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06-2017年《中国学校卫生》学术影响力及办刊要素分析

2020-04-24 来源:《天津科技》
  【作 者】王苗苗、顾璇、汤建军、李红影:《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

  【摘 要】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各刊影响力评价分析系统中的数据为依据,主要对2012-2017年《中国学校卫生》所刊发文献的国际影响力指数,2006-2017年发文的总被引频次、复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CI)、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即年下载率、出版时效性、网络传播情况、出版结构、稿件质量、各学科作者、发文单位机构、发文地区等进行分析,为期刊发展定位及提升期刊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期刊、影响力、中国知网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段时间内,对所处科研领域内科研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文献数量协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科技期刊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的共同体现[1]。被引频次是衡量一篇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指自公开刊发后的某一段时间内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被引频次越高,说明该论文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越大,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当前的研究热点及方向,并作为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2]。《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创刊于1980年,至今已创刊40周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以我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和有关学术研究为主导内容的中文学术期刊,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励志打造精品期刊,在行业内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自1992年被录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来,在儿少卫生领域乃至在期刊界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本文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各刊影响力评价分析系统中的数据为依据[3],对《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6—2017年12年间刊发文章的学术影响力及学术质量、办刊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把握刊物选题方向、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提供较为客观、详细的数据支撑。

  1 资料来源

  以200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学校卫生》所刊发的7968篇文献为统计材料,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各刊影响力评价分析系统中的数据为依据,对《中国学校卫生》2012—2017年所刊发文献的国际影响力指数,2006—2017年本刊国内综合评价指标(即总被引频次、复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CI〉、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即年下载率、出版时效性),网络传播情况,办刊要素(出版结构、稿件质量、各学科作者、发文单位机构、发文地区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分析

  2.1.1 国际影响力指数自2012年来,中国知网每年发布一次《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其中将国际影响力指数(CI)作为重要的综合评价指标。本刊自2012年以来国际影响力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为9.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100;2013年有所下降,为7.964,总被引频次为92;2014年为9.262,总被引频次为123;至2015年出现一个小高峰,为12.443,总被引频次为190;2017年达到13.008,总被引频次达229。

  2.1.2 国内综合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频次、复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CI)、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即年下载率等指标是评价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我国精品科技期刊评估的主要指标。2006—2017年《中国学校卫生》来稿数量变化比较大(1500—3079篇),但随着版面的增多,年摘文量变化不大(平均为664篇)。论文基金比增幅较大,由2008年的0.33增至2017年的0.58。被引频次由2009年的5025上升至2017年的8619。影响力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7年最高,为1.464。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中,2017年以前学科排名一直居于10—15名,2017年挤入前10,名列第8。基金论文比2008—2010年在0.30—0.40,2010—2013年在0.40—0.50范围波动,2014—2017年均在0.50以上(表1)。出版时滞整体呈降低趋势,最高为2007年的264.5d,最低为2012年的166.4d,其次是2017年的173.8d,通过对比每年各期出版时滞发现,每年的1-3期出版时滞相对较长。


表1 《中国学校卫生》年度指标统计报表
统计年 可被引文献量 复合总被引 复合影响因子 CI学科排序 基金论文比 他引总引比 WEB即年下载次数(万次) WEB即年下载率
2006 690 2259 0.627 33 
2007 701 3239 0.830 9.77 29
2008 643 6908 0.33 0.77 15.89 24
2009 582 5025 0.885 0.34 0.76 15.71 30
2010 766 4838 0.838 0.36 0.70 17.48 30
2011 751 5194 0.753 10/88 0.44 0.68 19.43 49
2012 678 5410 0.782 15/87 0.40 0.69 20.61 34
2013 608 6353 0.875 14/88 0.47 0.78 23.51 36
2014 704 7386 1.078 10/89 0.56 0.72 23.46 33
2015 635 7705 1.279 10/88 0.53 0.72 25.04 34
2016 612 8095 1.435 12/88 0.56 0.74 32.01 45
2017 598 8619 1.464 8/88 0.58 0.77 29.82 53

