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学术期刊网络出版进程与纸本期刊的未来

2020-05-19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作 者】高存玲、姜昕: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庞峰伟:新华社云南分社;王洪运:青岛大学安全管理处

  【摘 要】[目的] 梳理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进程,分析纸本期刊的未来,并为期刊发展提供对策。[方法] 以“印后上网出版”“优先数字出版”“网络首发出版”三个阶段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播学“作为仪式的传播”这一理论,总结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演进规律。[结果] 学术期刊网络出版还需解决学术评价、出版容量、论文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期刊应主动接纳网络出版并采取自建网络首发平台等方式巩固自身在学术出版链条中的地位。[结论] 随着网络出版的不断推进,纸本期刊将失去其在学术生产和传播中的实际价值,更多地作为一种“仪式化媒介”存在。

  【关键词】印后上网出版;优先数字出版;网络首发出版;纸本期刊

  技术在人类出版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出版技术的变迁带来出版形态的迭代和出版载体的更新。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开始,互联网技术就成为影响中国出版业最显著的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学术期刊论文进入网络数据库,网络出版开始了对纸本期刊的替代之路。如果说,在期刊网络出版“印后上网”模式中纸本期刊尚存优先性,那么后续出现的“优先数字出版”“网络首发出版”等网络出版模式,已让网络版期刊走在纸本期刊的前面。网络出版给纸本期刊带来的冲击不断加剧,2019年1月起《美国科学院院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不再出版纸本期刊[1],这再度引发人们对纸本学术期刊未来的关注。在网络出版模式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纸本学术期刊还有哪些生存空间?期刊社应如何处理网络出版和纸质出版的关系?结合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进程总结相关规律、提出前瞻性的意见建议,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在有关纸本期刊和网络出版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纸本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策略[2,3,4];二是纸本期刊面对网络出版冲击应采取的对策[5];三是对纸本期刊未来出路的研究。第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且得出的结论相对简单。要么主要着眼于纸本期刊的独特优势,得出纸本期刊不可取代的结论[6];要么主要着眼于网络出版的技术先进性,得出纸本期刊将被取代的结论[7]。且这些研究距今时间较长,新近研究较少,未能涉及网络出版模式的新进展。近年来,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及期刊网络出版新模式的出现,进一步凸显了相关研究的滞后性。

  已有研究主要考虑网络出版和纸本期刊的技术特点。尽管技术是出版变革乃至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但技术绝非唯一的决定因素。正如戴维•巴勒特所言:“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依赖于利用它的社会环境”[8]。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同样如此。以纸张和竹简这两种媒介的关系为例。尽管纸张相对于竹简存在技术优势,但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到东晋“废简用纸”历经了300多年。网络期刊出版平台和纸本学术期刊都是承载学术论文的媒介,尽管网络出版相对于纸本期刊存在巨大的技术优势,但网络出版要彻底取代纸本学术期刊,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技术自身,还包括其他社会环境,如科研成果认定、影响因子评定、引用注释格式、纸本收藏价值等。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并结合万方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维普的“中文期刊服务平台”,通过对“印后上网出版”“优先数字出版”和“网络首发出版”进行分析,探讨期刊网络出版的优势及其给纸本学术期刊带来的冲击,并结合纸本学术期刊存在的社会环境思考纸本学术期刊的未来出路,以期为期刊行业提供借鉴。

  1 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第一阶段:印后上网出版

  1986年,随着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送,中国开始“触网”。互联网是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一次剧变,渗透到文化生产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学术期刊出版带来深刻影响。学术期刊的主要功能在于刊发和传播最新科研成果,从根本上说是信息的载体和知识的媒介。互联网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学术出版效率,促进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1999年6月,CNKI开通中国期刊网(www.chinajounral.net.cn),CNKI正式从光盘存储过渡到网络数据库存储。2002年底,CNKI已经整合4000多种重要学术期刊,建成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年更名为中国知网[9]。此外,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系统也是中国较早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学术期刊进入网络出版的第一阶段——印后上网阶段。所谓“印后上网出版”,是指学术期刊将定稿、排版并已印刷出版的整本期刊上传至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供检索下载。

