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精益管理在应急出版创新发展中的应用——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应急出版为例

2020-05-07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孙宇、宗俊峰:清华大学出版社

  【摘 要】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应急出版的规律和特点,本文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应急出版为例,从精准价值、精细管理、精准投放来探讨精益管理在应急出版创新发展中的意义和应用。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应急出版的核心是应国家急、社会之急、民族之急,首要坚持社会效益导向,甚至等同于公益出版。精益管理满足媒体融合环境的需求,与应急出版的理念完全契合。应急出版首先要明确以读者为中心的公益精准价值定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组织架构,实行扁平化的流程,做好平时人才储备;最后应急出版要适应互联网的环境,快速反应,构建可持续增长价值的出版理念,分类别精准投放,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应急出版的精益管理,优化了出版流程,培养了出版人才,改变了传统出版理念,对于出版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急出版;精益管理;社会效益;精细管理;精准投放;创新

  从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出版,中国出版界从发行单本图书开始,到覆盖全媒体的出版形式,经历了一场大变革,充分证明了我国出版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出版的属性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急出版体系建设也更为成熟,出版人的反应速度和出版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应急出版的核心是应国家之急、社会之急、民族之急,首先要坚持社会效益导向,甚至等同于公益出版。本文从精益管理的角度讨论应急出版中的关键环节及创新发展。

  1 精益管理与应急出版的理念完全契合

  精益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由Womack等提出[1],是在生产企业和医疗行业应用的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和理念,核心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通讯作者。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作为应急出版,选择精益管理理念更能适应当前形式的变化,精准价值、精细管理、精准投放,与应急出版高度呼应。应急出版就是要把“三精”落到实处。

  1.1 精益思想适合整个应急出版环节

  应急出版的基本要求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品质,与精益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不以追求单个产品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而是以满足人民需要为基础的出版需求,这是精益思想贯穿始终的前提。丧失了服务抗击疫情这个基本服务目标,应急出版的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1.2 精益理念满足媒体融合环境的需求

  媒体融合条件下,为出版社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出版社更要顺势而为,满足应急出版的基本需求。应急出版是一个高速整合资源的过程,在信息提供过程中,多方资源在几天之内整合完毕,和加工企业、医疗行业的需求一致,对差错零容忍。而精益思想的核心,即更好地协调人、设备和工作,从而在避免更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创造更多的价值。采用精益思想可以更深入到每个工作的细节,保证出版的质量和效果。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应急出版为例,在本次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出版过程中,为图书的网络出版提供了便利条件,不仅开放了近十年的正版电子图书,满足了各学龄段学生学习要求,并且为图书和音视频课程的录制提供了保障。网络平台的搭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的建立都是我们未来出版发展的必要条件。

  2 精准价值是应急出版的前提

  精益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贯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出版要义,以及思考应急出版的目的和意义。在精益管理的框架下,一定要抛开“赚钱”“满足个别作者的需要”的观念,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考虑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2.1 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的宗旨

  精益战略不以眼前的利益为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以服务人民为目标,以满足读者实际需求为己任。作为出版社的经营者,要有恒心和耐力,在“需求”二字上下功夫,树立在作者和读者中的形象和地位。比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以“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办社宗旨,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以精品教材和专著为主的综合性大社,吸引了一大批作者和读者。在应急出版过程中,企业的核心价值得到进一步凝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2.2 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是应急出版精益价值的体现

  2003年我国爆发SARS,共出版了101种图书,在北京的出版机构出版了55种[2],而北京出版社的《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销售270余万册[3],在应急出版史上创下了奇迹。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的疫情,广东科技出版社率先推出防疫图书《新兴冠状病毒感染防护》,随后多家出版企业也在第一时间响应,所有图书均以免费阅读的形式在线发布。2020年的出版形势较2003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应急出版更能顺应社会变化,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出版中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免费;二是品种更加多样化;三是数据库的开放和使用。为了适应居家隔离的抗击疫情策略,出版社迅速突破了原有的出版模式,打破固有思维,以免费的形式满足读者需求,以此为产品的角色定位,使中国出版者在应急出版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出版形势和付费形式的改变也决定了未来出版的走向和发展。互联网便捷的内容提供商正以另一种形式抢占出版社的市场份额。本次应急出版为下一轮的出版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进一步促进出版社内部的变革和发展。