  2.1.3 网络传播情况

  本刊2006—2017年在中国知网总下载量达2408688次,总浏览次数为2672572次,下载次数与总浏览量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网络优先出版的发展,2013年开始,下载次数与总浏览量增长的幅度均较大(表1)。

  2.2 办刊要素统计分析

  2.2.1 学科结构

  本刊2006—2017年载文涵盖75门学科,前10位分别为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心理学、中等教育、儿科学、高等教育、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精神病学、体育,其中,发文量和比重均以“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最高,占本刊发文量的24.18%。总被引频次及总下载频次以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最高,分别为14188和524644。另有17门学科本刊发文量仅为1篇(表2)。


表2 《中国学校卫生》2006—2017年载文学科分布及文献质量分析
 
学科 发文量(篇) 本刊比重(%) 全国比重(‰) 影响力评估 基金论文数(篇) 学术不端文献数(篇)
总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国际(境外) 国家 省市/院校(所) 其它 国家基金论文比(%) 一稿多发 修改重发 疑似抄袭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1927 22.44 7.16 13498 281870 9 143 80 378 7.42 1 14 8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1612 18.77 3.15 14188 524644 11 160 73 606 9.93 1 13 6
心理学 1223 14.24 14.72 11824 492200 7 138 65 518 11.28 1 11 5
中等教育 1021 11.89 0.51 8072 167410 8 43 44 229 4.21 0 2 8
儿科学 810 9.43 3.12 4273 116336 3 97 71 188 11.98 0 8 1
高等教育 703 8.19 0.66 5353 191595 5 38 38 247 5.41 0 9 5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689 8.02 2.49 5161 122248 6 43 24 207 6.24 0 7 4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330 3.84 2.01 1786 30771 0 5 9 64 1.52 0 3 3
精神病学 282 3.28 3.37 1874 64683 1 52 33 83 18.44 0 6  
体育 249 2.9 0.62 1417 55248 0 16 16 93 6.43 0 4 3
初等教育 234 2.73 0.24 1079 32912 0 16 8 77 6.84 0 2 1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204 2.38 1.18 1367 31904 0 6 15 67 2.94 0 0 1
基石出医学 196 2.28 1.41 1662 52190 0 23 13 74 11.73 0 5 2
口腔科学 178 2.07 1.71 1067 18958 0 8 11 32 4.49 0 1 2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121 1.41 0.43 970 24370 0 16 6 36 13.22 0 0 1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78 0.91 0.15 363 9251 0 1 5 IS 1.28 0 0 0
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 73 0.85 0.59 547 23248 0 6 5 32 8.22 0 1 0
临床医学 70 0.82 0.06 265 10554 0 10 9 17 14.29 0 1 0
社会学及统计学 68 0.79 0.43 615 22636 2 7 6 25 10.29 0 0 2
呼吸系统疾病 66 0.77 0.52 439 5052 0 1 1 11 1.52 0 0 1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58 0.68 0.28 326 8821 0 2 1 23 3.45 0 0 0
消化系统疾病 58 0.68 0.32 255 4767 0 0 2 7 0 0 3 0
特种医学 56 0.65 0.46 265 8459 0 1 2 16 1.79 0 2 1
心血管系统疾病 47 0.55 0.14 211 4362 0 2 4 10 4.26 0 0 0
皮肤病与性病 43 0.5 0.59 98 3019 0 1 1 5 2.33 0 0 1
学前教育 42 0.49 0.31 215 9746 0 5 2 8 11.90 0 0  
职业教育 41 0.48 0.09 171 4841 0 3   8 7.32 0 0  
外科学 35 0.41 0.05 166 4778 0   2 7 0 0 2 2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22 0.26 0.05 222 6527 0 1 0 7 4.55 0 0 0
轻工业手工业 21 0.24 0.05 113 4398 0 1 0 5 4.76 0 1 0
中医学 21 0.24 0.04 37 1993 0 0 0 2 0 0 1 2
保险 21 0.24 0.28 120 8251 0 2 1 7 9.52 0 0 0
妇产科学 20 0.23 0.06 75 2989 0 2 2 5 10 0 0 0
公安 14 0.16 0.11 224 6399 0 0 2 4 0 0 0 0
生物学 13 0.15 0.05 32 1454 0 2 2 3 15.38 0 0 0
投资 12 0.14 0.04 91 4975 0 0 0 5 0 0 0 0
政党及群众组织 12 0.14 0.10 214 5121 0 0 1 3 0 0 0 0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9 0.10 0.04 22 1736 0 1 1 2 11.11 0 0 0
神经病学 8 0.09 0.04 47 854 0 0 0 0 0 0 0 1
急救医学 7 0.08 0.05 12 464 0 0 1 2 0 0 0 0
军事医学与卫生 5 0.06 0.16 31 352 0 0 0 0 0 0 0 0
药学 5 0.06 0.03 4 543 0 0 0 3 0 0 0 0
肿瘤学 5 0.06 0.01 16 560 0 0 0 2 0 0 0 0
人物传记 5 0.06 0.04 30 357 0 0 0 0 0 0 0 0
行政法及地方法制 5 0.06 0.03 14 719 0 0 0 0 0 0 0 0
工业经济 4 0.05 0 13 577 0 0 0 1 0 0 0 0
军事 4 0.05 0.04 IS 245 0 0 0 0 0 0 0 0
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 4 0.05 0.02 24 791 0 0 0 0 0 0 0 0
建筑科学与}一程 3 0.03 0 5 261 0 0 0 0 0 0 0 0
中国语言文字 3 0.03 0.01 45 1011 0 1 0 2 33.33 0 0 0
泌尿科学 3 0.03 0.02 6 368 0 0 0   0 0 0 0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3 0.03 0 13 573 0 1 0 1 33.33 0 0 0
公路与水路运输 3 0.03 0.01 10 644 0 0 0 2 0 0 0 0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 0.02 0 4 414 0 0 0 1 0 0 0 0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2 0.02 0.01 8 244 0 0 0   0 0 0 0
旅游 2 0.02 0.01 16 1022 0 0 0 1 0 0 0 0
贸易经济 2 0.02 0.01 6 180 0 0 0 1 0 0 0 0
中西医结合 2 0.02 0.04   130 0 0 0 0 0 0 0 0
  注:有17门学科发文量仅为1篇,表中未列出。