  相对于纸本期刊,网络期刊出版平台存在诸多优势。(1)海量存储。网络期刊数据库将各学术期刊社出版的学术论文集中到统一平台,借助计算机网络这一存储和传播手段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海量学术资源。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CNKI累计收录国内外期刊文献达2亿多篇,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8000余种期刊超过1.3亿篇国内外文献,维普网“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已收录期刊14000余种,论文7000余万篇。不仅如此,网络期刊出版平台还为读者获取旧文献提供了极大便利,早至20世纪50年代的论文都可下载。(2)检索方便。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为用户提供检索功能,用户不仅可以检索篇名、作者、主题、关键词、发文机构、来源期刊、中图分类号等,还可以进行句子检索。检索功能有助于研究人员最大程度了解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避免重复乃至无效研究。(3)单篇文章和整本期刊分离。对于纸本期刊来说,每期期刊捆绑整合多篇文章集中出版,而在实际阅读中读者可能仅需阅读某一篇文章。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实现论文和期刊分离,论文可单篇下载、单篇使用,提高了学术资源使用的集约程度。

  学术期刊“印后上网出版”意味着学术论文可以摆脱纸本期刊的束缚,依托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大规模、高效率、可检索式传播,给科研工作带来巨大便利。从“印后上网出版”开始,网络出版替代纸本学术期刊的进程已经开始。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成为科研工作者了解研究前沿、获取研究成果的首要渠道。

  在“印后上网出版”阶段,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对纸本期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版渠道的扩展、检索方式的便捷等方面。单纯从读者获取学术论文来看,网络出版几乎可以取代纸本期刊。在这一阶段,纸本学术期刊相对于网络出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出版时效性上。网络版期刊相对于纸本学术期刊一般会有一段时间的延迟。也就是说网络出版依然未能解决论文发表时滞较长这一问题。而“优先数字出版”就是为解决“印后上网出版”论文发表时滞长这一问题而出现的网络出版新模式。

  2 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第二阶段:优先数字出版

  论文发表时滞(Delay for Publication of Articles,DPA)是指作者从投稿到论文正式发表之间的一段时间,分为审稿时滞(Delay for Review)与等待印刷时滞(Delay for Printing)[10]。较长的发表时滞给学术论文出版带来诸多负面影响。(1)降低科研成果传播效率。学术期刊的主要职能是传播最新科研成果,较长的论文发表时滞不利于科研成果及时迅速公之于众,不利于科研成果社会效能的发挥。(2)影响投稿积极性。科研工作者承担着一定的科研压力,及时将学术成果发表出来才能完成考核任务。同时,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较长的论文发表时滞还有可能失去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从而在学术竞争中处于劣势。(3)造成重复研究。论文发表时滞可能让不同的科研工作者在同一段时间内研究相同内容,浪费学术研究资源。(4)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者利用数学模型分析指出,某一科学领域的平均发表时滞增量越大,该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下降幅度越大[11]。

  为应对论文发表时滞较长这一问题,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这一出版方式应运而生。2010年前后,CNKI、万方、维普等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先后推出“优先数字出版”。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Online First),是指以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纸本期刊的内容[12]。优先数字出版又分为单篇优先出版和整期优先出版[13]。单篇优先出版是在纸本期刊达到最大容量前将经评审、修改、编辑、校对后的已录用单篇定稿论文通过优先出版平台在网络上传播,节省成期、排版、付印、邮发的过程。整期优先出版是指纸本期刊排版定稿后,在印刷出版之前先通过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发布整本期刊,可节省印刷、邮发的时间。优先出版有效缩短了论文发表时滞,提高了学术期刊出版效率。据统计,整期优先出版可提前100天与读者见面[14],单篇优先出版平均可提前130天与读者见面[15]。同时,优先数字出版提高了论文的传播实效,显著提升了期刊的下载量、引用率。研究显示,优先出版的论文下载量分别高出同一日期上网和同一日期出版的纸本期刊论文2.3倍和3.6倍[16]。

