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深解“四力”,建构网上网下同心圆

2020-04-20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作 者】李娟:新乡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在舆论宣传方面的思想已有整体设计,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都形成了完整的框架体系。在对媒体舆论格局的宏观要求方面特别提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而对宣传工作者的职责和行为要求方面,又具体提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样的"四力"与整个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和精神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主流媒体掌握舆论导向主动权,明确指出了很清晰很具体的方向。"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然是一种更宏观、更长远、更深层次的目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也绝不只是单纯的业务能力,而是向着新闻传播更大的目标迈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是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性的思想和观点。

  【关键词】“四力”;新闻舆论;实践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尤其是在自媒体生态环境下,舆论宣传工作受到巨大挑战,社交媒体高度普及,人人都可以在“两微一端”自由发声,高科技推进下的新媒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众声喧哗。那么,如何“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这是给整个新闻业界提出的战略目标。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舆论宣传方面的思想已有整体设计,甚至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都形成了完整的框架体系。其中近期提出的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四力”要求,对于主流媒体掌握舆论导向主动权,明确指出了很清晰、具体的方向。而对于这“四力”内涵可联系习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的整体思想,从理论层面更加深度地加以解读。

  一、新媒介舆论背景下“四力”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在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所带来和形成的复杂舆论环境下,习总书记及时提出了对媒体舆论格局的宏观要求,即“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对宣传工作者的具体职责和行为要求,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内在逻辑上看,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习总书记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曾经多次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毫无疑问,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显然是对于主流媒体占据舆论高位的方向性、旗帜性的目标指引。要想在繁杂的舆论生态中具有强引导力,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公信力的提高则是大大增强传播力和引导力的重要保证。这种能力的提高,又需要新闻人通过怎样的自身措施来实现和达成呢?习近平总书记也就此进一步提出了在具体实践和操作方面的“四力”。即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特别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3]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新闻工作者如何更好落实和践行“四力”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要达到主流新闻传播的引导力和影响力,首先必须从“四力”做起。因为,新闻舆论与宣传工作者是主流媒体的主体,是主流媒体的灵魂,真正实现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就要以新闻工作者练好基本内功为根本前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四力”要求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基本功问题,其更深刻的含义还在于要求提升新闻人的价值观,甚至世界观、人生观。

  实际上,“四力”的提出,也都是随着媒介环境的发展变化,根据不同的舆论生态状况而一步步推进和完善起来的。关于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引导力、影响力问题,习总书记公开强调了四次。我国在2014年进入到“媒体融合发展元年”,从国家层面上确立了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不少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就在这一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新形势下的媒体融合方向,同时强调了在逐渐复杂的媒体舆论环境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的重要性。凸显了党中央锐意图强,抢抓主流媒体抢占舆情制高点的决心和战略站位,释放了一个战略上的重要信号,为中国媒体融合吹响冲锋号。中国跨步进入Web4.0时代之后,面对复杂的舆论场变化,我们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众声喧哗中,如何让我们的声音最响亮?众说纷纭中,如何让我们的信息最可信?

  而在之后的三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提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求。第一次是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讲话中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4]紧接着,又在2017年直接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通过大会报告被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5]

  到了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新形势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6]的新闻宣传工作重要使命与任务,还强调要“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7],并强调要“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8],同时,他还总结了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具有规律性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论断,并提炼为九个“坚持”[9],其中也将“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可见,这四个方面要求,正是对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整体的、持续的、本质的、宏观上的要求,也是目标性、方向性的总体战略。

  几年前的那段时间,新媒体飞速发展,人人都能通过移动自媒体无把关无限制地随时随地自由发声,社交媒体一再引发舆论爆点,那些不断反转的新闻事件大量涌现,产生了很多思想上的不稳定因素,主流媒体强导向问题愈加迫切,而对于每个新闻宣传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使命担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又及时提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0]这显然是对宣传思想干部以及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更具体的职责要求和能力指导。

  “四力”的提出,对于理解习总书记的新闻舆论方面的理论主张,有没有形成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而这样的“四力”,又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有何关联?尤其在理论的内涵方面,究竟有怎样的深刻意义呢?

  二、“四力”与传播影响力及建构“同心圆”的内在关联

  关于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四力”与出版宣传及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关联,并不简单地只是前因后果的单向直线关系,而是在习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整体的思想体系和结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辅相成的结构性关联。

