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媒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在移动阅读APP打造品质阅读、提升用户体验、塑造品牌特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用户创设了全新的体验艺术情境。文章从智媒时代背景出发,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从创意展示体验、内容服务体验、情境交互体验、智能感质体验四个方面分析了移动阅读APP体验设计艺术,提出了塑造品质阅读形象、凸显品质阅读特色、超越用户心理预期、升级用户体验需求的移动阅读APP体验设计方法,旨在通过移动阅读APP体验设计增强移动阅读品牌价值,促进智媒时代移动阅读APP传播与服务能力提升。
【关键词】智媒时代;移动阅读APP;体验设计;人工智能;用户体验;品质阅读
康奈尔大学卡特和季洛维奇教授指出:“购买体验比购买产品更让人高兴,它能让人产生更大的满足感。”[1]随着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战略的不断推进,移动阅读APP将用户体验作为品质提升的突破口,在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内容需求的同时,为用户创设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成功提升了活跃用户数量。《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APP分类排行榜中,书旗小说、QQ阅读、爱奇艺阅读、掌阅、追书神器位列阅读类APP前五名。[2]智媒时代背景下,5G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应用层次与深度的升级,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移动阅读APP体验设计艺术成为提升用户体验、塑造品牌特色的重要渠道。[3]移动阅读APP应将体验设计作为品牌提升的突破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用户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采用智能化设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品质体验,从而提升移动阅读APP的传播与服务能力。
一、移动阅读APP创意展示体验:塑造品质阅读形象
用户在使用移动阅读APP过程中,精彩的创意、精致的设计能够为用户带来有价值的认知印象。移动阅读APP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创意展示设计,能够有效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塑造移动阅读APP品质阅读形象。
1.创意应用展示体验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打造移动阅读APP亲和力和塑造品牌形象的前提,抓住用户接触应用时的注意力,通过创意设计来传达应用的个性特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苹果APP Store中,书旗小说、QQ阅读、掌阅等移动阅读APP介绍界面采用了品质创意设计方式,突出移动阅读APP的品质特色。
(1)精选主题更懂移动阅读APP用户需求。书旗小说结合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有限注意力的行为特征,釆用极简设计思路以抓住用户首次接触应用的注意力,通过“百万小说,免费畅读”“影视原著,抢先阅读”“高清漫画,每日更新”等创意主题设计,将书旗小说免费、原著、高清的特点呈现给用户,图文结合的极简海报风格形成视觉冲击,有效传达品质阅读特色(见图1)。

图1 书旗小说下载界面
(2)创意版式体现移动阅读APP品质特色。掌阅致力于品质阅读形象设计,采用倾斜的背景构图和拼贴设计的方式,为用户带来了动感与新意,突出应用品质阅读、想法交流、高颜值漫画等体验特色,并将好书首发作为详情介绍的首条内容突出品质特色(见图2)。

图2 掌阅下载界面
(3)动静相宜凸显移动阅读APP品质内容。结合用户认知习惯的分析,QQ阅读采用动静结合的展示设计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通过故事情境和角色展示设计的方式透视阅读服务内容,其中展示界面中动效和视频结合的方式,有效拓展了平面视觉空间,用户可通过交互动画展示,了解QQ阅读的功能、内容、设计等体验特色(见图3)。

图3 QQ阅读下载界面
2.品质阅读启动体验
用户思维是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想。[4]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为指导,移动阅读APP应注意抓住用户服务的触点,通过创意界面设计展示品质阅读服务,体现用户思维的设计内涵。移动阅读APP应在用户启动界面的那一刻起,就为用户展示全新的品质阅读体验,突出品质阅读特色。
(1)通过启动界面传达品质阅读诉求。以用户思维为指导,移动阅读APP应着眼于用户求新求变的个性需求,结合移动阅读应用的特点,进行品质阅读体验设计。如掌阅以“引领阅读品质”为启动界面凸显其阅读品质特色,通过时尚的吊灯、柔和的灯光、翻开的书籍来渲染品质阅读的氛围(见图4)。