  3 精细管理是应急出版的保障

  3.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架构满足应急出版的快速响应需要

  精益管理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架构。一般情况下,应急出版的组织管理分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社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主要做战略部署,安排人力和动员协调。工作小组主要以责任编辑、校对、录排、数字出版、办公室、市场部、出版部、发行部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产品的制作。在出版社管理中,应形成应急出版制度,在关键时刻可以随时响应,启动应急出版流程。应急出版流程中最容易忽视的是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和配合,临时组建工作小组,跨部门合作成为应急出版的工作机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可以避免事情出错时的无效沟通和推卸责任,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而在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框架下,更有利于理性挑选人员,团队协作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4]。

  3.2 做好平时人才储备工作是应急出版的基础

  应急出版是检验出版社平时工作能力的试金石,除了国家指派的出版任务,作者和编辑队伍的建立是应急出版成功的保障,没有平时的沟通和实战经验,很难满足应急出版的要求。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出版社对内容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化的作者对于保证内容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清华大学出版社以搭建抗击疫情的心理防护平台为理念,组织专家编写心理疏导文章。按照1天发布2篇文章计算,至少需要2名写文章的作者、3名审稿作者、3名编辑,持续1个月的文章作者储备量至少在50名以上,这次应急出版中及时出版的成功得益于4年前500名作者的线上公益培训,这也是对平时工作的一个检验。作者第一时间提供信息,并组建写作班子和审稿班子,保证了每天内容的更新,让《战“疫”心理防护手册》真正活起来。

  应急出版对编辑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一是要有“媒体”的精神。例如,针对不断变化的疫情,让“编辑”充当“媒体”角色,需要编辑改变以纸质图书为主的出版理念,不让传统的思维限制知识的传播。二是要有“一专多能”的条件。应急出版最为特殊的一点,图书编辑要有数字出版的基础,“一专多能”是承担应急项目编辑的基本要求。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以制定数字出版工作指标来培养复合型编辑[5]。2020年2月7日出版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音频课,也主要得益于编辑2019年完成的4个音频课程的工作基础。三是注重培养专家型编辑。由于应急出版时间紧,编辑更要在较短时间内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协助作者答疑,承担部分作者角色。出版社需要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在资金和时间上鼓励编辑的专业化学习和科学研究,支持发表专业论文,储备一批专家型编辑,满足出版高质量出版物的需求[6]。

  3.3 扁平化流程保证出版质量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针对生产流程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针对应急出版,沿袭传统的链条式工作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出版的需求,将扁平化的工作流程融合到链条式工作流程,是解决时间不足的最佳方案。应急出版流程的创新点在于“准时化管理”和“可视化管理”。

  3.3.1 准时化管理

  应急出版的周期从一天到几周不等,国内虽然没有明确应急出版的准确周期,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大都不超过1个月。从选题到印刷和发行,保证短时间出版的关键是实施精益管理。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每个人都要以学习的心态加入工作,在责任编辑的带领下适应全流程,并要落实准时化管理。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心理防护扑克》为例,作为一本科普漫画书,主要人员包括了美编、作者、编辑和数字出版人员。根据出版计划,责任编辑要定好每一个步骤的时间,要求每人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工作内容。精益管理和项目管理相比,在责任分配上和项目管理则相似,但在时间把控上更为精准[7]。

  3.3.2 可视化管理

  并行的出版流程是应急出版的特点,采用可视化管理更能推动出版的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人的工作任务。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疫”心理防护手册》采取了三审同时进行的方法。选择三名编辑轮流审读三分之一的内容,以文件名后缀的形式相互传送文件,加快了审读的速度,保证了工作次序。采用可视化管理的方法,可采用“每小时生产板”或者“线上任务卡”等形式进行流程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应急出版的宣传环节容易被忽略,可视化管理中要提前分配宣传和数字出版工作[8]。

