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界有句俗话:“藏学的家乡在西藏。”近年来,随着“西藏热”的升温,藏学研究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扎根于藏学“家乡”、身处西藏民族文化摇篮和母体之中的我区藏学研究,有着区外研究机构和刊物不可比拟的优势。
藏学期刊是传播学术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何为我区藏学期刊发展插上翅膀,既事关我区藏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又关系到藏学研究能更好地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
首先,藏学期刊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藏学期刊属于学术期刊,非经营性的特征决定其办刊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目前我区的藏学期刊大多分汉、藏语两个版本发行,同时要支付作者稿酬。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藏学期刊的扶持,为刊物的正常运转、吸引优秀稿件、提高办刊质量提供资金保障。
其次,藏学期刊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藏学研究涉及经济、文学、历史、艺术、语言文字、宗教等诸多人文学科,以及藏医、地理、生物等少部分等自然学科,对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应通过建立完善编辑人员准入、考评、继续教育等制度,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应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掌握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再次,藏学期刊发展离不开对外交流。藏学是一门国际“显学”,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高校、科研单位都设有藏学研究机构,“闭门造车”已经跟不上藏学发展潮流。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策略,既要让有能力的藏学专家、藏学刊物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中国藏学界的声音,又要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座谈会等形式请国外藏学来到藏学“故乡”,消除他们在藏学研究中的偏见。
最后,藏学期刊发展离不开“长期建刊”。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口碑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关部门应树立“长期建刊”思路,在藏学期刊的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让藏学期刊成为我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张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