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基于VOSviewer的英文学术期刊国际编委遴选

2020-04-29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作 者】赵鹤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编辑部

  【摘 要】[目的] 探讨英文学术期刊,特别是动物类学术期刊建立科学严谨的编委遴选模式的方法。[方法] 以《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为例,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底层数据,利用VOSviewer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深入分析相关学科领域的作者群、研究机构以及竞争期刊的特点。[结果] 针对期刊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全球范围内挖掘、遴选潜在编委的新模式。[结论] 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新的编委遴选模式,将打破期刊固化的编委推荐方式,活化以编委会为中心的组稿工作,提升期刊对优秀稿源的吸引力,进而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英文学术期刊;备选编委;VOSviewer;可视化分析

  编委会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学术领导机构,既是学术质量的把关者,又是期刊学术导向的指引者[1,2]。英文学术期刊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建立国际化的编委会是其跻身国际学术舞台的第一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期刊遴选标准之一就是期刊国际性,其中明确提出评估期刊的国际性需要看其编委会的国际多样性。我国的英文学术期刊在创刊初期为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编委会成员的国际化程度,大多将编委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主要考察的因素,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推荐产生,缺乏对入选编委实际学术影响力的评估,编委会遴选的流程也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3,4]。以《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AHR)为例,AHR于2010年创刊,首届编委会完全以专家推荐的方式产生,之后为保持编委队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期刊仅补充了数名中青年编委,以提高编委会的活跃度,而对已入选的编委队伍未再进行调整。目前编委会共44人,其中国外编委24人(美国7人、日本5人、俄罗斯2人、加拿大2人、澳大利亚1人、瑞典1人、法国1人、英国1人、印度1人、马来西亚1人、韩国1人、以色列1人),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编委20人。

  与国外同领域期刊相比,AHR编委会略显固化,并因此逐渐导致作者群,尤其是国际作者群相对固化。随着与国外同领域期刊的竞争日益激烈,优质稿源不断流向其他竞争期刊,AHR的发展逐步陷入瓶颈。因此,遴选本学科领域学术活跃度和影响力较高的新编委,重组期刊编委会已迫在眉睫[5]。近年来,有很多关于学术期刊如何实现编委年轻化和国际化的研究,部分研究在针对编委的学术水平评估方面也应用了Web of Science、Scopus以及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6,7]。然而,鲜有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系统、多渠道地在全球范围内挖掘、遴选潜在编委,探索期刊编委遴选新模式。VOSviewer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的Nees Jan van Eck和Ludo Waltman于2009年开发的用以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能够针对研究领域(热点、前沿)、研究机构(分布、合作)、研究人员(分布、合作)以及研究文献(期刊、来源、引证关系)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8,9,10]。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底层数据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相关的作者、机构以及期刊,探讨英文学术期刊,特别是动物类期刊建立科学严谨的编委遴选模式的方法。

  1 AHR编委会的现存问题

  AHR于2011年被SCI收录,2012年JCR发布的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JIF)为0.294,分区为动物学类Q4区。2018年AHR的影响因子为0.721,影响因子虽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整体发展较为缓慢,期刊的JCR分区几乎一直处于Q4区。由于AHR的学科领域相对较窄,且受亚洲这一地理领域的限制,从创刊起,围绕编委会进行国际化的组稿工作就是编辑部的工作重心。然而,AHR编委会成员长期固化,虽然大部分的编委仍愿意参加期刊的学术工作,但可供进一步挖掘优质稿源的空间越来越小,其原因主要包括:(1)由于编委会最初的组建方式为完全推荐制,并未对入选编委的个人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估,因此部分编委虽积极投稿,但其发表文章的引用率相对较低,甚至出现零被引的情况;(2)由于AHR只是Q4区的期刊,影响因子相对较低,部分编委作为两栖爬行动物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虽愿意参与期刊的审稿工作,但并不会将其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投给AHR;(3)AHR一直没有对编委会进行调整,逐渐导致通过编委会的组稿大多来自相对固定的几个团队,虽然对期刊的影响因子仍有一定的贡献,但也随之加剧了期刊的自引情况。

