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19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动态盘点

2020-05-07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刘仲翔:新华文摘杂志社

  【摘 要】基于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整体发展状况、新创刊情况、宏观管理政策、重大活动、相关期刊评价结果与进展等,对全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进行系统回顾,归纳总结四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主题策划已经越来越为共识和标配,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术期刊重视选题策划、栏目建设,越来越重视智库型研究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总体情况比较稳定,但近期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学术期刊主导或者参与学术热点的梳理和发布,对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学术期刊;社科学术期刊;学术评价;科研评价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为成果发布、学术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预见,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一大批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章会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本身也会通过促进学术体系、学科体系的发展,在国家治理中担负重要作用。

  1 总体情况

  由于数据汇总和统计的时滞,2019年的总体情况需要到2020年才能公布。2019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基本情况》。2018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139种,平均期印数12331万册,每种平均期印数1.25万册,总印数22.92亿册。与2017年相比,品种增长0.09%,平均期印数降低5.76%(见表1),总印数降低8.03%。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2678种,平均印数6609万册,总印数114607万册,总印张5896301千印张;占期刊品种26.41%,总印数50.00%,总印张46.52%。与2017年相比,品种增长0.07%,平均期印数降低0.62%,总印数降低4.22%,总印张降低2.74%。①


表1 近3年期刊3项指标下降情况对比
年份 对象 指标
平均印数下降/% 总印数下降/% 总印张下降/%
2018年 全部期刊 5.76 8.03 7.25
哲社期刊 0.62 4.22 2.74
2017年 全部期刊 5.90 7.59 10.06
哲社期刊 3.06 5.76 6.60
2016年 全部期刊 4.94 6.29 9.43
哲社期刊 2.32 3.39 5.54
  注:数据来源于2016年、2017年、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数据来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总体仍处于下降的趋势,期印数、总印数和总印张与201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期印数、总印数和总印张的降幅与2016年相比,有所收窄。此外,从表1不难看出,与全部期刊的情况相比,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期印数、总印数和总印张三个维度上下降的幅度要小很多,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跟大众期刊相比,有一定的需求刚性。

  从新创刊的情况来看,2019年新创刊物很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哲学社会科学新刊有《艺术学研究》《艺术与民俗》等。2011年,艺术学从文学中分离出来,升级为独立门类,艺术学的蓬勃发展,要求有相应的理论阵地,近年来艺术学类的期刊也有几本创刊。

  《艺术学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2019年6月创刊(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表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以及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艺术与民俗》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民俗文化研究会合作创办,是学术季刊。该刊立足广东,辐射全国,以聚焦艺术及设计,厚植民俗文化,助推艺术设计研究和民俗研究为宗旨。期刊刊登艺术史、现当代艺术理论、艺术与图像、艺术考古以及博物馆陈列设计、民俗研究、民俗文物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博物馆管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季刊,其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博物馆管理研究领域相关理论和技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传播,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服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其内容主要涉及博物馆理论前沿、博物馆管理实践,同时针对博物馆领域热点问题不定期组织专题研究,邀请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专业解读和学术探讨。

  《公共管理评论》经过15年的集刊办刊历程,于2019年底转为正式出版刊物,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该刊依托清华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多学科资源,致力于打造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发表平台,分享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前沿学术成果,促进学术界和实践界的交流对话与思想碰撞,推动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进步。正如发刊词中写道:《公共管理评论》创刊的时刻,正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学科发展面临新任务、新挑战和新使命的时刻;完成新任务,《公共管理评论》要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学理化的前沿平台之一;迎接新挑战,《公共管理评论》要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平台之一;担当新使命,《公共管理评论》要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走出去”的沟通平台之一。[1]

  2019年12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该办公室根据7年来的办刊情况遴选了21家优秀期刊,从各期刊推荐的文章中组织遴选了18篇优秀文章。21家优秀期刊分别是《管理世界》《经济研究》《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科学战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文史哲》《文艺研究》《学习与探索》《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法学》《中国社会科学》《当代外国文学》《东北亚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思想战线》《探索与争鸣》《西北民族研究》《现代传播》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此外,由于《期刊出版许可证》时效的问题,我国的《期刊出版许可证》于2018年年底到期,2019年,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已更换新的《期刊出版许可证》。