  2.2.2 稿件质量分析

  统计2006—2017年各学科基金论文和疑似学术不端的文献量,前15门学科发文量较多,其中国家级基金论文比最高的为精神病学学科(18.44%),发文量居首的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国家级基金论文比为7.42%。学术不端文献共161篇,其中一稿多投3篇,修改重发97篇,疑似抄袭61篇。各学术不端类型均以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心理学3门学科居多(表2)。

  2.2.3 各学科主要作者分析

  统计2006—2017年本刊各学科文献作者在本刊发文量及总发文量,不区分是否为第一作者,只要署名均在统计范围之内。12年本刊共发表可被引文章7968篇,署名作者18654位。其中在本刊仅发表过1篇的署名作者有14263位,占所有署名作者的76.46%;发表过2篇的署名作者有2468位,占13.23%;发表过3篇的署名作者有796位,占4.27%;发表过3——10篇的署名作者有1759位,占9.43%;发表>10—20篇的署名作者144位,占0.77%;发表20篇以上的为本刊做出重大贡献的署名作者49位,占0.26%。参考文献[4],根据文献计量著名学者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N=0.749×nmax1/2(其中N为论文篇数,nmax为所统计年限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可计算出本刊的核心作者群,结合本刊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文数为133篇,可计算出N=8.64,按照取整原则,即本刊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量为9篇。经统计,共有243位作者为本刊的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群在本刊发文量共4137篇,占总发文量的51.92%。本刊核心作者群所发文章的国家基金论文比最高的达55.68%。

