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调查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的现状,从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数量和学科分布,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的基本概况、基本引证指标和论文发表数进行了分析,发现2010年后新创办的中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占中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数量的56.2%,这些新刊的发展关系着中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的未来。因此,针对新创办的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本文提出了国际化办刊的一些对策建议,为办好我国英文学术期刊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现状;发展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由于英文期刊具有语言优势,能助力优秀的科研成果实现全球共享,主要的国际期刊论文检索系统主要收录的是英文期刊,例如SCI收录的英文期刊占80%以上,施普林格收录了约2026种英文期刊,并且“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也旨在助力英文期刊更好更快地发展[1]。这使得英文期刊在国内外科技出版行业都具有绝对的优势。顺应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世界上许多非英语国家也纷纷出版英文科技期刊,以吸引世界范围的关注,提升期刊的国际竞争力[2]。近年来,我国也呈现出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热潮,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不断攀升。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认定学术期刊名单,截至2018年,我国英文科技学术期刊有239种,占比中国科技期刊总量的10.9%,但是相较于其他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仍然偏少[3-4]。例如,德国英文科技期刊占比超过50%,日本英文科技期刊占比也超过20%[1]。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某些学科领域,我国相应的英文科技期刊还很少,例如油料作物学领域只有《Oil Crop Science》。中国英文科技期刊质量不高、种类少,使得一些科研人员更看重国外期刊,让优质的稿源流向了国外,制约了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农业科研上投入的经费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自2000年以来,农业科研投入总量年均增长16.34%[5]。农业科技期刊作为传播农业科研成果,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科研人员和农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据统计,2018年,我国热点论文数量、国际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3位,我国农业科技类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跻身世界第二[6],大部分优质稿源流失到海外期刊,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当前科研评价体系注重国外SCI期刊论文外,还与我国农业科技期刊普遍质量不高、门类不全、发展速度慢有很大关系。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质量,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黄华宁[5]分析了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但只针对国内中文农业科技期刊;张娟等[7]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但分析对象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尹进等[8]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和提升策略,但只侧重分析了辽宁的三本农业期刊。张志转等[9]对我国8种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主要引证指标和网络传播情况进行了比较,但统计数据都在2004年以前。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英文期刊的基本概况及国际影响力现状做了系统的分析,通过收集、整理与统计相关数据,总结了我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的表现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化办刊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办好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参考、借鉴。
1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现状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官方网站公布的“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共5756种)”[3]和“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共693种)”[4]以及“期刊/期刊社查询系统”和引证报告[10],查询统计得到国内正式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共239种。根据期刊的载文内容,将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划分为自然科学综合、理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六大类别。239种英文科技学术期刊覆盖了全部五个自然科学基本大类。30%的为工程技术类,30%为理学类,18%为医学类,自然科学综合、农学和人文社科三个大类的英文期刊则分别占7%、8%和7%(图1)。从整体上看,理学和工程技术类的英文期刊较多,共占英文学术期刊的60%,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综合类、人文社科类和农业科学类的英文期刊偏少。239种英文学术期刊中有115种被SCI收录,占比48.5%;而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共18种(2种停刊),有7种被SCI收录,占比43.8%。虽然中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数量较少,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传播特性存在差异,但这反映了我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在国内较高,还有较多的机构有创办农业科技英文期刊的机会,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图1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
2 中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现状
在国内正式出版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共18种,有2种已经停刊,如表1所示,下文就针对其余16种刊物进行分析。
表1 中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现状
刊名 | ISSN号 | 创刊时间/年 | 主办单位 | 合作的海外出版商 | 是否OA | 出版周期 | SCI收录情况 |
