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近十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选题趋势与学术出版分析

2020-04-19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黄璐:中国音乐学院

  【摘 要】选题策划决定了学术期刊学术价值的高低,出版策略决定了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强弱,两者融合共生。文章以近十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文献出版数据为研究基础,深入分析、总结了其选题趋势与学术出版动向,为同类型学术期刊的综合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双重文化价值;选题趋势;出版动向

  音乐类核心学术期刊是反映高校科研实力、开展学术交流与创新工作的重要平台。就选题策划而言,跨文化学术交流与科研实力的增强让音乐类核心期刊须跨学科、纵深式、全局化展开学术选题,以保障学术质量;就学术出版而言,数字出版、智慧出版和融合出版等时代趋势正悄然改变行业发展趋势。选题策划决定学术出版的内容与价值,学术出版决定选题策划的功能与影响。文章以近十年我国音乐类核心期刊的选题趋势及出版动向为研究视角,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为统计对象,总结其发展经验,为我国学术期刊行业的整体发展及优化提供参考。

  一、《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学术定位——彰显双重文化价值

  作为音乐类核心期刊的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一方面致力于音乐专业的理论视阈进行学术成果传承及传播,另一方面其所研究的学术内容推动了社会先进艺术文化发展。这种双重文化价值决定了其学术定位的重要性。



图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近十年总文献量

  从微观角度看,作为艺术学领域的国家学术传播平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具有传承最新学术成果的艺术专业文化价值功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特殊的学术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是高校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为我国艺术学领域的小众化纵深研究提供了具体范式参考,是艺术学科融合发展的有效助力。第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是当代我国艺术学发展领域的权威引导者。此外,《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为民族艺术的当代传承和现代艺术的传播推广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是学术界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和创新现代艺术的重要保障。

  从宏观角度看,作为我国艺术科学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对加快专业音乐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丰富了社会先进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产品的需求。《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重要的学术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全媒体时代的各类文化信息流中,《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作为学术传播阵地能树立主流艺术文化标识,引导社会先进文化艺术的前进方向,促进社会主义艺术繁荣发展。二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具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对社会大众审美素质的提升及审美理念的塑造有重要促进作用。新时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只有结合文化自信观不断建构期刊特色品牌,才能担负起学术传播使命与社会文化引导职责。

  二、近十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选题趋势分析

  科学高效的选题是确保《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学术价值的前提。笔者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近十年出版文献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选题趋势,以期为核心期刊的学术动向研究及意向投稿者提供一定参考。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学术平台对近十年(2010—2019)《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所刊发的所有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其结果如图1所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近十年共计出版767篇文献,出版文献量同等级学术期刊、学报相比较为一致。从各年度文献量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各年度文献量较为均衡,并无太大差异。为了深入分析其选题趋势,笔者通过人工读解、分析和归纳方法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近十年的所有出版文献进行判读,大致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1.多元跨学科融合的选题趋势



图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近十年文献的学科分布

  就图2的统计结果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近十年来的选题呈现多元跨学科融合趋势,其中,音乐跨文化传播及交往、音乐教育以及音乐与影视艺术等三大学科的融合特征最鲜明,为总文献数量的九成以上。按具体的研究目标看,首先是音乐(跨)文化交往及传播。这个融合视角是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较为关注的选题趋势,如2010年第3期的《区域音乐文化的主体——乐人个案研究——以庆阳唢呐艺人马自刚为例》等。此类选题并非单一视角的音乐艺术研究,而是充分结合社会学、文化交往学和传播学等角度展开的层次丰富的研究,是对音乐生存、传播、发展的社会性思考。其次是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的音乐教育类文献包含基础、中等及高等音乐教育,如2011年第2期的《对位与对位教学理念》、2018年第3期的《歌声何以为继——“中国声乐教学民族化”六十年回顾》等。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学科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对社会文化艺术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在音乐与影视艺术方面,2012年第4期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音乐表现与表演诠释》,2016年第2期的《民国时期电影歌曲的演唱风格分析》等文献,拓宽了音乐学科视野,体现了音乐学的跨专业性特征,对社会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多元跨学科融合的选题趋势表明了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为代表的音乐类中文核心学术期刊对多维度研究视阈的开拓,对创新并推动社会先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巨大的现实作用。

  2.从西方音乐文化向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回归的选题趋势



图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近十年相关栏目文献分布情况

  笔者在进行具体栏目统计时发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开设了相关的中外音乐交流栏目,如《音乐美学》《中外音乐交流》等。由于部分栏目对比性强烈,笔者从中择选了《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世界音乐》四个栏目进行对比分析(如图3)。结合数据我们发现,在近十年的文献出版周期内,《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刊发的有关传统民族音乐的文献数量远远超过了西方音乐文献数量,其选题更呈现从西方音乐文化研究向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回归的趋势,如2018—2019年度开设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题》栏目,2019年开设的《中央音乐学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栏目。这些选题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实践行动,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理念下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学术成果。

