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教育理论图书出版事业中,教育科学出版社是一面不可多得的旗帜”,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对教育科学出版社的评价;“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以后,我们读的最多的教育理论图书都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是很多教育求学者和从业者对教科社的印象。40年扎根教育、蓄积涵育,如今教科社在教育工作者和读者当中已经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
教科社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应运而生。1980年,由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年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申请得到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教科社由此开始了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前行之路。40年来,秉承“弘扬教育学术,繁荣教育研究;传播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版理念,教科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扎根专业领域,精耕细作;始终围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服务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创新,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教育思想、前沿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精品出版物,在教育界、出版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和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在中宣部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价中,教科社年度考核均为优秀等级;在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图书出版社综合经济规模排名中,教科社多年稳居前十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018年1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完成公司制改制,正式更名为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时代、新变化,教科社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40年发展的深厚基础上,教科社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凝心聚力推动内容创新、业态创新、出版创新,努力构建教育出版多元格局,朝着“三个平台”建设的新目标继续前进!
突出专业特色,树立教科学术出版品牌
教科社教育学术出版品牌的建立是从其建社之初就带有的文化基因,更是40年间历经几代教科人的努力,在不断地发扬和传承中形成的特色标识。正如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李东所说:“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锻造经得起时间与市场检验的教科品牌,让读者通过教科版图书,获得一种对学术品质、作品满意度、阅读质量的保证,这就是教科品牌的力量。”
从建社当年8种书到如今每年3000种书,40年来,通过充分挖掘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教科社以高质量的作品引领中国教育出版,形成了出版国内外教育经典和具有实践精神的出版特色,结缘了大批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与骨干力量,吸纳了许多反映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所出版的理论图书全面覆盖教育各领域,形成了专业、权威、大教育出版的迅猛发展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世界教育思想文库”“中国教育评论系列”“质的研究方法系列”“教育地平线系列”“教育神经科学与国民素质提升系列丛书”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学术著作,《教育大国的崛起》、“对话教育热点系列”、《教育强国之道》等一系列与时代同步的主题出版物,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和智力支持,在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教科社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传播中国教育思想、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己任,积极向世界推介优秀的教育学术成果,先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等众多重要的国际组织以及百余家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已经版权输出了数十种教育学术类图书,搭建了中外教育沟通的桥梁,更提升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
40年来,与改革开放的宏伟进程同步,教科社积极践行教育使命,不断推出广受读者好评的教育图书,塑造了与众不同的教科品牌。近年来,教科社一大批图书如《教育研究的逻辑》《变革性实践与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情境教育三部曲》等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奖项,申报获批包括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在内的数十个重大项目。根据近两年南京大学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总论“国内学术著作类”图书被引频次的统计排名,教科社均名列前茅。这些都充分显示出教科社在教育学术出版方面练就的扎实本领,彰显出教科社较强的出版能力和竞争实力。
深入教材建设,构建立体多元教材出版体系
回顾历史,对高品质理论图书出版的坚守为教科社树立了独具一格的教科品牌,而在教材出版方面的果断进入,则为教科社的实力打造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伊始,教科社即充分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准备,一方面组织各地教育科研院所及相关部门,对发达国家课程改革信息及国内外课程改革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抽出一批业务骨干,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做好教材出版。教科社组织编写、出版的课标教材共有17个品种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教科社成为最早参与新课标教材建设的出版社之一,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市场占有重要份额。
教材建设是“铸魂工程”“育人工程”,教科版教材之所以能够被广泛使用,得益于高质量精品教材战略的引领和以科研带动编写的独特的教材研发模式。教材出版面向师生,其使命和责任重大,出版要求更高。因此,在教材研发过程中,教科社一方面注重教材研发队伍建设,确保专业品质;另一方面则探索以科研为支撑的教材建设新模式,提升质量水准。教科社聚集了教材出版领域的优秀作者资源,包括相关学科的知名学科专家、各省资深教研员、全国特级教师与优秀教师等,集中智慧研发高品质、科学严谨、好学易教的优质教材。此外,以科研带动编写,教科版教材注重全面吸收全国各地教改科研成果、国内外学科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教材研究,各学科持续开展课题研究,深入把握政策和专业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教材,使教科版教材更加与时俱进、质量过硬。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就是教科社精品教材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其使用地区覆盖了全国29个省(区、市),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已成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界的一颗明珠,是教科社的另一个知名“品牌”。
