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秦文君(作家) □采访人:任志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秦文君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2017年度作家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0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有《宝贝当家》《男生贾里全传》等多部著作,获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等90种奖项。
“秦文君童年宝藏书系”《少女贾梅》《小香咕和小魔骨》《难兄难弟》《郎郎的神秘信箱》《捣蛋鬼笠笠》《班长大人鲁智胜》《表哥驾到》《一只八音盒》秦文君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3月版/281.00元/ISBN:9787556249565等。
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日前推出的“秦文君童年宝藏书系”以新时期成长中的贾里、贾梅及他们的好朋友为主人公,探寻当代少年人敏感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传递成长的正能量。秦文君以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和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形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明快的格调,让青少年读者在审美的愉悦中受到美的熏陶。本报记者日前就秦文君的创作和这套她极为看重的作品,对她进行了专访。
□您写作近40年,得过很多奖,至今还在勤奋写作,写作的初心是什么?多年依旧保持热情的原因在哪里?
■我投身儿童文学事业时间不算长,40年左右——比起前辈差很多。40年里,我出版了70多种童书,责编给我统计过,大大小小加起来,大约获得90个奖项。
为何能40年坚持,是因为儿童文学是孩子寻找美、寻找幸福的百科全书——世上超越物质和功利的是信念和创造,儿童文学给人这样的光辉。
对儿童文学写作,我是一路奔波、一路寻找和探索,越来越意识到儿童文学写作是充满力量的,能写出成人可能遗忘,儿童无法表达的人类的很多情感、记忆、初衷。
更何况,儿童文学作家这个职业大有乐趣,忠于独创,写出东方情怀,写出有意思的文本,看着出版社将它们变成活泼的书,是快乐,也是一种责任。之所以还在继续努力,是有文学梦在支撑,期望能在艺术上、思想上做更好的超越。
□您在新作《少女贾梅》里将主人公人物年龄由童年提升至“少年期”,笔触依旧细腻、灵动,贴合人物心理,深入少男少女的内心并保持作品的清透感。懂他们其实并不容易,您是如何一直在作品中保持童心的?
■我期望《少女贾梅》能多元地体现人和世界的连接,不仅描绘贾梅这个年龄特有的懵懂、脆弱、单纯、“外貌协会”,还在故事下隐藏成长的根源;不但展示女孩群体的状态,还刻画女性这个时期特有的敏感、心灵的波动和不平静,以及永远在追求。正如贾梅在日记里所写的那样:“虽然岁月静好,天下太平,可是,为什么我总觉得缺少一些什么,心里慌慌的。”
贾梅作为一个当代女孩,不会满足于传统赋予她的角色定位,必定会寻找新的自我。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这个年龄的女孩群体阳光开朗,也有轻信固执、拜金世故、自私冷漠等,比如其中的“贾梅被黑事件”等。我不把贾梅们描绘成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人物,贾梅们身上具备人之初的复杂因素,这是开放的社会烙印。贾梅这样半大不小的孩子,不可能非常简单。怎么去解释一个成年人的复杂呢?一定是年少的时候,某些种子已经播种在那里了。15岁的贾梅,在父母面前有时萌萌的,让人感觉长不大,其实心智已接近成熟,学校是个小世界,大多数孩子能把人际和人生看得比较透彻,人类所有的情感差不多在15岁左右已能理解了。
□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的故事打动了不同时代的读者,这样两个经典人物形象是慢慢被认可并经典化的。之所以能立在儿童文学史里,您自己是怎么看的?
■作品如能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魅力。我写《男生贾里》是沉浸式的、激情化的,当时一个男生的来信让我感慨,他信上说,秦老师请到我们学校来看一看,现在女孩子太凶了,欺负我们男生。
我隐约感觉到,社会、家庭、学校对男同学的要求和对女同学的要求没区别,而他们的心理、生理、成长动力不同。于是我用小说塑造了双胞胎兄妹贾里、贾梅这两个艺术形象,他们的有趣故事体现出了“世上只有男生苦,没当过男生的不知道”。
后来的《女生贾梅》,写了女孩与男孩的性别差异、对抗,以及成长的起伏和不平衡,其中有一个细节,贾梅被校园恶霸斑马欺负,有人让她找哥哥贾里出头,但贾梅死活不肯,她认为哥哥贾里打不过恶霸,她不想让他再吃亏。《女生贾梅》出版后,我收到众多小读者的来信,很多都提到这一段描写,尽管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对骨肉亲情却感同身受,因为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男生贾里》传达的是男孩的勇敢之心,《女生贾梅》传达的是女孩追求新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为他人牺牲等真善美的精神内核是永恒的。
有人可能会认为,以孩子为创作主体的儿童文学简单,实际上,儿童文学是百科全书,只是表达方式比较明快、有趣而已;它写的是全人类的情感、人性的感受,也可以说是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声音。
□《少女贾梅》的推出我想您是比较谨慎的,写作的缘由在哪里,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当读者读到它时,会产生一些奇妙的感觉。首先是新鲜感,其次有经验填补,唤起感动,语言美,还符合儿童的天性,这都是珍贵的。我期望《少女贾梅》写出作家的独特记忆。文学是根植于创作者记忆的,个人记忆与时代记忆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读者看了此书,看到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读到丰富的心灵,富有的美和雅,那就好了。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充裕,书也读得多。但您也提到,读物越来越短,视频娱乐侵蚀儿童的文字阅读。对此,您有怎样的阅读建议?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但很多缺少一种能安静下来、沉下心来的毅力。大多数比较浮躁,坐不住。他们所接触的视听方面的内容更多一点,对于要通过思考,然后用文字表达有畏难情绪。现在的电子产品丰富,娱乐项目众多,要想让孩子自发地去喜欢阅读比较难,因此孩子的阅读习惯必须要经过培养。
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对书产生情感,慢慢养成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终生爱书的人。阅读能让孩子从浮躁中静下心来,内心更具有定力,从书本中,他甚至可以发现兴趣,完成自我教育,潜力无限。
按我的经验,孩子一岁左右听故事看图画书,三五岁开始复述故事,六七岁开始自主阅读。但有的孩子阅读能力特别强,三四岁能看故事书,六七岁开始看长篇小说。孩子一开始还是看有趣的文学书,这样启蒙比较容易有持续的阅读兴趣,建立习惯,然后慢慢升级阅读。阅读是一场马拉松,不一定第一个开跑就一定跑在前面,它贵在坚持,不断升级、深化,总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阅读启蒙的方式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