  印后上网出版模式中,网络版期刊是纸本期刊的电子版,期刊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编辑修改、校对、排版等流程,无论是稿件内容还是排版格式都较为完善。优先数字出版的论文与印刷出版论文在编辑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此外,部分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论文与纸本期刊最终印刷论文内容上有更新调整,容易给读者造成困扰。尽管优先数字出版存在以上问题,但其在提高出版效率、下载量和影响因子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其受到期刊社的广泛欢迎。

  相对于印后上网出版这一出版模式,优先数字出版使学术论文实现网络出版先于纸本期刊出版。对于期刊读者来说,优先数字出版进一步降低了他们对纸本学术期刊的依赖程度。对于论文作者来说,优先数字出版缩短了论文发表时滞,有助于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面世。除了这些实质效果外,优先数字出版的象征意义更加重要。随着出版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已经不再是出版模式更新的限制性因素,固有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及利益纠葛等成为期刊社摒弃落后出版方式的主要羁绊。优先数字出版有助于打破从业者对纸本期刊的“迷恋”和执着,进一步拥抱网络出版。对于读者来说,优先数字出版意味着纸本学术期刊已经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是否通过纸本学术期刊刊发对于读者获取论文不产生实质影响。优先数字出版成为网络出版代替纸质出版的重要步骤。这里的“代替”主要体现在出版时效上的优势和思想认识上的象征意义方面。然而,纸本期刊除了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外,在学术考核、科研成果认定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大部分科研工作者来说,纸本学术期刊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作为论文发表的证明,用于科研考核、职称评定等。因此,尽管优先数字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论文发表时滞等问题,但其对纸本学术期刊带来的冲击并非致命性的。

  3 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第三阶段:网络首发出版

  尽管优先数字出版较印后上网出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严格意义上优先数字出版只是纸本学术期刊的“预出版”版本,科研成果认定等依然以纸本期刊为准。在推出优先数字出版几年后,CNKI于2017年推出“网络首发出版”这一模式。2015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作为网络连续型出版物规范试点项目,以网络出版物号(CN11-6037/Z)正式出版[17]。期刊与CNKI签订协议后,CAJ-N成为期刊网络版的原创文献首次发布平台。CAJ-N除了支持传统论文外,还支持增强论文、协创论文、数据论文等新型论文模式。“任何一篇投到与CNKI联署网络首发期刊的论文,一经编辑部录用和审定,无需确定其在纸质刊物出版的时间和页码,并通过电子杂志社审核,即可在CAJ-N中以网络首发方式正式出版”[17]。

  网络首发出版还有待于进一步推进实施。尽管已有1381种期刊加入CNKI的网络首发出版平台,但大量期刊并未真正发表网络首发论文。发表过网络首发论文的期刊中,网络首发论文占比普遍较低。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共发布网络首发论文44篇,而同期其纸本期刊发表的论文数为273篇,网络首发论文数量仅占16.1%。尽管网络首发出版试图解决科研成果认定等方面的问题,但想要获得全社会的认可恐怕还需时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5月3日刊发网络首发论文《虚拟实践与高校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探究》,但后来撤稿。撤稿声明表示“因为作者急于刊发稿件,应作者要求,对此文进行撤稿处理”。这说明科研工作者依然看重在纸本期刊上正式发表论文。

