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为开放获取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给学术搜索引擎免费全文链接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的26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的开放获取状况与免费全文链接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期刊的开放获取状态和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将期刊分为4类,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视窗下比较4类期刊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选的26种期刊的开放获取程度为61.5%,这些期刊在百度学术中平均每篇论文拥有2.17个免费全文链接。开放获取和有高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的期刊在不同时间视窗影响力指数下的表现都较占优势。[结论] 期刊开放获取和有较多的免费全文链接有助于期刊的被引用和影响力的提升。
【关键词】开放获取;免费全文链接;时间视窗;影响力指数;引文优势;百度学术
随着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运动和一些免费资源网站的兴起,期刊的传播方式和被阅读、下载的可获得性对期刊的被引频次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1],而且OA和免费资源平台也给学者提供了随时随地获得网络免费文献的机会,使学者较少受到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平台的限制。
2001年《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宣言》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明确给出OA的定义,即文献可以在公共网络上被免费获取,并用于其他任何法律允许的途径,该宣言被认为是国际OA的开始[2]。过去,期刊以传统订阅出版模式为主,随着OA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推崇OA期刊,但是各个领域期刊OA发展情况不同。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收录的社会科学期刊中,2007—2011年OA期刊数量的涨幅为120%[3]。2015年,在CSSCI收录的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中,有5种期刊为OA期刊[4]。同年,在哲学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62.48%的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实现了OA,其中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专业有60%的核心期刊实现了OA[5]。2012年,CSSCI收录的LIS专业的OA期刊比例为25%[6]。另一位学者对15种LIS期刊的OA占比进行统计,发现其占比为6.7%[7]。而在2016年,Chen等[8]对SSCI收录的LIS专业的86种期刊的OA情况进行探究,发现OA期刊共有36种。OA运动发展迅速,以上对LIS领域OA期刊研究的结果相差较大,也缺少较新的研究数据。
同时,许多研究证明OA期刊具有明显优势:Lawrence[9]最早在计算机学术会议中提出OA论文较非OA论文可以获得更多引用; Jokic' 等[10]的研究证明了OA期刊在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具有明显的引文优势;Sotudeh等[11]研究发现OA期刊不仅具有引文优势,而且该优势具有持续性。但是也有研究认为OA引文优势是通则性解释,并非所有学科都适用。2016年张耀坤等[12]研究了在我国出版制度下CSSCI收录的11种LIS领域期刊的OA引文优势情况,结果显示其中7种期刊有引文优势,其余4种没有,LIS领域期刊的OA引文优势存在争议。
除了OA,其他免费资源网站提供的免费全文文献也有大量的使用者,来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中分别有60%与75%的概率使用免费链接资源来获得免费文献的全文,免费文献资源是学者的需求所在[13]。2013年,张榕洁等[14]对核心期刊免费全文来源进行研究时发现,抽样得到的45575篇论文中,仅被百度文库收录的论文有8839篇,占样本总量的19.4%,仅被豆丁网收录的论文有21341篇,占样本总量的46.8%。由此可见,网络免费资源是除了专业期刊数据库、期刊官网之外作者获取文献的一个补充途径。但是国内学者在多数研究中将使用学术搜索引擎获取的所有免费资源都归为OA资源,比如在OA引文优势的研究中,将可以在学术搜索引擎中获得免费全文的论文归类为OA论文[12]。该分类是不准确的,因为免费全文资源的来源包括期刊官网、机构知识库、个人网站或者其他文档分享平台等,其中可能还包含侵犯原作者版权的文献,所以并不都是OA资源。
纵观以上,近年来对我国LIS领域OA期刊状况的研究较少,需要重新统计与分析,且鲜有对于搜索平台的免费全文链接情况与期刊引文优势之间关系的研究。此外,LIS领域OA论文的引文优势也需进一步证明,对引文优势进行研究时需区分OA与其他免费资源来源分别给各类期刊带来的影响。