  宏观上看,近年来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大量重要讲话,涉及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方面面,整体上已经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新闻舆论及宣传的理论主张。而本文所讨论的“四力”,又在整个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体系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其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到底是什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新闻舆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也同样具有完整性、系统性。所以,他的所有关于新闻舆论思想的讲话都不是孤立的、零散的、单独针对某种现象发出来的,而是具有很强的体系结构特征。首先,“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然是一种更宏观、更长远、更深层次的目标,而且,这也是对我们的宣传舆论工作和新闻出版部门的整体要求。所以他多次提及。而总书记也并不仅仅是从原则和理论上提出了一个宏观方向和目标,还进一步为我们的宣传工作人员设计了实现目标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就如当年毛主席所说的:“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也告诉我们要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思想方法就是把握和解决具有价值观高度的思想观念问题的方法,工作方法就是把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因此,为切实提高宣传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又提出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也就是具体要求宣传舆论工作者,一定要更好地掌握实现宣传工作宏观目标和根本宗旨的科学方法。在这之中,其实包含着:先要解决价值观层面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理想目标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具体的工作实际问题。而且,也只有首先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才能进一步更好的解决具体的实际工作问题。所以,这“四力”也至少包含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层面。从理论上来说,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时代的问题。在新闻舆论与宣传方面,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者首先就要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从近年来宣传舆论工作的现实状况来看,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其实质是提高宣传舆论工作者的素养和能力问题,习总书记将其概括为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这样的“四力”,也正是实现思想宣传宏观目标的更好保证。所以这“四力”绝不只是单纯的业务能力,而是向着新闻传播更大的目标迈进,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为凝心聚力、成风化人发挥最大作用。

  实际上,早在2013年8月,在党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说过,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者一定要特别注意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要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11]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就是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信念问题。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只要心里真正装着人民,眼里盯着群众,有坚实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一定能够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这也是多年以来我们党的工作作风和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如果一个新闻工作者脑子里只能计较个人得失,不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所谓的“本领恐慌”就一定会永远恐慌下去。

  总而言之,练好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主流媒体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也就是真正占据舆论的高峰。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在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第四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12]这就把“四力”的整体价值目标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化和升华,尤其是把握大势的问题,以及“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的路径问题,包括最终实现“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更远大目标的关系问题,都阐述得极为透彻。至此,其总体的理论结构和内涵关系如图1:



图1  “四力”与新闻舆论思想构成的关系简图

  三、对新闻工作者“四力”的实践性理解与应用

  关于新闻宣传工作者“四力”要求提出以来,新闻界广大专业工作者积极响应,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但是,从现有的一些理解来看,对于“四力”要求的理解,还有一定差距。往往只是认为新闻记者作为宣传思想的精英分子,责无旁贷就应该在“四力”上狠下功夫。而一般对这“四力”的解读往往只是理解为记者的采访技术、技巧的基本功问题,如有的文章只是简单强调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还有的只是认为,增强脚力,确保新闻之真;增强眼力,确保新闻之新;增强脑力,确保新闻之深;增强笔力,确保新闻之温。当然这样的理解也都不错。只是还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和哲学层面加以更为深刻地解读和诠释。

  就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的理论内涵来说,绝不仅仅是提高基本功就能完成的,也绝不仅仅是按照字面上的“四力”去做做功课,提高一下业务水平,就是达到了要求。实际上,这不仅是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根本前提和途径,同时也更是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归根结底,是因为这四种“力”,都不只是业务能力问题,而是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性的思想和观点。

  所谓“脚力”,实际上并不仅仅是要求记者能吃苦,跑现场、深入采访、认真调查等事务性上能够到位,能够高标准、高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心系群众、扎根群众,是永远深深扎在生活现实、社会环境、广大群众之中,本质上来说,是思想意识、作风转变的问题。有了这样的高度,具体应该做到:第一,用“心”走进去。也就是说,“脚力”问题不是表面上用脚走到事件现场,也不是简单迈开脚步,走进群众和现实生活中,就算是达到了“脚力”的要求。同样是吃了苦、跑了现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报道,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用心,只有俯下身、将心比心,才会发现事情的最珍贵处,提炼出最具价值的东西,也只有用心,才会真正用情、用笔,进而自觉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走进人民之心,达到新闻传播的“使用满足”效果。第二,主动走进去。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主动”走进去,其实说的就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态度,也是内因。只有主动而且是无条件地心系群众、扎根群众,才能真正发挥人类最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世界、改造世界,才能更大范围地去完成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第三,深深扎进去。新闻工作者不但要愿意走进、主动走进,更要深深扎进群众,才能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字,才能在骨子里饱含人民情怀与社会责任,才能实现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使新闻真正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一般认为,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而笔者认为,好新闻也常常是“蹲”出来的。所以,“脚力”不能只是四面八方地跑,作为一个好记者,还应该相对聚集于一个领域,或者一个区域。上世纪80年代有个作家提出一个蹲下去的说法,叫做“深挖一口井”。5G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皆媒,信息无限多样和快速,作为专业的新闻人,一定要有自己最熟悉的地方,随时发现和挖掘在碎片化、泡沫化信息中最独特、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好新闻。