  尽管网络首发论文在认可度、接受度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但网络首发出版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网络首发出版或将成为压死纸本学术期刊的最后一根稻草。网络首发出版在论文首发权、学术成果认定等方面的探索呈现出对纸本期刊全面取代的趋势。从印后上网出版到网络首发出版,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进程呈现出不断“去纸化”的特点。同时,期刊社在学术论文出版链条中的地位越来越微弱。网络首发协议是CAJ-N与期刊社不断博弈的结果,期刊社既希望通过网络首发出版缩短论文发表时滞、提高下载量和引用率,又担心在与CAJ-N的合作中失去主导权。显而易见的是,在这场博弈中CNKI处于优势地位。可以预见的是,如果CAJ-N进一步发展,网络首发出版有可能成为学术论文主要发表和传播渠道,这将给期刊社造成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期刊社自建网络首发平台以提高自身在学术期刊网络出版中的地位,或将成为期刊社与CAJ-N博弈的有效路径。期刊社可以赋予自建网络首发平台与纸本期刊同等的学术效力,提高自建网络首发平台的学术认可度。无论是CAJ-N等网络首发平台还是期刊社自建的网络首发平台,它们都加快了纸本期刊消亡的进程。

  4 纸本学术期刊的存在价值及未来展望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将传播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传递观强调信息在空间中的传播,仪式观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表征。从仪式的角度定义,传播与分享、参与、联合及团体拥有共同信仰有关[20]。从印后上网出版开始,纸本学术期刊的生存空间就遭到压缩,其存在的主要意义已经不是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印后上网出版意味着纸本学术期刊对于学术论文的传播价值,逐渐从传递观让位给仪式观。读者需要纸本学术期刊主要不是为了阅读学术论文,而是用于科研成果认定、论文引用等。优先数字出版和网络首发出版进一步降低了纸本学术期刊传递观意义上的传播价值,突出其仪式观意义上的传播价值。不仅如此,网络首发出版还探索出增强论文、数据论文等出版模式。尽管如此,网络出版取代纸本期刊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内纸本学术期刊的生存空间将会被压缩到极限,其存在主要限于以下场景。

  4.1 用于图书馆展阅和收藏

  当前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及省市区各级公立图书馆将是纸本学术期刊的重要发行对象。图书馆订购纸本学术期刊一是供读者阅读,二是用于丰富馆藏。然而,有研究指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纸本期刊订购种数持续下降,图书馆在付出购置、管理、空间等成本后纸本期刊利用效率仍极低[21]。如何处理纸本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关系也成为图书馆学等学科的热点研究话题。可以预见的是,尽管纸本期刊利用率较低,但其馆藏价值依然不容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倾向于订购期刊合订本而非单期本,这正是出于对纸本期刊馆藏价值的认可。

  4.2 用于科研成果认定

  目前大多数学术科研单位的职称评定、科研奖励、课题结项、毕业成果等依然以正式出版的纸本学术期刊为准,进行相关认定时需要提供纸本学术期刊原件,及封面、目次页、论文全文等复印材料。尽管CAJ-N在努力解决科研成果认定问题,但最终获得学术机构认可还需时日。以较早进行网络首发出版探索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例,尽管其创办已有十几年时间,但目前仅有41家高校认可其出版的论文。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纸本学术期刊还将作为科研成果认定的证明材料长期存在。而一旦网络首发论文获得全国学术机构的认可,纸本学术期刊则将失去这一生存场景。

  4.3 用于论文作者收藏

  纸本期刊是一种实物,而不是电子讯号。与网络论文相比,纸质读物具有特有的厚重感和独特的体验感。阅读纸质材料获得的不仅仅是内容,人们可以用手触摸图书的质感,这种感觉与冷冰冰的电子屏幕完全不同。纸本学术期刊对于论文作者来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收藏印有自己作品的纸本期刊比仅在计算机上储存电子版期刊要有意义得多。因此,用于作者收藏可能是纸本学术期刊最后的生存园地。作者收藏印有自己论文的纸本期刊与学术评价、出版效率等都没有关系,也就意味着纸本学术期刊的这一功能将难以被取代。

