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基于抽印本的科技学术期刊宣传推广——以《高压物理学报》为例

2020-04-30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王影、何真、王琼、王小飞、张凌云、曾月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高压物理学报》《爆炸与冲击》编辑部

  【摘 要】抽印本是科技学术期刊品牌营销和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以《高压物理学报》为例,详述采用单篇抽印本、精选本、专题抽印本3种形式,形成从单篇到专题集合、从一般到精品的全覆盖立体式科技学术期刊宣传推广策略。认为基于抽印本的科技学术期刊立体式宣传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期刊论文时效性,扩大传播范围,保持持续关注度,是扩大期刊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技学术期刊;抽印本;宣传策略

  抽印本是从整本期刊中抽取出一部分单独印刷的印刷品,作为品牌营销和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学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抽印本发展至今,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单行本、精选本等,载体形式也不拘泥于纸版,电子版和网络版均可,特别在网络出版成为重要出版渠道的今天,单篇论文的电子抽印本已是科技学术期刊出版的标配,深人挖掘其潜能有助于提升单篇论文乃至期刊的影响力[4-5]。另一方面,受限于出版时滞的整期出版何去何从,如何在整期出版意义逐渐弱化的大趋势下,进一步强化科技学术期刊的品牌形象值得思考。

  本文以《高压物理学报》为例,选用多种抽印本形式,包括单篇抽印本、精选本、主题抽印本,采用纸版、电子版和网络版3种载体,基于期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学术会议、E-mail等传播平台和手段,进行科技学术期刊的立体式宣传推广,希望能为其他科技学术期刊扩大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提供参考。

  1 单篇抽印本

  期刊单篇抽印本是抽取期刊中的单篇论文而单独印刷出版。最初出版单篇抽印本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使作者以较低的价格获取纸本,进而开展交流。当前,网络版单篇抽印本已经普及。最简便的单篇抽印本制作方式是根据排版文件直接生成PDF[6-7];然而,在当前海量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仅提供论文本身是不够的,强化期刊品牌形象、增添论文扩展信息、增强论文的交互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同样重要。上述目标采用过去的排版方式很难实现,而基于XML (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排版[8-9]却可以轻松完成。这就需要改变过去用方正书版系列软件排版的工作方式,转而利用基于XML的生产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期刊过刊数据库和期刊网刊系统,完成单篇抽印本的深度优化。

  以《高压物理学报》为例,笔者采用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XML在线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制作论文的XML文件,进而生成能够增强论文功能性和交互性的PDF,利用系统的“网络出版(推荐文章)”模块,基于预先设计的封面模板,自动生成论文封面,包含期刊标识、论文引用信息、相关度较高的其他论文及其链接等,其中相关论文无需人工查找,系统自动完成推荐并添加外部链接(图1)。对于特别优秀的论文,编辑部还制作了纸版单篇论文抽印本,通过学术会议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图1 基于XML在线生产管理系统生成单篇抽印本封面

  2 精选本

  期刊精选本是代表性论文的集中展示。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精品论文的关注度,延长论文热度的持续时间,形成持续影响,提升科技学术期刊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它还可使作者切身感受到科技学术期刊对高水平学术成果宣传推广的作用,使其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吸引潜在的优质作者。

  《高压物理学报》采取如下步骤制作和宣传精选本。1)确定时间窗口。精选本非定期发布,时间段的选取比较灵活,可长可短。综合考虑精品论文数量和论文时效后,选择2年这一时间窗口。2)遴选论文。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主编或总编辑推荐,结合其代表性和研究方向的分布情况进行遴选,选出38篇论文。3)论文分类。因所选论文数量较多,所以须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形成主题精选本,达到控制尺寸、便于传播,以及定位明确、精准服务的效果。将38篇论文分为6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约6篇论文。4)集结成册。设计精选本的封面和封底,并与论文主体进行PDF合成,其中为了凸显论文,将论文题目直接呈现在封面上。5)确定传播方式。采用2种途径传播:对于纸版抽印本,基于学术会议平台,选择对应的主题精选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对于网络精选本,基于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推广。需要说明的是,凡采用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网刊系统,可直接调取论文数据制作网络精选本,无需合成PDF,如图2所示。



图2 精选本封面3主题抽印本

  主题抽印本是按照某一主题将期刊论文抽选出来集结成册。这里的主题可以是期刊的特别专题,可以是某个栏目,也可以设立新的虚拟主题。主题抽印本的目的是围绕主题、整合资源、提升关注。它解决了科技学术期刊专业方向多而难以聚焦用户的问题,使用户便捷地获取关注的信息;同时,它也是对科技学术期刊资源的第二次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时效性要求,显著提高论文的关注度,实现期刊论文的再宣传;最后,主题抽印本还有助于出版社选取行业热点、寻找优质作者、整合优质资源及出版学术专著,形成期刊资源的第3次开发。

