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国兽医学报》为例,借助文献检索数据库,以吉林大学本校编委为切入点,客观分析我刊和本校编委学术发展同步性。结果显示本校编委近5年内科研成果发表于SCI期刊的数量是中文期刊的2倍,而中文期刊中仅有1/3发表于我刊。我刊发展当务之急在于重新激发编委对我刊的学术热情,充分利用吉林大学优势学科资源、专家资源、教育资源等建立适合我刊发展的专家组稿模式,加强对本校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宣传,从而促进我刊与编委科研团队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中国兽医学报;吉林大学;本校编委;协同发展
2019年7月中国科协等4部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1],强调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应该立足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一流科技期刊发展道路。科技期刊发展动力来自于资金投人、政策导向、奖励及办刊人员的学术水平。其中人的因素占至关重要的地位,包括编委学术影响力、编委与审稿专家办刊热情、编辑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编辑与作者及读者的积极互动等。
高校科技期刊与高校重点学科息息相关,对高校学术地位的提高和学术成果的宣传发挥重要作用,是展示学校学术水平与实力的优秀平台。而学术带头人作为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可为期刊带来优质稿源,并显著提升期刊的被关注度和影响力。《中国兽医学报》(以下简称我刊)依托吉林大学学术平台,在共同发展的14年里,吉林大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论文日益增多,但绩效评估体系导致本校大量学术成果流向国外SCI期刊。另一方面,本校编委中文文献发表在我刊的数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优质稿源流失严重,导致我刊影响力提升缓慢。如何唤起编委对我刊的责任和热情发挥编委的核心支持作用?这是我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研究以我刊为例,以本校编委学术影响力为切人点,借助文献检索数据库,客观分析我刊和本校编委学术发展的同步性。
1 《中国兽医学报》本校编委学术影响力分析
我刊先后聘请58位编委,均为国内外畜牧兽医学领域的精英与专家,其中中国两院院士7人,国际编委1人。平均年龄58岁,最大80岁,最小55岁。而学科领域方面,囊括了预防兽医、人畜共患病、基础兽医、临床兽医、动物科学、病毒学、寄生虫等畜牧兽医各个研究领域。其中本校专家14人,我刊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众编委的鼎力支持。
为了客观评价我刊和编委学术发展的同步性,以近5年本校编委对中文期刊及我刊发展所做贡献为出发点,借助文献检索数据库,建立编委定量评价体系,利用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及Scoups搜索引擎,分析本校编委中、英文发文数量,论文被引频次h指数,文章被引群体分布以及中英文文献同步性,分析其学术影响力[3-4]。结果显示14名本校编委中h指数最高32,最低6,平均h指数16.3 ;近5年内14位编委发表英文文献561篇,中文文献246篇,英文发文量几乎是中文的2倍,而在我刊仅发表87篇,占中文文献33.3%,最低比例仅为3.3%。进一步对每位编委发文被引和被下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编委的英文平均被引率要比中文高(表1)。利用Web of Science引文“分析检索结果”进行文献被引国家追踪,结果显示施引国家主要来自中国。
表1 近5年本校编委学术影响力分析
本校编委 | h指数 | 英文篇数 | 中文篇数 | 本刊发文数 | 本刊发文百分比/% | 中文平均被引频次 | 英文平均被引频次 |
1 | 10 | 35 | 37 | 16 | 43.20 | 6016 | 5.85 |
2 | 20 | 40 | 24 | 16 | 66.60 | 8027 | 8.09 |
3 | 30 | 65 | 15 | 1 | 6.66 | 7.77 | 12.01 |
4 | 6 | 9 | 6 | 5 | 93.30 | 9.07 | 5.70 |
5 | 16 | 40 | 12 | 5 | 41.60 | 6.72 | 6.38 |
6 | 19 | 69 | 25 | 1 | 4.00 | 5.47 | 8.68 |
7 | 22 | 56 | 15 | 1 | 6.66 | 8.50 | 12.23 |
8 | 14 | 28 | 9 | 4 | 44.40 | 2.82 | 9.60 |
9 | 32 | 88 | 6 | 2 | 3.33 | 4.52 | 20.15 |
10 | 14 | 16 | 10 | 5 | 50.00 | 7.42 | 5.33 |
11 | 14 | 0 | 28 | 13 | 46.40 | 6.47 | 20.12 |
12 | 18 | 43 | 21 | 2 | 9.50 | 8.87 | 8.31 |
13 | 7 | 20 | 16 | 8 | 50.00 | 7.37 | 3.50 |
14 | 14 | 52 | 22 | 8 | 36.40 | 9.04 | 7.14 |
2 重唤本校编委对我刊的核心支持作用
