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实现自我培养

2020-04-27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作 者】李蕾、曹启花、谭辉: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

  【摘 要】青年编辑的培养对于保证期刊出版质量、促进期刊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专业和心理特点,总结了青年编辑自我培养的几点有效途径,包括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以及用“新”能力培养,并以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为例,提出营造青年编辑成才环境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高校科技期刊;自我培养;成长途径

  科技期刊是记载、传播、分享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平台,其对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强大的推动作用。高校科技期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引进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高学历人员加入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以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为例,近3年引进的青年编辑中有博士后1名,博士2名,硕士1名,其中2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其余编辑均毕业于“985”院校。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但是大多未接受过编辑学专业培养,在入职初期会面临很多挫折。因此青年编辑往往会面临工作、心理等方面的多重压力。除了通过编辑部内部的培训提高编辑专业业务水平,青年编辑还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各种途径实现自我培养。

  1 青年编辑的特点

  青年编辑通常是指35岁以下或从事编辑工作不足5年的编辑。他们有其自身的专业和心理特点,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才能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自我培养。

  1.1 专业特点

  1.1.1 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扎实

  近年来,随着编辑出版行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科技期刊新引进的青年编辑一般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硕士、博士或博士后。根据“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样本报告(2017——2018年度)”[1],出版行业中,硕士研究生占比达47%,博士研究生占比为3%。而高校科技期刊借助所属高校的优势,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编辑行业,率先完成了学历结构升级,较之其他出版机构,博士研究生比例大幅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了解本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理解稿件的内容,并对稿件的专业性、创新性等做出自己较为公正的判断。因此,青年编辑可以在专家审稿意见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对专业知识和科技论文规范方面的了解,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帮助作者提升稿件质量。

  1.1.2 英语水平高,善于接受新事物

  青年编辑一般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撰写和发表过英文科技论文,一些优秀编辑甚至具有多年的海外留学背景,英文写作和口语水平均较高。较高的英文水平有利于青年编辑发现、修改英文稿件或中文稿件中英文摘要部分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广泛阅读文献、追踪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利于与国外作者、审稿专家的沟通交流;有利于了解国外期刊现状,借鉴其办刊经验。

  青年编辑善于接受新事物,理解能力强,对于编辑出版领域不断推出的新采编系统和软件,能够快速学习、应用。

  1.1.3 编辑出版知识不足,语言文字能力较差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基本都来自理工科的各个专业,没有学习过编辑出版的相关知识,对于期刊编辑出版的流程以及编校规范的了解往往需要较长的过程。而且相较于新闻、出版等文科专业编辑,理工科专业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相对较弱,在编辑稿件过程中会耗费更多时间。

  1.2 心理特点

  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中,有许多都是从该高校毕业,留校担任编辑工作。他们对母校有强烈的归属感,对母校期刊的建设怀有极大的热情。但是青年编辑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观念过强,缺乏奉献意识。由于刚从校园走向社会,通常难以快速实现由学生到编辑的身份转换,还存在眼高手低、心浮气躁、过于理想化等问题[2]。由于高校科技期刊多是综合性期刊,而高校的编制有限,编辑部的人员相对不足,每个编辑通常负责多个学科方向的稿件。他们每天需要处理的论文不仅理论性较强,而且涉及学科专业较为广泛,学科交叉性内容较多,加上投稿作者中在校硕士、博士生居多,科技论文写作经验不足,有些作者文字表达能力较差,通常需要多次通读、查阅相关文献,甚至与作者进行沟通才能理解论文的内容。这样难免使青年编辑产生失落、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3]。

  2 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自我培养的途径

  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从以下方面积极进行自我培养。

  2.1 职业意识培养

  2.1.1 责任意识

  青年编辑在研究生阶段往往具有论文投稿、写作的经历,因此他们能深切了解作者对编辑的期望。他们深知,作为作者,在投稿初期希望编辑能快速将文章送审;送审后,希望编辑能时刻关注自己的文章,尽快找到专业又高效的审稿人,能得到明确的修改意见;编辑处理阶段,希望编辑能快速给出修改意见。作者的所有期望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希望编辑具有责任感,对稿件和投稿人负责,而这也是编辑的职责所在。因此,青年编辑应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处理来稿,关注稿件的审理进程,努力实现优秀论文的快速高效发表。

  2.1.2 奉献意识

  编辑是一个“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需要为作者服务,通过对稿件提出修改意见和对稿件的编辑加工,帮助作者提高论文质量。因此,青年编辑不仅须具有为作者服务的意识更要有为作者奉献的意识,同时还应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为团队奉献的精神。例如在互校阶段,校对、修改其他编辑的稿件时,也应将其视作自己的稿件,认真细致地进行修改,对期刊、对作者负责。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同事的业务交流,为团队出谋划策,与团队共同成长。

  2.2 职业能力培养

  2.2.1 编辑业务能力培养

  )请教资深编辑。青年编辑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和编辑业务能力不足,而资深编辑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总结了高效的编辑流程,具有丰富的编辑经验。例如,笔者在刚入职时,习惯以阅读文献的方式去修改稿件,容易关注论文中的细枝末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修改语言、正斜体等内容。而向资深编辑请教后就会发现,他们审读稿件时,首先通读论文了解创新点,然后重点检查论文的整体结构和行文逻辑,最后才是详细修改论文的语言、规范等问题。

  青年编辑可以与资深编辑交叉读样,通过比较自己的审读意见与资深编辑的审读结果之间的差距,查漏补缺,强化记忆,不断提高编辑能力[4]。虚心向资深编辑请教,可以帮助青年编辑少走弯路,缩短熟悉编辑工作的时间,形成属于自己的编校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编校水平。

