修改,排版之后的问题也同样需要审核校对。
这项工作具有细节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细致的工作对图书校对工作者的耐心程度要求非常之高,一直以来,出版社都将质量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使图书校对的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于图书校对工作者忽视一处错误,都会面临即将失业的可能性。但是在新时代随着数字出版的到来,当然不能否定纸质版图书的必然地位,电子版的图书愈来愈多,人们对于图书的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供应量和需求量长期以来大幅度的增长,导致传统的效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所以这就出现了很多图书校对工作者以牺牲图书校对质量的代价来填补图书校对效率的不足,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此引起重视。
二、分析图书校对效率存在的相关问题
在相关的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一部分出版社另一个关于流程上的不足,就是没有科学规划图书校对人员的数量、没有合理安排图书校对人员的配置。如此重大的失误操作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就是图书校对人员难以满足该出版社对于图书校对工作的实际需求,图书校对工作人员无法在满足出版社极高的质量要求下完成相应的任务数量,就会出现图书校对工作任务的积攒,达不到很好的图书校对的效果的同时还容易消耗图书校对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对于提升工作效率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另一个结果就是图书校对人员过剩,进而导致其中一部分人出现懒散的心境,而其他图书校对工作人员产生不平衡的心态且努力工作却不被认可而愤愤不平,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甚至更有一部分出版社为了节约人力资源并没有雇佣专门的图书校对工作人员,让一部分编辑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来兼职完成,完全不顾三审三校的图书校对规定,导致图书校对效率的质量和效率都不达标,专门的校对工作人员尚且需要定期的培训来提升图书校对的效率,而作为兼职且流动的图书校对人员的效率自然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对图书校对的工作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在不损害质量等因素下提升图书校对的效率,满足新时代对于图书校对效率的新需求。之所以会出现图书校对效率的相关需求,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图书校对效率低下所产生的相关反应,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图书校对人员本身工作状态的问题,这就跟图书校对的工作特性息息相关,不被上司所关注的工作特性和岌岌可危的失业风险促使图书校对工作者对保证图书校对的质量更难关注,懒散无积极性的工作态度导致图书校对效率的低下。
二是图书校对人员本身的素质低下,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性格特点拉低了图书校对效率的整体水平。
三是图书校对的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图书校对效率的需求,这也是图书校对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图书校对是一个相对简单冗长的工作,所以其工作方式方法一般情况下也并没有像其他工作形式那种显而易见的变革,所以图书校对的效率一直很低。
四是相应的出版社缺少统筹安排的思想,没有合理地对图书校对人员进行安排,不能清晰地规划图书校对的流程,这又是一个影响因素,追根溯源就是出版社对图书校对工作不够重视、图书校对人员对图书校对工作没有工作激情、相关负责人不能选人任贤等,是否能挑选出适合胜任这份工作性格的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图书校对的效率。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图书校对人员的专业性程度不高,有很多出版社对于图书校对工作不够重视,甚至于不设立专门的图书校对人员,这样又如何能够解决图书校对的效率问题?
