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体融合背景下日本出版业进行了快速转型,出版产业所需人才也发生了变化。日本出版行业对编辑人才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重视编辑出版实务经历,社会招聘增多;强调新媒体营销与内容选题策划能力,时尚杂志出版社和漫画出版社尤为重视新媒体IP营销能力。对此,日本高校的出版教学形成了递进式的全媒体产学研培养模式,请进来+走出去+走进来+互联网线上教育模式、PBL型新媒体出版教育模式等多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打破了行业需求与高校教学之间的屏障,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具有特色的新媒体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全媒体;日本出版;出版教育;人才需求
在全媒体融合环境中,出版业在不断转型升级,传统出版经历着向数字出版、全媒体出版的极速转型期,并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全媒体时代出版产业发展要求的出版人才,是全球出版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日本是世界出版大国,人均图书消费水平居世界各国之首,出版教育也发展较早。了解日本等出版强国的出版教育以及出版行业人才需要的现状与变化,可为我国编辑出版教育提供借鉴和指导。本文分析日本高校出版教育的模式与新特征以及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我国出版教育转型进行探索提供借鉴。
一、日本大学出版教育基本类型
总的来说,日本大学出版教育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出版研究教育。出版研究教育主要是日本新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院提供的研究性课题教育。这一平台型研究教育把出版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版文化进行思考,主要研究出版的改革方向等问题。其特点是学术性强,目的在于扩展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课题,但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方面贡献较小[1]。二是出版专业教育。日本出版专业教育主要教授和训练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技能、语言文字编辑能力,以及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目的在于为出版业界培养从事内容策划、编辑、出版项目经营、版面设计等岗位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实际上,日本开设出版本科教育的大学较少,大部分大学是在新闻学专业里开设出版学相关课程,仅作为学生的一个培养方向[2]。另一方面,即便出版专科学校设置了全面的出版专业教育课程,出版业界的录用机会也较少。原因在于日本社会整体重视出版,出版业界入职门槛极高。三是大学实践教学。部分日本大学将出版相关课程作为大学实践教学的一环,通过设置出版学课程,让大学生学习设计宣传手册、文字编辑、活动策划等,培养大学生策划交流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日本大学、跡见学园女子大学,筑紫女学园大学等大学开展的NIE(报纸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3]。四是出版作为大学素养教育。主要面向非出版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出版学概论等课程。目前,日本54所大学、4所大专院校和4所研究生院设置了62门出版相关课程作为普通大学生的素养教育课程。
以上四类大学出版教育中,最匹配出版业界人力资源需求的教育是出版专业教育,出版专业学生的比较优势可以概括为:快、全、新,“快”指了解出版流程,能快速上手;“全”指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掌握全媒体技能;“新”指的是对新知识、新文化、新现象的捕捉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实际上,日本出版社长期以来基本只聘用日本名牌大学的学生,通过OJT(On-the-Job Training)企业内部实践培训训练新雇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通大学出版学专业以及专科学校的学生即使接受了编辑出版专业培养,最终也难以进入出版行业。
二、全媒体时代日本出版人才需求变化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本传统出版业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冲击。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渗透以及有电子阅读习惯的“数码原著居民”一代的长大,传统出版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扭转出版产业的颓势,日本出版产业开始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出版产业冲击了日本出版业传统的营销模式与营销渠道,在网络销售和网络预订的新渠道下更加多元化。电子书市场的出现,使日本的数字出版更为多元化,数字出版向全媒体出版转型[4],新的业务形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日本出版业界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调整。