LIS领域期刊是社会科学领域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LIS领域期刊众多,选择CSSCI来源期刊可以保证一定的质量,同时也方便收集各期刊指数,与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因此,本文首先确定了目前LIS领域期刊的OA情况,并且定量地描述这些期刊在搜索引擎中的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随后,在3种时间窗口下,对比分析不同OA状态和不同全文免费链接获得程度的期刊引文优势及其优势的持续与稳定性,同时验证相关性是否存在。
1 研究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样本
以CSSCI来源期刊为依据,选取LIS专业的26种期刊。这26种期刊中有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各省级图书馆主办的学术性专业期刊,还有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及各大高校主办的期刊,这些期刊涵盖LIS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前沿热点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LIS领域的优秀期刊。
1.2 研究方法
笔者在2019年10月15日访问LIS专业的26种CSSCI来源期刊官网,对各期刊的OA情况进行统计,依据不同OA情况,期刊被分为金色OA期刊、混合出版OA期刊、延迟OA期刊和非OA期刊。期刊官网作为读者获取权威信息的来源,期刊在官网的可获取程度对知识传播与影响起重要的作用。
利用百度学术搜索引擎来获取各期刊的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百度学术搜索是百度旗下的提供海量中、英文文献检索的学术资源搜索平台,2014年6月初上线,涵盖了各类学术期刊、会议论文[15],收录国内外学术站点超过70万家,可让学术搜索“一键直达”[16]。本研究定义的“免费全文链接”不包括期刊官网和专业收费数据库的链接,但包括百度文库、豆丁网等平台的链接,依据OA的定义,它们提供的免费资源不属于OA的范围。
本研究在2019年10月16—20日通过百度学术搜索引擎对这些期刊的论文进行搜索。搜索样本为26种期刊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列出的2010—2019年间每年每种期刊随机两期的所有论文,即在每种期刊中选出20期论文,不包括卷首语、序、启示、声明、书评等。排除搜索结果中每篇论文搜索页面提供的例如知网、万方等收费专业数据库链接数和官网链接数,仅记录其他免费、可达的链接。对于在百度学术中无法搜索到的论文,其链接数标为0。将每种期刊的所有样本论文在百度学术中的免费链接的平均数作为该期刊的百度学术免费全文链接数获得情况,汇总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9年26种LIS期刊OA和免费全文链接情况
序号 | 期刊名称 | OA情况 | 百度学术免费全文链接数 |
1 | 大学图书馆学报 | 金色OA | 2.54 |
2 | 情报杂志 | 金色OA | 2.22 |
3 | 情报资料工作 | 金色OA | 3.05 |
4 | 图书馆杂志 | 金色OA | 2.32 |
5 | 图书情报工作 | 混合出版OA | 3.02 |
6 | 图书情报知识 | 金色OA | 2.51 |
7 | 图书与情报 | 延迟OA | 2.60 |
8 | 现代情报 | 金色OA | 3.01 |
9 | 中国图书馆学报 | 延迟OA | 3.05 |
10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 金色OA | 2.39 |
11 | 国家图书馆学刊 | 金色OA | 2.17 |
12 |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 金色OA | 3.75 |
13 | 档案学研究 | 延迟OA | 1.86 |
14 | 情报理论与实践 | 延迟OA | 0.66 |
15 | 情报学报 | 延迟OA | 1.96 |
16 |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 延迟OA | 0.00 |
17 | 情报科学 | 非OA | 2.17 |
18 | 图书馆建设 | 非OA | 2.13 |
19 | 图书馆论坛 | 非OA | 2.19 |
20 | 图书馆学研究 | 非OA | 2.19 |
21 | 图书馆 | 非OA | 2.22 |
22 | 档案学通讯 | 非OA | 1.15 |
23 | 数字图书馆论坛 | 非OA | 2.04 |
24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 非OA | 1.39 |
25 | 新世纪图书馆 | 非OA | 2.04 |
26 | 高校图书馆工作 | 非OA | 2.14 |
平均链接数 | 2.17 |
采用比较研究法,将26种期刊按照不同OA类型与免费全文链接获取程度分为四类,利用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CSSCI平台提供的每种期刊在创刊至今、长期和年度时间视窗下的各项指数,对比四类期刊的各项指数,进而对各类期刊在指数中的表现优势进行分析,对各类期刊的发展之路进行探讨。
2 研究结果
2.1 OA及免费全文链接情况
依据期刊官网的OA程度,期刊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OA期刊,另一类是非OA期刊。OA期刊是指期刊官网提供该期刊论文的全文且可免费下载。其中OA期刊又可分为金色OA期刊、混合出版OA期刊和延时OA期刊。金色OA期刊是指期刊从出版之日起就可以被用户从期刊官网中免费获得;混合出版OA期刊是指期刊的一部分论文选择OA出版,另一部分为非OA出版。延时OA期刊是指期刊的论文在出版30天之后且最迟12个月之内实现全文免费下载。而非OA期刊是指用户无法通过期刊官网免费阅读和下载期刊论文的全文。