  4 精准投放是应急出版的价值体现

  4.1 应急出版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应急出版突破原本一本书的概念成为可持续增长价值的趋势。面对一个选题,出版社应该在原来设计基础上,增加持续增长的全局观。以我们这次“战疫情,我们用知识提供力量”为例,最初是组织60多名专家每天撰写2——3篇文章,在满足了一线读者的需求基础上,着手设计3本书,1本学术专著,2本漫画书。在出版3本书的基础上,同一批作者,继续出版10个以上音频课程。从1篇文章到众多作品的创新和研发,根源于可持续增长价值的理念。在3本图书出版后,相继有3本书的主编主动投稿,反向证明了精益思想的价值。应急出版会遇到诸多困难,比如假期中书号申请难,合同签订不便等问题。为了同时满足作者和读者的需求,建议先以网络出版为主,第一时间出版著作,争取版权保护;其次再申请电子音像版号,如果印数较少,可以以按需印刷的形式出版纸质图书[9,10]。

  4.2 根据需求精准投放

  应急出版应有精准投放的概念,利用网络平台精准投放给读者。本次应急出版过程中,我们制定的发行策略为“图书、文章、音频的立体即时发布”,满足了“应急”的需求后,同时利用清华大学的媒体矩阵和“文泉学堂”的数字平台,精准投放防护内容。例如,针对一线工作人员压力大、就诊人数较多的情况,李敏教授就如何告知患者医疗信息发表专业建议,明确了医疗过程的信息传递方法和技巧顾春红主任提供了医务人员如何化解可能被感染的担忧。对于居家隔离的老百姓,专家们不仅提供了疫情必备常识,并且在缓解焦虑情绪上继续支招,惠淑英教授构建的安全屋、贾英珏博士写的蝴蝶拍、情绪色彩疗法关注老百姓内心。针对冲锋在防控一线的部队官兵,郭勇教授从认识疗法中提供了使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来调解疫情情绪的方法。针对高考在即的考生,郭瑾晖硕士为同学们量身定制了心理处方,解除了考生的心理压力。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水木医声”微信公众号平台持续发表抗击疫情的文章,被政府部门、部队的18个平台转发,精准投放给一线医务人员、隔离在家的人员、高考学生、军人等人群。同时宋华淼主任紧急录制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音频课程,给心理危机服务者提供了最实用的工具。图书、音频、文章,不同内容的精准投放实现了分享知识经济的传播特点。多名专家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问答》为读者提供科学防控知识。《新冠肺炎防控期间营养膳食指导(漫画版)》为读者提供营养指导。作为内容提供商,清华大学出版社不同以往的做法,符合当下的出版形势,受到了读者的充分好评。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随着出版的国际化,应急出版更应该具有“走出去”的视野和规划,将更好的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11],版权输出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课题。

  5 结语

  应急出版的理论和实际经验很多,根据每个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出不同的体系和关键要点[12]。本次应急出版,最为核心的要点是,我们要置身于国家疫情防控体系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特别提到疫情防疫“总体战”,这场战争需要我们出版人和全社会一起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要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全面部署下,明确以读者为中心的公益精准价值定位,建立以人为本的组织架构,以扁平化的流程和平时人才储备为基础的精细管理,构建可持续增长价值的出版理念,精准投放的应急出版措施,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发挥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知识支持和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WOMACK J P, JONES D T. Lean thinking: banish waste and create wealth in your corporation[M].NewJersey:Freepress,2003:1-3.

  [2]方舒阳,张志强.非典类图书出版的分析与思考[J].出版广角,2003(6):41-43.

  [3]陈红峰.270万册!大局意识创造的销售奇迹:《非典型肺炎预防手册》成功之处剖析[J].出版参考,2003(18):20.

  [4]王勇,陆小新,许悦.人力资源精益管理实践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5(6):32-33.

  [5]刘洋.数字出版人员管理及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9(8):133-135.

  [6]殷亚平.浅谈学术出版社"专家型编辑"培养策略:以上海三联书店为例[J].出版与印刷,2018(3):55-59.

  [7]宋海波.试论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16):151,173.

  [8]史春辉.精益思想在生产线流程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81-82.

  [9]李晶晶.试论精益管理思想在出版社图书成本控制管理中的应用[J].出版参考,2019(4):78-79.

  [10]何柳.浅谈出版企业成本的精益管理[J].新闻研究导刊,2016(20):263.

  [11]戚德祥.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企业"走出去"创新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9(11):32-37.

  [12]孙宇,张淙.关于应急出版机制的几个要点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4):62-6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