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期刊作为科研知识共享平台和集成化服务中心,满足读者需求是增强科技期刊吸引力的关键。本文通过问卷形式对读者定制化需求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读者最希望收到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精准推送;编辑可根据读者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难点做定制化专辑的选题策划,并以关注学术热点、组织交流活动作为建设方向,在提高效率、缩短周期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定制化服务。
【关键词】读者;定制化需求;精准推送;定制化服务
科技期刊以社会效益作为衡量其成败的终极指标,为读者服务能使科技期刊社会效益最大化,有助于学术创新、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1]。科技期刊因其学术性特征,传播效益的实现有赖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读者定位是期刊定位的核心[2],增强读者服务意识、提高刊物吸引力是期刊生存的根本[1,3]。以读者为核心,对科技期刊的要求则不仅是一个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而是一个科研知识共享平台和集成化服务中心[4]。
随着学科的发展,多学科呈现交叉和跨融模式,科技期刊对读者的定位越来越困难。为提高期刊吸引力,促进科技知识传播,本文对读者的定制化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挖掘读者的兴趣点,知晓读者的已研、在研、将研的学术点,加强与读者互动,了解读者的“研究线路”;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融合办刊实践,通过精准服务[5]、精准传播[6-7]、精准引导,构建了包括公众号、学术社群在内的学术传播方阵[8-9],探索读者的回归之道,为读者提供更多形式的定制化服务。
1 调查方法
考虑到读者对期刊内容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设计了针对读者需求的调查问卷,包括投稿主要考虑的因素[10];对哪些服务类型和内容感兴趣;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其对应的难点是什么;需要期刊进行专辑报道或举办论坛探讨的方向等。
本次调查途径包括以下三种:①在参与、主持的学术会议中发放问卷;②利用学术社群进行电子问卷分发;③在稿件系统中置入问卷,登录系统的用户可选择性地填写。其中现场问卷于2018年11月10——11日举办的全国先进生产系统理论与应用研讨会暨服务型制造与创新论坛期间进行,采用会前投放,会后及时回收的高效快捷方式。另外,利用问卷星平台分发了电子问卷,在相关学术社群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随机抽取调查问卷中的40份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投稿相关因素分析
学者投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如图1所示,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期刊被检索情况、投稿录用周期、期刊影响因子、投稿见刊周期、期刊品牌与编校质量。由票数占比可看出前两个因素影响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由此可见学者投稿最关心的是期刊被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以及录用周期。

图1 学者投稿主要考虑因素
由调查结果可知,学者经常投稿的期刊由于专业不同而较为分散;部分学者根据期刊被数据库收录的情况,选择主要向中文核心及被SCI、EI检索的期刊投稿;部分学者向被业内同行肯定的几家中文期刊投稿。这可能是专业和学者层次的差异导致的。
2.2 审稿相关因素分析
图2、图3分别为调查统计所得的理想审稿周期和审稿费。82%的学者认为理想的审稿周期在1个月内(图2);47%的学者接受审稿费在100——200元(图3),另有25%的学者认为对审稿费无所谓,他们指出国际期刊审稿普遍是免费的,高质量的期刊建立了审稿专家库,可以考虑免费。

图2 理想的审稿周期

图3 理想的审稿费
为了缩短审稿周期,实现精准送审,《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筹备了群审稿模式[11],有80%的专家愿意加入专业审稿群,通过微信群、QQ群等平台进行主动审稿。
2.3 读者需求分析
问卷中针对读者需要的服务类型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读者最希望收到电子刊推送;其他服务包括技术科普、国际前沿论文介绍、学术社群建立、学术报告直播等。