百度学术免费全文链接数是各期刊在2010—2019年每年随机两期论文在百度学术中可以获得免费全文链接的平均数,本研究使用每种期刊可达的链接平均数代表各期刊的免费全文链接数,结果如表1所示。
在所选的26种期刊中,有16种是OA期刊,占比为61.5%,其中9种是金色OA期刊,6种是延迟OA期刊,还有1种混合出版OA期刊。《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和《情报资料工作》等期刊都是金色OA期刊,在期刊出版1个月之内读者就可以在期刊官网上获得文章的免费查看与下载的权限。《中国图书馆学报》与《情报学报》是延迟OA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的论文在出版6个月之后,可在其官网免费获取全文,而《情报学报》一般会延迟两个月实行OA。其余的10种期刊如《情报科学》《图书馆论坛》等是非OA期刊。所选的26种期刊都是LIS领域内较优秀的期刊,但是它们的OA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在我国LIS领域OA这个理念还需要继续推广。
这26种期刊的平均免费全文链接数为2.17个,这些免费的全文链接大多由爱学术、道客巴巴、豆丁网、ChinaXiv.org、百度文库、Chinalibs.net等网站提供。《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拥有最多免费全文链接,为3.75个,可以方便读者自由、高效、快速地获取论文全文。免费全文链接数量最少的期刊是《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除了专业收费数据库链接和官网链接外,几乎没有免费的全文链接,如果该期刊不实行OA,则读者可能较难免费获取该期刊的论文信息。免费的全文链接可以给读者提供免费的论文全文,但是有些可能需要读者进行注册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等之后才能下载该文献。
随后,本研究对期刊的OA和搜索引擎中免费全文获得情况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为0.258,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2 基于OA和免费全文链接的期刊分类
根据上述期刊官网的OA状态和搜索引擎免费全文链接获得情况,将26种期刊分成四类,如表2所示。期刊的OA状态分为OA与非OA两种,而依据百度学术免费全文链接获得数的平均值可以将期刊分为两类,链接数大于等于2.17个,则为高程度免费全文链接获得期刊(以下简称“高获得期刊”),小于2.17个则为低程度免费全文链接获得期刊(以下简称“低获得期刊”)。
表2 依据OA和获得程度的期刊分类情况
类别 | OA | 非OA |
高免费全文链接获得 |
第一类期刊,包括 《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杂志》 《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杂志》 《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与情报》《现代情报》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国家图书馆学刊》 |
第二类期刊,包括 《情报科学》 《图书馆论坛》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 |
低免费全文链接获得 |
第三类期刊,包括 《档案学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情报学报》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
第四类期刊,包括 《数字图书馆论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新世纪图书馆》 《档案学通讯》 《高校图书馆工作》 |
由表2可知,第一类期刊为OA且有高免费全文链接获取程度的期刊(以下简称“开放高获得期刊”),包括《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图书与情报》《情报杂志》等12种期刊。第二类期刊为具有高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但是非OA的期刊(以下简称“不开放高获得期刊”),包括《情报科学》《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5种期刊。第三类期刊为OA期刊,但其在学术搜索引擎中有较低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以下简称“开放低获得期刊”),共有《档案学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等4种期刊。第四类期刊由《数字图书馆论坛》《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新世纪图书馆》《档案学通讯》和《高校图书馆工作》这5种期刊组成,它们为非OA期刊,在学术搜索引擎中的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也不高(以下简称“不开放低获得期刊”)。