  2.2.4 发文机构分析

  2006—2017年在本刊发文的机构共有3014家,其中发表1篇文章的机构有1348家,占所有发文机构的44.72%;发表2篇文章的机构有486家,占16.12%;发表10篇及以上的共231家,占7.66%,其发文总量为6544篇,占本刊总发文量的34.93%。在本刊发文量排在前10位的机构是北京大学(421篇)、安徽医科大学(364篇)、复旦大学(155篇)、华中科技大学(125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4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7篇)、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95篇)、西南大学(94篇)、哈尔滨医科大学(87篇)、中山大学(86篇)。被引频次和被下载频次最高的文章均来自北京大学,分别为5528次和133191次。统计在本刊发文量大于等于20篇的机构中,国家级基金论文比最高的为浙江省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58.62%(17篇);其次是辽宁医学院(47.83%,11篇)、华东师范大学(43.75%,14篇)、遵义医学院(34.78%,8篇)北京体育大学(33.33%,7篇)、上海交通大学(31.82%,7篇)、潍坊医学院(31.58%,12篇)、西安交通大学(29.73%,11篇)、苏州大学(27.54%,19篇)、中国医科大学(27.27%,6篇)。含有国家基金项目的论文最多是北京大学(99篇),其次是安徽医科大学(73篇)。

  2.2.5 发文地区分析

  2006—2017年在本刊发文中所属单位分别在11个国家,共发文9030篇,其中所属单位在中国的有8984篇,占99.49%;美国13篇,澳大利亚、日本均7篇,德国、加拿大各4篇,韩国和瑞典各3篇,英国、马来西亚各2篇,芬兰1篇。中国国内各省及直辖市发文量>100篇的有27个地区。本刊发文量所属地区最高的是北京,1167篇;其次是广东704篇,安徽694篇,浙江643篇,江苏590篇,上海501篇,河南412篇,山东387篇,湖北366篇,四川314篇。发文中的国家基金论文比安徽最高,为15.99%,其次是山西(14.37%)、湖北(14.21%)、陕西(13.77%)、贵州(13.16%)。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最高的文献均来自北京,分别为11656和288576次。

  2.2.6 读者所属单位分析

  根据下载量由高到低排序发现,能识别的读者所属单位共19个单位,且均是各高校图书馆,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单位机构是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共下载36966次,下载比例为3.00%;浏览次数为35177次,浏览比例为2.93%。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共下载28575次,下载比例2.32%,共浏览28089次,浏览比例2.34%;中山大学共下载27413次,下载比例2.23%,共浏览21103次,浏览比例1.76%。同时读者也可能变成作者,与上述发文机构、发文地区分析中排序较一致。

  3 讨论

  3.1 期刊影响力逐步提高

  学术期刊存在的价值在于其社会功能的实现,学术期刊必须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实现信息交流[5]。期刊学术影响力反映其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国际影响,也反映期刊的本质及社会需求,同时体现了社会的接受程度,从侧面反映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反映期刊学术水平的指标很多。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各刊影响力评价分析系统对《中国学校卫生》2012—2017年国际影响力指数,2006—2017年本刊国内综合评价指标、网络传播情况、办刊要素(出版结构、稿件质量、各学科作者、发文单位机构、发文地区等)进行分析,显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本刊的发文量、网络传播量及影响力指数都在上升,并且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2012—2017年国际影响力指数在7.964——13.008,国内影响力指数也以2017年最高,为1.464;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的学科排名虽已进入前十,但仍需保持并要求稳中求进。