在课标教材出版的带动下,教科社目前形成了包含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小学教材(包括课标教材及地方教材)、中高职教材、高校教材及相关配套电子音像产品在内的较为合理完善的教材出版网。近年来,立足新时代教材出版要求,结合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教科社也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立体化开发教材配套资源,建设了包括教师教学用书、学生活动手册、工具箱、图片库、一课e研网、微信公众号、教学平台等一系列优质资源在内的教材“生态圈”,为各级各类学校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构筑了立体多元的教材生态体系。
依托资源禀赋,打造教育综合出版格局
教科社依托资源禀赋,紧紧围绕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多元切入,多领域辐射,业已形成专业特色鲜明、整体优势突出的七大板块,出版物品种主要包括教育理论图书、教师教育用书、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用书、中小学教材、学前教育用书、家庭教育用书和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学学生素质的助学读物以及相关的电子音像等多媒体产品,打造教育综合出版格局。
教育板块围绕学校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策划选题,数百种图书入选《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国教育新闻网“影响教师的100本书”等各类专业榜单,在一线教师中获得了良好口碑;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板块着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开发,有数百种图书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0余种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持续畅销,重印数十次。学前教育板块构建了以幼儿园课程教材、学前教育理论图书、早期教育阅读资源为主的立体化图书出版结构,其中学前教育理论图书出版特色鲜明,早期阅读资源品牌“萤火虫早期教育”经过多年打磨和积累,已经出版了一大批“融入教育概念”“儿童视角”的原创图画书,如“冰波童话”重印多次,发行几十万册,荣获“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多个重要奖项,《幼儿学古诗》《成语故事》等新品上市后进入当当网新书畅销榜,口碑持续走高,更有数十种图画书被引入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斯里兰卡等地。家庭教育板块聚焦家庭教育类教材及家长读物、中华传统文化读物等出版领域,积极探索建立家庭教育出版新品牌。助学读物板块拥有全学科教辅出版资质,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打造了一系列社会效益高、品牌影响力强的优质教辅。
近年来,面对出版行业深度转型、融合发展的时代变革,教科社围绕“出版+”“教育+”,不断探索新业务、新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数字出版方面,以数据库、电子书等形式为主,教科社目前已建成包括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教材、应用系统和运营平台五个大类的数字出版产品体系。同时,以“教育科研数字资源库”“一课e研网”“学前教育课程资源云服务平台”等国资预算项目或文化产业基金扶持项目为抓手,以数字内容建设为核心,加大各类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建设,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在融合发展方面,立足图书出版积累的丰富内容和专家资源优势,教科社教师教育和学前教育板块已率先开展培训业务,推动从单一图书出版向教育综合服务转型。
多年来,围绕主业重点发力、开拓创新,教科社推出了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的图书产品和服务,在出版能力、经济实力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基础。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40年发展进程中,教科社在不同的时期充分研判形势、把握机遇、锐意改革,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逐步明晰出版方向,抓住机遇促发展。20世纪90年代,教科社即提出“要走出去组稿,在组稿中锻炼眼力”的思路,通过进一步拓宽选题开发路径,锻炼了专业人员队伍,并为后续多板块发展明确了方向。新世纪初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及时把握先机,进入多学科教材出版,为教科社的综合实力提升奠定了基础。深度整合资源,不断拓展产品结构,从2005年五大板块确立到如今七大板块协调发展的局面,教科社的专业优势和教育特色更加凸显。此外,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变革,教科社也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为转型发展搭建了平台。
加强管理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20世纪90年代,教科社即连续出台两轮改革方案,先后尝试了具有“一条龙”特征的四责(责任编辑、责任校对、责任设计、责任印制)方案以及编辑按毛利、出版按印张、发行按码洋奖励的分配,大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1世纪初着力调整内部机构,确立了职能、编辑、生产、营销四大序列,加强编辑、营销等一线人员配备,形成了科学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2011年转企之后,深入推进现代企业治理改革,相继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强化管理意识,规范工作流程,为企业高效运转提供可靠制度保障。近年来,结合事业发展要求,制定了党总支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把党的领导全面有效融入公司治理,完善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的制度设计;成立风险控制部,严格内控成本,外控风险;设立质量管理室,加强内容质量监控,确保精品出版落实到位;按照公司制运营模式成立分社,激发组织活力,提高团队运营能力;结合全媒体、全渠道时代的来临,及时对发行、营销做出调整和改革,按照不同图书类别分化营销渠道,建立了以新华书店、馆配及直销渠道为线下直销主体,以天猫旗舰店、微店以及其他电商为线上营销主体的现代营销体系。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服务与引领教育。依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资源和科研优势,教科社成立了7个不同门类的研究中心,专业人员广泛参与到相关的教育课题研究中,为教育出版提供更强的专业支撑。成立教育学术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为教科社选题策划、选题创新支招献策;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建设,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春华秋实四十载,从最初3个人、一间房、一部电话机的艰辛创业到如今拥有200人规模、数亿元资产、10多亿码洋、百佳称号,成为产业布局合理、专业特色突出,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教育综合出版实体,教科人用孜孜以求的态度和专业精神深刻诠释了教育出版人的激情与梦想。正如李东社长所说:“教科社正踏上‘二次创业’的新征程,要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抓住信息技术变革的机遇,对传统出版实行产业升级和业务再造,从单一的图书出版企业向综合的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型。”为此,教科社提出了建设教育思想传播的高端平台、教育资源研发的专业平台、教育知识服务的智慧平台这一新的发展目标。李东表示,教科社将处变而不惑,准确把握时机,继续发挥专注专业的力量,练好内功,精益求精,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奋发有为,再创佳绩!(执笔人:张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