  3.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递进的选题趋势

  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递进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另一大选题趋势。据研究我们发现,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愈发注重对音乐实践应用方向的研究分析,这主要表现在栏目设置方面。笔者以“实践”“应用”为关键词加上人工读审方法对《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近十年的栏目进行总结,发现了《音乐表演》《作曲技术》《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专题》《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等多个有关实践应用的栏目,相关出版文献近百篇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在近两年对音乐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比如,2019年第4期的《艺术理念与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中国电子音乐发展》便聚焦电子音乐文化产业。这说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选题越来越注重本土音乐创作及生产,一方面顺应了学科发展与建设需要,另一方面落实了国家文化、教育政策,体现了音乐学科发展的当代应用价值。

  三、近十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学术出版动向

  选题趋势表明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学术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学术出版动向,两者互利共生,是其彰显双重文化价值的有效保障。

  1.理念转变:学术优先出版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趋势的不断强化,部分核心学术期刊也逐渐从纸质印刷转变为无纸化出版,一种基于客户端学术优先出版的理念也快速发展。基于缩短出版周期、提升出版效率的目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近年来逐渐转变传统出版理念,将重大基金项目、高学术价值的文献在客户端优先出版。《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通过实施学术优先出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身发展。第一,学术优先出版提升了学术时效性,增强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出版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第二,通过实施学术优先出版,《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传播效率促进了学术成果在社会科研事业中的应用。第三,学术优先出版满足了读者及作者的个性化需求,加速了核心受众群体的形成,有利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大众学术传播活动的展开,为受众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服务。第四,学术优先出版促进了出版发行、资本运营和文化服务等工作的高效开展。学术优先出版理念的形成及发展已成为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一种新选择,消除了传统纸质出版由于周期长、时效慢和学术转换率低带来的系列问题,是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发行环境下的创新尝试和成功实践。

  2.角色转变:从知识展示平台向知识创新枢纽过渡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应用和出版思维的拓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由单一的知识展示平台转变为链接科学研究、项目基金和出版物等服务主体的知识创新枢纽,从源头上落实科研创新理念,为社会人文科学研究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学术期刊如何实现从知识展示平台向知识创新枢纽转变?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学术期刊要加强与国家文化、教育政策的实践匹配度,打造多模态学术出版产业链,切实为实践创新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改变了以往的学术展示与交流思维,在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政策引导下不断推出各大特色专栏,以推动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变,为我国电子音乐文化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提供实践指导,以学术出版作为连接学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枢纽。第二,学术期刊要加强“线上+线下”学术出版模式的开发及应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不仅在选题策划与学术出版上深化改革,而且积极开展线下活动,主办、承办了“第十届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延安‘10·15’艺术节”等活动,积极鼓励音乐创新,为科研实践消除了壁垒,引领了学术出版方向,充分发挥知识创新枢纽作用。

  3.范式转变: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发展

  技术是推动变革的根本因素。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智能+”出版范式应运而生。学术期刊也在大环境的驱动下逐渐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范式转变,多元化出版形态已经成为时代主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正逐渐从内容数字化向数字内容生产者过渡,形成了以优质内容为核心,以用户导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重点的融合出版范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多元化刊网融合。《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除了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目前更与国内各大知名学术平台进行数字融合出版,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开发知识付费运营模式,充分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了传统出版商对源数据的垄断,更全面、有效地进行大数据整合,为融合出版打下了基础。第二,数据开发与产品衍化。《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目前将学术出版的内容视阈聚焦于“作者—内容—读者”的有效串联,更以官网、学术平台等数字化出版平台交叉连接、富数据、开放共享为理念实现学术出版完整产业链的建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延伸学术成果的衍化应用,形成了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和多媒体出版资源融合的学术出版模式,极大提升了学术研究成果的双重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萍.关于学术类期刊“双重文化价值”传播功能的三维辩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76-81.

  [2]郑琰燚,李燕文,吴祝华,莫弦丰.行业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重要取向——以林业期刊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9):44-47.

  [3]钱雪莲.试析音乐类核心期刊的出版机制及时代功能[J].出版广角,2019(12):46-48.

  [4]唐奇展.论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J].出版广角,2014(13):76-78.

  [5]姚长青,田瑞强.新科学研究范式下的学术期刊出版趋势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8(5):31-36.

  [6]胡永国,孙炯.学术期刊客户端优先出版的问题及解决之道[J].青年记者,2019(8):33-3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