图4 掌阅启动界面
(2)通过创意文案凸显品质阅读特色。移动阅读APP可以打动用户内心的文案设计,突出阅读的意义,体现品质阅读的特色。如百度阅读通过“让时间更有价值”,从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角度突出品质阅读特色,“阅读,点亮内心的世界”“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感受内心”“静下来,读一本书”等富有启发意义的文案,不仅揭示了阅读的意义,且激发了用户更多的遐思(见图5)。

图5 百度阅读启动界面
二、移动阅读APP内容服务体验:凸显品质阅读特色
如今,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移动阅读的生产与分发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面对移动阅读APP呈现出的内容同质化趋势,移动阅读APP可结合应用特色,通过海量资源可视化、阅读基因个性化、阅读福利差异化,进行关注用户体验的内容设计,结合人工智能创意体验塑造内容特色,凸显品质阅读特色。
1.海量资源可视化体验
由于用户使用移动阅读APP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图书内容,将海量图书资源建设作为APP重点建设内容往往成为诸多移动阅读APP的首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网络抓取图书内容的移动阅读APP不断涌现,以追求海量图书资源为应用优势的移动阅读APP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移动阅读APP不仅应加强原创内容、精品内容的建设,也应通过大数据采集用户兴趣和热点,通过启动界面、Banner广告、轮播界面等主题设计来突出原创题材和内容服务,凸显其海量资源优势。如QQ阅读将“海量原著,想读就读”作启动界面突出内容建设特色。智媒时代背景下,移动阅读APP应通过可视化设计,使海量图书资源能够得到展示和利用,塑造阅读内容特色。移动阅读APP可通过对用户阅读内容的分析,采用二八定律和长尾定律分析用户阅读的热点,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动态调节图书资源目录呈现形式和图书资源的可视化设计方式,将海量的图书资源通过图形、文字、图像、动效的设计形式展示给用户,采用多种分类方式进行阅读资源服务。如QQ阅读采用男生、女生、出版、漫画、听书五项分类,并进行了风云榜、畅销榜、免费榜、壕粉榜等多项排序设计,结合图文和数据为用户呈现海量资源优势(见图6)。

图6 QQ阅读图书资源分类设计
2.阅读基因个性化体验
良好的移动阅读品牌形象塑造,离不开对用户兴趣的挖掘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通过书籍内容的分类设计,用户性别、书籍类别的选择,移动阅读APP可为用户提供符合用户“胃口”的书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移动阅读APP运用人工智能进行阅读内容的分发,实现快速、准确地移动阅读内容供给,满足了用户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阅读书籍、获取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咪咕阅读通过“推荐”选项设计为用户提供阅读内容,突出“贴合口味,智能推荐”的品质阅读服务,体现以“个性定制”为智能内容推荐的阅读特色。从用户的心理考虑,移动阅读APP可先结合用户性别和喜好定制进行用户阅读基因分析,建立和逐步完善基于书籍内容的用户兴趣链接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用户从众心理为其提供内容链接,如“大家都在看”和“读过《香蜜沉沉烬如霜》的人也喜欢”等推荐设计方式。随着人工智能移动阅读推荐数据要素和算法要素的升级,用户兴趣分析和用户画像完善,促使移动阅读用户模型逐步逼近用户真实模型,移动阅读APP可通过用户基因或兴趣爱好的视觉设计体现移动阅读APP的观点与态度。书旗小说“设置你的兴趣分类”的简约时尚设计和QQ阅读“我的阅读基因”的气泡图设计,不仅突出了内容服务特色,为智能内容分发提供了数据支持,且为用户提供了用户主动定制体验内容的权力(见图7、图8)。在智能内容推荐的同时,允许用户进行阅读喜好调整,从而将主动权交给用户,有利于提升用户的控制感,实现移动阅读APP体验设计的艺术。