  所谓“眼力”,不仅仅是发现新闻线索、发现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趋势等认识能力,更是要能够从群众角度、人民立场看待事物,因为同一个事实用不同的价值观判断会有不同的结论,所以,新闻人一定要心中有群众,眼中才能有深度,有句俗话说得好:“一个人能走多远,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眼力!一个人能做多大,靠的不是技巧,而是格局!”可见观察和认识事物的眼力,同做事的格局一样重要。所以,要具体做到:第一,事实发现能力。这里主要强调一个角度问题,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井底之蛙永远觉得天只有水井那么大。可见立场和角度决定了看待问题的范围和高度,立场和角度也决定了能发现什么样的事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必然会发现雪亮的事实,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才会为人民发声。第二,真相辨别能力。当今社会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媒介环境有时候也扑朔迷离,信息的雾霾充斥,事实的真相有时甚至会淹没在一些极端的情绪之中,让人难以辨别。仅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还不够,还需要有真相辨别的能力。而真相辨别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的一锤定音,而是需要把握住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发展变化中因时、因势、因事而动,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第三,本质穿透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本质是深刻的、稳定的特性。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不是表面文章,才会有诠释事物的深度。总之,好“眼力”来自思想政治上的高境界;而思想政治上的高境界又是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到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毫无疑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宏观构成中,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而“脑力”,也不仅仅是讲好故事、找对根源、寻求办法,更需要有高度、有格局、有境界、有责任、有担当。必须具体做到: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武装头脑,讲故事容易,把故事讲好则需要科学的方法,同时也取决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认识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经过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才能不断得到完善。因此,我们要不断反复提升脑力,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变化中以变应变,万变不离其宗。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做时代的守望者。毫无疑问,“脑力”是“四力”中的核心之力,主魂之力。而在这个“脑力”的问题上,能否从主观方面加以提升和丰富加强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意识从来都不是天生固定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以及学习教育中不断改变和进步提高的。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必须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实践,必须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脑力。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很多重要讲话。这是新闻人提升脑力的指路明灯。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就可以找到提高脑力的有效途径。

  至于“笔力”,也不仅仅是遵循写作规则,妙笔生花、技术流畅、写出漂亮的文章,更是要考虑老百姓喜欢讲什么,用什么样的话语、方式讲,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用语如果很板正、很传统,就很难贴近群众。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上一些文章标题就用了很多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例如:“定了……”“揪心……”“痛心……”“怼”等。因此,也必须具体做到用老百姓的话语方式说话。这样才会达到共鸣,使声音传得更广、更远,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在选用词语上尽量选择老百姓常用、常讲的词汇,尽量不用生僻拗口词汇;其次在句式上尽量用短句代替长句,避免过于曲折的句式;还要注意段落表达主旨的自我归纳,自我提炼概括出主旨大意。用真心和老百姓说话。所以,真正过硬的笔力是善于讲老百姓真正想听的话,是善于讲老百姓真正能听得懂的话。这也是要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和加以训练的。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和表达方式变化多端,很多新的语体更加鲜活和富于表现力。我们的新闻人必须能够及时掌握,才能很好实现和老百姓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自古以来,人人都有新闻欲,就像米切尔·斯蒂芬斯所说,“不知情者渴望获得新闻,知情者渴望传播新闻。即使没有复杂的信息技术,这两种互补的渴望也足以驱动新闻飞速发展”。然而只有用真心和老百姓说话,才能知道老百姓想听什么,想了解什么。笔力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心中有没有真正装着老百姓的问题。

  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力”的有关要求方面,有一个非常成功和值得学习借鉴的团队,就是“任仲平”。被称为党报评论君的“任仲平”多次斩获中国新闻奖和特别奖。他们通过不断迭代创新的“七八条枪,七上八下,七嘴八舌”的生产模式,创新了“三种体系的构建”。第一是价值体系始终恒定。当前的评论竞争,不仅比速度和平台,更比角度和深度,是一种价值观的较量。恒定的价值体系来自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坚持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第二是知识体系的完备。舆论格局不断变化,对于评论员来说,需要在各个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用专业说服人,而不是空喊口号。第三是话语体系的更新。我们党长期以来文宣工作中形成的表达传统,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变化中积累起来的表达方式,都可以为我所用,成为突破刻板语态的抓手。最近发表于《强国论坛》的《揭秘党报评论君“任仲平”》,详细介绍了任仲平的写作方法和经验,是一篇非常好的落实“四力”的有理论有实践的经验之谈。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闻宣传工作人员的“四力”要求,归根结底是要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度解决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心里没有群众,只是被动地去执行一个行动,那是没有达到高度的自觉和充满使命感的,所以,从根本上说,这“四力”提出的是一个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没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难真正从灵魂深处做到落实“四力”。

  参考文献

  [1][3]新华网.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2018-08-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10844.htm.

  [2]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4]新华社.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2016-02-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5]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6][7][8]新华网.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2018-08-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10844.htm.

  [9]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0]新华网.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2018-08-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10844.htm.

  [11]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EB/OL].(2016-02-25).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225/c40531-28148369.html.

  [12]中国记协网.揭秘党报评论君“任仲平”[EB/OL].(2019-11-19).http://www.zgjx.cn/2019-11/19/c_138565998.htm.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