2.1 召开编委会议,重新激发编委办刊热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校编委2/3学术成果流向国外SCI期刊,而中文科研成果中,仅1/3发表于本刊,学报与编委团队发展不衔接;文献被引国家追踪结果显示,本校编委英文文献的施引国家主要来自中国,这也是中国科研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如姚志昌等[5]对比高校主办中、英文期刊论文影响力,美国工程院院士彭赐灯一篇文章中、英文不同版本同时于2015年第1期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截至2017年11月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被引用次数分别为50和55次,下载分别为2169和161次。同一内容的文章因表述语言不同有不同的表现,中文科技论文显然在国内拥有更多的读者。进一步搜索该文章发表在英文期刊施引文献的国家分布,发现55篇施引文献中42篇来自中国,证明我国科研团队的最新成果关注群体仍是中国科研工作者,文章翻译成英文后还要再被翻译成中文才得到大量阅读,这无疑浪费了时间和经费。重新唤起本校编委对中文科技期刊及我刊的责任与激情迫在眉睫,需要筹建新形式审稿专家运行机制[6],积极组织召开编委会议,激发编委的科学价值观,发挥专家办刊的核心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刊将本校编委学术影响力与我刊发展同步性分析数据以报告形式分别发送至58位编委的电子信箱,并针对我刊栏目设置及报道内容调整进行意见咨询,探讨我刊与编委协同发展策略。结果迅速收到58封回信,每位编委结合自己研究前沿分别给出了重点选题议题,展现了编委对我刊的关注和重视。本次沟通调动了专家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借助Web of Science、Scopus、CNKI等大型文献数据库引文跟踪及分析功能,搜索潜在编委,对其学术影响力、学术活跃度评估,尽量做到覆盖各个研究领域、各个重要研究机构、不同年龄及不同地域,增加编委会活力,创建符合我刊发展的新编委会运作模式。
2.2 专家约稿,设立专题论坛
科技期刊的生命取决于内容质量,而专题策划与组稿是提升期刊质量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打造期刊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制胜法宝叫。结合本校编委科研领域及其学术动态,尝试以专家学术领域分学科出版,做连载宣传,甚至将最新科研成果以期刊封面形式进行展示,开设《专家论坛》《学术天地》等栏目,前瞻性地聚焦我校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同时计划借助封面和彩插版面加大对吉林大学畜牧兽医专业重点实验室及重点科研项目的介绍和宣传,真正做到科研机构和科技期刊共发展。本校编委韩文瑜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噬菌体裂解酶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于2016年成功解析出了首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LysGH15)三维结构,揭示其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机制,填补了国内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研究领域的空白,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病原学期刊《PLoS Pathogens》,影响因子8.136[8]。该团队共发表相关英文文献21篇,而中文文献仅发表2篇,未见综述性总结。经过反复沟通与论证后,特邀韩文瑜教授主持噬菌体裂解酶专题。期望借助主编的示范效应,使组稿和专栏工作在编委中得以广泛开展。对科研团队和我刊共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3 跟踪社会热点,特邀播报
回顾本刊发展历史,因畜牧兽医研究领域特色,本刊密切关注每次疫病的暴发情况,以编委的研究领域为根据地,及时跟踪报道。从2002年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到2004年“α干扰素可能用于在SARS暴发中的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预防性药物在猴体内证明干扰素抗SARS有效”[9-12],再到2014年吉林省某羊群暴发小反耸兽疫等在本刊上及时报道,对地方疾病的有效防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3]。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我刊编委息荣良教授确认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病例,并于2018年9月率先在我刊优先发表《我国首次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现和流行分析》[14],截止到2019年3月28日,该文下载量已达484次,被引8次。我刊及时向息荣良教授发出专栏邀请,撰写非洲猪瘟病毒研究相关综述,并已于2019年2月发表[15],发表1个月已取得100次下载量。纸版期刊发表的延时性,导致新近发生或发现的科学事件被滞后报道,尤其一些暴发性传染病,网络首发形式缩短了审稿周期,抢在第一时间发表。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文章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视频宣传、突发病例报告等,提高了科技期刊被关注度。发挥吉林大学学术平台优势,联合编委发表权威性的研究性病例报告,是我刊的重点改革方向,同时也是确立专家在该领域权威地位的最佳方式。
2.4 关注编委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学术人才