图7 书旗小说阅读兴趣

图8 QQ阅读"我的阅读基因”
3.阅读福利差异化体验
喻国明指出,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人工智能,其核心特征是用户增长速度减缓,靠发红包和直接补贴等方式带来的用户红利逐渐减弱。[5]对于移动阅读APP而言,活跃用户数量刚刚过亿,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移动阅读APP可通过差异化的阅读福利体验提升用户黏度,结合用户的积极参与激活活跃用户市场。对于用户而言,真正能够打动用户并参与体验的有效方案就是给予用户福利。咪咕阅读采用“60万册图书,免费看15天”的口号进行阅读福利设计,弹窗界面中“60万”“15天”“领取好礼”的动画设计形式展示“新用户专享好礼”,突出咪咕阅读的福利特色和用户行动指南(见图9)o值得注意的是,与直接为用户提供福利相比,具有一定挑战的游戏设计对用户更具吸引力。移动阅读APP可将娱乐与福利结合起来为用户创设阅读福利差异化体验,通过用户的体验和参与,突出移动阅读APP娱乐性的特征,实现用户黏度的提升。书旗小说采用游戏化的娱乐方式进行用户福利设计,采用“种豆得豆”的游戏设计提升活跃用户黏度。用户只要坚持每日为种子浇水,种子便可发芽生长,用户就可收获书豆。与此同时,书旗小说结合时机进行小游戏设计,如在开学之际推出“书旗叠萌宠”开学礼包小游戏。用户通过参加“书旗叠萌宠”游戏来召唤萌宠,获得豆券和参与抽奖,游戏中用户还可通过签到、阅读和邀请好友来提升萌宠等级,游戏为用户创设了多个欣喜体验,突出了移动阅读APP品质阅读特色(见图10)。

图9 咪咕阅读新用户福利

图10 书旗小说叠萌宠游戏
三、移动阅读APP情境交互体验:超越用户心理预期
使用移动APP过程中,当用户的心理预期得到满足时,往往能够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关注,为用户进一步体验APP创造条件。移动阅读APP应注意用户行为习惯的捕捉,在对APP情境交互设计形式与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超越用户心理预期的交互体验,满足用户知识学习与信息建构的需求。
1.语音阅读交互体验
创新往往意味着突破和跨界,移动阅读APP应在尊重用户心理预期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情境交互设计提升品质阅读的层次。面对移动阅读APP交互体验的创新挑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微创新来激发用户深入体验的兴趣,可提升用户使用的黏度。在移动阅读APP情境交互中,除文字阅读外,语音阅读成为拓展阅读的一种有效形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语音阅读的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呈现出对于个性语音阅读的追求。在移动阅读APP升级和功能的完善中,通过对用户兴趣数据的分析,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明星语音阅读、角色语音阅读和方言语音阅读模式,为用户提供图书的个性化阅读交互体验。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语音阅读的水准不断提高。咪咕阅读在5G技术支持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明星语音阅读情境交互设计。葛大爷、王冠、黎春等明星语音特色和头像相映成趣,风趣和个性的明星阅读语音超越了用户预期,有效拓展了情境交互的形式,提升了咪咕阅读品质体验效果(见图11)。需要注意的是,在用户使用移动阅读APP的过程中,用户自我效能直接影响着用户使用移动阅读APP的心理过程和需求感,成为影响用户体验应用的关键因素。[6]移动阅读APP情境交互体验的微创新,要在尊重用户心理预期的基础上,把交互智能控制限定在用户自我效能的范围内,为用户创设超越预期的交互体验,既要尽量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又要记住用户的常规选择,根据用户所在的网络环境,满足用户无障碍交互的心理需求。

