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数字化转型升级:报刊业寒冬中的暖流2015-03-16 来源:传媒 张毅君
面对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新闻出版业只有主动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才能实现跨越与发展。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进一步巩固新闻出版业作为文化主阵地、主力军地位的客观需要,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目前,新闻出版业已经具备了实现整体转型升级的思想基础、技术基础、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但也存在资源聚集度不高、行业信息数据体系不健全、技术装备配置水平不均衡、对新技术与新标准的应用不充分、市场盈利模式不清晰、高端人才极度缺乏等问题。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精神,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的要求,推动新闻出版业健康快速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在两年前启动了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报刊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更是2015年的工作重点。 报刊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基本现状 据现有统计数据,在传统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中,报纸出版单位1915家,期刊出版单位9877家,占传统新闻出版内容生产单位总数的91.9%。为此,报刊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关乎整个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责任十分重大。虽然报纸出版进入数字化时代较早,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较高,开展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也相对优越,但由于受到内容时效性强、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以及“发行+广告”这一单一商业模式等因素的制约,传统报纸出版遭遇到互联网的强烈冲击,生存发展面临空前压力。2014年前11个月报纸广告营销收入较2013年下降17.7%,业界对报业“寒冬”已至的说法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期刊业也遇到了类似困境。相较于报纸,期刊出版由于周期更长,内容资源积累有限,阅读率持续下滑,加之数字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在数字化网络化冲击面前就更为脆弱。面对这一现状,报刊业别无选择,唯有顺应趋势和潮流,主动求变,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融合发展,才有可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重新赢得市场的认可和舆论引导的话语权。这是大势所趋,既不能无视,更不可违逆。 虽然报刊业正经历着“寒冬”的考验,但其中也不乏“暖流”的涌动。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由于较早地谋划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并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不仅实现了自我的救赎,还极大地提振了业界的信心。在报业集团部分,就有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跨界多元化运营以及传媒梦工场的创办,上海报业集团“澎湃”和“界面”的异军突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重庆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运营等;在单体报社部分,也有语文报社有限责任公司、今日女报社、佛山市陶城报社出版有限公司等专注特定领域和目标受众,进行了相当成功的探索。在期刊领域,则涌现出中国激光杂志社、湖南教育报刊社、课堂内外杂志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一批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不俗业绩的企业。上述报刊单位的成功实践,无不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传统报刊业利用自身经年积累的优质内容资源和品牌公信力,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通过勇敢的实践探索,完全能够成功走出一条数字化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其实开拓这条发展道路,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战略要求,更是传统报刊业面向未来并赢得未来的不二选择。 总局推转型的主要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中央专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要按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那么,总局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中央要求的融合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转型升级侧重于传统媒体的自我救赎、脱胎换骨,是强身健体、苦练内功;融合发展则侧重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一体化发展,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转型升级是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即没有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所以两者之间应该是前提和结果、基础和目标的逻辑关系,同时也是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有机统一关系。目前,报刊业在新媒体业务发展方面基础相当薄弱,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要不遗余力地推动传统报刊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最终实现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为此,总局在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实施了若干的重要举措。 2010年以来,原新闻出版总署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2014年4月24日,总局与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通过3年左右时间,支持一批新闻出版企业、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带动和加快新闻出版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由此,2014年总局为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争取到国家财政的实质性支持,从而使这项工作从多年的“仰望星空”切实地转变为“脚踏大地”。 2013年,总局在全行业实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评估,按照严格的评估体系和标准,遴选出70家转型示范单位,其中报刊出版企业45家。此次评估的目的是总结先行企业的经验和成果,使转型升级工作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跟得上。2014年,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各省已基本完成本地示范企业评估确定工作。2015年,将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批国家级转型示范企业评估,并继续予以实质性扶持。转型升级示范评估并不是评先进、选百强,而是完全建立在科学方法和专业数据基础之上的评估筛选。仅指标体系的设定就经过半年多的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为“四大板块、三级结构和34项指标”。四大板块是指战略组织、资源实力、产品形态和市场表现。即从这四个方面考核企业的制度保障、人才结构、内容资源、资金实力、技术储备、产品种类、用户规模、投入产出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最终细化为34项具体指标。首次评估的实践证明,即使未被筛选为示范单位,只要按照上述指标进行自我“体检”,就能够有效地找出企业转型升级的“短板”所在。如能对照指标逐一整改和完善,就能够步入转型升级的正轨。 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对组织架构、生产流程、产品形态、发布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再造,具体来说,应该按照“能力建设—产品建设—渠道建设—模式建设”等步骤有序推进,每一步都要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实现。总局对转型升级具体支持,就是要求企业按照自身条件,结合上述步骤进行项目设计,然后给予资金资助。 技术对于行业发展具有巨大支撑作用,已是业界的普遍共识,无需再做论述。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新技术,切实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对报刊业来说,就是要通过采用适用技术,丰富内容表现力,提升信息传播力,增强媒体影响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总局高度关注技术发展走向,已经启动若干面向全行业的重大科技工程,部分关键技术的研发也已初见成果。同时,将在行业内征询这些技术成果的应用示范单位,拟配套部分资金,使之尽快得到推广。 下一步转型升级支持的方向和重点 依据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基本规律,总局对新闻出版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主要是通过具体项目实现的。经过长期努力和持续沟通,2014年,总局和财政部达成共识,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列为文化产业资金支持的九大重点之一,并明确了具体支持方向和资助重点。根据统计,在2014年文化产业资金资助的800个项目中,涉及61家报刊出版企业,其中57家申报的项目都与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关。可见国家财政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已非常清晰。目前,总局正在研究起草2015年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并已经与财政部进行了初步沟通。2015年,将借助中央下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契机,把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作为重中之重,在推进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适度向报刊领域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初步考虑将方向和重点聚焦四个方面:第一,支持报刊出版企业技术装备更新和软件升级,提升技术水平、完善技术手段;第二,支持报刊出版企业建设信息采编和多渠道发布一体化系统及流程再造,提升信息的采编和发布能力;第三,支持报刊出版企业对内容和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多维度标识,提高内容和信息资源的复用率;第四,支持报刊出版企业开展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和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惯例,每年财政部下发申报通知时,总局都会同步印发配套说明,明确新闻出版行业的具体支持方向和工作细节,切实指导属地内报刊出版企业做好项目申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解决瓶颈性问题。 新闻出版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报刊出版业更是首当其冲。变革固然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孕育着无限机遇。在变革面前因循守旧,在重压之下畏惧退缩,势必丧失发展良机,最终会被市场和用户所抛弃。为此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主动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大趋势,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加快推动传统报刊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设千方想百计,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阵地上积极抢占制高点,牢牢掌握话语权。在总局层面,数字出版司将与新闻报刊司充分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新闻报刊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为实现融合发展的终极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