1.转向重视编辑出版实务经历
近些年由于日本出版收益结构以及经济环境变化,出版物的销售量持续下行。日本出版行业不得不降低企业内部的教育成本。在这一背景下,曾经是日本出版业“香饽饽”的名牌大学生不再只是最佳选择,近几年日本出版行业逐渐增加雇佣具有编辑实务能力的出版专业的毕业生或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另一方面,出版社内部培养需要较长周期,全媒体业态的出版业又急需人才,这一供需矛盾也促使日本出版社打破常规,给予人才培养或人才引进更加高效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笔者对包括综合性社科出版社、科技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经济出版社、娱乐杂志出版社等在内的日本63家出版社2017—2019年的招聘情况的调查结果:①近三年,日本出版业仍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但整体呈现递减趋势,未限制应聘者专业;②社会招聘出版社增多,部分出版社减少校园招聘增加社会招聘;③主营杂志和漫画的出版社的社会招聘多于其他出版社,对行业相关经历要求较高;④综合性出版社的校招比例仍较高,但社招企业近三年呈上升趋势;⑤专业型出版社主要以校园招聘为主,社会招聘没有明显的增加(如表1所示)。
表1 2017—2019年日本出版社招聘信息情况[5]
注:表1由笔者对以上63家出版社的调研数据以及日本招聘网站リクナビ公开信息整理而成出版社 | 类型 | 2017年招聘情况(校招企业数/社招企业数) | 2018年招聘情况(校招企业数/社招企业数) | 2019年招聘情况(校招企业数/社招企业数) |
新潮社、集英社、讲谈社、岩波书店、小学馆等18家 | 综合 | 18/1 | 17/2 | 16/4 |
PRESIDENT(プレジデント)社、DIAMOND(ダイヤモンド)社 | 经济 | 2/0 | 2/0 | 2/1 |
新日本法规出版 | 法律 | 1/0 | 1/1 | 1/1 |
双叶社、白泉社、一迅社、秋田书店 | 动漫 | 3/2 | 2/3 | 2/3 |
Magzinehouse(マガジンハウス)、扶桑社、宝岛社、主妇之友社等16家 | 杂志 | 8/9 | 8/9 | 6/10 |
光村図书出版、东京书籍、学研グループ、旺文社 | 教辅 | 3/1 | 2/1 | 2/1 |
医学书院、実教出版、技术评论社、医学书院、福音馆书店等11家 | 其他专业型 | 6/4 | 9/2 | 9/3 |
毎日新闻出版、产经新闻出版、朝日新闻出版、日本经济新闻出版、日经BP、东洋经济新报社6家 | 报社报社版 | 6/3 | 5/4 | 5/4 |
整体来看,日本出版企业的人才招聘方式仍以校园招聘为主,且不限定出版相关专业,但从开始社会招聘以及减少校招的企业数的变化来看,日本出版企业开始转向重视应聘者是否有编辑出版实践经历,编辑出版实践能力如何。日本出版社长期以校园招聘甚至仅采用校园招聘可能与日本出版社经营者的认识有关,笔者采访日本庆应私塾出版会、早稻田大学出版社、朝日新闻出版社等六家出版社的管理层,普遍有以下认识:本科生只要学习能力强,专业素养和技能都可以进了公司再培训,但是一旦在别的公司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改就很难。在这种固化的认识与日本招聘文化背景下,日本出版企业正在经历着较大的人才招聘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启动或增加社会出版专业人士招聘,还体现在面试的试题中。
2.强调新媒体营销与内容选题策划能力
笔者根据部分出版社人力资源调研结果以及日本雅虎问答网页查询信息,对以上63家出版社2017—2019年的面试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①以新潮社、集英社、讲谈社、岩波书店等大型出版社为代表的综合型出版社在面试中多次出现书籍策划选题等实务题,重视应聘者的策划能力,逻辑思维、社会关注热点敏感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综合型出版社的面试出题中出现了新媒体营销方案等,并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综合型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应聘者的新媒体营销能力、市场敏锐度、图书的市场化运作能力。②动漫类出版社以及杂志类出版社在各类型出版社中最强调应聘者的新媒体营销与项目策划能力,动漫类出版社面试中增加了新媒体的IP营销策划题,主要针对第二频道(2チャンネル)、Niconico动画(ニコニコ动画)等动漫爱好者群聚新媒体的IP营销。而杂志类出版社的受众群大多为女性,因此杂志类出版社重视的是应聘者在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媒体传播的选题策划和新媒体市场运营能力。③经济、法律、报纸出版社的面试中并未大量出现新媒体运营以及书籍选题策划题,相较其他类型出版社对编辑实务和新媒体市场营销能力的重视程度不高。总的来说,近三年日本主流出版社的人才需求凸显互联网+出版的书籍策划营销能力、社群中传统出版物的营销能力、线上+线下的畅销书策划能力。
