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学 青春 想象
《漫话中国文学 ·青春版》魏雁 马群涛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版/78.00元
友人送来新书《漫话中国文学·青春版》,作者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才女,而今在深圳当边防警官的魏雁与其多年的合作者马群涛,趁鲜翻阅,即感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说到“青春版”,很容易想到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诚如作者所言,是受到白先生的启发,他们有意书写中国文学的“青春版”,其意义不仅是让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还在于它关注的点从以往高大全的模样换成深具人情人味的普通模样,从对文学的远距离审美换成走进作品和作者一起嬉笑把玩。
全书开篇第一章:远古歌谣——中国文学的起源。在缺乏历史资料的条件下,说尧舜时代的《击壤歌》,能说些什么呢?那么久远的场景,能引起当下年轻读者的兴趣吗?且看作者的开笔:
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这首诗歌产生的背景吧:那时候天下太平,四方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反正谁家也没有法拉利没有LV没有上市公司,也真没啥可攀比的。可是没有攀比的日子多么幸福啊!在这样一个接近赤贫却无比祥和的农业时代里,有这样一群精神矍铄的老人,一边舒服地晒着太阳,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经这么一番铺陈,引出了先民吟唱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有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读到这里,说实话,我这个50后、1980年代的文学青年也被吸引了。
这样充满想象力、充满青春气息的文字在书中处处可见。但是,如果你以为《漫话中国文学 青春版》通篇是风趣俏皮的文字,意在博得年轻人的喜爱,那就错怪了作者,也低估了作者。
作者喜爱中国文学,积年用功。写作此书决不是满足于青春挥洒,显摆自己,他们对中国文学历史进行深度的文脉梳理,并做当代人的审视和发问。从全书目录可见其结构严整,从文中的起承转合可见逻辑的自洽。
为什么在汉朝兴起大赋,大赋为什么能作为汉朝文学的代表形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盛行玄学?又为何在唐朝出现全民为诗的盛况?……每个朝代都有特定的文学形式,其兴衰都有深层的原因。
远不止这些。阅读该书,还可体会作者的深意:那些富有盛名的文人有过怎样的人生故事?他们一出生就含有金钥匙吗?他们一生都才气横溢,事业接连辉煌?显然是不可能的。读此书可知文学与时代息息相关,文人的出身、经历、性格、交友等等,都影响到他们的创作。我非常理解作者其实想说,表面上他们一直在说文学,其实也是在说人生。看似我们处在21世纪,时代早已今非昔比,然而就创造性而言,古人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地方;就荣辱毁誉而言,也给今人许多启示性的思考。《漫话中国文学 青春版》是在积极尝试用青春的语言解说中国文学历史,用新形式进行传统文学审美,挖掘文学背后的内涵,用心写出文化自信的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