  笔者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AHR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与本学科领域其他SCI收录期刊相比,AHR发文国家和机构的国际化程度较低,72%的文章均来自于中国,且其中69%的文章来自于期刊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AHR年发文量远远小于本学科领域的其他SCI收录期刊,期刊的文章大部分源于自由投稿,由编委会组稿的文章数量仅占21%;(3)期刊零被引的文章较多,文章的平均被引频次仅3次/篇。另外,AHR的文章还存在被引周期较长的问题,很多文章在发表3年后才产生引用,因此AHR的影响因子一直低于5年影响因子(5-Year Impact Factor)。因此,要提高期刊的国际化程度,提高期刊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必须要吸引更多的国际化稿源,将期刊品牌真正推广到国际舞台。而要从其他同类竞争期刊中争取到更多的优质稿源,就必须活化期刊以编委会为中心的组稿工作[11],通过重组编委会,吸纳更多学术活跃度和影响力较高的编委。

  2 基于VOSviewer可视化分析的编委遴选

  2.1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

  VOSviewer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源于AHR本学科领域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近10年发表的论文。具体的检索步骤如下:(1)登录www.isiknowledge.com,进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2)在“基本检索”界面选择“主题”检索,输入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相关的检索字段“amphibi* OR reptil* OR herpetol* OR anura* OR caudat* OR salamand* OR frog OR toad OR snake OR turtle”,时间跨度选择“2010—2019”进行检索;(3)因AHR属于动物学类期刊,在“检索结果”页面左侧的“精炼检索结果”选项中,勾选“Web of Science”类别中的“Zoology”,单击“精炼”按钮即得出相关文献共13673篇。利用Web of Science的文献导出功能,导出VOSviewer兼容格式的txt文件。

  2.2 合作作者分析

  利用VOSviewer软件分析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合作作者(图1),发现在学术活跃度(即与其他作者的合作发文频次)较高的作者中,只有小部分如Yuezhao Wang(主编)、Masafumi Matsui(副主编)、NikolaiOrlov、Hidetoshi Ota、Jing Che等作者属于AHR的编委会成员。



图1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作者关联图谱

  笔者选取了学术活跃度最高的13位非编委作者,就其所属机构、h值、是否与期刊有过合作进行具体分析(表1),发现部分作者与期刊有不同程度的交集,这些有合作背景的作者可以优先遴选为期刊的后备编委。例如,美国堪萨斯大学的Rafe Brown从事东南亚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和物种保护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35篇,h值为30,其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影响力均较高;该作者在AHR发表过3篇文章,平时也积极参加期刊的审稿工作,AHR可优先考虑将其发展为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德国亚历山大•柯尼希动物学博物馆(Zoologisches Forschungsmuseum Alexander Koenig,ZFMK)的Wolfgang Boehme和越南科技院(Vietnam Academy of Science & Technology,VAST)的Truong Quang Nguyen也是在亚洲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较为活跃的学者,也都在AHR发表过文章,而且参与过期刊的审稿工作;与Rafe Brown相比,他们的h值相对低一些,但仍高于AHR的大部分编委,因此也可优先考虑将其发展为AHR的编委会成员。其余7位作者(Miguel Vences、Aaron Bauer、Lee Grismer、Mark Bee、Jodi Rowley、Uwe Fritz和Nikolay Poyarkov)虽然没有在AHR发表过文章,但参与过期刊的审稿工作,因此也可考虑将他们发展为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表1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作者分析
作者姓名 所属机构 h值* 是否向AHR投稿 是否为AHR审稿
Miguel Vences Braunschwei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1
Rafe Brown University of Kansas 30
Aaron Bauer Villanova University 30
Celio Haddad Universidade Estadual Paulista 30
Frank Glaw Zool Staatssammlung Munchen 27
Lee Grismer La Sierra University 24
Walter Hoedl University of Vienna 23
Mark Be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ystem 22
Jodi Rowley Australian Museum 20
Wolfgang Boehme Zoologisches Forschungsmuseum Alexander Koenig 19
Uwe Fritz Senckenberg Gesellschaft fur Naturforschung 18
Nikolay Poyarkov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15
Truong Quang Nguyen Vietnam Academ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14
  注:*h值是指作者发表的Np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每篇至少被引了h次(而其余Np-h篇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均小于或等于h次)[12]。

