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青年编辑的自我提升策略

2020-04-27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作 者】王晓醉: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学报

  【摘 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离不开培养一流的青年编辑,但针对科技期刊对青年编辑的培养大多集中于刚开始编辑工作时。而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一定年限之后的青年编辑通常有着更深层的困惑,此时自我提升比传统的“传帮带”更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所需要的编辑素质,提出青年编辑的成长目标,然后从日常工作、继续教育和自主学习、参与学术交流三方面出发,为青年编辑提出利用社交软件应用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利用SWOT方法进行自我审视、积极参加青年编辑技能大赛和基金申报、撰写学术论文等具体方法,来提升青年编辑的大局观、信念感和理论知识,以期为广大青年编辑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自我提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职业生涯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强调,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离不开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从业者。一直以来,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培养是办刊人关注的焦点,这其中对青年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关系到科技期刊的未来,是科技期刊编辑培养的重中之重。辛亮等[1]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指出青年编辑自我培养的三个步骤;湛江[2]认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来辅助学习编辑出版知识,并列举了一些适合青年编辑的公众号;周永斌[3]认为,“80”“90”后的出版人拥有新的特质,应当发挥“导师团”的作用督促新编辑成长。

  这些措施大多针对初进入科技期刊编辑行业的青年编辑,对青年编辑初期的成长有较强的启迪和指导作用。但现实中,青年编辑的困惑往往并不凸显于刚从事编辑行业时,而是普遍存在于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一定年限之后。此时的青年编辑对一般的编校技能已有一定的掌握,对办刊工作早已失去了新鲜感,繁杂的编校工作、薪酬待遇、职业生涯发展等让青年编辑在深深的危机感中无所适从。翁彦琴等[4]对中科院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队伍进行了调查统计,其调查对象(40岁以下青年编辑)编龄在10年左右,其中22.15%的调查对象认为从事编辑工作后,因沉溺事务性工作,学术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仅五成的青年编辑对工作现状表示满意,6.79%的编辑对现状极为不满。由此可见,对于已经从事了一定年限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青年编辑来说,困惑和不满普遍存在。

  此时,传统的“传帮带”已无法解决青年编辑业务上和思想上的瓶颈。而编辑的薪酬待遇、职业生涯发展、社会和学界对编辑行业的重视等影响青年编辑的重要因素似乎短时期内难以有较大的改观。面对这种情况,青年编辑如何从自身情况出发,在繁杂的编校事务中继续学习,坚持进步,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做出贡献,针对此,笔者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为青年编辑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法。

  1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编辑必须的素质

  有关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定义目前还存在争议。宁笔[5]认为,影响因子高且发文量大的科技期刊是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处[6]认为能发表最具原始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学科影响力指标位居世界综合或学科领域定量统计排名前5%的期刊是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张品纯[7]则认为,不赞同用属于文献计量学范畴的期刊引证指标来认定和评价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而应以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契机,建立新的评价标准体系。虽然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定义各有侧重,但学术质量、影响力、经济效益等是科技期刊向着世界一流这个宏大目标努力时必须要重视的因素。因此张品纯[7]特别强调要培育科技期刊一流编辑团队和优秀青年编辑人才。

  对青年编辑来说,努力方向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有大局观,对国际科技形势和STM出版业的发展有一定把握和判断,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有较深刻的了解;其次掌握良好的沟通和表达技巧,有组织和策划高水平高质量专辑专栏的能力;再次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术出版新技术来对优秀学术成果进行传播。恰如周光召院士对编辑提出的要求——“一专多能的编辑家,善于管理的经营家,广纳贤才的活动家”。接下来笔者将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结合自身的成长过程谈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摒弃自身惰性,在繁忙的工作中向着这个要求自我提升发展的具体措施。