图11 咪咕阅读明星阅读
2.情境定制交互体验
甜点和痛点是用户体验设计中的矛盾统一体,解决用户体验的痛点就为甜点设计奠定了基础。移动阅读APP应在尊重用户心理预期的前提下,分析用户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通过大数据挖掘用户交互体验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甜点,通过人工智能交互设计转换痛点为甜点。[7]如移动阅读APP结合用户数据挖掘,为老年人提供大字号的适应性界面设计和大图阅读模式。智媒时代,除为用户提供护眼模式和日景、夜景阅读模式切换的功能外,可根据用户阅读时间为用户提供休息提醒,结合用户所在时区和纬度为用户自动进行日景和夜景的阅读模式切换。面对千篇一律的移动阅读APP界面,用户往往会产生厌烦情绪,移动阅读APP可结合用户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情境定制交互体验。如起点读书为用户提供了热门挂件、动态主题、个性表情等多项个性装扮功能,通过“各位用户老爷,请告诉小的您想要的挂件”的诙谐文案,唤起用户体验的热情。起点读书用户可选择流行的二次元头像,装点热门挂件,体验动态阅读主题带来的个性化交互情境。此外,起点读书还为用户创设了召唤卡牌、获得徽章、粉丝称号,以及定制起点星人专属信用卡的个性定制甜点体验,体现了用户角色化设计的艺术冈格(见图12)。

图12 起点读书装扮设计
3.动效创意交互体验
在内容同质化、体验设计趋同化的形势下,移动阅读APP可通过动效创意设计激发用户交互体验的兴趣与探索欲,为用户深入体验应用创设条件。智媒时代H5技术为移动APP创设了新的活力,为品质阅读形象塑造增加了更多的创意空间。移动阅读APP将H5技术运用到动效设计中,打破了界面转场的等待与枯燥。移动阅读APP动效创意设计中,一方面应尊重用户的心理特征,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用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进行适应性设计,采用拟物、象征、隐喻等创意设计方法,通过旋转、推拉、轮播、交叉等动效设计来拓展平面、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展示移动阅读APP情境交互设计特点。如拟物设计风格的滑动翻页效果、内容加载的动效创意设计,不仅可缓解界面加载的等候时间,且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打上用户阅读进度和风格的烙印,记录移动阅读APP用户阅读成长的历程。另一方面,移动阅读APP可打破传统的转场风格,结合生活情境进行创意设计,基于传感器、触摸屏和画面,运用H5技术进行创意呈现。如用户打开图书时,移动阅读APP可结合用户姿势进行图书渐进式展开和浮现到用户眼前的动效设计,为用户创设适应阅读情境的交互体验。咪咕阅读在界面加载中采用H5技术进行"咪咕正在超速加载中”动画设计,以超人的形象展示设计为用户提供最快的服务(见图13)。此外,移动阅读APP可结合H5技术进行用户参与式动效设计,为用户提供参与动效定制和设计的窗口,从而创设超越用户预期的交互体验,ira深用户对移动阅读APP的印象。

图13 咪咕阅读H5动效设计
四、移动阅读APP智能感质体验:升级用户体验需求
感质体验注重用户的感受性,是促进用户积极认知和触动用户内心最深层情感体验的关键因素。[8]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移动阅读APP不仅可挖掘用户感兴趣的移动阅读资讯内容,且可通过用户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分析来进行感质体验设计,突出服务体验的情感魅力,通过迭代创新激发用户对于移动阅读APP品牌形象的认知。
1.智能关怀体验
移动阅读APP用户体验层次的提升,不仅来源于应用的功能特色,更得益于应用的情感关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移动阅读APP采用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等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提升移动阅读APP的用户行为、心理和情感的感知能力,不仅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体验,且可在大数据信息挖掘的基础上进行用户情感计算,体现和谐交互和智能推荐的智能关怀特色。随着移动阅读APP传播能力不断加强,借助移动阅读APP进行广告推广已成为行业的常态,由于用户对移动阅读APP广告存在负面态度,提升广告传播的精准性成为移动阅读APP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9]为降低用户对广告信息的反感度,移动阅读APP广告设计可依托大数据与推荐算法来为用户匹配可能感兴趣的广告,通过视觉设计将广告打造成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如咪咕阅读将热门图书作为启动界面进行广告设计,通过视觉形式展示图书信息,通过契合内容意境的画面展示书籍内容诉求,为用户进一步阅读提供了条件(见图14)。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算法的升级,移动阅读APP可在应用启动的限定次数中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广告信息,并为用户提供广告开关功能。移动阅读APP进行打开和关闭程序化广告展示的服务设计,既在尊重用户的基础上提高了用户的控制感,又为用户关注新鲜阅读资讯提供了机遇,体现了智能关怀的体验特色。

