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谁来建立“互联网+”教学科学体系?《“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 初中分册》

2020-05-2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沈琼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 技术

  《“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 初中分册》戴晓娥主编/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11月版/58.00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在变,教育也必须做出改变。”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提出“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2019年,教育部更专门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指出应“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这都代表“互联网+”时代对教育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深入渗透,“互联网+”教育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融合也以惊人的速度向纵深推进。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教育信息化让人眼花缭乱,却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教育的对象是人,关系人的发展,尤其基础教育更不允许试错,人们急切呼唤建立“互联网+”教学的理论架构,渴望探寻“互联网+”教学的思路和模式,让其走向系统化、科学化。

  由戴晓娥主编,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 初中分册》一书立足课堂教学,按照14个学科教学领域阐述了“互联网+”教学范式的理论及教学实践案例,科学的理论建构与丰富详实的教学案例使得广大教师能系统把握各学科互联网+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要点。通读全书,有几点感受尤为深刻。

  “互联网+”课堂教学不是课堂与技术的单向迭加,而是课堂模式的重构。在互联网教育中,很多人只是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发挥辅助教学功能,甚至有时候“为了使用技术而用技术教学”。而该书的研究虽然源于技术,但不围绕技术,它探讨的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变革。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整体、统筹性地思考教育的改革创新,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中心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等命题。技术是外壳,而教育理念和课堂模式才是互联网+教育的灵魂,该书正是牢牢把握了这一点,才使得研究内容摆脱技术的枷锁,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技术的主人。

  “互联网+”课堂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在各个学科教学范式的构建中,作者一直在关注几个重要命题: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何丰富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和参与度。该书选择从“技术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切入,围绕情境中的任务和问题,组织学生在技术支持下开展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合作研讨等学习活动,这无不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互联网+”课堂教学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灯塔,该书中作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启发学生思考,将知识转变为印刻在脑中的学科精神与思维方式。而该书提出的“互联网+”数学课堂教学范式以“情境分析,任务驱动”“探究体验,积累经验”“交流对话,抽象建模”“创新应用,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技术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多样化方式,整合资源,完整经历知识生成过程,进行深度数学思考;通过平台的可视化呈现,展评分享,举一反三,创新应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核心素养内涵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基础教育不容试错,在在线教育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从业者更应加深思考。《“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 初中分册》对“互联网+”时代的初中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思考,这种探索既有底层理论的构建,又有可操作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为“互联网+”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江苏样本。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