三、优化图书校对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图书校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在新时代的需求下,我们想要解决图书校对的效率的问题,提升图书校对人员的专业性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图书校对的工作能力强,才能在不忽视质量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意外来提高图书校对的效率。
首先,图书校对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负责是出版社应当对每个图书校对人员所渗透的思想,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是图书校对人员必须拥有的意识,对于图书校对工作人员来说,责任心的要求尤为重要。
其次,耐心和细心是该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该品质主要与图书校对的个人的性格有关,这就要求相关负责人和组织者必须在招收工作人员的时候慧眼识人,图书校对工作者的性格品质是提升图书校对效率的基本保障。图书校对人员的校对方式和主要的注意事项总结和归纳也是必要要求之一,只有在仔细研究之后认真总结和开拓创新,并将这种方式应用在工作人员的日常校对之中,才能让图书校对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得心应手,熟能生巧之后便将最新的发现和技巧进行总结归纳进而普及其他工作人员,有了方法和技巧的基础,提升图书校对的效率问题也就愈加轻松。
最后就是校对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个是最能提升图书校对人员图书校对效率的方面之一。如果说图书校对人员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是提升图书校对效率的基础,为长期稳定的工作提供了可塑性。图书校对的方式和技巧的熟练掌握是前提条件,那么校对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是最终的表现形式,最接近提升图书校对效率的直观表现,只有图书校对人员拥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有可能提升图书校对的效率。在实际操作中,任何一个条件的单一满足都不能达到很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现最终的目的,必须在所有出现问题的环节上进行对应的解决,才能呈现出最佳的校对效果,从而在不损害质量和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大大提升图书校对的效率,满足新时代对于图书校对的新的效率需求。
(二)完善工作模式的规划统一
单单是图书校对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性并不能满足提升图书校对效率的社会需求,相互之间的统筹规划和配合是重要且必要的。
首先,我们要重视对校对流程相关因素的控制和协调,并充分考虑到时代发展的迅速性的特点,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后发现,有相当多数量的出版社并没有改变以往的图书校对方式,他们的校对人员完全没有进行定期的相关培训,并且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图书校对人员的图书校对工作态度并不积极,工作氛围的懒散加上出版社的不作为,就间接导致了图书校对效率的难以上升。
其次,出版社对图书校对的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了图书校对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图书校对工作时,要按照三审三校的流程进行审核校对,但是随着现在对于图书校对效率的要求不断上升,很多出版社却跳过中间的流程直接进入最后的终审终校的环节,这就严重影响了图书校对的质量问题。我们虽然要解决图书校对的效率问题,但是却不能以牺牲图书校对的校对质量为代价,这违背了追求图书校对效率的本质,更加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于图书校对的现实要求。
最后,我们还必须接受校对载体在新时代所发生的变革,这也是数字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之一。新时代下电子版的图书取代了一部分纸质版图书的地位,也即是说传统的图书校对工作的载体是纸质版图书,对其的审核是建立在纸质稿件的基础之上;而数字时代出现的电子版图书的校对载体出现了电子稿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单单要规范传统的图书校对方式,新出现的电子图书校对方式也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总结。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图书校对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个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熟练操控,灵活的掌握并熟练的操作是电子版图书的一个优势所在,对于电子版图书来说,提升图书校对效率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培训图书校对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一个可以灵活运用计算机进行图书校对的图书校对人员可以减少图书校对所需要的时间,这对于提升图书校对效率问题尤为重要。
当然,利用计算机进行图书校对也有自身的缺陷,操作的失误和同音字的输入不当等都会导致图书校对达不到预期的图书校对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接受校对方式的变革,并且积极面对新的技术创新下所产生的电子校对软件,合理地运用来解决图书校对的效率问题。
(三)快速掌握图书校对的现代化技能
所谓现代化技能,主要针对的是数字时代下电子版图书的校对方法,在当今社会,电子版图书的校对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子屏幕这个媒介,在现代化科技的参与下,提升图书校对的效率问题就相对纸质版图书较为简单。
如今,电子版图书的校对主要是采用电容式和电磁式触控,图书校对人员可先通过软件进行校对,这就大大提升了图书校对工作人员进行图书校对时的效率,但这同时对图书校对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这不单单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还必须熟练运用来改变图书校对效率不足的难题,这就要求图书校对人员必须拥有专业计算机水平的能力并且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来不断进步和更新知识与手段。
面对图书校对工作本身的特性,图书校对人员还必须要具备的一个现代化技能就是让自己的心境符合图书校对工作的性质,这是当前解决图书校对效率问题的重点也是难点,用平和的心境和思想来完成图书校对的工作,从而让其成为解决图书校对效率问题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不论是纸质版图书还是电子版图书都提出了新的图书校对要求,那就是图书校对的效率问题,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保证图书校对的工作效率,我们必须及时接受变化,改变我们的传统工作思想,提升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储备,在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之下提升我们的图书校对效率。
参考文献
[1]敖敬华.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规范化研究[J].科技传播,2018,10(24):192-193.
[2]隗立娜.浅论提高图书质量对校对人员素养要求[J].中国报业,2018(13):100-101.
[3]袁宏军.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人员面临的新问题及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0):221+255.
[4]刘春莉.教辅图书校对的特殊性及应对措施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3):254.
[5]陈静.图书校对规范依据不足之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