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前浪”喊话“后浪”:先做个靠谱的人吧

2020-05-2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这波嘴巴“毒辣”、内心“柔软”、心态偶尔“丧”、敢作敢为(敢于挑战权威也善于认怂)的年轻人,也许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活开关”,而是绵绵不断、能够在职场最初几年,在组织中感受到足够的支持以及对于自身小步成长的积极回应。主管们给他们画的“大饼”(规划的远大前程愿景)、姿态过于居高临下的“谈心”远没有他们切身感受到的某些细微来得真实。毫无疑问,“后浪”们更注重内心感受,这或许正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让某些“前浪”羡慕的地方。

  师带徒  相处不易

  曾经老板们眼中的另类生物——“90后”已迈入职场多年,“95后”又开始登场。“前浪”们跟这波“后浪”相处还好吗?

  前不久,某民营公司总经理曹晓雷(化名)在一个业内群中吐槽:刚接到一个电话,昨天面试的实习编辑,接通了直接说:“是曹晓雷吗?周一谁给我安排入职 ,你告诉我。”曹晓雷顿时觉得有点懵。但他依然很理性:“这是个别现象,大部分实习编辑都很有礼貌也比较有想法。”

  很多时候部门主管,也就是一个公司的中层往往是新人的直接领导,成为解决冲突的一线容器。虽然大多数受访人并不否认新人优势明显,比如“能快速融入团队,有想法、没有刻板思维,喜欢提创新建议”,但“遇到困难或遇到来自团队的不同声音表现得情绪化”、“职场懈怠、眼高手低的问题”也同时存在。

  最令机械工业出版社营销销售中心副主任彭晓婷头疼的是,新生代主动沟通的不多,尤其是专门谈心,“不要指望会有好效果,更好的是日常渗透,不要太刻意”。放权或许是激活年轻人的好办法之一,但并不意味着“放任”。严格要求一视同仁,同时充分挖掘每个人的长处,这点在彭晓婷看来很重要。“比起60后、70后甚至80后,他们更愿意为喜欢的事儿全情付出,为擅长的事儿投入所有。”

  “80后当初也曾被误解,现在的90后并没有本质区别。”北京盛世云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光磊感受到的最大不同是,年轻人对上级和权威没有迷信盲从,更愿意把上级当朋友、不固执,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缺点则是,“有时候不能完全执行上级的工作安排”。

  相比于文化差异,年龄跨度在商务印书馆《汉语世界》杂志社已经“不算什么”。杂志社副社长储丹丹跟来自各国的“后浪”在文化多元的工作氛围下,相处融洽。“让他们尝试,多鼓励,少约束。业余时间一起吃饭、聊天、看展,还一起玩真人CS。”

  但有时候年轻职人表现得“太过直率”,“前浪”反而成了要消化情绪的一方。储丹丹有时会碰到下属敲开办公室,对岗位或薪资提要求,话语直接:“别的公司怎样怎样”或者“我想要什么什么”。既不给自己留台阶,也不考虑上司感受的做法,在她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有时候,储丹丹会把他们的话“翻译”成委婉的措辞再表述一遍,但看起来更像是在安慰自己。“我心理承受力比他们强一点儿,那我就尽量去适应他们的沟通方式吧。”

  激活年轻人

  怎么激活年轻人的活力?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毫无疑问,能够挖掘优势,把相对适合的工作和个人的优势匹配,是考验新时代管理者的关键。多表扬,少批评是管理新人的显学。

  一次,储丹丹去参加某家出版社的活动,主持人非常生涩,出了各种差错,但该社的总编辑当着她的面一再说:“你看我们这个新员工不错吧?她很努力的!” 储丹丹顿时觉得这是个“高明”的领导,值得学习。“对新人表扬,就有干劲,未来就有可能做得更好;受到打击,灰心,也许会失去提高的动力。尤其是对一些潜质不错的新人。”

  供职于某民营出版公司的市场总监怪怪更偏爱上进、努力的新人。“初入职场,有些职场礼仪规范需要教一教,业务工作不了解不熟悉也需要一点点教。这和当初前辈师带徒带领自己那样。”但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去沟通指导。最好是“在不影响公司工作进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尺度把握很重要”。

