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发挥学习平台优势激活农家书屋资源

2020-05-2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重庆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

  重庆市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源优势,在全国创新开展“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建设,推动“学习强国”与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助力。

  促进农家资源“云传播”

  重庆市委宣传部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媒体资源和庞大用户群体,创建“重庆农家书屋”强国号,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

  一是农家阅读上“学习强国”,开设“好书推荐”专栏,精选科技、历史、文化、法律、少儿教育等类别的电子图书300本在平台刊载。二是农家科技上“学习强国”,开设“农技交流”专栏,推送农技类、务工类慕课、微视频在平台展示。三是农家资讯上“学习强国”,开设“三农信息”专栏,推送“三农”资讯、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信息上平台展示。四是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上“学习强国”,开设“四点半课堂”专栏,为农村青少年学生搭建网络智慧课堂。五是农家娱乐上“学习强国”,开设“惠民电影”专栏,每周推送、节假日每日推送优秀电影供群众免费观看。六是农家活动上“学习强国”,开设“主题活动”专栏,每年组织开展阅读大赛、主题征文、农技知识竞赛等活动。

  此外,借助智慧重庆建设机遇,重庆市委宣传部打造“一体三端”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同步建设数字农家书屋电脑端和IPTV电视端,通过宽带互联网全市村村通,将农家书屋的优质资源传入千家万户。4月23日强国号上线后,已发送稿件4132条,累计页面浏览量达1256万次,其中“‘百本好书送你读’活动推荐图书(第一期)”上线一周,阅读量就达到13万多次。

  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结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重庆市委宣传部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源融入实体农家书屋建设,为农家书屋注入“源头活水”,将“学习强国”搬进“田间地头”,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党的创新理论进农家书屋,根据全市党建工作要求和学习计划,向基层党员提供线上党课、理论宣讲等服务。二是科技科普进农家书屋,依托丰富农技内容资源,为农家书屋提供农技直播、点播等服务。三是中小学慕课(微课)进农家书屋,培训农村中小学义务教师、农家书屋管理员、志愿者,组织农村学生在放学后开展名师教学直播(点播)、在线试题练习、在线答疑等“四点半课堂活动”。四是优秀电影进农家书屋,利用“学习强国”电影资源,为农村党员群众免费放映。五是“学习强国”进农村喇叭,借助“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每天早晚两次播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相关内容。六是“学习强国”新型传播终端进农家书屋,依托重庆宽带光纤村村通、手机4G信号村村通,逐步推动“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上触摸大屏、电视屏幕等。目前,重庆市委宣传部已在10个区县启动“六进”试点,下半年陆续在全市推开。

  建设乡村振兴“新阵地”

  以“重庆农家书屋”强国号及其电视端、电脑端为线上主要载体,重庆市委宣传部推动数字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互融通,共同打造网上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一是信息共享。推动“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媒体平台信息互通,打造集网上政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百姓点单、群众评价、积分兑换等为一体的集成化、分众化、互动化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党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是项目共建。推动“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共享共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三是人才共用。发挥乡村科技骨干、乡土文化人才、志愿者等在“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实现“一支队伍多样服务”,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发展。

  截止到目前,“重庆农家书屋”强国号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媒体平台协同推出稿件2500余篇,其中党员群众广泛关注的春耕生产、农技知识等100余篇,慕课近2000集,累计点击量达800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