  5 结语

  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22]。学术论文网络出版的出现,既有缩短出版时滞、提高引用率等学术成果传播的现实需要,也与竞争压力、技术革新有关,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产物。随着网络出版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期刊通过网络首发出版等网络出版方式发布学术论文。而随着学术成果认定、影响因子评定等问题的逐步解决,纸本学术期刊将失去其在学术传播中的价值,最后仅以“仪式观”意义上的传播媒介存在,供作者或其他人员、机构收藏。至此,纸本学术期刊和网络版期刊将在很大程度上分离开来,前者作为“仪式观”意义上的媒介,后者作为“传递观”意义上的媒介用于科研成果传播。

  对于期刊社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学术期刊网络出版这一大趋势,积极调整自己的出版策略。一方面要主动接纳以网络首发出版为代表的网络出版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自建网络首发平台,以维护自身在学术期刊出版链条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合理确定纸本期刊印量,适时适度缩减印量。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纸本学术期刊有限的容量构成了论文发表的门槛,能够将低质量稿件拦截在学术传播媒介之外。由于网络出版不存在版面、容量、篇幅的限制,因此网络出版可能导致稿件质量下降,论文过多、过滥、过长等问题。2019年停止出版纸本期刊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对论文的篇幅进行限制[1],可能与此有关。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包括期刊社、网络出版平台、科研机构乃至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在内的整个学术体系共同努力。如,某一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可根据当年的影响因子,协商分配各期刊下一年网络出版的总稿件量、总版面数或总字数等;又如,CSSCI、CSCD、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等期刊索引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等期刊评价报告,在确定期刊目录、统计影响因子时将期刊的总刊文量、总版面数、总字数等作为负相关指标。总之,如何在发挥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优势的同时,限制其对学术科研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合成化学》编辑部.关于“PNAS宣布明年起不再出版纸质期刊”的思考[J].合成化学,2018,26(10):795.

  [2]周振东.传统纸质期刊向数字期刊转化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6):213-214.

  [3]徐亟,李禾,杨驰.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科技期刊如何走出第一步[J].科技与出版,2016(6):13-15.

  [4]陈晓峰,刘永坚,施其明,等.基于现代纸书模式的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8(8):75-79.

  [5]吴依霏.多媒体融合背景下纸质期刊的媒介化生存分析[J].中国报业,2018(18):64-65.

  [6]马滴滴.纸质期刊不可取代[J].图书馆,2009(6):108-109.

  [7]王开云,陈潇潇.论网络期刊对纸质期刊的可替代性[J].编辑之友,2010(11):72-74.

  [8]戴维.巴勒特.媒介社会学[M].赵伯英,孟春,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89:80.

  [9]涂佳琪,杨新涯,王彦力.中国知网CNKI历史与发展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9,39(9):1-11.

  [10]李江,伍军红.论文发表时滞与优先数字出版[J].编辑学报,2011,23(4):357-359.

  [11]Yu G,Wang X H,Yu D R.The influence of publication delays on impact factors[J].Scientometrics,2005,64(2):235-246.

  [12]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介绍[DB/OL].[2019-09-01]..

  [13]何方,李涛,王昌度.学术论文网络优先传播主要途径辨析及整合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109-1113.

  [14]徐云峰,徐红星,陆海燕,等.优先数字出版影响发表时滞和下载量的定量分析[J].编辑学报,2013,25(6):607-608.

  [15]孔琪颖,蔡斐,张利平,等.“中国知网”优先出版论文下载及引用分析:以《航空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2,24(S1):S48-S51.

  [16]于成瑶.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情况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1.

  [17]《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首批网络首发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学术论文录用定稿网络首发联合公告[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9(4):425.

  [18]占莉娟,胡小洋.学术论文的网络首发:愿景•瓶颈•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8,30(3):298-301.

  [19]《黑龙江畜牧兽医》对优秀稿件实行网络首发出版通告[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141.

  [20]Carey J W.Communication as culture,revis eded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8:15.

  [21]刘绍荣.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的重新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9):96-98,103.[22]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