  2 社科学术期刊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进行主题策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哲学社会科学界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概括,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以实际行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社科学术期刊通过开设专栏、组织专题、组织专家笔谈、召开学术会议、出版专刊或增刊等形式,从多个维度总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取得的长足进展。例如,为系统总结和提炼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经济研究》组织谢伏瞻、高尚全、张卓元、马建堂、蔡昉、厉以宁、辜胜阻、高培勇、刘世锦、刘伟等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对70年来中国经济学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和回顾,对未来进行展望。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上海研究院共同组织召开“中国70年社会变迁与结构转型”圆桌会议,希冀从“制度”和“生活”的视角开启对70年变迁的深刻反思,观察70年变迁中最本质的结构变化,梳理70年变迁中最棘手的社会问题,总结70年变迁中最本土的实践经验,提炼70年变迁中最中国的学术元素,推进中国当下乃至未来的改革发展。该刊2019年第6期推出“中国70年社会变迁与结构转型”专栏,刊登李友梅、李路路、张静、蔡禾、翟学伟、冯猛、梁波、张虎祥、贾文娟等人的文章。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推出“中国学术70年回顾与前瞻”专题栏目。2018年下半年开始组织策划,2019年第5期至第10期连续推出,邀请王中江、韩震、金碚、王曙光、于沛、汪朝光、杨凤城、高建平、关爱和、张贤明、李路路、公丕祥、冯晓青、杨晓慧等18位著名专家,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视角,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70年伟大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2]杂志社把该专栏的文章汇集成书——《中国学术70年回顾与前瞻》,于2019年9月推出,这是《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继2018年推出《改革开放40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后的又一本著作,取得较好的学界反响和社会反响。

  2019年8月,中国期刊协会在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推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目的是回顾我国期刊业70年的光辉历程,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刊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展望新时代期刊业的发展前景,以此增强推动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本次精品期刊展共设4个部分,分别是“70年精品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致敬创刊70年”“70年期刊记忆”,共有1099种期刊亮相本次展览。“70年精品期刊”展示的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历届国家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百强报刊、中国期刊方阵等评奖推优活动中的获奖期刊,以及中国期刊协会组织的“中国最美期刊”和“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遴选活动的入选期刊。[3]这些精品期刊中有《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共党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社会》《法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探索与争鸣》《江海学刊》等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成为我国期刊界的亮丽风景线。

  3 部分重要社科学术期刊举办刊庆

  1979年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一些知名社科学术期刊于1979年创刊。2019年,不少期刊结合不同的学术主题纷纷举办创刊40周年的纪念活动。结合具体学术话题召开学术研讨会,召集著名作者、学者、读者、刊界同仁共同庆祝刊物的创刊40周年,颇具意义,也成为一种标准的做法。

  2019年5月2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107周年院庆和《经济科学》创刊40周年纪念活动,学院举办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由《经济科学》承办。《经济科学》是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经济理论类核心期刊,在经济研究领域居于领先行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129家经济学重要期刊,180余位主编和编辑部负责人出席会议,多所高等学校的校领导和经济学院院长及相关嘉宾应邀参会。

  2019年6月15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在郑州举办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州学刊》创刊40周年座谈会,数十家重要学术期刊的主编、社长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会议围绕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政府责任、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学术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2019年7月6日,经济管理杂志社举办“面向2049年的中国管理学发展”学术论坛暨纪念《经济管理》创刊40周年研讨会,与会专家就《经济管理》期刊建设与管理学发展,中国管理学“三大体系”建设与期刊发展,企业家精神、中国情境管理理论、公司绿色治理、企业战略管理、信任研究以及创新战略与执行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管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本管理学学术期刊。

  2019年12月14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人文社科界期刊代表相聚一堂展开座谈研讨,推动学术繁荣、理论创新、文化积累与传承。

  2019年12月21日,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召开新时代期刊高质量发展暨《学习与探索》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良性互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2019年12月24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教育研究》创刊40周年座谈暨新时代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建设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教育研究》创刊40周年和新时代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4 社科期刊适应科研评价转向进行积极探索

