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浙江大学期刊社搭建国际化学习交流平台 病毒挡不住期刊出版变革思想碰撞

2020-05-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曾建林 陈盈如

  面对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各行各业迅速反应、积极投身到这场全民抗疫阻击战中。作为学术期刊社,浙江大学期刊社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识抗疫”,让学术交流不因疫情而被阻碍,通过打造PIE(Publishing出版、Innovation创新、Education教育)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在线上加强学术期刊界的交流,把疫情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知识分享,传递期刊出版变革正能量。

  自复工复产以来,PIE系列学术活动已得到了国内外学者、期刊人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来自国内包括“卓越计划”等期刊建设项目的300多位中、英文期刊编辑在线分享最新国际出版资讯、研讨学术期刊界发展的趋势和问题。4月,已成功推出PIE系列公益直播活动2场,观看人次近5000。

  直播讲座共享前沿资讯

  第一场PIE系列公益直播邀请到了《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前总编辑张月红同大家分享国内外学术期刊在多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她从印刷传播如何影响科学共同体开始,讲述“科学”的内涵;以《自然》《科学》两本期刊为例,回顾数、理、化及各学科的历史演进,并根据历任总编辑的鲜明个性预测新刊孕育与发展;分析学术界中“Publish or Perish”(要么发表要么出局)和“Impact or Perish”(即论文没有发表到知名期刊上、被引次数不高,科学家们依然很难生存)等评估体制,通过“出版物的发表地点是否能告诉我们论文质量高低”等议题,反思编辑在录用稿件时的判断力,提醒期刊人要快理解,慢判断,敢践行。

  PIE系列公益直播第二场由《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主编Gareth Dyke主讲,就“如何撰写与编辑英文摘要”与期刊界同仁和作者进行分享交流。Gareth Dyke从有效英语摘要的结构、如何写好摘要的开篇、论文中样本/案例的讨论、英语写作的提示与技巧4个方面阐述,并列举了大量典型性的摘要案例和英语学术写作的实用技巧与思路,与在线的参会者分享。

  通过两场公益直播,浙江大学期刊社同期刊界同仁共享出版变革的前沿资讯,让学术期刊的发展不因疫情而暂停向前迈进的步伐。

  除了如火如荼的直播活动,由300多位国内外专家、编辑组成的“学术交流的未来”群更是经常碰撞思想,他们关注国内外动态,探讨中国评价体系改革。例如,交流群内第一时间分享了5月4日—5日中国内分泌学术会议(CSE)年会中“知识交流促进科学发展”的精彩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认为在中国评价体系改革的支持下,中国科技期刊的质量会得到快速提升,作者们也会开始选择将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在中国(英文)科技期刊上。除此之外,大家在日常中还会在互动群中对中国加大扶持本国科技期刊力度后,给国际英文期刊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的科技论文评价新政策将如何改变研究者的论文发表行为等问题展开讨论,助力更多中国期刊加入到国际一流期刊的行列。

  系列活动广受业界好评

  目前,PIE系列学术活动得到了学者、期刊界同仁、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和广泛欢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期刊有位编辑表示,“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对期刊评价等有更精准的把握”。学术活动还吸引了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中南大学期刊社、《中航大学学报》、《机电液工程学报》、《厦门大学学报》、《世界儿科杂志》、《中华乳腺病杂志》、《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等积极参与。

  重庆大学期刊社王维朗等编辑认为,疫情之下,我国学术期刊急需这样的平台,并诚挚地感谢“浙大期刊社搭建国际化的学习交流平台”。浙江大学期刊社总监曾建林表示,疫情阻挡不了人类思想的碰撞,浙江大学期刊社数字赋能,通过在线直播、实时交流的形式拓展丰富学术期刊的交流形式与内容,在疫情期间为学术期刊的传播作贡献。

  观点需要碰撞,思想需要交流。在疫情期间浙江大学期刊社组织的PIE系列学术活动不仅放眼全球,而且交流最新观点、发布前沿指南,在防控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凝聚人心、引导学术共识,让中国的学术期刊站得更高、沉得更深,提高了中国期刊核心竞争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