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中出版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契合探析

2020-05-07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王斌会: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摘 要】出版企业因其文化属性,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先,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突发公共事件中,出版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文章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出版企业的反应,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高效应对措施及其特点,提出出版企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在联动机制保障下通过卓越的策划出版能力勇担社会责任,永记出版使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践行社会责任与创造社会效益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达到契合,更好地阐释出版初心。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出版企业;社会责任;社会效益

  图书出版企业一般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不是非常及时,但是2020年1月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暴发后,一些出版企业的反应让人振奋,值得每一个出版人思考。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随之,各省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020年1月23日,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上市,同一天,湖北科技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电子版在网上流传。

  对于出版人来说,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是出版人的历史使命,更应该成为出版人的价值追求。此次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图书出版企业的及时、深度参与的举措,让我们看到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和新媒体的技术作用。根据出版企业在此次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表现,本文力求探析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中出版企业如何做到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契合,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

  1 公共事件突发,出版企业高效应对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灾难性、负面性等特征,特别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更广泛。突发事件首先会让人们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并随之产生恐慌心理。出版企业生产的精神产品刚好可以满足这一时期人们的需要。因此,出版企业要高效应对,和时间赛跑,和谣言赛跑,及时传达科学的、权威的信息,解决人们的困扰,舒解心理恐慌。

  1.1 及时性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一般新闻媒体可以做到及时响应,而传统图书出版由于出版周期较长,无法做到及时出版,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发在元月,而第一本有关非典的图书于2003年4月出版。但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版企业可以及时作出应对。例如,这次公共卫生事件中多个出版社的防疫图书电子版在网上被不断转发。特别是1月31日,四川科技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电子版上线,对突发事件心理防护尽早干预,让人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2 公益性

  出版企业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举措具有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版物内容具有公益性。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上市的图书或者电子版内容都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不管是有关事件的科学认识,还是事后心理防护,都要满足读者的即时需求,引导人们正确面对突发事件,不听信谣言,不产生恐慌心理。另一方面是将出版产品或者服务免费提供给需要的人。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免费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具有可操作性,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湖北科技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企业免费提供电子版内容;根据此次突发事件防控需要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延长假期的决定,人民文学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等免费开放各种内容资源,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停课不停学的需要。

  1.3 广泛性

  出版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传播广泛。不论是哪个出版社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让尽可能多的读者看到。新媒体时代,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第一时间都由网络媒体引发,而出版企业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效应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产品。例如,2020年1月23日,湖北科技出版社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电子版在各微信公众号传开,并在微信朋友圈扩散。正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出版企业深度参与突发公共事件才有了可能和力量,这次公共事件发生后,各个科技社、医药卫生社、文学社、教育社都纷纷参与其中。

  2 高度文化自觉,勇担社会责任

  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能够及时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充分发挥出版优势,传播正确防护知识,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与人文关怀。突发事件中,出版企业凭借高度的文化自觉,在高效的联动机制保障下,以卓越的策划出版能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2.1 高效的联动机制保障
 
  自律和他律机制联动为出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保障。美国管理学家基斯·戴维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对他人具有“社会—经济”和“社会—人类”2种义务,后者为企业的非经济责任,即社会责任,与企业的权力同生共长。出版企业因其特殊性,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出版企业自身提高认识,发扬出版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各种法律、法规、出版管理办法等促使出版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比如,2018年12月底,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将出版企业的社会效益细化,也让图书出版回归初心。

  2.2 卓越的策划出版能力

  卓越的策划出版能力让出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了抓手。出版企业需要把握选题、控制进度、营销对路。图书出版中“内容为王”,没有好的选题,出版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选题把握非常关键。公共卫生事件突发起初,人们需要科学、权威的解读和自身防护知识,随着事件进一步发展,人们容易产生恐慌心理,个人心理需要得到疏解,因此出版企业需要及时把握不同时间点读者的阅读需求,严格控制出版进度,适时推出不同产品。出版企业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将新品推送给更多需要的读者,借助新媒体手段,让更多的出版资源更好地为处于突发事件中的人民服务。

  3 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效益

  出版企业既是经济性组织又是社会性组织,而社会性组织是其第一属性,因此,出版企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扛起精神产品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1 强化责任意识,初心使命永记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通过、实施。该法第十一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二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也具有更多的新闻媒体属性。特别是新闻出版事业划归中宣部统一管理后,出版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出版企业要始终不忘初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传播先进知识,科学引导人们正确面对突发公共事件。

  3.2 践行社会责任,社会效益凸显

  出版企业明确突发事件中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心中有读者,才能看到读者,为读者所思,沉下来深挖选题,真真切切践行“四力”要求,用出版产品和服务夯实社会责任。踏踏实实的责任担当,也将为出版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出版企业的责任担当让更多的读者受益,社会效益凸显。

  4 结语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出版企业不会缺席,不论是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的爆发,我们都能看到出版企业的身影。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出版企业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自觉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借助新媒体让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呈现在处于事件中的普通民众面前。出版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引导民众正确了解事件真相、不听信谣言,积极应对事件发展。出版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更好地契合,更好地阐释了出版企业的初心。

  参考文献

  [1]聂震宁.培育出版的精神[J].中国编辑,2006(1):26-30.

  [2]李章华,朱嬿.三重基线: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冯彦良.出版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4):60-61.

  [4]黄晓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EB/OL].[2020-02-01]..

  [7]疫情之下,出版人自有担当[EB/OL].[2020-02-0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