  2 编辑的自我提升

  2.1 从日常工作中培养信念感和大局观

  受限于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常见的“小作坊式”办刊模式,编辑的日常工作不仅包括“选、组、审、编”等编辑工作,还包括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如收稿、日常与作者联系、稿费审稿费和样刊发放等。青年编辑是事务性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此时往往会感觉到工作枯燥、时间不够用、缺乏成就感,因此会导致倦怠。故青年编辑应首先正确认识编务工作。如收稿工作可以帮助青年编辑了解刊物的来稿水平,对收稿情况的统计分析能折射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发放稿费审稿费,回复日常邮件和电话等工作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沟通交流,可以锻炼沟通技巧。调整心态后,一面通过时间管理来压缩事务性工作的时间,一面寻找机会伺机改变。如可利用“四象限法”“番茄钟法”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加强局部时间的专注力,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招聘学生助管和兼职编辑编务等来减轻日常事务的负担。

  与优秀论文写作者的交流,让青年编辑有机会对学科新知进行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逻辑,为日后的编校和作者培养工作打好基础。与写作方法或者论文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的作者交流时,青年编辑容易觉得一筹莫展。此时应对文章进行分析,对于结构不明确逻辑不合理的部分要为作者提供结构大纲,引导作者修改;对于学术质量不高的部分,要协助作者阐述清楚思路和原理方法,尽可能地提高稿件质量。来自编辑角度的建议能帮助作者更好地撰写论文,与作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将会获得其高质量论文的回馈。而来自作者的肯定会有助于青年编辑坚定自己的信念感,使青年编辑牢固树立“服务学术,做学者型编辑”的目标。另外,不够优秀的稿件通过了同行评议进入发表流程,暴露出期刊在稿源和审稿流程中的不足,作为青年编辑应当引起思考,可追溯源头,观察稿件的处理流程,找出这中间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从“编稿件”向“办刊物”转型。

  稿件编辑中与作者的反复修改校对是许多青年编辑头疼的问题。此时青年编辑首先要充分意识到编辑工作的“易学难工”特性,明白对编辑技能的锻炼能为日后更为复杂的编辑工作减轻负担,继续积极锻炼编校能力。更要抓住各种工作契机,锻炼与作者、读者、同行专家交流的能力。与作者交流的能力在以往的研究中时常被忽略,但正是这种交流才能使青年编辑真正了解科研工作者的所思所想和需求,也是青年编辑约稿组稿的重要途径。要成为“广纳贤才的活动家”就不能不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新形势下,青年编辑可以利用自身在社交软件应用方面的优势,组建作者群、读者群、审稿专家群等,创造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服务模式。如郭伟[8]提出了“群审稿”模式,方便专家主动选稿,使审稿专家和编辑能及时互动,做到精准送审和快速审回。《遥感技术与应用》杂志利用各大学术数据库和谷歌学术等资源发掘了一批有潜力的青年学者,组织了《遥感技术与应用》的青年编委会以及多达200人的遥感科技论文交流学术社群,较好地提升了该刊的学术影响力。这其中青年编辑做出了较为重大的贡献。

  2.2 在学习中不断认识和提升,实现自我超越

  杨滨等[9]认为,青年编辑大多具有硕博士学历,在学校时已经接受了较为良好的科研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青年编辑大多工作前没有接触过编辑学专业,出版专业知识不足,缺乏经验,这是制约青年编辑自我提升的重大因素。目前,出版资格准入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已经较为完善,青年编辑大多需要通过出版资格考试来获取责任编辑证,并需要保证每年一定学时的出版继续教育。青年编辑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定期选择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全面、理论与办刊结合较紧密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在参与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应避免将培训当成“任务”,敷衍了事,而宜将培训当成一个了解编辑出版知识和行业现状、与同行进行交流的好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训中应注意吸取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文献计量学相关知识,包括国内和国际上重大数据库的遴选方式、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2)媒体融合相关知识,包括社交媒体的使用技巧,优秀论文的推广方法,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相关概念和具体举措等;3)前沿技术知识,包括人工智能出版、智库建设等先进技术和概念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等;4)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和国内优秀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办刊举措,才能博采众长,更好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5)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和出版编校审查相关知识,编校质量是基础性要求,青年编辑应不断提升。