图14 咪咕阅读广告设计
2.需求升级体验
基于社会参与的关系需求体现了智媒时代用户的自主性和社会责任,关系需求与情感个性已成为移动阅读APP传播功能和传播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功能标志。[10]移动阅读APP作为阅读类应用,离不开用户的沟通、分享与交流,满足用户关系需求成为移动阅读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阅读APP可在大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架构的细分设计来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爱奇艺阅读在“冒泡”选项中进行了包括“演员空降推荐”在内的“书单广场”热门圈子信息架构设计,为用户创设了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的平台,突岀了以文会友的交流平台特色。用户可在滑动界面的过程中探索新鲜的话题内容,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体现了移动阅读APP关注垂直社交服务的特点(见图15)。与此同时,移动阅读APP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情感特征,采用基于熟人圈、朋友圈的信息交流设计方式来升级用户情感需求,满足用户泛社交的需求。如微信读书中采用故事和朋友选项进行情感交流设计,其他移动阅读APP可通过用户授权微信、支付宝等账户登录应用,采用场景化情感交流设计适应熟人社交和以文会友的互动需求,体现情感体验的特点。

图15 爱奇艺阅读冒泡选项设计
3.迭代创新体验
(1)从用户思维入手,通过感官设计不断完善视觉、听觉阅读体验。书旗小说结合大数据挖掘用户信息,分析用户的年龄区间,通过漫画专区和听书专区的设计,采用多感官通道的媒介形式,满足不同年龄用户追求视听效果的体验需求。
(2)从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入手,将移动阅读APP打造成综合服务和需求提升的平台。移动阅读APP从信息设计出发,可通过功能集成和服务链接来拓展用户体验范围。如起点读书设计了“成为作家”选项,体现“读书在起点,创作无极限”的服务设计思维。用户可通过链接下载作家助手APP,参与移动阅读APP内容建设。
(3)通过场景化设计进行情感交流体验微创新。移动阅读APP应注意分析用户阅读过程中的情感需求,捕捉用户情感体验的触点,记录用户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分享用户阅读的收获与喜悦。掌阅在对用户阅读情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用户文字阅读交流的习惯,采用评价标注和弹岀式对话框的设计进行用户评价设计(见下页图16)。将对图书内容的分享和评论功能拓展到图书的章节和语句中,满足了用户情境阅读和情感互动需求。此外,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升级的今天,还可将微软“小冰”等AI机器人融入移动阅读APP设计中,通过语音交流来为用户提供阅读服务,更能体现智能感质体验的特点。

图16 掌阅阅读交流设计
结语
在这个“得用户者得天下”的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移动阅读APP体验设计创设了条件。移动阅读APP应把握体验设计思维,从创意展示体验、内容服务体验、情境交互体验、智能感质体验四个方面着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改进用户体验效果,增强移动阅读品牌价值,促进移动阅读APP传播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 H.吉尔摩.体验经济[M].毕崇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4-18.
[2]无念.2019上半年度APP分类排行[J].互联网周刊.2019(13):21-32.
[3]王旳.新媒介研究拐点:人工智能时代传播学的现貌与反思[J].编辑之友.2018(2):60-66.
[4]华红兵.移动互联网全景思维[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29-35.
[5]喻国明.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传媒转型的价值标尺与关键路径[J].当代传播.2017(4):4-6.
[6]钱丽丽.电子政务公众服务需求及其对系统成功的影响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0.
[7]徐延章.用户体验视角下的移动阅读APP"甜点”设计[J]・出版发行研究.2017(3):40-43.
[8]高颖,许晓峰.服务设计:当代设计的新理念[J].文艺研究.2014(6):140-147.
[9]卢杰.论移动APP广告的精准传播策略[J].传媒.2018(11):72-74.
[10]陈接峰,吴亚楠.关系需求:正在改变媒体内容及其形态[J].编辑之友.2018(7):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