依据表2对期刊的分类,可参考控制变量的方法,将所有高获得期刊互相比较,即将第一类和第二类期刊的各项指数的均值作比较,可得出不同的OA状态对高获得期刊的影响,同理可研究不同OA状态对低获得期刊(第三类与第四类期刊)的影响。同时,也可在相同的OA状态下,研究免费全文链接的不同获得程度对期刊产生的影响,即将第一类与第三类、第二类与第四类期刊的各项指标均值作比较。下文将对比分析这四类期刊在不同时间视窗下影响力指数的表现与趋势。
2.3 不同类型期刊的创刊至今指数、长期指数和年度指数
期刊影响力指数从时间跨度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评价该期刊创刊至今的期刊质量,相关评价指标有出版文章总数、总被引频次、期刊h指数等;第二类是评价某段时间内期刊的表现,比如对统计年度前两年的期刊论文影响力进行评价的影响因子,本研究将其称为长期指数;第三类评价指标是指仅评价某一年度的期刊论文质量,有期刊年度h指数、即年指标、年度期刊他引率等。本研究从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获得2009—2018年所选的26种期刊的出版文章总数、总被引频次、期刊h指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期刊他引率等数据,因为该平台可以提供所选的26种期刊近10年来每年各项指标的具体数据。本研究采用创刊至今、长期和年度这3种时间视窗,可以更有效地观察期刊的OA与免费全文链接获得情况对3种时间视窗下各种指数产生的影响。
2.3.1 创刊至今时间视窗
创刊至今指数包括出版文章总数、总被引频次和期刊h指数。出版文章总数是指期刊创刊至今所刊出的所有文章的数量。总被引频次是指期刊创刊至今所有论文的被引频次之和。期刊h指数的定义为对于一种期刊,如果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h篇文章,每篇文章的被引频次最低为h,同时要满足h这个自然数为最大,那么h即为该期刊h指数的数值。
表3展示了四类期刊创刊至今视窗的出版文章总数、总被引频次和期刊h指数的平均值。(1)不开放高获得(第二类)期刊的出版文章总数的平均值在四类期刊中最高,为9479.80,开放高获得(第一类)期刊次之。低获得程度的两类期刊均低于高获得期刊。出版文章总数的多少与创刊时间和每年发行期刊的数量、每种期刊的载文数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不开放高获得期刊《情报科学》,每期的载文量超过25篇,大于大部分期刊,其出版文章总数往往较大。(2)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不开放高获得期刊,最低的是不开放低获得(第四类)期刊。在不开放期刊中,两类期刊的被引频次的平均值差距较大,不开放高获得期刊存在优势,可能是免费全文链接在论文的传播过程中更方便学者获取,利于论文被引用。在OA期刊中,开放高获得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也有优势。(3)不开放高获得期刊的期刊h指数在这四类期刊中最高,在不开放高获得期刊中,平均至少有55.60篇文章被引用了55.60次。期刊的h指数与期刊的被引频次和高被引文章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两类高获得期刊在期刊h指数中的表现较有优势。而不开放低获得期刊在创刊至今指数中的表现均低于其他三类期刊。
表3 四类期刊创刊至今指数对比
期刊类别 | 出版文章总数的平均值 | 总被引频次的平均值 | 期刊h指数的平均值 |
开放高获得期刊 | 7583.42 | 33850.83 | 53.33 |
开放低获得期刊 | 5333.75 | 28559.75 | 48.25 |
不开放高获得期刊 | 9479.80 | 40603.40 | 55.60 |
不开放低获得期刊 | 5823.60 | 14894.60 | 32.40 |
2.3.2 长期时间视窗
本研究中的长期指数是指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图1所示为2009—2018年四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由图1可知,10年内开放高获得期刊平均影响因子高于其他三类期刊,同时,高获得期刊的影响因子总体高于低获得期刊。在OA期刊中,高获得期刊的影响因子整体高于低获得期刊,而非OA期刊中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

图1 四类期刊的年均影响因子
OA和高免费链接获得程度在期刊或文章的获取和知识的交流过程中占有优势,所以开放高获得期刊的影响因子在这10年中总体处于领先地位。可以发现,2009年开放高获得期刊与开放低获得和不开放高获得期刊的影响因子较接近,而到2018年,开放高获得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比另外三类期刊分别高出0.42、0.77和1.33,差距在10年间逐渐扩大。
2.3.3 年度时间视窗
年度时间视窗下各项指标对期刊评价的时效性有所提升,可以及时反映期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本研究所选择的年度时间视窗期刊评价指数有期刊年度h指数、即年指数和期刊他引率。期刊年度h指数是指期刊在某年发表的论文中有h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至少为h,且该h为可取到的最大自然数。即年指数,也称立即指数,是评价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期刊他引率是指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频次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图2——4所示分别为2009—2018年四类期刊的平均年度h指数、平均即年指数、平均他引率的变化情况。

