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俊杰:山东友谊出版社
【摘 要】面对新时期的媒体革命浪潮,教辅编辑绝不能故步自封、不思变革,而是要针对数字化时代注重阅读体验、内容更新快、强调品牌的特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读者服务提供者,成为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为数字化教辅出版社的品牌建设服务。
【关键词】教辅图书;编辑;角色转换
教辅类图书对于中小学生增强预习的针对性、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应对各类检测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中小学生人口基数向来庞大,当前广大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空前高涨,因此,教辅类图书市场繁荣,利润可观,教辅类图书的出版发行量在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电子书包、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多媒体、跨媒体、融媒体的兴起,使得教辅资料突破了纸质教辅图书这种单一的形式,更多地以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使得教辅资料的阅读趣味性、即时交流性更为突出,更为鲜明,这成为新型教辅图书的鲜明特色。[1]相形之下,传统纸质教辅图书本身固有的缺陷越来越突出,如季节性强、交互性差、进入门槛低、基本不能重复使用等。这些“先天不足”使教师、学生的使用满意度下降,导致教辅市场出现了萎缩的趋势,严重制约着教辅图书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穷则变,变则通”,中小学教辅图书出版企业,尤其是教辅图书编辑,应当抓住技术进步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深人研究数字化时代教辅的新特点,积极改变观念,转变角色定位,力求转型发展,以在数字化教辅出版战役中抢占先机。
一、由文字编辑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一方面,传统教辅编辑更多关注的是内容质量和排版效果,因为教辅图书内容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读者是否购买。而在数字化出版时代,单纯的文字内容高低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关注点,更吸引学生的往往是新颖的营销概念或者令人目不暇接的呈现形式。因此,对于教辅编辑来说,在数字化时代进行新型教辅资料编辑,要“一专多能”,即除了传统的线下“策划、组稿、文字编辑”这“一专”外,更应“多能”,能够牢固树立全媒体、立体化开发的观念,能够在教辅资料的内容上进行创新性设计,能够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进行多样化统筹,能够在教辅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上进行创造性开发。
另一方面,数字化时代的教辅编辑不仅要保证文字内容的质量,与作者协商完善内容编写,还要考虑技术要求及其应用,让教辅资料的内容得以延伸,价值能够实现倍增。例如,在策划某一专题的过程中,新型教辅编辑要提前把出版社的网络技术水平考虑在内,如果带宽不够,专题中就不能大量使用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否则就会使页面的载入速度过慢,从而影响用户(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浏览和阅读。又如,新型教辅编辑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在内容标题的设计、关键词加粗、文章内部锚文本的设置、关键词的布局等方面多下功夫,多用巧思,多考虑师生的实际需求,以便于广大师生可以迅速找到相关知识点及其链接,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对教辅图书编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
二、由文字编辑转变为提供多元教育的服务者
(一)新型教辅编辑应依托互联网,促进自身教育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现阶段,中小学教育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因教材版本的不同,使用教辅图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新型教辅编辑可以依托移动互联网,发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安全方便等优势,随时随地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例如,在出版纸质教辅图书时,在书中合适的位置设置二维码,学生扫描二维码,便能免费获取疑难问题的讲解微视频、相关背景知识、拓展训练、考试真题等纸质图书无法呈现的拓展性内容和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线下纸质图书内容的理解。[3]
(二)新型教辅编辑应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满足师生个性化的需求
中小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千差万别,因此,学生对教学辅导资料的要求日益呈现出个性化的需求。新型教辅编辑应当顺应这一需求,在策划选题时,需要由单一的纸质教辅向多元化教辅拓展,如开发电子书包、手机教辅、在线教育平台等多媒体教辅产品,根据一对一、一对多等不同的网络教学模式,优化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助。
三、由文字编辑转变为作者与读者的联络者
当今中小学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快速改革,过去一本教材只配套一本纸质教辅图书、只要教材不变教辅就不变的情况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中小学生的需求。一方面,知识体系不断优化,中小学生期望能够针对学习内容有快速有效的更新;而另一方面,教辅图书的作者由于职务或者工作性质等原因,往往无法第一时间接触到更广泛的、来自师生使用一线的、第一手的反馈信息。此种信息不对称,要么满足不了师生的需求,要么无法贯彻作者的编写意图。面对此种情况,新型教辅编辑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新型教辅编辑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市场调査的快捷性、覆盖的广泛性和反馈的及时性,更快更全面地收集师生在使用中的反馈意见,实现师生即时互动和随时反馈。与此同时,快速把师生意见反馈到教辅图书作者,以利于提高教辅质量。
第二,新型教辅编辑可以推进出版社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自有著作权的教辅图书数字化、结构化,形成出版社自己的教辅数字资源库。教辅数字资源库建成之后,教辅编辑要密切关注一线教学的数字化发展,加强与一线教学工作者的联系,推动一线教师利用教辅数字资源库选择合适的题目。同时,教辅编辑要把教师们的使用反馈快速有效地反馈给作者,并帮助作者寻找规律,不断总结提升,实现教学辅导资源多次开发、低成本的精品化,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服务,并实现多样化盈利。
四、由文字编辑转变为教辅品牌的建设者
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教辅数字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教辅为出版社赢得美誉度的同时,也集结了一大批忠实读者,有利于出版社长期发展。今后,教辅品牌将是出版社掌握的最关键的资源。
(一)新型教辅编辑更应加强内容资源建设
尽管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纸质教辅图书的呈现方式、用户体验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内容资源依然是数字化时代教辅品牌化发展最基础的条件。教辅品牌化发展对知识内容的丰富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辅编辑应高度重视内容资源建设,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从以往粗放式的、追求规模化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的、以“质”取胜的发展模式。[4]
(二)新型教辅编辑应加强产品的网络口碑建设
品牌传播学理论认为,网络口碑是品牌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学生会将自己使用教辅图书的亲身体验向有类似需求的熟人传播,这需要利用数字出版定向传播的特点,组织中小学生利用论坛、学习组等形式一起在网络上学习,教辅编辑把学生使用网络教辅资源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老师和作者,以帮助学生共同强化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使教辅图书的读者口碑逐步建立,从而聚拢人气,进一步扩大影响和销量。还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不断扩大和转播,这无疑比“硬广告”能更为有效地增强品牌建设效果。[5]
五、结语
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数字化出版的浪潮,新型教辅编辑应把握住这个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新时代的“高能编辑”,即“既有深厚的人文社科文字知识功底,又熟悉现代数字网络知识,同时还能掌握现代化品牌建设的现代数字教辅编辑”。为做好教辅图书及相关产品的出版、发行以及后续服务,为提升出版机构的品牌影响力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宁.论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辅出版中的应用[J].编辑之友,2014(01):24-27+31.
[2]姜涛.当教辅图书遇上数字出版[J].出版参考,2014(28):11-12.
[3]吴艳玲.新时代教辅图书编辑如何面对新未来[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3):192-193.
[4]刘园园.教辅图书的品牌策划与营销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8(07):44-46.
[5]王露莹.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辅图书出版增值探究[J].智库时代,2019(04):15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