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兴趣激发

2020-04-24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于松建(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学主任)

  “人教·快乐读书吧领读课”的录制中,我选的是《伊索寓言》。选择该书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伊索寓言》中讲的小故事,背后却蕴含深刻道理。通过故事带出背后的道理,教育效力会相对较强。“快乐读书吧”丛书结合对应单元的语文要素,提供了阅读方法。所以我在导读时不仅要给学生讲该书的亮点和作用,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讲授阅读方法。例如可以把所有动物故事围绕主人公分类,用教材指导的相应方法阅读。虽然大家最后听到的领读课可能只是侃侃而谈的5分钟,但录制过程却相对曲折。

  领读导读是先入为主了解图书内容信息的步骤,所以相当关键。领读导读需要注意几方面问题:一是每位老师、领读人风格不一样,要注意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二是要从设计角度构建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是整本书阅读最难的一个关卡,5分钟的领读其实也是一节高度浓缩的早读课。 导读领读课的核心也是激发兴趣。所以,从一个全新角度导读、给学生开辟的全新阅读思路,也是导读领读的关键所在。 三是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养料。

  我自己身兼多种角色,既是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也是一名小学教师。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所以家长需要换种方式,学习把大道理细节化故事化,这也是我再去读《伊索寓言》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教学过程当中也需要接触寓言。家长可以通过阅读《伊索寓言》,学习借助小故事向孩子讲述道理的技巧。寓言故事的语言简洁,对提升孩子想象力也会有帮助,是非常好的作文素材。尤其现在快餐式阅读流行,《伊索寓言》中沁人心脾的小故事,力量远远超过鸡汤类文章。

  当下,新的语文阅读理念促使学生的阅读状况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角度:一是阅读的书籍发生较大变化。二是学校教育也在探索阅读的课程化。对于小学基础教育当中的阅读,我建议围绕兴趣这个点做展开,例如探索如何激发、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做的第一步是给学生创设平台,例如读书分享展示等。第二步是要围绕平台吸引粉丝。分享展示的成就感能够不断持续激发学生主动阅读。

  此外,要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语文课堂,应该达成两方面功能:一方面是朗读、写作等既有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在不同场合迁移和运用这些能力。我觉得,学习一节课后,学生受到的影响以及能够对其未来生活产生的影响,才是未来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思考的关键。

  人教社“快乐读书吧”丛书等不仅推荐《伊索寓言》等图书,还有一套完整的阅读体系可供参考和阅读,师生可以随着丛书让阅读系列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