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出版社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措施探析

2020-05-22 来源:《传播与版权》
  【作 者】王明琳: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教育分社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各行各业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受到编辑工作特点、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倦怠心理。分析导致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探究干预措施,希望能够为其相关人员具体工作提供更高程度的保障。

  【关键词】出版社;编辑;职业倦怠;成因;干预措施

  在出版社发展过程中,编辑部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如果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产生职业倦怠,则会对工作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编辑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综合探究干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推进出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职业倦怠产生原因

  (一)员工个人原因

  在出版社发展过程中,如果编辑人员身体状况不良,同时对自身缺乏正确理解,自我封闭,个性内向,会使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产生职业倦怠。与此同时,如果编辑人员客观定位和主观期望产生矛盾,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不当也会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除此之外,知识经验不足,精神需求和物质生活缺乏保障以及后顾之忧等原因也会使青年编辑产生职业倦怠。

  (二)编辑工作特点

  通常情况下,编辑工作具有工作强度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等特点。通常情况下,工作压力是编辑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包括学术压力,出版时间限制。尤其是对于学术编辑日常工作而言,不仅需要时刻关注学术动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同时还需要确保高度满足期刊发展创新,质量和特色等方面问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重复进行各项工作,容易使其工作热情消耗,进而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1]。如果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和工作价值,则会不断累积厌倦情绪,进而导致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满足感和成就逐步减弱,造成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与此同时,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编辑工作的成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隐秘性,导致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职业成就感较低,很难得到外界的认可与理解,进而导致出现职业倦怠。通过相关调查发现,编辑工作的复杂性、细致性、机械性、系统性、收益滞后性和成本及时性等特征,是造成编辑职业倦怠的一项重要原因。

  (三)工作环境原因

  通常情况下编辑工作具有明显的枯燥性、单调性、重复性和周期性,重复进行单调乏味的工作是导致出现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强度和工作量普遍较高,使其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同时作为辅助部门编辑单位缺乏话语权,相对于其他部门而言,职称评审、个人进修、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对自身知识储备进行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大多数编辑表现出力不从心。虽然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编辑工作的相关人员在每年需要完成72学时以上的继续教育,但是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无法使编辑人员个人专业知识得到真正提升,在职业上升期发展过程中逐步丧失工作热情。总之,工作氛围的不良影响以及规章制度完善性的不足是导致编辑部门产生职业倦怠的一项重要原因。

  (四)社会因素原因

  基于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出版业体制提出的具体要求,需要对出版单位进行科学改革,在出版单位改革之后,期刊的商品属性得以凸显,对其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值观念方面产生的冲突使编辑人员无所适从,导致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出版单位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和行为承担相关社会责任,如果处理不慎,则会导致出现矛盾或纠纷等不良问题。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剽窃和抄袭层出不穷,导致编辑部门对其相关稿件进行更为深入的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检索,法律方面的问题导致编辑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也加大。除此之外,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部分编辑部门开始尝试涉足数字化出版,要求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关注稿件内容,同时还需要能够科学应用更多新技术,导致编辑人员产生更高的心理压力,进而造成职业倦怠。

  二、干预措施

  (一)强化编辑人员学习

  当编辑人员出现职业倦怠时,需要从个人角度对其进行科学调整。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时间管理,例如,计划在某个时间进行图书出版,相关人员需要以此为基础设计工作流程图和时间表,然后编辑工作人员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落实各项具体工作,避免编辑人员在冗长的工作中消耗精力,与此同时,还需要科学应用业余时间提升自身能力,确保自身在工作中具有更为饱满的精力[2]。其次,还需要进行正确价值观的科学树立,通常情况下,编辑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也会对其社会文化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编辑人员缺乏必要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把关意识和政治意识,则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不良后果。基于此,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必须确保能够自我调节,合理划分,日常生活和工作,确保能够及时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造成不良情绪积压,对编辑人员工作情绪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进而有效避免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二)简化编辑出版流程

  在出版单位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编辑是其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但是,在出版单位具体工作过程中,编辑部门普遍不被重视,例如发行,印刷以及总编辑等部门无法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共享,当相关信息缺乏时,只会一味向编辑部门提出。而且在编辑进行选题论证和策划工作时,需要填写众多表格,同时还需要去不同部门找领导签字[3]。甚至在部分出版社,编辑人员还需要帮助发行部门和推广部门进行一些工作。基于此,出版单位需要确保行政部门具有更高的办事效率,为编辑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编辑人员工作效率。

  (三)优化编辑考核机制

  由于编辑工作具有较为繁杂的内容,部分出版企业为了实现更高的工作成绩和工作量,选择使用KPI等考核方式进行编辑工作内容的定量分析,该种方法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编辑单位分解总体任务,使其实现更为有效的落实,确保出版单位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保持一致,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具有更高的数字化和精确化。但是对出版企业日常工作而言,该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编辑工作通常具有过程长,环节多的特点,在具体实现KPI考核过程中所提取的关键因素,无法确保全面覆盖编辑内容和工作范围,对科学评估,编辑精力投放力度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以此为基础进行业务考核无法确保合理推出制作一本好书,需要付出机会成本,精力和时间,但是在目前部分出版单位应用利用该方式进行专业考核,并将其考核结作为员工职务晋升、评优评奖、薪酬奖金的重要依据,将其作为判断员工是否认真工作,是否具有专业能力的唯一标准,导致偏离传统工作的真正目的,进行考核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利用考核为员工日常工树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明确企业未来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出版单位在日常进行专业考核时,可以参考KPI考核结果,但是与此同时,还需要与编辑日常工作状况,及其开发作者和选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整体的判断。

  (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无论是编辑单位还是编辑业务部门,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都需要对编辑人员心理健康和工作进展加强重视。由于编辑作业具有较多工作流程,同时,各个环节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各业务部门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突破难关,避免编辑人员单打独斗。一方面,能够使编辑人员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实现编辑人员团结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其能够更大程度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确保编辑人员更为积极地参与日常工作,就出版单位而言,需要从专业培训、政策支持、改善环境等方面科学构造良好工作环境[4]。再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改进考核办法,确保弹性工作制的有效落实,以人为本开展各项工作,保证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轻松的状态。其次,还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确保进行员工业余生活的合理丰富,对其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进行有效缓解。最后,出版单位还需要对员工心理疏导服务加强重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员工日常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其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寻求解决办法。

  (五)创设职业发展平台

  从长远发展角度而言,企业需要科学构建发展规划策略,对出版社编辑人员的职业发展加强重视,科学构建发展规划,确保其合理性。进行岗位激励机制的科学构建,确保编辑人员能够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与此同时,出版社还需要为编辑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使其相关人员有机会和平台继续提升自我,以此为基础,不仅能够实现编辑人员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对编辑具有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有效缓解,使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明确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自己的发展方向,推进单位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确保员工个人奋斗能够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对出版社编辑人员的具体要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出版单位进行编辑工作过程中,员工个人、编辑工作、工作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编辑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通过强化编辑人员学习,简化编辑出版流程,优化编辑考核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创设职业发展平台能够确保对其进行合理干预,使其编辑人员更为积极地参与日常工作,对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推进编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大限度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出版行业提出的更高需求,为国家文化事业的有效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岩.职业倦怠成因与干预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169+172.

  [2]马荣博,程俐萍,武云侠,等.高校学报编辑应用积极心理学应对职业倦怠的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6(5):32-34.

  [3]张梁.现代编辑的职业倦怠研究:压力源解析与干预策略[J].新闻传播,2018(1):74-75.

  [4]杨帆.论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及其干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6,35(2):120-12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