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战争——AI军事畅想》吴明曦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20年1月版/138.00元
由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吴明曦研究员撰写的《智能化战争——AI军事畅想》(以下简称《智能化战争》)一书日前已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紧紧围绕战争演进背后的科技推动与牵引这一主脉,分析论证、预测未来,前沿性前瞻性强,具有重要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引领作用,是一本专门研究和论述智能化战争的力作,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书洋洋洒洒50余万字,16个章节,严谨而和谐,每个章节均可作为独立单元又不游离中心主脉。每一个叙事视角下的图片和资料都极富阅读性和研究价值。如此知识富集、信息广聚、预测超前的好书,实有推荐给更多军事研究者、爱好者的必要,因此笔者以浅薄之识,把自己阅读该书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希冀能给读者带来些许帮助。
1 《智能化战争》是一部资料详确、探研深入、论述精辟、理技互动、史论结合的专著。作为一部分析、预测未来战争和装备发展趋势类别的专著,如果只有“料”没有“论”,只有“技”没有“理”,那么专著便成了“剪报”的堆砌。同样,若是没有“料”、没有“技”,单有“理”和“论”,那么,“理”“论”便会让人生出“根不深叶不美”的空无感。只有夹叙夹议、理技互动、史论结合才能显示出材料的丰珍和理论的精透。而这正是《智能化战争》的突出特点。同时,坚持存真去伪坚持唯物史观也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在互联愈加开放、信息大爆炸的当下,获得一份或者多份材料,是极其容易办到的。但是如何在众多材料中去伪存真,选择合适的一枚,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慎重甄选与闭环考证的。关于书中材料的甄别选弃,我从责编的回忆中选取一段,或许能“窥斑知豹”: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有媒体报道出美军“舒特”系统攻陷并接管了伊军的指控系统,造成伊军没有形成大规模、成建制的抵抗。其中原因究竟何在、证据何在?作为军情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作者在偶然间发现了美国三任总统网络安全和反恐顾问出版的《网络战》一书中,披露了伊拉克战争前一周左右,美国向数千名伊拉克军官发布了劝降电子邮件,使得成建制的伊军放弃了抵抗。作者曾经了解过多个版本和说法,但是都不足为据,而是在多方探求、考证的基础上,确定这则“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并且成为谜团的主因,才将之用作论证“舆情影响战争走向”的论据。(参见第148页及文后注释)像这样的择取态度,在行文中随处可见,足见作者工作之艰辛,也足见成书立论之慎为。
2 “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的阐述方式,使《智能化战争》的视野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该书主要阐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科技的发展对未来军事领域和战争形态产生的影响”。但围绕这一阐论主干,还搭建着十分繁茂的“枝叶”。比如,无人化作战,高超声速领域对抗,赛博空间攻防,跨地理域和跨功能域协同作战,全球军事行动,决策博弈,重点目标监控与斩首,社会系统争夺与控制,城市多域作战,基于算法战的平行军事构建,等等。这样一个系统性的讨论与推演,使得“智能+”“+智能”的研究、探求兼具深度和广度,呈现出AI主导下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特点。
同时,《智能化战争》一书中的理论观点还颇具创新性。作者所关注的AI领域或者人工智能领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相反,该领域一直是学术界反复耕耘的一片领地。有关云计算、无人系统、大数据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已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成果。选择这样一个具有较深研究基础的课题,无疑是一大挑战。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往往要求作者“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以更加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带有趋向性或归结性的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做出探求的新策略、新方法,进而总结出新思想、凝练出新观点。《智能化战争》一书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得很好。比如书中第一次从九大方面系统论述了智能化作战形态的质变及智权的作用,首次提出“AI脑体系、分布式云、超级网、协同群、虚实端” 智能化战场生态系统,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灰色战争”的概念、内涵和重点,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作战体系进化准则、要点,第一次系统全方位多角度探讨了智能化建设定量评估模型,等等。这些创新理论散陈于书内相关章节中,“蕙肴兰藉需自品”,读者朋友们可以自己去阅读发现,这里不再复赘。
3 另外,我们可以关注一下书中“结语”一节。千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演进无不掺杂着战争的血腥与暴力。虽然如今的战争已经不再是某些个体实现“大欲”的工具,战争的惨烈程度已经告别“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阶段,装备的发展也不再是“云梯之械”与“守圉之器”的简单层面,但其发展还是沿着攻守的双轨并行向前的。我们今天研究战争、研究装备,是为了更好地规避战争,使科学技术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正如作者所憧憬的那样:人类战争的消耗,只限于一定规模的无人系统对抗与仿真实验,人类由战争的谋划者、设计者、参与者、主导者和受害者,转变为真正的旁观者、控制者和理性者,人类的身体不再受到创伤,精神不再受到摧残,家园不再受到破坏。作者的情怀,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希求的,期望能早日实现。
在阅读中我们也意识到,战争研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智能化战争的认识,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智能科技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很多技术并未见底、未来趋势尚未看透,书中难免存在许多不足和错误,存在一些尚未认识清楚、可能引起争议的观点与结论。作者这种不专一家之见,不囿一己之言,对研究领域持开放态度,为后学树立了好的榜样。
《智能化战争》不但为我们重新认识武器发展趋势或战争走向提供新的思考方式和认知途径,其研究旨趣、结论、视野,对我们开展其它工作,也都有醍醐之助,希望你也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