  3.2 出版质量还有待提升

  通过对出版学科结构进行统计分析,2006—2017年《中国学校卫生》刊发的文章共包括75门学科,显示该刊的学科覆盖面较广。其中以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及教育类为主,且该学科研究的被引频次及基金论文比也相对较高。《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主要为反映中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和有关学术研究为主导内容的中文学术期刊。分析显示《中国学校卫生》所刊发的文章具有鲜明的特点,期刊的重点学科为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教育类及精神卫生学等方面,符合本刊的办刊宗旨,有效提高了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可以帮助编辑部进一步优化期刊学科和内容结构,精准定位,发挥优势。出版质量分析显示,本刊拥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学科影响力。虽然刊发的文章基金论文比相对较高,但国家基金论文比仍较低,缺少前瞻性及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前4门科学中存在修改重发及疑似抄袭的文章占所有学术不端的文章的比例较高。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防范和治理,不仅严重影响期刊整体形象及声誉,还会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有碍学术共同体的生态发展,危害我国创新意识的培养,影响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声誉,不利于国际学术交流[6]。期刊可通过加强来稿时对学术不端的审查,通过期刊官网发部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要求投稿者投稿时提供研究的原始数据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3.3 核心作者群较稳定

  稿源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生命力,高质量的稿源是期刊学术水平上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拥有一支稳定、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有力保障。核心作者群指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的集合体[4],是期刊质量稳固和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通过对主要作者进行分析,可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学术优势。结合本研究,经分析,本刊核心作者群发文量最低为9篇,共有243位作者为本刊的核心作者,主要分布在安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高校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心作者群发文量占本刊总发文量的53.25%,超过普赖斯定律的50%,说明本刊核心作群比较稳定,论文产出率达到了一定规模。核心作者群文章是本刊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核心作者群发表的文章国家基金论文比及被引频次均相对较高,对提升本刊办刊质量有重大影响。对发文地区的分析发现,在本刊发文的作者分布在11个国家,以中国发文量最多,共涉及35个省市,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安徽等地;发文机构共有3014家,其中北京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发文量排在前3位。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本刊的核心作者群大部分来自高校,长期从事科研工作,承担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产出的成果多,且质量高。如北京大学在本刊的发文中有90%以上是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者为署名作者,且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儿童青少年卫生/学校卫生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内容是儿童青少年卫生学及学校卫生学方面[7],与本刊研究宗旨相符,发表的高被引频次文章较多,总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分别为5528、133191次;安徽医科大学以公共卫生学院发文量最多,其中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陶芳标教授署名发文量居作者发文量第1位(133篇),且发表的拥有国家基金论文比的文章占46.84%,其总被引频次及下载次数最高,为3583、82956次。因此,编辑部应积极对高校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带头者或拥有重大国家基金课题项目的学者进行约稿组稿,争取高质量稿源。同时也要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作者,不断扩大核心作者群,争取更多高质量的稿源,为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打基础。

  综上所述,要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需要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研究成果比较新的文章。但好的研究成果需要编辑部主动出击,走出办公室,走入校园或实验室,了解潜在作者的研究动态,及时进行约稿组稿,广泛拓展稿源。同时也可以通过开设特色栏目,吸引更多的优秀稿件。编辑部可通过《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了解各领域和同类期刊的发展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8],评估刊物的学术水平,找准刊物的自身定位,努力提高办刊质量,提高刊物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应倩,夏庆明,戴丽琼,等.2004—2008年肿瘤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变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219-223.

  [2]朱晶晶.期刊高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分析及其启示[EB/OL][2019-03-17].https://www.qikan.com.cn.

  [3]王珂,陈新平,王小丽,等.利用《中国知网》各刊影响力评价分析系统分析期刊的影响力[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1):48-50.

  [4]徐环,庞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2年核心作者群分析[J].安徽农业学科,2014,42(2):4489-4491.

  [5]何汶.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85-89.

  [6]蔺海沣,金东海.当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透析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59-61,76.

  [7]李红影,顾璇,汤建军,等.《中国学校卫生》杂志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9):1376-1379.

  [8]何俊美,蔡勃燕,蒙倩娜,等.2007—2014年《中国消毒学杂志》学术影响力及办刊要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5):468-471,47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