  笔者制作了2种形式的主题抽印本:一是基于特别专题的主题抽印本,例如将“创刊三十周年(上)”和“创刊三十周年(下)”2个特别专题合并,形成“创刊三十周年”主题抽印本;二是设立新主题形成虚拟主题抽印本,例如将2018年所有论文进行重新分类汇编,形成16个虚拟主题抽印本,具体制作和传播过程如下。

  1)时间窗口。综合考虑期刊的出版周期、发文量、学科方向等因素,结合读者的心理预期,划定虚拟主题抽印本的时间范围为1年,以此为周期,于每年3月定期制作和发布,按此惯例,逐渐培养读者的习惯,使其形成3月获取主题抽印本的心理预期,加深期刊和读者的联系。

  2)主题设定。对期刊5个常设栏目进行细分,对论文数较少的栏目,少设或不设子主题,对论文数较多的栏目,先提取热点主题,然后按照研究方向设置多个子主题,最后再适当合并,由此得到16个主题。

  3)集结成册。设计主题抽印本的封面、封底、目次和扩展信息页,提升主题抽印本的视觉体验,给人以正式之感,同时提升功能性,便于读者阅读和引用,获取其他感兴趣的主题论文。最后进行合成,完成制作。

  4)传播推广。主题抽印本是以主题形式、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期刊论文二次宣传推广,包含了期刊在所选时期内发表的大部分论文,论文总数较大,为此选择期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E-mail进行推广。其中,为了充分利用期刊官方网站,在网站首页导航栏中特别设立“主题专刊”,专门发布主题抽印本和主题精选本,E-mail推送则是针对特定用户的精准推送[10-11]。

  4 宣传推广反馈

  对所制作的《高压物理学报》单篇抽印本、精选本和主题抽印本进行宣传推广,将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得到如下结果。

  单篇抽印本的应用明显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论文时效性,提高了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以及期刊影响力。经统计,应用优质单篇电子抽印本之后,《高压物理学报》官方网站日点击量翻一番,自由来稿量明显提升。

  精选本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反馈,特别是基于学术会议的纸版精选本的宣传推广效果更佳,如在与《高压物理学报》相关度很高的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上,按照参会人数的40%准备,半天内所展示的精选本被全部领完。

  主题抽印本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反馈,特别是基于E-mail的精准推送,读者对于期刊的个性化服务给予高度肯定,说明主题抽印本确实发挥着让用户了解期刊、让用户关注期刊、吸引作者投稿、扩大论文传播范围和提升期刊品牌效应的作用。

  5 结束语

  抽印本是期刊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其特点和优势,深入挖掘其潜能,对提升科技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所提出的基于抽印本的科技学术期刊宣传策略,基本形成从单篇到专题集合、从一般到精品的全覆盖立体式宣传推广,且制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和操作,无需额外经费支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辑部提供一定的参考。

  6 参考文献

  [1]蒋晓晖.网络环境下我国应加紧电子抽印本对纸质抽印本的替代[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543

  [2]金东,游苏宁.出版高质量的单行本以增加科技期刊收益[J].编辑学报,2007,19(4):305

  [3]付晓霞,李贵存,游苏宁.精品医学期刊的品牌延伸[J].编辑学报,2009,21(2):160

  [4]高磊,王俊丽.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式探索[J].编辑学报,2017,29(增刊1):97

  [5]丁洁,王晓峰,胡艳芳,等.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宣传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650

  [6]周雪莹.采用双层PDF形式将方正书版文件制作为可检索式PDF文件[J].编辑学报,2012,24(6):592

  [7]王影,周菁菁.方正书版文件转换成PDF文件的若干方法比较[J].出版科学,2012,20(5):46

  [8]蒋晓,谢暄,叶芳,等.基于XML的科技期刊一体化数字出版流程[J].传播与版权,2018(1):104

  [9]苏磊,李明敏,蔡斐.科技期刊采用XML结构化排版的优势与应用实践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7(10):109

  [10]郭媛媛,黄延红,侯修洲,等.通过邮件精准推送实现学术论文高效传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227

  [11]吕雪梅,程利冬,张宏,等.基于中文DOI优先出版科技期刊论文的快速精准推送[J].编辑学报,2018,30(5):48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