表2 2017—2019年日本出版社招聘面试情况
注:表2由笔者对以上63家出版社部分出版社人力资源调研结果以及日本雅虎问答网页公开信息整理而成出版社 | 类型 | 2017年招聘面试情况 | 2018年招聘面试情况 | 2019年招聘面试情况 |
新潮社、集英社、讲谈社、岩波书店、小学馆等18家 | 综合 | 书籍策划选题/4家 | 书籍策划选题/5家 | 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 |
PRESIDENT(プレジデント)社、DIAMOND(ダイヤモンド)社 | 经济 | 无专业实务题 | 无专业实务题 | 新媒体营销策略 |
新日本法规出版 | 法律 | 无专业实务题 | 无专业实务题 | 无专业实务题 |
双叶社、白泉社、一迅社、秋田书店 | 动漫 | 策划选题构想/4家 | 策划选题构想/4家 |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 |
Magzinehouse(マガジンハウス)、扶桑社、宝岛社、主妇之友社等16家 | 杂志 | 策划选题构想/16家新媒体营销策划/2家 | 策划选题构想/15家新媒体营销策划/6家 | 策划选题构想/15家新媒体营销策划/9家 |
光村図书出版、东京书籍、学研グループ、旺文社 | 教辅 | 无专业实务题 | 无专业实务题 | 无专业实务题 |
医学书院、実教出版、技术评论社、医学书院、福音馆书店等11家 | 其他专业型 | 策划选题构想/4家 | 策划选题构想/4家新媒体营销策划/2家 | 策划选题构想/4家新媒体营销策划/4家 |
毎日新闻出版、产经新闻出版、朝日新闻出版、日本经济新闻出版、日经BP、东洋经济新报社6家 | 报社报社版 | 新闻类实务题/6家 | 新闻类实务题/6家 | 新闻类实务题/6家新媒体营销策划/1家 |
三、全媒体时代日本出版教育探索全媒体形态急剧崛起,出版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变局。媒介形态的革新与聚变对出版人才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变局之下,日本传统出版行业逐渐改变吸纳人才的需求,由重视文化知识底蕴、文字能力、学习能力转向重视对市场的敏锐度和运用新媒体策划、运营的实践能力。这并非说明日本出版业不再重视学习能力、文化底蕴等,而是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做出了更高要求和调整。在这一背景下,日本高校的出版教育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及产学研教学实践探索。笔者以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江户川大学等高校的培养模式为例,探讨全媒体时代日本编辑出版教育的新模式。
1.递进式的全媒体产学研培养模式
日本早稻田大学新闻学专业是日本最早成立的专业性新闻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全方位知识,以及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广告学、电影、剧作、出版等无所不包的媒体相关的课程[6]。其中出版学方向的多位教授为出版社、杂志社、互联网出版公司的社长或高级管理层。据该专业负责人濑川至朗教授介绍,自专业成立起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行业实习,出版学方向的学生大多进入大型出版社以及新媒体实习,专业重视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出版模式被市场认可,早稻田大学新闻学出版方向对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依托校内外资源与平台,加入了新媒体市场营销、数据分析、新媒体策划创意课程,学生可以选修校内理工学部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数字技术类相关课程。同时该专业的校内实践项目涉及互联网新媒体spork(网络杂志)、网络视频直播项目、网络广播等,出版方向的学生通过课内全媒体化的实践项目夯实新媒体编辑能力。另一方面,学院为学生提供传统出版社、互联网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内容生产媒体、互联网内容分发媒体等)的课外实践机会,且行业兼职教授带队学生以项目开发与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行业考察与调研,调研数据用于行业报告与学术论文等,实现学校与行业“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学生通过行业实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和职位(见图1)。

图1 递进式的全媒体产学研培养模式
2.请进来+走出去+走进来+互联网线上教育模式