我刊依托吉林大学学术平台,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专家讲座是高校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宣传和了解高校专家学术动态的最好平台,更是学报编辑策划专题、组织约稿、发展潜在审稿专家的最好机会。我刊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强化服务功能,扩大学术信息视野,积极分享本校相关学科学术会议动态公告,为作者和科研机构创建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我刊走进重点实验室,在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方面做出创新改革,创建科技写作、文献检索、试验操作、编辑实践四位一体“移动课堂”融合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科研思维模式,为学生学术论文撰写和未来从事科研事业做好铺垫,培育出大批的潜在优秀作者群。
3 结束语
创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我国专家学者与科技期刊长期以来的梦想。科技发展是无国界的,就像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哟哟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写成英文,仍影响全世界。将一流文章、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中文科技期刊是科研团队的最好宣传方式,也是提高中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最直接途径。科学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远比为了争取个人职称晋级而发表英文文献更有意义[16]。2019年11月28日,据《科技日报》报道,《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中对于专家遴选、授奖指标分配等进行了规定:“取消了SCI他引次数,取消论文期刊影响因子,鼓励国内期刊作为代表作。”该项举措,敢于向“SCI至上”难题挑战,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迎来了新的曙光。每个期刊更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特色,找寻突破僵局之路。我刊依托吉林大学,有优秀的编委团队作为储备资源,加强科研成果在国内的总结和宣传,促进科研机构和学报的共同宣传和发展,才能取得双赢。采取专家约稿,设立专题论坛、特邀播报社会热点、追踪编委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学术人才等改革,重新激发编委对我刊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责任和激情。相信,随着编委会改革机制成功运行,专家约稿工作的深人开展,利用多媒体新闻平台实施播报宣传,一定会为本刊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并促进吉林大学双一流建设,从而达到科技期刊和科研机构互相促进、共生循环,协同发展!
4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等.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J].编辑学报,2019,31(4):355
[2]顾黎,陈斌,周英.高校医学学报重点号组稿模式的建立与思考: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7):739
[3]穆亚凤,都平平,齐迈图,等.基于引文分析工具的学科发展态势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3):126
[4]丁筠.运用数据库定量分析遴选英文科技期刊编委[J].编辑学报,2018,30(4):392
[5]姚志昌,段瑞云,曹召丹,等.SCI效应下高校学报发展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2):102
[6]朱晓文,宋冠群.编委会对提高期刊质量所起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3,25(6):564
[7]刘珊珊,王浩然,沈晓峰,等.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是打造精品期刊的必由之路:以《中国兽医学报》为例[J].出版与印刷,2017(4):31
[8]GU J, LI X, YANG M, 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hage YH30 on mink hemorrhagic pneumonia[J].Vet Microbiol,2016,190(15):5
[9]郭志儒.SARS研究人员报道新的动物模型[J].中国兽医学报,2003,23(6):634
[10]郭志儒.在猴体内证明干扰素抗SARS有效[J].中国兽医学报,2004,24(4):291
[11]郭志儒.香港再次发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J].中国兽医学报,2003,23(2):123
[12]郭志儒.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J].中国兽医学报,2004,24(3):273
[13]邢泽黎,朱利塞,郭昌明,等.吉林省某羊群爆发小反刍兽疫[J].中国兽医学报,2014,34(5):722
[14]陈腾,张守峰,周鑫韬,等.我国首次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现和流行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8,38(9):1831
[15]扈荣良,于婉琪,陈腾.非洲猪瘟及防控技术研究现状[J].中国兽医学报,2019,39(2):357
[16]游苏宁.把优秀论文刊登在祖国的期刊上:科技期刊编辑的时代使命[J].编辑学报,2017,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