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20战疫期间读书报告 消费结构月均变化显著

2020-04-21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0年初,国人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抗“疫”斗争,除了白衣天使在一线奋战,更多人则有了大把时间宅家,有人借机为充电而读书,有人翻开一直放在阅读列表却没有时间静心看的书,有人也许并没有什么明确目的,而书却给了TA足够的慰藉。京东大数据分析显示,疫情期间的图书销售出现以下特点:

  第一,在家如何让孩子们学习——学校、幼儿园不开学,童书、书法、科普、教辅等图书成为“安抚神兽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神器。

  第二,跟碎片阅读说再见——生活慢下来,人们开始阅读真正“感兴趣”的图书,而非通过“充电宝式”阅读来把自己武装得更有竞争力,这体现在实用类图书占比下降,生活、进口和文史等大部头图书增长上。

  第三,阅读结构日趋正常化——书法和教辅类在2月成为刚需,而3月以来图书消费结构逐渐向前两年水平恢复,个别品类的占比还出现激增现象。

  第四,从总体上看,同比2019年1—3月,图书成交额保持增长;从品类上看,增长最快的除了教辅、童书及科普类外,还有金融投资、历史、家居、传记等。其中因NBA传奇巨星科比去世而引发的传记销售十分火爆,而科工类实用图书增长不明显。进口原版、书法、童书、娱乐休闲、期刊杂志和大中专及中小学教辅等品类的占比都出现了较大的提升,其它如科普、科学与自然、农业/林业等在个别月度出现增长。占比出现较大下降的图书品类有:电子与通信、工业技术、国学/古籍、建筑、日文图书、套装书、政治/军事和字典工具书,这应该与疫情期间尚未完全复工有关。


表1 不同城市最爱购买图书品类排名
排名 社科人文 家居生活 经济/金融/管理 童书/科普 教辅类
1 石家庄 西安 海口 沈阳 石家庄
2 太原 福州 西宁 吉林 青岛
3 兰州 成都 贵阳 乌海 南昌
4 南宁 济南 大连 昆明 洛阳
5 合肥 三亚 太原 合肥 哈尔滨

  在这个“按下暂停”的时间段里,人们终于有时间买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来读,比如需要沉浸式阅读的图书:金融、历史、传记等,或者是提升自己精神与身体素养的类型如艺术、哲学、健身保健等,这些图书也有相应的增长。

  有意思的是,细分品类中“书法”类图书在疫情期间增长十分突出,此外农林类图书同比也上涨明显,说明人们宅家中纷纷开拓了“种植”技能。

  再以过去两年平均结构为参照可见,疫情期间图书的消费结构每月均有明显变化。

  由于春节在1月,因此科工医农、经管励志类图书的销售在1月便已放缓,疫情发生后更受影响。

  到了2月,文教类,包括书法、教辅等图书几乎一枝独秀,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它品类的占比,不过进口原版同比增长排进第五,此外家居、外语学习等品类的涨幅也排名靠前,艺术、健身与保健、历史、婚恋与两性、育儿/家教、医学、娱乐/休闲、体育/运动、音乐、传记、哲学/宗教、法律、经济等图书也有较大涨幅。

  而到3月,涨幅的排名又发生变化,教辅和童书类的涨幅有所回落,科工医农、经管励志、文学、金融投资等品类的占比都出现上涨并接近往年来的平均水平,而进口书的占比逐月上升,已超过了往年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医学健康的专业类图书2月和3月环比分别增长20%、48%,有关心理学的图书2月和3月环比分别增长3%、25%。包含《血疫》《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与疫情相关的读物,2月环比激增190%。

  湖北及武汉市阅读品类变化与全国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同比2019年1——3月,今年疫情期间湖北图书消费中占比上升较快的品类是家居、书法、中小学教辅、童书、工具书和进口图书等,占比下降较明显的有青春文学、政治军事等,此外可能与宅家不出有关,时尚美妆也是下降最大的品类之一。

  而从武汉市的数据看,除教辅童书外,电子通信/计算机/互联网、港台图书、科学与自然、建筑、经济、烹饪美食、外语学习、音乐、政治军事等都有不少上升,说明武汉民众的阅读习惯:更重视实用阅读;偏好更为多元化;宅家期间终于可以静下心,把欠自己的“大部头债”还清的读者也占了相当比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