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传媒时代少儿出版编辑创新分析

2020-05-02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陶锐:吉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传播速度逐渐加快,少儿出版物的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可以直面挑战,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新传媒时代少儿出版编辑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围绕原创、教育、层次、创新等方面提升出版物的美感与质感,体现少儿编辑的责任感与洞察力,将创新思维与编辑行为有机结合。

  【关键词】新传媒时代;少儿出版;编辑创新

  一、前言

  在新时期文化熏陶下,少儿的行为习惯、内心成长、兴趣爱好已形成新模式,电视、网络等新媒介当前备受其青睐,给少儿编辑出版行业带来挑战。因此,少儿出版单位急需创新自身理念,优化编辑思维与模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新传媒时代少儿出版编辑创新的必要性

  (一)读者需求面临转型

  当前,大部分少儿图书读者逐渐形成了对计算机、电子产品的阅读习惯。随着出版物的数字化发展,数字硬件设备应运而生;新式的阅读、收听等电子阅读器将图画、文字、声音等新模式结合在一起,使得受众可以在阅读中享受互动性和游戏性,提升大家对新媒介阅读的兴趣。

  (二)受众需要新媒体平台

  新媒介技术的应用需要以专业的少儿编辑出版平台为基础。相较于其他行业,少儿出版十分特殊。新媒介人才培养力量与合作平台数量有限,因此,基于新媒体技术建立专业的少儿出版编辑平台具有必要性。少年儿童是十分特殊的群体,在行为方式与认知领域与成年人不同,喜欢尝试、充满好奇。因此,出版编辑应结合少儿的行为与心理特点,满足少儿群体的阅读需求,结合不同儿童特点进行分类与创新,组建把握市场动态、专业素养高的编辑队伍。

  (三)少儿编辑出版具有新媒体开发资质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既有阅读行为又有阅读习惯。新媒介技术的应用创新可以通过提升内容质量和含量实现内容与终端、内容与技术、内容与平台、内容与渠道的衔接,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新传媒时代为少儿出版编辑提供专业性

  少儿出版编辑主要针对特定年龄群体,其形式与内容强调技巧与创新,相较于其他出版模块,产业链的环节建设十分关键。专业化是出版行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因此需要通过新媒介技术最大化发挥优势和效率丰富资源,实现良性循环。

  三、新传媒时代少儿出版编辑创新途径

  (一)突出编辑出版的原创性

  原创性是少儿出版编辑发展与生存的源泉,是判断出版行业可持续性的标准。当前,国内市场中图书引进版与国产版的比例逐渐减少,原创的份额增加。新传媒时代的到来使少儿出版具有功能化、多样化、精品化、玩具化的特征,因此,出版编辑需要挖掘原创潜力,利用VR、AR技术和音频、微课等方式吸引读者。[1]少儿图书编辑与主题类图书具有差异性,主题类图书具有思想性和深刻性,儿童类图书需要有趣、好看。因此,编辑的难点就是与生活相结合,实现喜闻乐见的目的。编辑应善于利用儿童的思维、语言完成作品,如“为蝴蝶找被子”“月亮是大足球”“骑着丹顶鹤奔月”,通过设置童话式原创主题获得读者青睐。

  对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少儿出版应在保证规模的同时,突出原创的重要性。发行量超过2000万册的《淘气包马小跳》的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曾经强调,应保证作品的原创性,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增加儿童出版物的可拓展性。如学习类漫画是新时期少儿编辑出版的新形式,将漫画画面与故事情节相融合,通过与读者互动串联学习信息和知识,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图像化,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提升小读者的学习兴趣。又如《魔术笔记》是安徽少儿出版社首次推出的原创出版书籍,并延伸成系列产品,形成较大的品牌优势,通过新传媒技术逐渐开发体验式电子书格式,包含动漫、游戏等模块,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新媒介技术可以迅速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在其阅读过程中加人互动环节,实现人机互动,满足儿童好玩、好奇、好动的天性,帮助其实现自主阅读。因此,儿童图书在出版时可以通过书籍编辑研发,结合不同传播媒介实现产品的编辑调整,这适合借助不同渠道阅读的受众。需要注意的是,在编辑时侧重儿童阅读的部分应避免设计多余环节,使儿童更加专注阅读,增强其理解能力,规避新传媒技术下书籍阅读的不足。例如,《领风者》围绕马克思的故事针对不同读者推出了舞台剧、主题歌、动画片等产品,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同时,出版编辑应加强跨平台合作,借助游戏、影视、动漫的影响力,为少儿出版物的编辑助力。或者采用立体书、图画书、漫画、插画、有声读物等表现手法,吸引不同兴趣爱好的小读者,创新现代化精品阅读图书的编辑方式。

