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外文局举办“云座谈” 16位中外出版人谈疫情下出版新常态

2020-05-22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5月11日,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国际出版云座谈:全球抗疫进行时”视频会议上,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9国的16位出版机构负责人围绕“疫情应对措施及国际合作出版”主题,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共同研商对策。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图书出版发行生态带来较大影响,图书出版的整个生态链均受到冲击。同时,读者的购书、读书、交流、体验等阅读行为与方式也发生改变。全球出版工作者采用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新技术推进出版生产流程再造与生态变革。云首发、云签约、云阅读、云销售、云订货、云展览等一系列富有新意与特色的图书出版发行新模式加速培育。同时,读者云购书、云阅读、云交流、云体验等阅读体验新模式迅速生成。疫情期间,中国外文局积极尝试在线出版业务,与国际出版伙伴密切合作,先后举办云首发、云签约、云阅读、在线直播等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并免费向全球提供抗疫图书版权,受到国际同行欢迎。

  新星出版社社长马汝军:疫情对国内出版全流程产生了影响:出版社线下组稿出现困难,导致新书品种大幅下降;印制与物流周期严重拉长甚至出现断裂,由此导致图书销售收入锐减,尤其在2月表现明显。更大的变化是,由于线下书店转为线上电商,出版社发货折扣被进一步拉低,压缩了出版社本就不高的利润空间。疫情也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促进了行业对电子书的重视,各社积极采取直播电商的方式,甚至带动一些出版机构尝试自营销售。

  疫情导致我国的地面书店、印刷厂和电商物流歇业近两个月。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李春凯表示,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可能会迎来销售反弹,国内出版业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变化。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必将促使出版业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画报出版社社长于九涛:人们的阅读方式和读者的购书方式转为线上,更多人开始把阅读当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兴趣阅读占比加大,艺术、科普等图书热销,与疫情有关的虚构和非虚构作品销量陡增。出版社面临出版方式、技术以及推广销售方式变革等重重挑战。

  海豚出版社社长王磊:过去几个月,人们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度阅读,纸书购买和在线阅读时间都有所增长,而碎片化阅读和实用性阅读有所减少。同时家长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大大增加,居家学习与亲子关系的问题凸显。家庭共读成为众多家庭首选的亲子沟通方式。疫情期间,人们开始阅读真正“感兴趣”的书籍,而非通过“充电宝式”的阅读来增强职场竞争力。为适应变化,同时也受疫情期间物流等环节限制,中国很多出版社推行“电子书优先”政策,加快电子书发布频率,有些图书甚至直接以电子书的形态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应这种变化,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加“富媒体”的阅读内容。

  参加视频座谈会的国外出版社代表也介绍了各社在疫情期间的出版情况。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社长马丁·沃尔瑟表示,德国出版业受疫情影响变化不大,因为大多数出版社都采取线上办公的方式,无论是发稿、翻译、审稿还是与同事合作,都通过邮件和线上平台完成。但也给出版人带来一些不便,即无法与作者保持密切联系,很多经常性的作家见面会、读书会无法举办。

  韩国耕智出版社社长金胜一:韩国人的国际出行频率较高,因疫情减少了出行,让人们有更多时间阅读。耕智出版社的图书销售额在此期间增加了50%——60%,从这一点上看,疫情给韩国出版业带来了利好。

  西班牙莫纳出版社社长何塞·马努埃尔:疫情期间,读者呈两极化分布,喜欢阅读的人,会在疫情期间增加阅读量;而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疫情期间的阅读量会更少。出版社可以通过收集读者兴趣爱好、职业等数据信息更有针对性地销售。

  美国黑马漫画公司CEO麦克·理查森:作为仅次于DC和漫威的第三大漫画公司,他们正在经受疫情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削减出版计划,甚至放弃部分选题,印刷厂、分销商、零售商均歇业,使商业环境日趋恶劣,目前该公司绝大部分销售都来自网上。印度尼西亚布兰克出版社董事阿尔文塔·蒲巴则表示,该国出版业受疫情影响很大,电商的收入也不能弥补损失,有出版商声称收入降幅高达80%。土耳其卡努出版社社长詹姆·克泽奇表示,土耳其政府已将出版行业列入需要财政保护的部门,土耳其最大的实体连锁书店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印度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董事莫罕·卡尔诗表示,近期将出版关于中国医生和医务人员的电子书,在全球众多电子平台上线。

  外文出版社社长徐步:疫情给传统纸书的出版发行以及对外出版和国际交流业务带来较大影响的同时,也给数字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出版社应更重视电子出版,并借助云供应链进行推广。该社免费授权巴西孔特拉庞托出版社的抗疫主题电子书,在巴西上线发行10余天,读者下载量就达到20万。各国出版业也需要共同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国际出版交流合作的新渠道和新模式。

  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李春凯:疫情期间,该社与来自奥地利、瑞典、韩国、俄罗斯的4家出版机构签订了46项合作出版协议。其中与来自奥地利和瑞典的出版社是首次合作。在提高国际合作品质、打造精品图书方面,他建议从思想性强、有普适性的优质内容的输出和落地入手;同时,为提升国际合作内容质量和效率,需要与国际合作方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华语教学出版社社长王君校: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中外出版业要更加关注相同点,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至高点,出版人类共通、共享的文明成果;二是中外出版业应共享员工。只有共享员工才能深入了解各自的市场需求,找到双方合作的契合点;三是要搭建中外图书出版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采用移动APP、电子期刊等方式,重点是即时、快速传递中外的市场信息、行业变革或转型创新的经验交流。

  朝华出版社社长汪涛:加强国际同业出版合作和人文交流,放宽条件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版权复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等建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