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书企扶贫要变“输血”为“造血”——访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专家张洪福

2020-05-1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左志红
  “从扶贫的长效机制来看,我对中信出版和中文在线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文化扶贫方式更为期待。”5月14日,在看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写的即将刊发的关于上市书企精准扶贫的报道后,凤凰卫视《龙行天下》栏目执行总编张洪福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信出版实施的4个文化扶贫项目,中文在线通过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扶贫,能够把自己的主业和精准扶贫密切结合,并通过专业机构专业化实施,送书送知识,扶智又扶志,是“造血”式扶贫,长远来看,其效果远远大于捐款捐物的“输血”式扶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出版企业将继续参与精准扶贫。作为在社会责任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张洪福对出版企业开展精准扶贫提出“三化”的建议。

  一是数字化。“非常贫穷的乡村和社会发展之间往往存在数字鸿沟,出版企业在文化扶贫时,就要充分考虑数字鸿沟和信息鸿沟的挑战,比如偏远落后地区缺少智能手机等终端硬件,信号和网络也不太通畅。”张洪福认为,要逾越这两大鸿沟,出版企业就要跟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比如跟移动运营商、生产智能手机的ICT企业等合作,通过数字化手段传播知识和技术,赋能贫困地区,提升脱贫和防止返贫的能力。

  二是视频化。“数字化解决的是通道的问题,视频化解决的是呈现方式的问题。现在抖音和快手在农村比较普及,视频化是发展趋势。”在解决了通道问题之后,出版企业就可以借助新型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把自己的资源储备和知识储备(如养殖类、种植类、机械加工类等知识技术)以数字化手段视频化重现,赋能农民脱贫。

  三是专业化。“我之所以欣赏中文在线的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扶贫模式,一是因为他们是在扶智,二是因为他们走的是专业化扶贫的路子。”张洪福分析,所谓的专业化是指通过专业的机构扶贫,基金会是专业机构,有专业人才、专业能力、专业团队,扶贫自然也很专业。“当下这样的专业机构很多,涉及环境保护、社会救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妇女儿童保护等多个领域。扶贫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解决方案,需要专业视角、专业团队和专业能力。出版企业在扶贫过程中,如果自己没有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出资和资源、技术等方式,跟这些专业机构合作,组织和动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才能保证少走弯路,实现扶贫效果最大化。”

  “只有切实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才能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张洪福如是总结。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