  2.3 合作机构分析

  利用VOSviewer软件分析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合作机构(图2),发现AHR编委会虽然囊括了一些学术活跃度(即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发文频次)较高的研究机构(如俄罗斯的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的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y、日本的Kyoto University以及澳大利亚的University of Sydney),但在发文量最大、学术活跃度最高的机构所在的巴西和阿根廷,却没有相应的研究人员被选入期刊编委会。这一机构布局的失衡极有可能导致优秀稿件的流失,因此,填补编委会机构分布在南美地区的空白应成为今后AHR遴选新编委的重要方向。



图2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机构关联图谱

  在目前编委会未囊括的机构中,笔者选取了学术活跃度最高的11个机构,就其所在国家和发文量进行了分析(表2),发现2010—2019年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巴西的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该机构的生物系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形态学、系统发生学研究的学者较多。目前,AHR尚未发表过该机构的文章,不过该机构的一些研究人员(如Luis Antonio Bochetti Bassetti、Silvia Cristina R. de Souza、Renato Sousa Recoder等)多次参与AHR的审稿工作,其研究物种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亚洲地区,因此可以将这些研究人员作为潜在的编委人选。另外,AHR在欧洲地区只有两个分别来自法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进入AHR编委会。为了平衡编委的地域分布,AHR应考虑加入葡萄牙Universidade do Porto和德国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raunschweig Carolo-Wilhelmina这2个机构的研究力量。

表2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机构分析
机构缩写 机构全称 所在国家 2010—2019年本学科领域发文量
Univ Sao Paulo 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 巴西 392
Consejo Nacl Invest Cient & Tecn Consej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 Tecnicas-Conicet 阿根廷 333
Univ Estadual Paulista Universidade Estadual Paulista 巴西 299
Univ Fed Rio de Janeiro 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de Janeiro 巴西 183
Univ Porto Universidade do Porto 葡萄牙 164
US Geol Survey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美国 155
Tech Univ Carolo Wilhelmina Braunschweig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raunschweig Carolo-Wilhelmina 德国 151
Univ Kansas University of Kansas 美国 120
Villanova Univ Villanova University 美国 106
James Cook Univ James Cook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87
Univ Missouri University of Missouri 美国 72

  2.4 期刊耦合分析

  利用VOSviewer软件分析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相关期刊的耦合关系(Bibliographic Coupling,即不同期刊的论文同时引用一篇或多篇相同文献),从而构建期刊关联图谱(图3),发现耦合度最高的期刊是动物学类的综合性期刊Zootaxa,该期刊2018年的发文量高达2232篇,是动物学类期刊中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从期刊关联图谱可以看出,AHR与Zootaxa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两种期刊发文的研究方向有很大程度的重合。笔者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进一步分析了Zootaxa发文的研究方向分布,发现该刊在2010—2019年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的发文量为1491篇,而AHR 2010—2019年的总发文量仅300篇,就对优秀论文的吸引度来看,两种期刊的差距非常明显。因此,为挖掘更多的作者资源,AHR应考虑吸纳在同类竞争期刊(如Zootaxa)发文较多的作者为期刊的后备编委。以Zootaxa为例,利用Web of Science分析其发文作者的分布,发现马来西亚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的Evan Quah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较多,该学者长期从事东南亚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调查、物种保护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56篇,h值为15,虽然该学者没有在AHR发表过文章,但参与过期刊的审稿工作,因此可以考虑将其发展为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图3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期刊关联图谱

  除了与AHR联系最为紧密的Zootaxa,笔者还选取了15种与AHR的选题范围高度重合的期刊,就其出版概况、影响因子、JCR分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创刊于1968年的Journal of Herpetology是美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研究学会(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会刊,1977年就被SCI收录,虽然期刊一直处于Q2区或Q3区,但在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是公认的权威期刊。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其2010—2019年的发文机构和作者,发现其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大多来自其学会成员。其中,有一部分成员虽然主要在美国本土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但也很关注亚太地区的特有物种,与很多亚太地区的研究机构有较为紧密的合作。因此,如果能把这一部分研究人员纳入AHR编委会,将有利于期刊以编委会为主体的组稿工作的开展。