日本早稻田大学新闻学出版方向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走进来的数字化教育模式,实现学校和行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持续探索应用型出版人的教育新模式。除了新闻学基础课程以外,邀请编辑出版业界以及数字通信类的资深专家《东京人》杂志主编、《朝日新闻》广告部审查课长、《周刊朝日》编辑部长、筑摩书房出版社主编、知名作家吉岡忍、株式会社情報通信综合研究所专家走进课堂,每周定时为学生开设相关课程;经过半年课内专业学习后,业界导师将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业界进行课外实践教学,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优秀的学生可选择留在业界单位实习,这一模式为行业储蓄了大量人才。早稻田大学新闻学毕业生中大量进入国际知名媒体,尤其近三年多数进入新媒体相关行业。早稻田大学濑川至朗教授介绍说,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之快也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适时进行调整,我们会邀请在新媒体行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再度走进课堂,参与师弟师妹的实践教学,将行业最新的动态、技术、发展方向介绍给后辈。由于媒体行业从业人员都比较繁忙,无法定时定点进行授课,往往采用数字化媒体,如远程视频、社交媒体群会议等多媒体形式。日本大学的互联网线上教学模式也比较成熟,学校专有互联网线上教学系统,学生在教室里也能参与到行业会议、进行实践学习和行业观察。
通过将“资深行业专家请进来”,“优秀毕业生走出去”,“优秀毕业生走进课堂”的互联网线上教育模式,早稻田大学新闻学为出版行业培养了大批适应新媒体发展方向的人才。近三年来,很多学生参与了《东京人》杂志新媒体品牌传播策划运营、Bloomberg的新媒体项目运营等,以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多种技能,实现教学和实践的同步改革与创新。
3.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型新媒体出版教育模式
近年来,日本高校顺应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日本帝京大学、筑紫女学园大学、日本江户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出版教育搭建企业与学校合作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基础,通过项目制PBL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内容编辑实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新媒体营销策划能力等全方位综合能力[7]。目前参与PBL教育模式的企业包括日本出版社朝日新闻出版社、线上书店fujisan、时尚杂志《Magazine house》、社交媒体Line等。学术通过PBL形式,参与线上杂志、社交媒体项目企画、流程管理、采访、拍摄、写作、编辑、设计与制作等所有流程。通过同团队成员协同作业,熟悉并习惯项目制团队合作,并在实践中更新对新媒体出版物的内容生产、内容企画、新媒体营销的认识,了解真正市场需求与市场规则。而推动新媒体出版行业发展的正是“创新能力”,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正是行业所需。因此由学生主导内容策划和制作的PBL型新媒体出版教育模式实现了新媒体出版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出版教育实践教学目的,让企业和高校达成了双赢。
以上日本高校的种种实践与探索为新媒体行业出版行业储备了大量理论知识扎实且新媒体实践能力强、上手快的专业人才。打破了行业需求与高校教学之间的屏障,各高校也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各自平台资源探索具有特色的新媒体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四、对我国出版教育的启示
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出版业受到冲击的背景下,日本出版教育进行了多种尝试与探索,这些成功的模式也为我国出版教育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1.出版企业要真正“走进”高校
我国出版教学大多实现了出版企业走进课堂,但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比较突出。首先是大多出版社主编等管理层业务繁忙,在高校授课往往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一过式”较多,并非持续的定时进行,学生难以在短时的讲座中全面了解出版业情况;其次,传统出版业需要转变传统思想,部分出版社社长认为熟悉出版和有营销能力的人才都不是从高校教出来的。而新媒体背景下,出版业面临转型,出版业对熟悉新媒体内容策划、了解数字出版的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而高校学习编辑出版的学生大多新媒体创新力强,了解新媒体特征与用户心理,通过专业学习对传统出版业务以及新媒体出版物营销比较熟悉,是适合培养和发展的潜力人才。出版企业如能真正走进高校,持续地参与高校的出版教育,主动出击,可为出版业发展蓄力,培养出大批真正适合新型出版业态需求的人才。
