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

2020-04-26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作 者】王刚庆、刘峰: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 要】我国是期刊大国,科技期刊数量多,但期刊质量普遍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在指出科技期刊编辑质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编校质量对期刊的影响,即编辑质量影响期刊的影响力、读者群和投稿作者。讨论了影响编校质量的因素,建议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编辑团队和增强编辑责任心的措施来提高编校质量。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编辑责任心;业务能力

  科技期刊是报道科研发展状态、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或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的一种形式[1]。科技期刊的特点是专业性强、科学推理论证严谨、文字中的术语专业及读者群窄,这就要求该期刊的编辑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及处理能力。截至2016年底,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达到5020种[2],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约占我国期刊总量的1/2。虽然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多,但从发表后的情况看,论文的技术水平偏低,部分期刊的编校质量差,具体表现在:运用已经废弃的科技名词;科技术语的称呼不规范;病句、错词(字)屡见不鲜等。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编校质量对期刊的影响
 
  1.1 对期刊影响力的影响

  优秀期刊刊发的论文不仅能代表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而且术语专业、语言准确简洁能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感。一般来说,优秀期刊编校质量普遍较高。编校质量就是期刊的“脸面”,高质量的期刊代表着低的差错率,代表着编辑负责任的态度,在期刊评比中编校质量至关重要,要想使自己所办的期刊成为名刊,一定要重视编校质量。

  1.2 对期刊读者群的影响

  任何刊物都有自己的读者群,每种刊物都希望自己的读者群能扩大。对于读者来说,阅读编校质量高的论文,既能从文章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又能体验到语言流畅之美。作为办刊人,要想留住读者,就要重视编校质量,就要有工匠精神,使读者有期盼。名刊的编校质量一般在读者心中都有较好的口碑,读者也信任名刊,他们认为阅读名刊不仅能获取资料,而且名刊的语言对自己论文的撰写也大有裨益。

  1.3 吸引作者投稿

  作者都希望自己发表的论文差错率低,希望自己写作时出现的错误在出版前被编辑更正,这时他们一般会将论文投向名刊,因为他们信任名刊的编校质量。期刊社要想使刊物的稿源充足,必须在编校质量上下功夫。作者和期刊社之间是一个相互信任的过程,如果作者撰写的论文技术水平很高而写作质量一般,而他本人也是该领域的专家,他相信期刊社,将论文投到期刊社,如果期刊社的编校质量没有把好关,出版之后一旦论文出现文字差错,那么势必对作者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作者的技术水平有可能遭到同行的怀疑。同时,期刊社编辑的责任心也会受到作者的怀疑。

  2 影响编校质量的因素

  2.1 论文的写作水平

  在科技论文领域,撰写科技论文大多数是科研工作者,他们的技术水平不用怀疑,然而缺乏的是写作技巧,撰写的论文确实能够起到对科研成果宣传的作用,但是所写的文章有的结构混乱、逻辑关系不是很明确,尽管论文经过了三审三校,出版之后还可能存在不少的错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科研人员写作的论文还较好处理,刚参加工作的或者在读的研究生撰写的论文一般写作水平都不高,这样的论文可以说对编辑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挑战,即使是有经验的编辑也颇为头疼。所以说论文的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编校质量。建议年轻作者在闲暇时间多阅读名刊出版的优秀论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尽量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以减轻编校人员的压力。

  2.2 编辑的责任心

  编辑的责任心与论文的编校质量成正比,一篇论文编辑付出的汗水越多,出版后的差错率就越少。编辑的责任心表现在论文的校对次数、精力集中度和校对时间。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要保证论文的编校质量,作为编辑决不能求快,要逐字逐句,细细斟酌作者的每一句话。一般来说,一篇论文达不到五次校对绝对不能出版,有的论文即使校对6次了还能发现错误,这说明校对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差错率,有助于论文编校质量的提升。在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时刻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建议大家将论文的校对工作放在大脑清晰的时间段进行。