表3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领域期刊分析
期刊名称 出版国家 出版形式 2018年发文量 2018年影响因子 JCR分区
Herpetological Monographs 美国 年刊 4 1.643 Q2
Herpetologica 美国 季刊 36 1.380 Q2
Salamandra 德国 季刊 23 1.313 Q2
Amphibian and Reptile Conservation 美国 半年刊 14 1.133 Q2
South Americ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 巴西 四月刊 24 1.122 Q3
Herpetozoa 奥地利 季刊 15 1.120 Q3
Journal of Herpetology 美国 季刊 62 1.030 Q3
Copeia 美国 季刊 62 1.018 Q3
Amphibia-Reptilia 荷兰 季刊 42 0.943 Q3
Herpetological Journal 英国 季刊 25 0.875 Q3
Acta Herpetologica 意大利 半年刊 25 0.722 Q4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中国 季刊 26 0.721 Q4
Herpet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Biology 美国 季刊 70 0.719 Q4
Current Herpetology 日本 季刊 20 0.450 Q4
Afric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 英国 半年刊 10 0.429 Q4
Russi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 俄罗斯 季刊 38 0.325 Q4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英文学术期刊不断发展壮大。根据JCR数据库2019年6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https://jcr.clarivate.com/),我国共有224种期刊被SCI收录,AHR的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Average JIF Percentile)仅排在第170位。AHR要缩小与同类竞争期刊的差距,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对编委会进行重组,使其成为提升期刊稿源质量的坚强后盾[13,14]。相对于传统的专家推荐方式,以文献检索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在全球范围内挖掘潜在编委已成为编委会组建的新趋势[15,16]。本研究以AHR遴选国际编委为例,探讨了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本学科领域的作者群、研究机构以及竞争期刊中挖掘潜在编委,从而打破期刊固化的编委推荐方式。科学严谨的编委遴选模式是保障学术期刊编委会权威的基础,AHR的相关经验可为其他英文学术期刊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松清,佘诗刚.英文科技期刊编委遴选方法与措施——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57-263.

  [2]刘浩,张正光.PLoSONE期刊学术编辑的遴选及其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62-165.

  [3]李明敏,徐晓,蔡斐.英文科技期刊国际编委的遴选与培养成效[J].科技与出版,2017(11):49-53.

  [4]李继平,金剑,周文君,等.策划缜密的科技期刊编委会结构有利于期刊发展——以《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4(11):32-36.

  [5]杨丹丹,胡心婷.学术期刊对稿源质量的影响研究[J].出版科学,2017,25(3):10-15,24.

  [6]石鹤,汪晓,杨岷,等.青年编委的遴选与管理——以《放射学实践》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6):673-676.

  [7]李雪,赵一方,王少朋,等.科技期刊编委国际化分析与策略研究——以海洋学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0):1066-1072.

  [8]高凯.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2):95-98.

  [9]van Eck N J, Waltman L . Software survey:VOSviewer,a computer program for bibliometric mapping[J]. Scientometrics, 2010,84(2):523-538.

  [10]刘金花,崔金梅.基于VOSviewer的领域性热门研究主题挖掘[J].情报探索,2016(2):13-16.

  [11]刘岗,魏海明,王婉,等.编委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39-243.

  [12]Hirsch J E .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102(46):16569-16572.

  [13]孟艳,贾艾莎,吴小艳,等.《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委员会组建青年编委组的做法和作用[J].编辑学报,2015,27(2):159-160.

  [14]张琪,王艳秀,肖依依,等.青年编委会对科技期刊长效发展的作用——以《含能材料》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4):400-403.

  [15]易基圣.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期刊编委遴选方法[J].编辑学报,2017,29(1):55-58.

  [16]丁筠.运用数据库定量分析遴选英文科技期刊编委[J].编辑学报,2018,30(4):392-39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