图2 四类期刊的平均年度h指数

图3 四类期刊的平均即年指数

图4 四类期刊的平均期刊他引率
(1) 年度h指数。年度h指数与期刊在本年度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频次有关。期刊年度h指数的获取方法:从CSSCI被引文献数据库检索这26种期刊的被引数据,获得各期刊的年度被引数据,并且按降序排列,然后按照h指数的定义,当文章序号与被引频次相近或相等时,文章序号需小于或等于被引频次,这个数字就是当年该期刊的h指数。按照这个方法,本研究得到了2009—2018年开放高获得、开放低获得、不开放高获得和不开放低获得这四类期刊的平均年度h指数,见图2。
首先,OA期刊在年度h指数上的表现总体优于非OA期刊,不开放低获得期刊的年度h指数一直处于较低位置。其次,开放高获得和不开放高获得期刊的年度h指数在这10年内有波动但最终都有所提升,分别从6上升至6.5和从5.2上升至6。开放低获得期刊在这10年内年度h指数的波动较大,最终略有下降。不开放低获得期刊起初也存在波动,最终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值仍较低,2018年该类期刊的年度h指数为4。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9—2018年,在OA与非OA期刊中,高获得期刊的年度h指数总体都较有优势。而OA期刊的平均年度h指数在多数年份中都大于非OA期刊,非OA期刊存在较大波动或者上升缓慢,不开放低获得期刊与其他三类期刊的年度h指数差距较大。
(2) 即年指数。即年指数是指期刊所刊载的文章在当年的被引频次与期刊当年的发文量之比,也就是说,期刊的即年指数只与期刊当年的被引频次和发文量有关。从图3可以看出,开放高获得期刊与不开放高获得期刊的即年指数变化趋势相似,大体呈现上升趋势,开放高获得期刊的即年指数从2009年的0.19上升至2018年的0.39,不开放高获得期刊从0.15升至0.43。低获得程度的两类期刊平均即年指数在10年中的波动较大,最后也有上升的趋势,分别从0.08和0.09上升至0.27和0.19,上升较缓慢。
在2009—2011年这3年间,这四类期刊的即年指数相差较小,但2013年之后,高获得程度的两类期刊与低获得程度的两类期刊的即年指数出现了差距,并且该差距逐渐扩大,从2015年开始不开放低获得期刊与开放低获得期刊也存在差距。即年指数可以较及时地反映出期刊被引的变化,OA和高免费链接获得程度的期刊拥有优势。
(3) 期刊他引率。期刊他引率是指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占该期刊总被引频次的比例。为了排除期刊自引对引用指数的影响,本研究使用期刊他引率来比较四类期刊。图4所示为2009—2018年四类期刊的平均他引率的变化情况。这四类期刊的他引率整体较集中,变化范围为0.90——0.96,差别较小。开放高获得期刊在2011—2018年期刊他引率的比较中占有优势,两类不开放期刊次之,开放低获得期刊的他引率略低于其他三类期刊。他引率与学术期刊之间的交流程度密切相关,开放高获得期刊更方便学者获取与引用其中的文章,与其他期刊可以进行更好的知识交流。
综合四类期刊在三种时间视窗下的评价指标表现,开放高获得和不开放高获得两类期刊在创刊至今、长期和年度评价指标中都较有优势,而不开放低获得期刊在各项指标中的表现总体都低于其他三类期刊。OA和免费的全文链接对期刊的被引频次与知识传播会产生影响。
2.4 期刊类型与不同指数的相关性检验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不同OA状态与不同免费链接获得程度的期刊与各项指数的关系,在进行相关性检验时,首先检验了OA期刊和非OA期刊的不同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与各项指数的相关情况,然后验证了高获得期刊与低获得期刊中不同OA状态与各项指数的关系,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OA状态和免费获得程度与创刊至今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
注:*表示在0.05级别(双尾)显著相关;**表示在0.01级别(双尾)显著相关。评价指标 | 相关性检验 | 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 | OA状态 | ||
OA期刊 | 非OA期刊 | 高获得期刊 | 低获得期刊 | ||
出版文章总数 | Pearson相关性 | 0.234 | 0.734* | -0.217 | -0.126 |
显著性(双尾) | 0.383 | 0.016 | 0.404 | 0.746 | |
总被引频次 | Pearson相关性 | 0.301 | 0.870** | -0.194 | 0.528 |
显著性(双尾) | 0.258 | 0.001 | 0.455 | 0.144 | |
期刊h指数 | Pearson相关性 | 0.121 | 0.861** | -0.059 | 0.703* |
显著性(双尾) | 0.656 | 0.001 | 0.821 | 0.035 | |
影响因子 | Pearson相关性 | 0.310 | 0.887** | 0.221 | 0.747* |
显著性(双尾) | 0.243 | 0.001 | 0.393 | 0.021 | |
年度h指数 | Pearson相关性 | 0.030 | 0.933** | 0.144 | 0.810** |
显著性(双尾) | 0.912 | 0.000 | 0.581 | 0.008 | |
即年指数 | Pearson相关性 | 0.247 | 0.759* | 0.020 | 0.375 |
显著性(双尾) | 0.357 | 0.011 | 0.938 | 0.320 | |
期刊他引率 | Pearson相关性 | 0.365 | 0.143 | 0.088 | -0.155 |
