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郝振省:中国编辑出版学会
面临“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形势,全国上下都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投身于史无前例、人间罕见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役中。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国编辑出版人也都先后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场伟大的、也是艰苦卓绝的阻击战役中,履行自己的职责,担当自己的使命。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做出“加强出版服务,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要求以后,履行职责、担当使命的势头更加充分,更加有序,更加深入了,服务的效果也更加全面、更加精准、更加有效了。眼下,这场疫情防控战役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全体国民、特别是处在疫情重灾区的同志还处在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空前顽强的抗争之中。为了继续助力这场人间罕见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役,我们有必要对编辑出版人在此次疫情防控战役中的工作策略进行梳理、总结。
策略一,就“生命重于泰山”的价值判断和“新冠病毒潜伏期具有传染性”的反常规特点,还有至今尚未完全准确掌握病毒活动规律而言,要求所有编辑出版单位与同仁要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自身保障工作。要高度重视,遵守规矩,严格管理,确保安全。这是防控阻击战役的首要目的,也是编辑出版人做好出版服务的基本前提。具体内容可以有这么几方面:首先,借此机会补充一下自己在防控疫情及相关科普知识方面的短板,训练或者强化一下自己在科学防控疫情与生活、生产方面的良好习惯。这次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汲取,科学防疫的规范必须形成;其次,应充分利用这次客观上逼迫、主观上努力、必须静下心来的时空环境。过去不少同仁总是没有时间读书,更没有时间写作,欠下的“债务”不少。这次应对灾难性疫情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宅居”o于是乎,就应把读书和写作任务规划一下,用写作拉动读书,或用读书去支撑写作。“冠毒猖獗时,正是读书日;是否有收益,要看谋与孜。”“在家被’囚’日,最佳写作时;他事全不顾,只为文稿痴。”这是笔者宅家时的两首打油诗。
策略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编辑出版人,在整个国家处于抗击疫情总战役的大环境、大格局下,像几万医护人员投入到抢救生命、扼制死神的战役中一样,编辑出版人必须义无反顾地、以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担当投身于这一伟大而又严酷的战役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志,实事求是地根据疫情阻击战的真切需求,精准策划选题,遴选实力作者,高质量地编辑加工,为科学防控、理性防控扎实地作出贡献。就选题方面和内容而言,至少有三个方面: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乃至相关科普的准确知识,要做到“有得空,看得懂,想得清,便执行”。应出好与防控疫情相关联的心理调适方面的出版物。这次阻击战役对医护一线同志是一种生死考验,对“宅居”的同志也是一种心理考验,能不能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比较正常地生活、生产,就使得这方面的读物有了很紧迫的需求,编辑出版人要服务于国人由“奔波不息”向“面璧生活”的急剧转变。关于对防控阻击战役中彰显的中国精神、中国英雄、中国制度、中国速度、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等的深入挖掘与追踪反映,包括对所遇困难和应汲取教训的总结和反思,都应有所作为。一些人物性的、事件性的、决策性的内容都可以较快付诸出版,一些科学性的、系统性的、长远性的内容,可以先预热选题,为出版做好准备工作,这些亦应作为主题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和安排。
策略三,最大限度地借助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把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起来。这次疫情人传人的特点,与出版服务又必须满足于人服务于人的特点,形成了一对尖锐矛盾,要解决好这对矛盾,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求助于数字出版、网上作业。好在这些年,我们在提倡编辑出版业务转型升级,在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底蕴,这次派上了用场。抗击疫情以来,编辑出版人借助互联网推出不同类别、不同载体、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出版物,已经给出了有力的证明和明确的答案。但是,显然这仅仅开始。正像这次抗击疫情为祖国的中医药学宝库拓开用武之地一样,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役也为整个编辑出版业全方位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走向深度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珍贵良机。危机成为整个行业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地走向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的选题调研、选题策划、作者遴选、编辑加工、沟通讨论乃至出版发行,包括单位的管理经营系统,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地依靠网上工具进行。不仅一般的疫情科普读物和有关心理调适、励志自强的出版物“在线”运行,而且大中小学的教材、授课也按要求必须是“线上作业”。以此类推,在疫情防控期间或稍后,整个编辑队伍、整个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广度、深度都会发生此类颠覆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管理部门和集团、出版社应提前进入顶层设计规划,编辑朋友个人尽快用新技术武装自己,迎接融合发展新时代、新境界的到来,迎接编辑出版业的新一轮的挑战与繁荣。战胜新冠病毒肺炎之日,必定是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全面深入覆盖整个编辑出版业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