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秀美的吉林大地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由吉林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助农”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田间地头就可以享受“互联网+农家书屋”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确保“阅读助农”落地
松原市近日启动的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助农”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助力全市春耕备耕工作,切实做到疫情防控、春耕生产、脱贫攻坚“三不误”。
松原市委宣传部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并第一时间在《松原日报》、松原广播电视台、“松原发布”微信公众号及各相关网站进行大力宣传、公布注册二维码,各县(市、区)同步启动宣传工作,动员引导农民群众参加在线学习,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
松原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对全市1123个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均进行适当延长,准备好线上课程所需设备,确保线上开课时能够让所有学员学会、听懂、记牢。他们还制定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值班,保证天天有人值班、事事有人管,满足群众到农家书屋借书、看书的需求,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松原市包村干部与村两委及图书管理员进行工作对接,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农家书屋,利用目前备春耕时机,走村串户宣传“阅读助农”活动,积极发挥村内“大喇叭”、微信群等作用,让更多人加入到农家书屋数字化学习中去。扶余市肖家乡大沟村农家书屋每日固定时间组织村民到农家书屋现场观看直播课程,受益农民群众达800人次。
把书送到群众身边
在科尔沁草原深处,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迷子荒村农家书屋在防疫的同时,坚持服务好农民的阅读工作,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
迷子荒村农家书屋是国家和吉林省的示范农家书屋,书屋管理员张树森是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防疫期间,张树森为了让农家书屋发挥作用,他组织召开志愿者会议,研究在防疫中怎样坚守,发挥农家书屋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后经过同乡贤们讨论决定,在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的同时,采取的办法是把广大群众需要的书籍送到他们身边。
从2月3日(正月初十)开始,张树森对12名乡贤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后,他们戴上口罩,带上有关防疫方面的宣传读本、资料和农牧业科技等方面的书籍,送到群众身边。
这些乡贤有的骑马,有的骑电动摩托车,有的开着三轮车,还有的步行。张树森骑着电动摩托车把肺炎防护读本和种植手册送到村民高中仁手上时,他激动地说:“真是送得太及时了。”乡贤梁海清已经年过七旬,他步行为村民李寅辉一家去送过3次书,这些书籍都是李寅辉点名要的。
到4月中旬,迷子荒村农家书屋的乡贤们,共为群众送防疫、科技和文化等图书360多次,送出图书(含资料)1800多册(份),满足了广大群众在防疫工作中读书学习的愿望。
让“阅读助农”动起来
四平市紧紧抓住此次“阅读助农”活动的契机,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手机注册使用“知农云课堂”,学习了解先进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帮助农民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春耕备耕的影响。各县(市、区)771个行政村近万家农户参加了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数字农家书屋建设。
双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农民广泛参与数字农家书屋线上自学和观看直播课程活动。辽东街勃山村村民对数字农家书屋上的榛子栽培技术很关注,主动要求栽种,村党总支书记王有忠主动联系辽宁榛子果苗基地,拟购买榛子树苗4000棵。
伊通满族自治县开展了以“数字农家书屋——知农云课堂·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发展”为主题的“阅读助农”活动,通过“村校共建”“亲情包保”等创新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多举措、多方式、多渠道开展了广泛宣传和动员,不断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积极推动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地见效。
伊通满族自治县以“我爱我家·亲情包保”助推“阅读助农”,动员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和村屯、社区干部等包保责任人,通过亲情包保模式,率先开始了知农云课堂“阅读助农”活动的注册和学习工作,包保责任人熟练掌握了知农云课堂的注册、使用流程并帮助自己所包保亲友进行知农云课堂的注册及学习,充分发挥了“亲情包保”创新模式的巨大优势,更有效、更广泛、更迅速地让“阅读助农”活动动了起来。
伊通满族自治县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了“1+6+X”的数字农家书屋学习模式,联动全县农家书屋“村校共建”机制,通过每名学生带动亲友参与“阅读助农”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阅读助农”活动的影响面,让“阅读助农”课程“走”到广大农民朋友面前。
他们还动员农村农业大户、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等群体率先行动起来,带头参与“阅读助农”活动,以微信群分享优质课程等形式,更有效、更广泛、更迅速地成立以家庭为单位的读书会,让“阅读助农”课程“跑”起来。
吉林省数字农家书屋——知农云课堂是由吉林省委宣传部联合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共同开展的,包含近千堂农业精品课程资源,有效推动了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打通了农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