显著性(双尾) | 0.164 | 0.694 | 0.737 | 0.691 |
在非OA期刊中,期刊的免费链接获得程度与出版文章总数的相关性为0.734,相关性显著;非OA期刊的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与总被引频次和期刊h指数在0.01级别显著相关。因此,对于非OA期刊,较高的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会有利于期刊得到更多的引用,也有利于较高被引频次文章的增加,对于想提高引用数据的期刊,可以考虑扩大其文章的可获得性,打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壁垒。在低获得期刊中,OA状态与期刊h指数在0.05级别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期刊的OA状态会有利于被引量的提升,这是因为OA可以增加文章在知识传播过程中被获得、被使用和被传播的可能性。
非OA期刊的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与影响因子在0.01级别显著相关,系数为0.887。对于非OA期刊,在搜索引擎中拥有越多可以免费获得全文的链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期刊的传播与被引用,并且低获得期刊与影响因子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期刊的OA状态可以提升期刊的可见度与被引用的可能性,进而提升期刊影响因子。
非OA期刊的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与年度h指数在0.01级别相关性显著,说明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越高,则期刊的年度h指数也会相对越高。此外,非OA期刊的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也与即年指数有密切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59,即年指数能及时反映期刊在当年的被引频次,而百度学术提供的免费全文链接极大地提升了期刊和文章被快速阅读和引用的可能性,所以免费链接的数量对于非OA期刊的年度指数产生影响。低获得期刊的OA状态与年度h指数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期刊官网的OA可以帮助学者快速获得权威的论文全文,低获得期刊如果选择OA会有助于其年度h指数的增长。而OA期刊的免费全文链接获得程度与高获得期刊的OA状态和年度h指数的相关性不大。学术搜索引擎中提供的免费链接的数量或者期刊的OA程度会影响期刊的年度h指数,产生的优势也会迅速显示出来。
为了方便用户和学者获取资源,期刊官网和各学术平台应扩大OA和免费全文链接的获得程度。各期刊的官网还应加强OA建设,及时更新期刊官网的信息。学术搜索引擎也应增加可被搜索到的资源数量,确保资源链接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3 讨论
本研究所选取的26种LIS领域的CSSCI来源期刊的OA率为61.5%,而2012年我国LIS领域的CSSCI来源期刊的OA率仅为25%[6],2016年的OA率为41.9%[8],我国LIS领域的OA程度有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在专业学术机构建立的平台、个人网站或学术社交网络中发布的自存档或预印本文献可以被称为“绿色OA”,在百度学术提供的免费全文链接中存在ChinaXiv.org、Chinalibs.net等由专业学术机构建立的自存档、预印本发布平台,但是本研究并没有对这些网站进行细分。原因是“绿色OA”在我国尚未成气候,且其中的文章可能存在版权问题,正规专业学术机构的文档分享平台会检查上传文档的版权,而一些学术分享平台、学术社交网络等并不会检查上传文档者是否拥有所传文档的版权,对于“绿色OA”论文的版权问题存在较多争议,所以本研究未将其在免费全文链接中进行细分。随着OA运动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健全,争议与疑虑必会减少,以后可对“绿色OA”论文进行单独划分。
本研究将四类期刊在创刊至今指数、长期指数和年度指数中对比,发现随着评价指数时间跨度的缩短,OA与高获得期刊的优势就更明显,比如在影响因子与即年指数中,开放高获得和不开放高获得类期刊就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优势在2009—2018年间持续存在,且有扩大趋势,与文献[11]的结论——OA具有优势且优势持续相吻合,所以有较高免费链接获得程度的论文在短时间内的指数优势会更明显。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期刊相比,我国期刊在版权与宣传等方面的意识较弱,在我国免费资源较容易获得也比较受人们欢迎。在几乎所有论文都能通过或繁琐或简单的渠道被免费获得的情况下,OA期刊依然在我国LIS领域的期刊中存在引文优势,这是学者们版权意识的提升,也是OA在便捷性上的胜利。
综上所述,期刊选择OA与扩大免费可获得程度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各项评价指标。OA与免费全文链接和中国知网、万方等收费专业数据库一样,都是学者获得文献的途径,都有助于文献的传播与知识的运用,不过OA与免费全文资源具有“免费”的优势,同时也因为免费性而陷入版权争议等危机,未来需要相关政策更好地规范OA与免费资源的标准,使它们更合理、高效地服务于读者与期刊。
4 总结