图4 读者需要的服务
为探究更好的服务方向、服务方式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学者建议期刊需改进的首要工作是提高效率、缩短周期,建议审稿人意见能尽快传递给作者;另外希望稿件被拒作者也能收到基于当前研究情况的专业评价。
从统计结果看,读者建议交叉鼓励学科论文投稿。部分学者希望多办专辑且能提前收到专辑征文通知;但也有学者认为应控制专辑数量,因为专辑的密集刊出会影响普通稿件的见刊周期。考虑到专辑是吸引优秀稿件和提升期刊品牌的捷径[12-13],策划专辑是有必要的,但是需要控制专辑密度;若专辑多则需控制常规来稿数量,否则见刊周期过长间接影响稿件质量。
读者建议在现有的定期推送期刊目录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提供的服务形式。例如,提供与其研究方向接近的论文和学术会议信息;关注学术热点、研究前沿,组织科技论坛、专题学术研讨,结合行业特色举办科普讲座等交流活动;提供“经验帖”,开展线上课程;定期推送研究方向和领域的最新资讯等。综上所述,目标是实现针对学者本人研究方向的精准推送,为科研助力。
另外,针对现有研究方向及其研究难点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这些研究难点展示了相关研究未来的重点报道方向,有利于编辑在收稿过程把握稿件的方向和质量。我们调查了读者愿意参与的专辑或论坛,他们给出了如下方向:面向性能的制造;服务型制造;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设备健康监测;电动汽车;数字孪生;智能检测;机械设备PHM关键技术;多尺度缺陷预测、高功效构件成形制造;大数据在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应用等。以上研究领域都是编辑选题策划的方向。
表1 研究方向与研究难点
研究方向 | 研究难点 |
车身制造质量 服务型制造 车辆结构可靠性不确定性 机器视觉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健康评估和状态预测(PHM) 液压系统的智能控制 云制造及其资源配置和管理 ...... |
车身大数据分析 产品与服务的耦合解析 不确定性分析及优化 噪声干扰 敏感特征提取困难,大样本数据难以获取 控制算法 系统规模巨大,建模复杂,算法实现复杂 ....... |
除此之外,读者建议编辑部尽量压缩时间,加快工作效率;定期发布重点报道方向;提高稿件的质量,以适当的方式多向名家约稿;适当增大工程实际类文章的比例;遴选一批在制造领域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专家作为青年编委,提升效率;像其他优秀的期刊及其公众号学习,博采众长,丰富内容。
本次读者定制化需求调查的结果表明,投稿时主要关注点是期刊被检索情况和投稿录用周期;理想的审稿周期是不超过1个月,审稿费不必需,80%的审稿人愿意加入群审稿模式;读者最希望得到精准推送服务。本文针对问卷调查反映的问题和读者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分析总结,未来将从提高效率、缩短周期、关注学术热点、组织交流活动等方面进行改进,为读者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办读者喜爱的科技期刊。
参考文献:
[1]蔡玉麟.为读者服务——我国科技期刊的软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689-693.
[2]徐文娟,陈素军,罗丽庆,等.增强读者服务意识提高学术期刊吸引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388-389.
[3]张岚.论读者需求的满足对期刊经营管理的推动[J].编辑学报,2014,26(5):418-419.
[4]马晓妹.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的读者需求与服务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5):58-61.
[5]陈晓峰,云昭洁,万贤贤.媒体融合精准知识服务助推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9):805-809.
[6]侯丽珊.科技期刊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的构建和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5):422-426.
[7]吕雪梅,程利冬,张宏,等.基于中文DOI优先出版科技期刊论文的快速精准推送[J].编辑学报,2018,30(5):488-491.
[8]程鹏.网络时代与科技期刊的契合性——从读者需求角度出发[J].编辑学报,2016,28(S1):56-58.
[9]陈勇,郭伟.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传播方阵的构建和实践[J].编辑学报,2019,31(2):138-140.
[10]祖宏悦.基于读者感知视角的网络化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11]郭伟.群审稿——一种专家主动审稿模式的探索[J].编辑学报,2018,30(3):222-226.
[12]姜梅,王艳秀,张桂弘,等.科技期刊选题策划探讨——以《含能材料》为例[J].编辑学报,2012,24(S1):60-62.
[13]吴畏.出版精品专辑,提升期刊品质——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办刊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20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