2.推进数字化出版技术应用产学研教学改革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培养一批熟悉数字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出版人才刻不容缓,高校的编辑出版教育迎来挑战的同时,也需主要解决几个基本问题。首先,部分高校的编辑出版教育教师队伍仍然以传统出版教学为主,并未根据媒体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至于学生到出版行业工作,尤其是新媒体、数字化出版行业工作无从下手;其次,部分高校认识到推进数字化技术和全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受限于教师队伍不具备最新数字化出版技术教学能力、学校数字化技术试验室落后、大部分出版社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也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数字化出版技术应用教学改革。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出版业也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力量正在一步步突破传统出版想象空间的极限,重塑出版产业的生态环境。这要求出版行业、高校和专业教师共同努力,企业和高校建立立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高校共建人工智能、物联网、AR技术的数字化出版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3.重视多元多媒体业态营销能力培养
出版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完成从图书品牌、出版品牌到文化品牌的进化是关键。当前,很多企业打造了许多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产品或子公司,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出路。例如,阅文集团打造了大量成功IP产品《鬼吹灯》《盗墓笔记》《琅琊榜》《全职高手》等,商务印书馆的“文津文化”、大象出版社的“大象客”等人文学术品牌,新华文轩打造的“轩客会”“文轩books”“kids winshare”等。这要求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具备多元业态的营销能力,尤其是运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品牌文化策划与营销能力。步入高速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出版业一方面可以与高校合作,通过PBL模式,将出版品牌的新媒体营销项目交由高校出版系学生完成,在经济学、商学、品牌策划等专业课程的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品牌价值、品牌文化、新媒体推广实力多个要素进行小组论证和调研,最终完成项目计划书,另一方面,不了解多媒体业态的营销人员可参与高校开展的多元对媒体营销继续教育。同时,高校的编辑出版教育也要重视市场营销课程的设置,尤其是要熟悉社群营销等出版业需求的营销方式,培养出具备多媒体业态营销能力的专业出版人才。
参考文献
[1]清水一彦.日本における出版での人材需要状況の変化と大学での出版教育[J].出版研究,2016,47.
[2]柴野京子.知り,考え,パースペクティブを持つこと──大学における出版教育の意味と展望[J].大学出版,2016(6).
[3]清水一彦.大学での出版教育におけるムック作成の位置づけと意義.〜江戸川大学マ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科での事例〜.江戸川大学紀要.江戸川大学,2017.
[4]刘斌,雷炜.日本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A]//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4.
[5]本文调查出版社包括:三笠書房、早川書房、文藝春秋、ディスカヴァー・トゥエンティワン、帝国書院、大和書房、世界文化、青土社、新潮社、祥伝社、小学館、集英社、講談社、幻冬舎、河出書房新社、KADOKAWA、岩波書店、プレジデント社、ダイヤモンド社、新日本法規出版、双葉社、白泉社、一迅社、秋田書店、ワニブックス、マガジンハウス、白夜書房、扶桑社、日之出出版、日本実業出版社、徳間書店、東京創元社、宝島社、スターツ出版、主婦の友社、主婦と生活社、サイゾー、コンデナストジャパン、光文社、コアマガジン、光村図書出版、東京書籍、学研グループ、旺文社、山と渓谷社、PHP研究所、高橋書店、成美堂出版、自由国民社、昭文社、JTBパブリッシング、実教出版、ぎょうせい、技術評論社、NHK出版、医学書院、毎日新聞出版、産経新聞出版、朝日新聞出版、福音館書店、日本経済新聞出版、日経BP、東洋経済新報社63家出版社。
[6]早稻田大学新闻学院.(2019-09-10).https://www.waseda.jp/fpse/gsps/about/journalismcourse/.
[7]日本出版学会.PBL(ProjectBasedLearning)型出版教育が“社会で求められる力”の育成に寄与する可能性―学生主体のコンテンツ制作ゼミの取り組みを事例として―.2016,http://www.shuppan.jp/yotei/742-20163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