Rice Science | 1672-6308 | 1990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Elsevier | 是 | 双月刊 | 2016年收录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 1007-662X | 1990 | 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生态学学会 | Springer | 否 | 双月刊 | 2014年收录 |
Pedosphere | 1002-0160 | 1991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 | Elsevier、Science | 否 | 双月刊 | 2007年收录 |
Forest Ecosystems | 209-6355 | 1992 | 北京林业大学 | Springer | 是 | 季刊 | 2016年收录 |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 1006-8104 | 1994 | 东北农业大学 | Elsevier | 否 | 季刊 | 否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1009-4229 | 1999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 - | 否 | 月刊 | 否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 2095-3119 | 2002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 | Elsevier | 否 | 季刊 | 2011年收录 |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671-492X | 2002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停办 | - | - | - |
Chinese Forestry Selected Abstracts | 1004-5279 | 2002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停办 | - | - | - |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1674-9782 | 2010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Springer | 是 | 季刊 | 2013年收录 |
The Crop Journal | 2095-5421 | 2013 | 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Elsevier | 是 | 双月刊 | 否 |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 2095-9885 | 2014 | 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Elsevier | 是 | 双月刊 | 否 |
Horticulture Research | 2052-7276 | 2014 | 南京农业大学 | Springer | 是 | 在线出版 | 2015年收录 |
Animal Nutrition | 2405-6545 | 2014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Elsevier | 是 | 双月刊 | 否 |
Oil Crop Science | 2096-2428 | 2014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 | 是 | 季刊 | 否 |
Frontie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095-7505 | 2014 | 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 | - | 是 | 季刊 | 否 |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 2523-3254 | 2018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 | Springer | 是 | 季刊 | 否 |
Biochar | 2524-7972 | 2018 | 沈阳农业大学 | Springer | 是 | 季刊 | 否 |
2.1 创刊时间分布
中国农业英文科技期刊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90年代,创刊的农业科技英文期刊有6种,在其后的10年出现低潮,仅有3种创刊,并有2种停刊。2010年后进入创刊活跃期,截至2018年,新创刊9种。而仅2018年一年就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创办了《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沈阳农大创办了《Biochar》,农业信息研究所也正在筹办英文刊。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英文科技期刊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规模也会更加显著地扩大,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面临的竞争也会更大。
2.2 主办单位分布
在16种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中,有6种英文期刊由各类研究院所主办或共同主办,科研院所是英文期刊出版的主力,约1/3由高等院校主办或共同主办(5种);1/3的期刊获各级学会支持(5种),说明获得学会和专家的支持对英文期刊的长期发展十分重要。
2.3 出版周期
我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除《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外,其他均为双月刊或季刊,平均出版周期2.43个月,出版时滞长,对学术传播与期刊影响力都不利,这应与英文期刊稿源不足和编辑审稿难度较大有关。优化工作平台和流程,提高审稿编校效率,缩短出版时间,采用线上出版,数字出版,融合出版对期刊的传播十分重要。
2.4 出版平台
国内大部分的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主要选择“借船出海”的办刊模式,并施行了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的出版模式。16种期刊中13种与国际知名出版商进行合作(Elsevier7种,Springer6种),11种采取了OA出版模式,7种期刊已经被SCIE收录。可见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主要依托国外出版机构在海外发行与传播,以借助国外出版机构平台,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拓展稿源,增加引用和数据库收录。与国际知名出版商进行合作的期刊能更快地提高国际影响力,50%采用国际出版平台的科技期刊在5年内被SCIE收录。因此近年来新创办的期刊,均采用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
2.5 主要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发布、实现学术成果交流与共享的主要载体,其出版内容展示了国家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其国际影响力反映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学术核心竞争力以及国际话语权。创办英文期刊的目的是让中国科研成果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主要采用权威数据库发布的期刊引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为科睿唯安公布的JCR系列评价指标。根据2017年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11](表2),截止2017年12月,16种中国农业科技英文期刊有7种期刊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录,其中3种位于Q1区,分别是《Horticulture Research》、《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and Biotechnology》和《Forest Ecosystems》,其他位于Q2和Q3区,整体质量处于中上游水平。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8)》来看[12],未进入SCI的期刊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后,处于中下游水平。此外,由于部分期刊才创刊不久,还未能统计引证指标。