  2019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关于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科学设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和实际贡献,让有真才实学、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意见》同时提出,注重考查科研人员的专业性和创造性,以科研能力、理论创新、学术水平、业绩贡献等为评价重点,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适宜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行合理量化,定性评价体现导向性、专业性。此外,《意见》还提出注重论著质量,淡化数量要求,改变简单以出版社和刊物等级等判定成果质量、评价人才的做法,适当发挥引文数据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避免绝对化。

  该文件是落实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结果。整体导向是淡化论文导向,淡化论文的数量,重视论著质量,改变简单以出版社和刊物等级等判定成果质量。

  近年来,由于评价导向的转变,以及从上到下各方面都很重视学术期刊的发展,学术期刊的境遇有了很大改变,期刊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好的学术期刊加强策划选题,召开学术会议,完善投审稿机制,构建全媒体立体传播渠道,有条件的期刊也纷纷加强对外推广力度,总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开展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三审三校”制度落实情况、人员资质情况、主管主办职责落实情况、新媒体内容把关检查情况。要求各出版单位严格履行“三审”,认真执行“三校”,严把人员资质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单位规模一般来讲比较小,人员不太够,很多刊物实行编校合一或者交叉审校,难以严格执行“三审三校”。随着本次检查的深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工作流程将会更加规范,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5 学术评价机构注重改革创新

  2019年3月25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通过官方网站及CSSCI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公布了CSSCI(2019—2020)来源期刊目录,期刊收录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来源期刊共568种,扩展版来源期刊共214种。

  对照CSSCI(2019—2020)版本与CSSCI(2017—2018)版本,可以了解两个版本的变动情况,该目录是目前国内期刊评价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因此3月25日发布了新版本以后,“几家欢乐几家愁”,但从后续发展来看,此次发布引起的震动不似从前。

  从来源期刊情况看,CSSCI(2019—2020)版本来源期刊总量从553种增加到568种,比CSSCI(2017—2018)版本增加了15种。从来源期刊目录看,调整比较大的是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高校综合性学报。其中管理学类来源刊新增9种,2种退出来源刊目录;经济学类刊物减少5种,其中3种期刊调整学科归属,《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和《审计与经济研究》调整到管理学类,另有2种期刊进入扩展版;政治学类新增4种期刊,2种期刊进入扩展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机构调整的关系,本大类中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已经合并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高校综合性学报调整也比较大,新进入4种学报,有5种学报进入扩展版。从各类别的数量增减看,历史学类增加3种期刊,中国文学类增加2种,艺术类增加1种,考古学增加1种,法学类增加1种,社会学类增加1种,环境科学在CSSCI(2019—2020)版本中更名为自然资源与环境,增加1种刊。宗教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体育学、统计学、心理学、人文经济地理7个类别没有变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语言学、民族学与文化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综合社科期刊7大类别,内部都有调整,但总数保持不变。高校综合性学报类69种,四进五出,总数减少1种。

  从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看,CSSCI(2019—2020)版本比CSSCI(2017—2018)版本增加了14种,从200种增加到214种。其中,变动比较大的是高校综合性学报、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这些学科的期刊基数大,竞争比较激烈。调整数量比较大的类别为高校综合性学报,共22种期刊,其中,9种期刊退出扩展版,9种期刊新进入扩展版;管理学类13种期刊,5种期刊新进入扩展版,6种期刊退出扩展版;环境科学改名为自然资源与环境,三进两出,一共4种,总数增加1种;总数有所增加的类别有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语言学。数量有所减少的类别有管理学、历史学、考古学;总体数量不变的类别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宗教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艺术学、政治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体育学、统计学、心理学、人文经济地理、高校综合性学报,其中,宗教学、外国文学、统计学、心理学、人文经济地理不仅总数没变,具体期刊也没有变动。从规则设计来看,扩展版是学术期刊进入收录来源期刊目录的必经之路,掉出来源期刊目录的期刊都进入了扩展版,扩展版本身还是一个蓄水池,有更多的学术期刊等待进入扩展版,然后经由扩展版升入来源期刊目录。