  如何拿捏管理的“度”?“恩威并施”或许是比较切实的激活手法。“年轻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不符合工作标准的事,偶尔会有惊喜”,但大多数时候,主管要为“因为考虑不全面走偏”的年轻人收拾残局。

  不管是“90后”还是“95后”,飓风社总经理吟安都有接手,她特别提到机构对新人成长提供体系化支持的必要。“如果年轻人多,一定要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一是能够快速提高专业和职场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因缺乏常识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年轻人学习接受新事物快是优势,但相对缺乏阅历和判断力,容易受到环境和外界的影响,需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分工授权增强责任感,团队配合增强参与感,设置并达成目标提高凝聚力、共享劳动成果实现正向激励,是吟安在管理中总结出来觉得行之有效的办法。她更在意平时的沟通以引导、鼓励为主,尽量避免指责,但“原则问题、工作要求上面不能放松。否则是对公司不负责,也是对年轻人不负责”。

  此外,由于新业态、新岗位的出现,出版机构的人力资源设定、薪资考核都出现新的变化。马光磊所在的北京盛世云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增加了以抖音为代表的的新媒体运营人员,尝试在短视频运营和带货方面增加投入。石油工业出版社大众图书出版公司负责人王昕告诉记者,团队的人力架构近年也有所调整,增招了新媒体运营人员,短视频制作人员等。她还表示,在新媒体及短视频制作等方面会投入一定成本,通过引进技术人才,开拓传统出版的表现形式。在薪资上给予支持,如设定保护期,在短时间内做出相应成绩后给予相应激励。王昕对新入职的年轻人期待很高:“他们充满活力、热情,富有主动性,唯有适当地给年轻人‘加担子’,赋予他们独自承担某项工作任务的机会,才有可能最大化激发主动性,最大程度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

  最看重的新人特质

  年轻人如果不好学、不努力、不上进,很可能在试用期结束后被主管pass掉。

  据不完全调查,好高骛远、谈概念多、执行力差是最不受主管待见的特质。年轻人愿意学习是boss很看重的一点。

  “面试被pass一般原因是讲大话空谈甚至说谎,试用期被pass掉的主要原因是不具备学习能力,或者说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怎么教都教不会。”马光磊在新人招聘时会比较看重“好学”的特质。储丹丹甚至并不排斥“后浪”们拥有很强的个性,但“只要和能力成正比就没问题”。除了基础能力匹配,吟安还比较看重“做事有明确计划、目标,并能够为此付出努力,不断学习进步的特质”。此外,靠谱也很重要。“对自己有要求,责任心强,交办的事情能让人放心。”

  但更残酷的现实在于,“前浪”们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主动学习。如果不懂年轻人的话术,很有可能会错失在新兴消费人群中做生意的机会。

  马光磊觉得,“前浪”无法融入“后浪”的话语体系只是表象,更多的是因为“无法跟上背后的流行文化趋势”。管理者如果连微薄、微信、知乎、抖音、B站都不关注,“在出版这个行当,是有问题的”。他自己则是“有不懂的流行词第一时间百度、经常和不同年龄段的朋友聊天”,尽可能保持“敏感度”。

  眼下,由于出版机构部门整合,分工调整,不少“前浪”要面对新岗位的挑战。可喜的是,大部分的“老人”能够跟上步伐,走出舒适区,完成蜕变。

  最典型的例子是,储丹丹所在的商务印书馆《汉语世界》杂志社杂志,读者绝大部分是18——35岁的青年,内容生产岗位需要“后浪”不断提供新的选题,以适应年轻的读者。“撰稿编辑必须随时关注时事、紧跟社会热点,保持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编辑岗位上“前浪”对杂志内容非常熟悉,有的会选择转岗到发行部、市场部,从内容生产转为内容销售、品牌推广或者项目运营。对此,储丹丹相当支持。“综合素质高、善于学习的人放在任何岗位上都会闪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