表2 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的主要引证指标
期刊名称 | 2017JCR |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8) | |||||||
SCI收录情况 | 总被引频次 | 影响因子 | 分区 | 复合总被引频次 | 综合总被引频次 | 复合影响因子 | 综合影响因子 | 分区 | |
Horticulture Research | SCIE | 426 | 3.368 | Q1 | - | - | - | - | - |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SCIE | 950 | 3.205 | Q1 | 379 | 208 | 1.289 | 0.825 | Q1 |
Forest Ecosystems | SCIE | 229 | 2.426 | Q1 | 204 | 77 | 0.259 | 0.185 | Q4 |
Pedosphere | SCIE | 2444 | 2.430 | Q2 | 2359 | 1016 | 1.125 | 0.655 | Q3 |
Rice Science | SCIE | 492 | 1.521 | Q2 | 384 | 152 | 0.556 | 0.347 | Q3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 SCIE | 1680 | 1.042 | Q2 | 2760 | 1289 | 0.914 | 0.591 | Q1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 SCIE | 986 | 0.748 | Q3 | 869 | 419 | 0.500 | 0.374 | Q2 |
The Crop Journal | 否 | - | - | - | 200 | 116 | 0.826 | 0.496 | Q2 |
Frontie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否 | - | - | - | 57 | 35 | 0.463 | 0.288 | Q3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否 | - | - | - | 1259 | 663 | 0.221 | 0.149 | Q3 |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 否 | - | - | - | 178 | 74 | 0.347 | 0.200 | Q4 |
Horticultural PlantJournal | 否 | - | - | - | - | - | - | - | - |
Animal Nutrition | 否 | - | - | - | - | - | - | - | - |
Oil Crop Science | 否 | - | - | - | - | - | - | - | - |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 否 | - | - | - | - | - | - | - | - |
Biochar | 否 | - | - | - | - | - | - | - | - |
2.6 发表论文数
期刊发表论文数一方面反映了期刊的容量,另一方面也反映期刊的稿源情况和传递科学信息的能力,也是期刊遴选为核心期刊的基本考量因素,受到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关注[13]。2013-2017年,16种中国农业科学类期刊发表论文数变化存在差异,如表3所示。9种期刊的发表论文数增加,平均增幅为50.84%。增幅最大的是《The Crop Journal》,2013-2017年增长205.26%,其次是《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增长45.54%。另外4种期刊发表论文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少25.32%。减少幅度最大的是《Forest Ecosystems》,减少幅度为40.00%,其次是《Rice Science》,减少幅度为36.84%。笔者认为,学术期刊更注重发文内容和学术分量,有些期刊出现载文量下降是正常合理的,有些期刊(例如精品期刊)并不需要过分追求载文量。
表3 2013-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
注:增幅指2017年发表论文数与2013年或创刊年发表论文数相比增加的幅度。期刊名称 | 年发表论文数/篇 |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增幅/% | |
Rice Science | 57 | 42 | 36 | 37 | 36 | -36.84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 105 | 123 | 120 | 150 | 133 | 26.67 |
Forest Ecosystems | 45 | 21 | 28 | 26 | 27 | -40.00 |
Pedosphere | 88 | 82 | 88 | 80 | 106 | 20.45 |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 57 | 49 | 49 | 46 | 47 | -7.54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415 | 522 | 641 | 642 | 604 | 45.54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 249 | 297 | 263 | 296 | 291 | 16.87 |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54 | 57 | 60 | 70 | 85 | 57.41 |
The Crop Journal | 19 | 46 | 59 | 56 | 58 | 205.26 |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 - | - | 26 | 47 | 33 | 26.92 |
Animal Nutrition | - | - | 60 | 60 | 60 | 0.00 |
Oil Crop Science | - | - | - | 29 | 27 | -6.90 |
Frontie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 | 43 | 39 | 41 | 58 | 34.88 |
Horticulture Research | - | 34 | 34 | 35 | 42 | 23.53 |
3 提高中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世界级水平的期刊都是以英语作为出版语言的,英文科技期刊作为国际信息交流的媒介,其创办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14]。我国科技信息与重要科研成果向世界顺畅表达和互联互通都离不开英文科技期刊。结合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如优质稿源流失严重、出版时滞长、国际影响力弱等,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业科技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若干建议。
3.1 培养国外优秀作者群,增加优质稿源