  2.3 编辑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科技期刊的专业性较强,文章中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以及行业规则,对于图形还可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处理文章中的不足。以《石油机械》杂志为例,在作者的投稿中,有的稿件来自作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文中的术语表述较为随便,很多术语都采用简称或是已经废弃的说法,这就要求编辑加以改进。同时文中还有大量的机械图,编辑必须依据机械制图标准对作者的图形进行编辑。所以说编辑的专业知识越强,对文章的理解越透彻,在处理文章中的术语、标准和规则时才会得心应手。

  编辑的业务能力主要指编辑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3],包括病句的识别及处理、语言逻辑推理的判断、语言修辞和词(成)语的运用能力。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修辞等方面来看均无瑕疵,但表达出来的意思却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例如某刊物中有这样一句话“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在低位徘徊,给油气钻探及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希望”,这句话从语法上看似无毛病,但词语的选用不当,首先“迎来”一词有欢迎之意,再者“希望”是人们所期盼的,这不就是说低位徘徊的油价正是装备制造企业期盼的?显然这不是作者的本意,应改为“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在低位徘徊,给油气钻探及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了挑战”。发生这种错误一是作者的写作水平有限,而编辑也未给作者加以更正。这就说明编辑的业务能力与编校质量息息相关,编辑应重视自己的语言积累,能给论文进行必要的文字把关。

  3 提高编校质量的途径

  3.1 建立坚强的编辑团队

  强有力的编辑团队能大力促进期刊的发展[4],因为论文的出版工作是个细致的工作,容不得麻痹大意,一不留神就可能生产错误。个人认为一个编辑部的文字校对团队至少包含4人:两名技术编辑,一名语言文字编辑(包含英文处理)和一名美术编辑。两名技术编辑的专业技术必须扎实过硬,最好由从事了本行业科研工作一定年限的技术人员担任;语言文字编辑最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人员;美术编辑必须具有一定的图片、表格处理能力。首先由两名技术编辑依次对论文进行编辑核对,主要处理文章中的公式推导、科技名词和行业内的法律法规;两遍校对之后由文字编辑对论文的语言进行梳理,使语言达到语句通顺、简洁无歧义,尽量不要让读者产生诘屈聱牙的感觉。然后由美术编辑对论文图表的色彩、排放位置进行设计,使期刊在符合出版规范的前提下美观大方。

  3.2 增强编辑的责任心

  编辑的职责就是对论文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对论文的文字进行美化处理,职责要求编辑须有奉献精神,甘愿为他人做绿叶。责任心属于敬业精神的范畴,是职业道德的基本体现,编辑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应有强烈的责任心。要增强编辑的责任,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编辑部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5]。部门要定期组织编辑进行业务学习,技术编辑要不断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多学习专业知识,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成果、标准及图形的最新画法,并将学习心得同文字编辑、美术编辑进行分享;技术编辑和文字编辑要多参加编辑文字处理培训班,平时注重语言文字学习,不断培养自己的文字素养,在编辑稿件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感。

  (2)开展改稿比赛。将同一篇论文同时分给不同的编辑进行处理,比较每位编辑的修改结果,让编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增强其业务学习的动力。

  (3)开展质量讲评。对已出版的论文重新进行校对,发现文中的差错,就差错进行剖析,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同时总结经验,以防类似问题重复出现。

  (4)增设奖罚制度。通过统计每篇文章的差错率对相应的编辑和责任编辑进行奖罚。

  编辑质量会影响期刊的影响力、读者群及投稿作者,编辑应高度重视编校质量。论文的写作水平、编辑的责任心和编辑业务水平均影响编校质量,编辑部应从编辑团队建设和增强编辑责任心方面提高期刊的编辑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刚庆,刘峰.技术期刊责任编辑的组稿方法与稿源拓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142-143.

  [2]詹媛.我国科技期刊数量达到5020种总体有待提高[N].光明日报,2018-01-29(3).

  [3]倪卫娟.关于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的分析[J].科技传播,2014(15):13-14.

  [4]孔红梅.科技期刊应加强编辑团队建设——以《生态学报》编辑部为例[J].编辑学报,2012,24(4):390-392.

  [5]陆敏.论期刊编辑的责任心[J].科技风,2010(21):27-2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