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王启民》石油工业出版社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年7月版/65.00元
石油工业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上千种,如果要从中间选出一种,我首先想到的是《改革先锋——王启民》,该书介绍了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王启民。
1949年,玉门油田回到人民的怀抱;1959年,松基三井石破天惊,大庆油田横空出世。从荡气回肠的大庆石油大会战,到原油年产5000万吨以上27年高产稳产,大庆油田奉献各项税费资金3万亿元,获得100多项国家级科技大奖。以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三代“铁人”为代表的一代代大庆石油人,传承弘扬石油精神,不断攻坚克难,谱写出一曲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丽诗篇。新时期“铁人”王启民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伴随着大庆油田60年的光辉旅程。他先后主持参与8项重大开发试验项目、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成果特等奖”等19项奖励,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他是我国石油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石油石化战线的一面旗帜。
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王启民“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25日,王启民被选为“最美奋斗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又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受邀出席了天安门城楼国庆观礼。为了继续传承铁人精神,宣传石油榜样,弘扬石油精神,石油工业出版社与大庆油田共同组织编写了《改革先锋——王启民》一书。这本书采用分专题报告文学的展现形式,以亲历、亲见的故事,介绍了王启民一生科研攻关、保油稳产,不断攻克油田开发难题,以开发好大庆油田为唯一使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懈奋斗的感人历程。在该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对王启民身边的同事、家人进行了专访,并且用视频二维码等融媒体形式呈现,可以直接扫码观看。
到松辽去
初识王老,是在王老办公室对王老进行采访的时候。王总身材不高,但是腿脚利落、精神矍铄;脊背微弯,但是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已过耄耋,但是思路清晰、不忘创新。不论跟王老聊什么,不超过三句话,王总都能聊到油田开发上。提起往事,王老侃侃而谈。
1959年国庆后,大庆石油会战的消息如一支春雷,激活了北京石油学院的每个角落,人人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到松辽去,到一线去,是每个学生最迫切的宏愿。王启民读的是地质专业,当时正读大三,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王启民默默地将目标定在了松辽。
1960年4月1日,北京石油学院赴松辽会战实习团,一行150多人,一路北上。至萨尔图后,王启民被分配到地处大同地区的试油队。王启民的日常排得极为饱满,白天,他上井采集、整理数据,晚上,他为工人进行基础知识讲习,稍有空闲,他又和工人一起对照资料、核实数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对采集手段进行学习和切磋。8个月的实习很快结束了,王启民返回学校做毕业设计。
1961年9月毕业分配时,王启民强烈要求回到大庆油田,当时被分配到地质指挥所动态室,成为了一名石油地质战线的新兵。
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
1960年代初,油田开发尚未真正开始,由于中苏两党关系恶化,苏联专家陆续撤走。他们不相信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能开发这么复杂的油田,扬言说:“离开了我们你们中国人开发不了三高油田,除非把大庆搬到赤道上去。”王启民和年轻的同事们都不服气,心里憋着一股劲。
1962年春节,大家吹拉弹唱庆祝新春,轮到王启民所在的动态组出节目了,主任王乃举和王启民他们共同琢磨出一副对联,上联是:莫看毛头小伙子,下联是: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是:闖将在此。还特别将“闖”字里的“马”写大,几乎冲破“门”框。意思是要像脱缰的野马,冲出大门,靠自己的力量,闯出天下第一流。在采访王老的时候,说起这段往事,王老脸上禁不住笑意盈盈。他说:繁体“馬”字的下面是四个点,这四个点分别代表着实际、实干、实效、实践,做事必须像马那样脚踏实地。通过实践,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再去实践,直至创新。
王启民投身大庆油田,一干就是60年,攻坚克难,取得的成绩、荣誉无数。王启民很谦虚,他总是说:“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全体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推选出的代表。” 如今,王启民已经82岁,每天都去办公室工作半天,为解决油田难题查阅各类资料,为油田能采出更多的油殚精竭虑。
《改革先锋——王启民》一书的出版,是中国石油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厚重礼物,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该书的出版,有助于促进石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为干部员工的精神支柱;融入宣传文化工作,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主旋律;融入干部队伍建设,使之成为石油人的精神基因;融入企业党的建设,使之成为强根铸魂的有力武器。相信该系列图书能成为石油战线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净化心灵,鼓舞斗志的精神盛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更多的能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