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实体书店正走向回暖之路——媒体持续关注疫情下的实体书店发展

2020-04-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陈妙然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切都在“重启”。自2月底,多地书店开始积极准备,陆续复工。4月23日,武汉市多家实体书店重新开门迎客,这也意味着全国书店复工基本完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严冬,实体书店悄然复苏,多家书店纷纷出招,在实践与探索中寻求回暖之路。

  定“军心” 积极应对复苏期

  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武汉市部分书店选择在这一天重新开门营业。据湖北省外文书店相关负责人蔡谨说,复工前后该店已经聘请了专业防疫单位对书店进行全面消毒。

  面对实体书店的全面复工,各地早已做好全面准备。

  据《襄阳晚报》报道,截至4月1日,湖北新华襄阳分公司所属门店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已闭店69天。4月2日起,有序推动所属门店复工复产相关工作。各门店复工复产的准备工作已做到了员工培训到位、环境整治到位、防疫宣传到位、人员管理到位、防疫物资储备到位。

  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各大实体书店2月已陆续营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考虑到实体书店受疫情影响较大,上海将大力给予实体书店资金扶持,同时对在疫情期间保障重点图书销售的书店给予特别扶持。

  2月25日,新华文轩对外宣布,旗下实体书店将陆续恢复营业,包括文轩BOOKS九方店、轩客会门店,以及部分县级门店,共计近50家书店。据封面新闻报道,复工首日,绵阳书城的大门刚一打开,就已经有读者在门口等待进入。当日销售近7万码洋,是平时的4倍。

  开门喜迎客,却也并非没有“苦涩”。西安图书大厦作为西安一家“资深”书店,一直是很多市民购书的好去处。而当3月12日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来到这里时,却发现书店的客流量并不算大,“客流量比疫情前减少了一半,销售码洋同样减少了一半”。

  “从复工以来,人流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以往的1/3。”单向空间的陈腾也曾在接受《杭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毕竟,从一场风雪中走出来,回暖总是需要些时间,但信念永不会变。正如许多见证了书店复工的记者们纷纷留下的感言:虽有复苏的“阵痛”,但书店人正在努力重建这个行业。

  稳民心 防疫营业两手抓

  书店复工了,但防疫一刻不能松懈。只有降低风险,才有可能吸引更多读者放心到店阅读购书。在这特殊时期,客流量与销售量间势必要有所取舍。毫无疑问,读者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3月2日上午11点,位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院开门营业。作为上海最受欢迎的网红书店之一,这是它自1月24日关闭之后首次对公众开放。据新华社记者观察,当日一共有40多位佩戴口罩的书店工作人员在为10多个读者服务。除了提示读者将从书架上取下的书籍摆放在特定区域以方便集中消毒之外,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每两小时对书店集中清洁消毒一次。

  朵云书院重新开放首日实行的是微信预约制。读者预约成功之后,还要通过层层审核,才能登上这所离地239米的“云上书屋”。

  “今天大概有60多名读者预约来店内阅读。”3月2日,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店长焦擎说。即使只有数十名顾客预约,他们也被要求选择不同的时段造访书店,以形成“错峰”效果,防止人群聚集。而在疫情发生之前,这间书店日均要接待两三千人,消费额可达数万元。

  消毒、限流、测体温,这些防疫措施成了书店开门营业的标配。

  “刚开门的书店里,书香伴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以往这近乎有些刺鼻的味道,如今却是‘安全’的标志。”文轩BOOKS九方店相关负责人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目前该店只开放了一楼区域。读者进入门店,需要登记姓名、电话和入店时间,同时也在入口处设置了体温检测、消毒等相关防疫程序。

  复苏期如何拉动读者消费需求,一时间也成了各大书店纷纷研究的课题。

  疫情期间,有不少书店在线上搭建了新的阅读平台,颇受读者青睐。甘肃纸中城邦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恒忠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书店快马加鞭推出全新“线上书城”,最多时,一天线上销出2000册图书,读者关注公众号或进群后,可直接和客服沟通,之后享送书到家服务。

  早在2月1日,凤凰徐州书城也开始了“线上复工”,通过微信群满足徐州市民的购书需求,并要求读者分时段预约前来取书。为让读者尽快拿到图书,书城经理周媛还发动了书城20多位党员,义务为市区读者免费送书。

  在广州,以“不打烊书店”闻名的1200bookshop为缓解疫情对营业额的影响,在线上商城推出储值卡以及盲选礼包、“药方”书包等特色文创产品,书店店员依据读者订单中的留言,精心挑选一本相关书籍,让购书过程增添未知与新奇。在一周内发出了1600份盲选礼包,读者纷纷表示“盲选的书都很喜欢”“非常惊喜”。

  强信心 回归线下引读者

  有专家曾表示:这些年培养起来的实体书店的稳定客群,原本一周或者一个月就要去书店逛逛。现在几个月不去,逛书店的习惯就可能被改变。

  当然,这种忧虑的确在此前有所体现——疫情之下,书店模式特有的长时间逗留和持续的消费有所削减。

  但随着近期实体书店不断地实践与探索,目前所面临的回暖“危机”,正在悄然发生转变。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场“危机”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种“生机”,不少实体书店都重新明确了发展方向。

  “不少实体书店推出了线上直播,但从商业角度来说,线上直播带来的营业额非常有限。从价格来看,实体书店根本没法和网络平台相比,可能辛苦做一场直播,带来的销售额不过是一两千元,还不够人力投入。”面对复工后的线上直播等售书方式,陈腾在接受《杭州日报》记者采访时,并不盲目乐观。这令我们看到,书店在迫切希望回暖的过程中依然保持冷静的思考。

  其实陈腾并不排斥直播形式,而是理清了书店直播内在的价值,为业界带来了新的思考,“直播更大的意义在于打造和推出品牌,让更多人见识到现在书店的样子,也埋下一颗种子”。

  如今随着疫情形势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书店,品味书香。正如焦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所言:“我们感到,公众对实体书店的热情并没有受到疫情冲击。随着疫情消退,实体书店恢复人气是可以期待的。”

  这无疑为行业提振了士气。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全行业遭此经历后,“如何更好地发展实体书店”的命题又得到了新一轮“发酵”。

  在上海拥有9家连锁门店的沪上知名人文书店品牌“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表示,疫情的确让一些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危机。不少书店甚至蜂拥而上探索无接触商业、线上销售和直播。但仔细考量,这些肯定不是实体书店的长处所在。刘军直言,刚刚复工的实体书店还显得人气不足,此属“意料之中”。但实体书店发展的向好态势不会逆转。

  他介绍说,大隐书局计划在徐汇区推出上海第一家以海派文化为主题的实体书店,面积达600多平方米。这家书店以集成上海出品的原创图书、海派戏剧和音乐导赏活动等为鲜明特色。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朵云书院也宣布在2020年将再辟新店。新店以戏剧为主题,预计全年将举办上百场文艺阅读活动。

  “在疫情之下,人们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精神的慰藉和养料。恐怕书店运营者也要更多思考——怎么把线下做得更精彩。毕竟,书店存在的价值在于传播文化、传递温度。”刘军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