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阅读贵在坚持 不能一蹴而就

2020-04-24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宋 峥(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小学语文教师)

  新语文阅读理念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只是以前了解文学常识、主要人物、情节就可以,而是要求进一步考察书中细节,让学生自己做出评价赏析。这些需要学生在日常阅读中不断提高的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阅读的关键在于坚持,每天坚持读半小时,长此以往不光是阅读能力,个人的谈吐气质也会有所提升。

  在疫情期间,我读了许多书,其中加缪的《鼠疫》、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萨拉马戈的《修道院纪事》,结合六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板块,读了拉格洛芙《骑鹅旅行记》。这些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人教·快乐读书吧领读课”制作,其中最大的感受是技术的进步带来教育方法的变化。音频领读课突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以这种形式和同学们交流非常有意思。我的教育思维也发生了变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尽可能多地尝试新技术,将学生引入课堂。

  建议孩子在保持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读整本书名著或者获奖作品,比如国内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国际的诺贝尔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等。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每读一本都会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名著并不久远、古板,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里面有革新。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创作手法,都让人眼前一亮。

  学习一些阅读策略对小学生阅读会很有帮助。吴琳老师主持的“全民阅读背景下的小学生分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强调阅读策略,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课题组研究团队还独家创造了“阅读笔记”,教给学生使用九大阅读策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比如联结这种策略,在读到书中某些情节的时候,学生可以和自身的经历相联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帮助理解书中的内容。家长们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讨论里面的情节、人物,分享感受。

  在拿到统编版新语文教材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老师的阅读要求变高了。只有老师对教材中的推荐书目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抓住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推荐给学生并吸引其注意力。

  老师要在前期对原著进行细致的揣摩,多参考相关研究的书籍资料,力求全面地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之后的与学生的阅读交流、分享。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推动语文教最关键的是打破学科的界限,融合其它学科的内容。现在提倡的传统文化里不仅包含语文的内容,历史、地理、美术、音乐,无所不包,比如《书戴嵩画牛》中与艺术有关的观点非常有代表性。语文课上可以大胆地引入其它艺术门类,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