  除了继续教育培训以外,青年编辑还可以通过加入学术社团(线上/线下),关注科技期刊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等来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如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组织了青年编辑工作委员会,为青年编辑定期组织活动;此外学会还通过每年的征文活动遴选优秀的青年论文作者,并邀请他们作交流报告,为青年编辑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线上的编辑类学术社团近几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而涌现,青年编辑应积极加入,可以接触到许多优秀的办刊人才,方便快捷地学术探讨。影响力较大的微信公众号如“期刊说”“学术小编”,以及编辑类学术杂志如“编辑之友”“科技与出版”,此外还有国际出版集团和重要数据库的公众号如“Nature自然科研”“爱思唯尔Elsevier”“科睿唯安”等。

  在不断学习之余,青年编辑应定期对自己进行审视。笔者推荐SWOT分析法[10],其中S—strengths表示优势,W—weaknesses表示劣势,O—opportunities表示机会,T—threats表示威胁。SWOT分析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通过抽离理性的方式对自我进行审视,有助于青年编辑及时调整方向和工作重心。

  2.3 在学术领域中勇于挑战自我,走出舒适区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案头工作多且繁杂,忙碌的节奏容易使青年编辑产生一定的倦怠,同时也使青年编辑以没时间没精力为理由耽于现状,此时就需要青年编辑主动寻找外界刺激,不断地挑战自己。

  目前已有各种机构组织和举办青年编辑技能大赛,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自2017年举办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该赛事在决赛时提供网络直播,让青年编辑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风采,同时聘请业界知名专家作为评委,为青年编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除参加技能大赛外,申请青年基金项目也是青年编辑梳理工作、提升自身水平的好方法。许多组织已经意识到扶持青年编辑进行立项研究的必要性,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每年都有青年基金申报项目,学术社团“小编讲堂”也每年组织“仁和·小编基金”,鼓励青年编辑申报基金项目。开展编辑类基金项目研究有利于青年编辑提高编辑出版理论水平,锻炼科研思维。

  撰写学术论文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提升自我的最有效途径。撰写学术论文能够将青年编辑从口语化的沟通环境变换到书面化的写作环境,厘清工作学习中的成果和思考结晶,学术论文在评审过程中能够得到同行专家的悉心指导,发表一篇优质的学术论文也会给青年编辑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会写又会编的编辑才有可能成为编辑家。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愿景是美好的,路途是艰辛曲折的。这正与青年编辑自我突破不断成长的道路相适应。自《意见》提出至今,众多专家学者感叹科技期刊的春天来临了,使迷茫中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得见了一丝曙光。青年编辑应当树立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宏大目标,增强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使自己能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编辑家,善于管理的经营家,广纳贤才的活动家。

  参考文献:

  [1]辛亮,黄雅意,黄锋.工匠精神背景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J].编辑学报,2019,31(1):100-102.

  [2]湛江.青年编辑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学习编辑出版知识[J].编辑学报,2016,28(6):599-602.

  [3]周永斌.新时代学术出版编辑培养的若干思考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19(3):126-129.

  [4]翁彦琴,靳炜,岳凌生,等.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3):280-285.

  [5]宁笔.中国离世界一流期刊到底有多远?怎么办?[EB/OL].(2018-04-30)[2019-06-1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111652.html.

  [6]科技期刊处.上了中央深改委会议,科技期刊的春天到来啦![EB/OL].(2018-11-15)[2019-06-11].https://mp.weixin.qq.com/s/QHPR0gA5IkctC4fjWpoUNQ.

  [7]张品纯.对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9,33(5):6-10.

  [8]郭伟.群审稿:一种专家主动审稿式的探索[J].编辑学报,2018,30(3):222.

  [9]杨滨,崔护社,吕欢欢.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自我成长“五气法”[J].编辑学报,2018,30(S1):193-195.

  [10]百度百科.SWOT[EB/OL].[2019-06-11].ht-tps://baike.baidu.com/item/SWOT%E5%88%86%E6%9E%90%E6%B3%95/150223?fromtitle=SWOT&fromid=1050&fr=aladdin。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