  2019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发布论坛暨学术评价与学科发展研讨会,论坛发布《2018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18版)》两项成果。2018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行榜,共有约560种人文社科期刊和330家作者机构榜上有名。在人文社科综合期刊综合指数排行榜中,《学术月刊》《中国社会科学》和《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位列前三。

  2019年7月10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了《关于CSSCI收录台湾学术期刊的公告》,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建设规划,经审定,确定将15个学科的30种台湾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纳入CSSCI数据库来源期刊目录。其中包括管理学期刊4种,哲学期刊3种,中国文学期刊3种,艺术学期刊2种,历史学期刊2种,经济学期刊3种,政治学期刊1种,法学期刊3种,社会学期刊1种,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1种,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1种,教育学期刊3种,体育学期刊1种,心理学期刊1种,人文经济地理期刊1种。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第六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论坛发布了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成果,涉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特色化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点与前沿识别、学科评价、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科研诚信等方面。

  2019年12月23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召开“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分类评价体系”专家咨询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上海社科联和南京大学的期刊主编,针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定义及分类、评价指标的选用及权重设置、自稿率、C100高端期刊群的结构化分层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对“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分类评价体系(草案)”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6 几点观察

  随着国家对学术期刊的投入越来越大,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学术期刊的发展势头很不错,主动承担起智库的作用。同时,学术期刊普遍规模偏小,人力物力投入有限,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进入了一个平台期,突破有限,进展不大。

  6.1 主题策划成为共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会议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会议为未来一段时间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要加大选题策划和落实,全面深入准确地阐释会议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适应形势,进行主题策划,充分发挥了其在学术成果发布、会议组织、学术推广、智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主题策划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和标配,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6.2 综合竞争体现实力

  学术期刊重视选题策划、栏目建设,越来越重视智库型研究成果。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基本的物质条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术期刊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期刊的资助,起到了兜底的作用。国家投入的增加,解决了重点学术期刊的后顾之忧,使得它们得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刊上,通过约请好的稿件,策划好的选题,召开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多渠道的宣传推广等方式,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公信力。例如,重庆社会科学院的《改革》《重庆社会科学》,以“专业眼光看改革,改革眼光看中国”的办刊理念,加大选题策划力度,约请名家力作,刊发了一系列高质量、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在引领研究、服务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3 转型升级寻求突破

  学术期刊加强数字化建设,开发和完善投审稿平台,加入商业数据库,推出自己的新媒体产品,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有的还推出了自己的微视频产品,把经过加工的原发文章、学术信息、会议信息等相关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用户。此外,一些学术期刊通过微信和网站,把会议报名、日程安排、活动组织等以H5等形式,向特定群体推送,不仅凝聚起一批忠实的粉丝,也使刊物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外,学术期刊没有更多的举措,因此,社科学术期刊如何回应时代需求,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个难题。从近几年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展趋势看,总体情况比较稳定,但很难有大的发展。

  6.4 热点梳理引领学术

  学术期刊主导或者参与学术热点的梳理和发布,对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2019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学术月刊》杂志社、《光明日报》理论部主办会议,揭晓“2018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会议发布十大学术热点以及十大提名学术热点。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开始于2003年,已经举办十六届,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出版界具有良好声誉和广泛影响。2019年5月,《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手发布“2018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该评选旨在及时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趋势,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此外,《现代传播》等刊物专门召开会议,总结和研讨年度学术热点,并对下一年度的学术热点和走向进行展望。此类学术热点的梳理和发布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7 结语

  2019年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而言是一个重要年份,它们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成就和经验,积极参加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响应国家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要求,参与学术诚信建设和智库建设。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工作稳步推进,但由于体制机制、体量等问题,要更进一步尚有困难,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携起手来,共同探索未来的发展路径。

  注释:

  ① 数据源于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https://md.mbd.baidu.com/xiafkoz?f=cp&u=6ab039793c6625b5.)。

  参考文献:

  [1]《公共管理评论》编辑部. 发刊词[J]. 公共管理评论,2019(1):1.

  [2]邵汉明,陈玉梅. 中国学术70年回顾与前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9:313.

  [3]杜一娜. 泛黄老期刊"述说"共和国时代印记[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8-2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