  此外,书籍编辑中应融入现代儿童教育理论。教育价值功能是儿童读物编辑出版最重要的功能,娱乐性较强的读物中具有鞭笞和赞扬元素。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寓教于乐,使儿童在阅读时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因此需要将现代儿童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建议儿童出版物的编辑结合儿童心理学知识、儿童教育理论制作图书,便于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状态,体现出版编辑创新性。[2]

  (三)具备创新意识

  传统的阅读观念正随着新传媒时代的到来发生转变,阅读不仅是功能化阅读,更是愉悦化和知识化阅读。在以人为本的新概念下,少儿出版编辑应强调对少儿的想象、观察、操作、认知、判断、思考、协作、交流、表达等能力的提升。基于新时期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现代的少儿出版编辑内容与形式应围绕以下形式进行创新:其一,侧重个性化、人文化的编辑设计。新时代出版编辑应侧重关注少儿的情感需求,结合其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市场调查摸清读者文化需求,对图书市场进行细致分类。编辑与少儿精神需求相契合的内容、色彩、造型、场景,提升小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设计知识传递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其提升品质个性。例如,英国儿童图书作家伯宁罕通过文字与绘图技巧生动和丰富地突出书籍内容,通过《莎莉,离水远点》《宝儿》《外公》《与甘伯伯游河》等为读者提供许多惊喜。其二,在编辑时加入参与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寓教于乐是高效的少儿教育形式,通过调动儿童情感、感官激发兴趣爱好,利用内容和场景刺激其树立参与意识,形成少儿编辑出版的触发点。[3]例如,《我走路》是具有叙述性的儿童绘本,主要讲述小男孩在乡间小路遇到不同动物的故事,通过创新遇到动物的线索、故事场景的趣味性,激发小读者的想象力与好奇心,提升其阅读兴趣。其三,加强价值提升与创造性的设计。现代少儿出版应满足顺应理论变化,打破传统模式,在编辑书籍时强调内容过程设计、亲历设计、尝试设计等环节与概念的设计,融合情感、感官、场景等方面的交互作用,实现编辑创新。

  (四)加强编辑出版的国际化

  其一,丰富输出类型。当前,书籍出版输出大多包含历史文化、原创类文学作品,尚未充分挖掘科普读物、幼儿启蒙、卡通漫画、名著等模块,需要结合读者当今的阅读倾向和少儿出版趋势增强文化传播能力。其二,出版单位可以与国际儿童出版公司合作,借鉴其先进的图书编辑技术和创新理念、营销手段、管理水平,促进中国少儿原创编辑出版实现自我创新并走向世界。其三,打破传统宣传发布形式,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图书出版运营,如针对阅读服务加强书友会、分享会等内容,或者通过听书、电子书、有声化等途径创设中国的原创图书服务载体。

  四、结语

  素质育的不断推进使得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为少儿编辑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此机遇下,出版社若想做出合格的少儿读物,需要结合新传媒时代发展步伐,通过多元化技术促进出版产业发展,使少儿图书出版焕发生机,适应时代变化,在编辑创新中实现自我提升,为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建国.增强少儿出版文化价值[J].中国出版,2019(12):45-47.

  [2]张玲.“互联网+”时代少儿科普编辑的创新转型[J].青年记者,2016(15):56.

  [3]宁萍.数字化时代少儿期刊编辑创新探析[J].中国报业,2016(08):78-7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