  2)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积极主动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持证上岗,既是期刊管理的要求,也是青年编辑培养自身编辑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准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过程中,青年编辑一方面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期刊出版相关知识和政策,对期刊出版各环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对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3)阅读编辑出版类书刊,撰写相关论文。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和数据库资源,广泛阅读编辑出版类书刊,如《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等经典书籍,《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优秀期刊,不断完善自己对编辑业务体系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青年编辑可以尝试撰写编辑学论文,将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方法和技巧、提出的创新思路等所思所感所想整理成论文[5]。这样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对自己阶段性的工作进行梳理。

  4)总结审稿、审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青年编辑入职初期在稿件编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避免重复疏漏或出错,应形成勤记笔记,归纳总结的习惯。例如,笔者在入职初期整理总结了2份文件:①审读问题:整理专家审稿意见,完善专业素养,提高审稿效率;②编校问题:归纳编校各阶段的易犯错误,提高编辑质量。涓滴成河,日常工作中的逐步积累,对培养自身业务水平大有帮助。

  5)参加“青年编辑沙龙”。“青年编辑沙龙”是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提出的一项“以老带新”的每月一会制度,旨在活跃编辑学术气氛,全面培养和提升编辑职业素养。自2017年11月起,在质量检测办公室主任的主持下,相继开展了“期刊出版印刷知识简介”“期刊编校中常见错误分析”等活动。沙龙活动中,青年编辑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学习交流、畅所欲言,加深了青年编辑对期刊出版各个环节的认识,提高了编辑业务水平。

  6)参加期刊行业论坛。参加“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等期刊行业论坛,可以帮助青年编辑了解行业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与编辑同行、专家学者交流的难得机会。青年编辑应积极参加这些论坛活动,主动关注期刊行业发展,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2.2.2 学科专业能力培养

  高校科技期刊多是综合性期刊。例如《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致力于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信息安全、空间物理学、分析化学等诸多领域。每位编辑通常需要负责处理多个学科领域的稿件,即使稿件属于自己熟悉的专业,也会因为专业的极度细分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陌生感。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成为一名杂家,做到既博且专,对各学科知识触类旁通,力争编研结合,成为“一专多能”的学者型编辑。

  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可以借助身处高校的优势,在系统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建议从以下方面不断扩展学术视野和知识面。

  1)在职攻读学位。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在职攻读学位,一方面,可以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由于在研究过程中会阅读大量的国内外高水平文献,这对于提高编辑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2)参加学术会议。高校时常会承办各类学术会议,青年编辑应积极主动参会,以便对自己负责学科的前沿进展、热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通过会上会下的交流,结交相关学科的研究专家,邀请他们撰写高质量的稿件或担任审稿专家,为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2.3 用“新”能力培养

  1)利用科研新工具。青年编辑经过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培养,熟悉各种与文献写作相关的软件,如科学绘图与数据分析软件Origin、SigmaPlot,多物理场建模软件COMSOL,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Mendeley等。在修改稿件的过程中,编辑可根据作者提供的数据类型,对稿件中数据的展示方式提出建议。如笔者曾建议作者采用COMSOL软件绘制液体波导中的折射率分布和干涉图样,以提升稿件中实验数据的展示效果和质量;笔者曾提供满足本期刊参考文献格式的EndNote模板,减少作者在修改参考文献格式方面耗费的工作量,同时大幅降低参考文献方面的差错率。

  2)运营期刊新媒体。期刊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传播期刊信息、学术动态等内容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式[6],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能有效提高期刊的传播效果和效率。

  以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为例,《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近5年,每月平均推送4条消息,包括测绘学科的热点论文、行业会议信息、期刊出版信息等,极大地提升了读者、作者的满意度,并扩大了学术期刊的行业影响力[7]。

  3)尝试出版新平台。传统期刊出版方式存在出版时滞长,影响刊物传播;数据加工困难,影响刊物运营;缺乏运营手段,传播受制于人等问题。为此,各大信息内容服务商相继提出各类解决方案,如2015年超星集团“域出版”工程启动,2017年中国知网发布中国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平台,2018年方正推出“学术出版云服务平台”等[8]。郝振省曾预测“数字出版将飘在云端”“云出版”是期刊出版的大势所趋[9]。

  2018年,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为解决上述问题,引进方正学术出版云服务平台,以期实现全数字化出版,提高编辑、排版、传播和运营的效率。该中心首先就选择以青年编辑为主体成员的《生物资源》编辑部作为试点部门,通过赴方正公司展开学习,《生物资源》编辑部应用方正学术出版云服务平台已成功出版多期内容,并帮助中心将此平台推广至各刊,加快了中心各刊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青年编辑应清楚地意识到自我培养对自身发展和期刊发展的重要性。作为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充分发挥自身学习能力强、知识储备新等优势,努力成为一名“学者型编辑”,实现编辑成长与期刊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赵玉山,程晶晶.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样本报告(2017——2018年度)[J].科技与出版,2018,37(10):6-12.

  [2]庄晓琼.心理平衡——高校学报青年编辑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1):108-111.

  [3]曾志红.试谈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职业倦怠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54-156.

  [4]于学玲,曲鸣明,裘艳莉.科技期刊青年学术编辑的学习途径[J].编辑学报,2017,29(S1):156-157.

  [5]李彩,王晴,吴爱华,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如何选题[J].编辑学报,2009,21(4):359-361.

  [6]陶华,朱强,宋敏红,等.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编辑学报,2014,26(6):589-592.

  [7]王晓醉,张淑娟.学术期刊微信公众账号的信息服务和运营方式——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82-85.

  [8]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45-149.

  [9]叶莺.“云出版”:为用户创造价值最重要——专访方正阿帕比总经理赫思佳[J].全国新书目,2011(8):18-1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