中国的英文科技期刊若想走出国门,提高国际影响力,首先就要有优秀的作者群,特别是来自欧美国家的优秀作者群[15]。由于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弱,难以获得优质稿源,想要培养国外优秀作者群,必须发动国际编委的力量。由国际编委向本国研究领域内的优秀专家推介,邀请这些专家为期刊撰稿或组稿,利用国际编委广阔的人脉资源,增加潜在的国外优秀作者群。国际编委还可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专题会议中向参会人员宣传期刊并征集会议论文,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另外,由于语言障碍,英文科技期刊的审稿在国内存在一定的难度,国际编委可推荐本国优秀的专家为期刊审稿,提高稿件的质量,增加期刊的学术价值。例如在中国农业科技英文期刊中,《Horticulture Research》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其于2014年1月在Nature官网正式上线发行,2017年2月被SCI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3.368(JCR2017),短短三年就位居园艺学科排名第一,并被评为Top期刊(Top期刊为Q1区期刊中的顶尖期刊),这充分体现了主办单位以及主编编委对期刊的投入与支持的重要作用。除了发挥国际编委的作用,期刊还可采用主办国际学术会议的方式增加国外作者,如《Frontie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and Engineering》2017年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优秀专家参加会议,制作会议专刊,使得国外作者投稿量剧增,国际发文量从2014年的4.6%增长到2017年的22.4%,增长了约5倍,从而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优秀作者群使期刊的学术价值和质量得以提升,期刊的学术价值和质量提升后许多优秀作者会主动投稿,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3.2 依托数字出版平台“借船出海、造船出海”
目前,知名的数字出版平台有Elsevier、Springer、Wilson等。国内的英文科技期刊通常选择与这些知名的数字出版平台合作。我国大部分农业类英文科技期刊已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借船出海”已成为我国农业类英文科技期刊的普遍办刊模式[16]。国际出版平台不仅能帮助期刊提高国际显示度,其国际采编审发服务系统和国际宣传、国际数据库收录等服务也能为读者、作者、编辑和专家的工作提供便利。但是国际出版平台通常还存在高昂的费用问题、自主版权问题和数据安全隐患问题等诸多不利因素,对于经费不足的新刊而言,走一条“造船出海”的道路也未尝不可。目前,国内已有自主研发的NML(Nano-Micro Letter)数字出版平台[17]以及逐渐兴起的微信公众号移动数字出版平台。例如,浙江大学主办的《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并没有海外合作出版社,通过“造船出海”模式,一步步被Pubmed、SCI收录。这些数字出版平台提升了期刊与国际化接轨的速度,使得稿件的发布和科研论文的下载具有了更加快速便捷的渠道,实现了优质稿件的及时刊登,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时效性,为期刊的良性循环提供了重要保证。
3.3 突出特色,专业化办刊
目前国内大部分英文科技期刊属于综合性期刊,专业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稿源竞争愈发严重。而目前国内发展进步快的农业科技期刊都是定位明确,特色鲜明,有效地减少了稿源的竞争,很好地塑造了期刊的专业特点和风格[18]。因此,专业化办刊才能在如云的英文科技期刊中脱颖而出。专业化办刊包括内容专业化和出版队伍专业化。内容专业化就是要把内容聚焦于某个领域或方向,做到术业有专攻,突出专业特色,例如《Rice Science》的出版内容聚焦于水稻,以“水稻”为特色走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的代表。出版队伍专业化就是要培养专业化的出版队伍,提高编辑的专业素养,例如《Cell Research》的编辑全部是由有5—10年一线科研工作经历的研究人员担任,可以对文章的质量和创新性做出专业的评价,给出合理的建议,更好的为作者和审稿专家服务。专业化办刊才能吸引稳定的、专业化的作者群,凝聚忠实的读者。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尤其是新创办的期刊,要持续的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以优质稿源为基础,数字出版平台为依托,走专业化办刊道路,长此以往,定能打造出世界一流的科技学术期刊。
参考文献:
[1]范爱红,管翠中,曾晓牧.英文科技期刊办刊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出版科学,2018,26(2):56-61.
[2]董梅,何承刚,毕玉芬.中国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8(1):74-79.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公示[EB/OL].(2014-11-18)[2018-12-05].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31784.shtml.
[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公示[EB/OL].(2017-02-06)[2018-12-05].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8/314124.shtml.
[5]黄华宁.浅析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5):162-165.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8[R/OL].(2018-11-01)[2018-12-06].http://conference.istic.ac.cn/cstpcd2017/index.html.
[7]张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11):131-134.
[8]尹进,潘荣光,赵英明,等.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J].辽宁农业科学,2016(6):67-68.
[9]张志转,魏凤娟,朱永和.我国8种农业科学类英文期刊主要引证指标和网络传播情况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168-7172.
[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8年版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引证报告[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8.
[11]Thomson Reuters.Journal citation reports[R/OL].(2017-10-13)[2018-12-06].https://jcr.incites.thomsonreu-ters.com/JCRJournalHomeAction.action.
[12]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8版)[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8.
[13]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8.
[14]胡永近,刘睿.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及发展思考[J].编辑之友,2015(6):31-34.
[15]黄英娟.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培养优秀作者群的策略[J].编辑学报,2018,30(6):658-660.
[16]赵丽慧.“借船出海”与扬帆远行——JIPB的办刊实践与体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105-106.
[17]付国乐,张丽英.英文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构建——以NML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81-1485.
[18]杜华.专业化办刊的定位要素、特色目标与实现路径[J].现代出版,2014(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