我国LIS领域的26种CSSCI来源期刊中,有16种为OA期刊,占比为61.5%,在百度学术中平均每种期刊的每篇论文拥有2.17个免费全文链接。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较高的免费链接获得程度和OA状态一样有利于期刊文章的引用和知识的传播,对提升期刊的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力有益。本研究仍有不足,仅对26种期刊的10年免费全文链接数和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全文免费链接数的获得受百度学术收录全网数据量的限制,不够全面,而且没有对免费链接中的属于“绿色OA”的部分进行单独研究;数据收集时对每种期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全文免费链接数量,且期刊仅来自LIS领域。因此,未来对OA和免费全文链接的研究可以尝试基于更多的全文学术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进行研究,可以对免费链接中属于“绿色OA”的部分进行统计分析,对更大范围的数据和更广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蓓, 张彤, 胥橙庭 . 海量信息搜索中学术期刊可见度的提高途径[J]. 科技与出版, 2018(11):104-109.
[2]Institute O S .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J].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2004,29(3):225-227.
[3]程维红, 任胜利, 路文如 , 等. 2007—2011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进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23(5):710-714.
[4]侯集体 . 我国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现状分析——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调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26(4):389-394.
[5]陈雨杏, 黄丽红 . 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开放存取的现状调查: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年)》的实证研究[J]. 图书馆研究, 2016,46(4):118-124.
[6]陈铭, 叶继元 . 中文文科期刊开放存取现况的统计与分析——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为例[J]. 图书情报知识, 2013(3):28-35.
[7]高俊芳, 卞丽, 任秀梅 . 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文献的开放获取研究[J]. 情报杂志, 2012,31(6):75-78.
[8]Chen M, Du Y F . The status of open acces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s in SSCI[J]. 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6,34(5):722-739.
[9]Lawrence S . Online orinvisible?[J]. Nature, 2001,41(6837):521.
[10]Jokic' M, Mervar A, Mateljan S . Scientific potential of European fully open access journals[J]. Scientometrics, 2018,114(3):1373-1394.
[11]Sotudeh H, Estakhr Z . Sustainability of open access citation advantage:The case of Elsevier's author-pays hybrid open access journals[J]. Scientometrics, 2018,115(1):563-576.
[12]张耀坤, 吴丹, 黄钦 .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开放存取论文的引用优势分析[J]. 情报科学, 2016,34(1):66-70,76.
[13]Inger S, Gardner T . How readers discover content in scholarly publications[J]. 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 2016,36(1/2):81-97.
[14]张榕洁, 刘锦宏, 徐丽芳 . 我国核心期刊开放获取现状分析——基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出版, 2013(6):87-90.
[15]李慧芳 . 资源发现系统与学术搜索引擎功能比较研究——以EDS和百度学术搜索为例[J]. 新世纪图书馆, 2019(9):76-80.
[16]常韦娜, 尹平 .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之免费获取全文文献的途径[J]. 传媒论坛, 2019(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