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民族高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

2020-04-19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武秀枝: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

  【摘 要】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工作之一,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及阅读发展趋势,采取必要的教育引导措施,对于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内蒙古民族大学于2017年批准立项了“民族高校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课题,目前已完成基础调研与分析研究工作,并为学校开展学生阅读工作提出建议,以资高校同仁鉴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阅读

  一、课题调研的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的综合性民族大学,也是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的支持高校。学校现有25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6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22380人,涵盖蒙、汉、满、回、壮等55个民族。学校还与俄罗斯、蒙古国、美国、日本等国的32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有各国留学生365人,具有扎实的办学基础和国际化发展态势。

  2.参与问卷学生概况

  经统计共有1984名学生接受本次问卷调查,其中,收集到1511份有效卷。提交有效卷的学生中,文科生510人,理科生725人,艺术生197人,其他学生79人;大一学生538人,大二学生428人,大三学生276人,大四学生121人,究生148人;汉族752人,蒙古族589人,满族56人,回族29人,壮族24人,其他民族35人,其他国家26人。

  3.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截至2019年3月底,课题组已完成前期的问卷调查,累计收回问卷1984份(纸质问卷600份、电子问卷1384份),其中,有效卷1511份。问卷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学生基本情况与学生阅读情况的4大类、14个具体问题。

  二、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1.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由实践巩固下来的阅读方式、方法、程序的通称,即适应阅读所需要的、熟练的行为方式与思维定势[1]。在1511份有效问卷中,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占比76.3%,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占比23.7%;每学期都有阅读计划的学生占比62.01%,无阅读计划的学生占比37.99%;每天阅读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比15.63%,阅读时间2至4小时的学生占比71.47%,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学生占比12.9%;习惯在教室和图书馆阅读的学生占比87.96%,选择其他场所进行阅读的学生占比12.04%。

  2.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影响和决定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511份有效问卷中,具备一定阅读能力且接受过阅读培训的学生占比32.83%,没有接受过专业阅读培训的学生占比54%,不具备良好阅读能力的学生占比13.17%;每学期阅读图书数量(不含教师指定阅读书目)在10册以上的学生占比38.39%,阅读图书数量5至10册的学生占比54.8%,阅读图书数量在5册以下的学生占比6.81%;每学期能够完成全部所借书目阅读的学生占比63.07%,完成半数以上的学生占比21.11%,完成半数以下的学生占比15.82%。

  3.阅读兴趣

  参与问卷调查的1511名学生当中,能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的学生占比86.5%,不善于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的学生占比13.5.%;课余时间选择阅读专业类书籍的学生占比32.45%,选择社科类书籍的学生占比56.03%,选择其他类别书籍的学生占比11.52%。此外,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认为自己周围阅读氛围较为积极的学生占比46.13%,认为阅读氛围一般的学生占比44.94%,认为阅读氛围较差的学生占比8.93%。

  4.学生图书馆使用情况

  图书馆是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部门之一,也是为学生提供阅读服务的重要场所。在1511份有效问卷中,选择因借阅图书、查阅资料或自习原因入馆的学生占比83.72%,选择其他原因入馆的学生占比16.28%;入馆学生中优先选择纸质图书资源的学生占比66.53%,优先选择电子资源的学生占比33.47%;学生中能够熟练使用图书检索器查找图书资料的学生占比72.42%,不能熟练使用和基本不会用的学生占比27.58%;经常使用数字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学生占比70.28%,不经常使用或从未使用过的学生占比29.72%。

  三、大学生阅读现状的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基本了解内蒙古民族大学在校学生的阅读情况。总体上看,多数学生非常重视日常阅读,学校及任课教师也比较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但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1.部分大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加强,阅读效果有待提高

  目前,本校大学生中接受过阅读培训且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占比32.83%,没有接受过专业阅读培训但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占比54%,不具备良好阅读能力的学生占比13.17%。经回访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阶段之前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每天疲于应付各门功课的补习、刷题、考试,学校与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部分大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也没有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没有经过专门阅读能力培训但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与真正接受过培训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阅读技巧、阅读时间、阅读效果方面的差距较为明显。近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广泛开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训和活动,在校图书馆及专业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截至2019年底,内蒙古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中,仍有15.8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课教师指定的阅读任务。通过回访发现,学生难以完成阅读任务的原因除缺乏阅读兴趣以外,存在任课教师在给学生指定课外阅读书目后,检查落实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等纰漏。

  2.大学生的有效阅读时间相对偏短,阅读书目总量偏少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在校大学生每天规定的上课时间为8个课时,但实际上每学期平均安排课程6个课时,晚自习一般不安排课程,这样每天平均下来学生的可支配时间最少为6个小时。通过调查可知,每天阅读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15.62%,每天阅读时间在2至4小时的学生占比则达到了71.48%;每天阅读时间不足2小时的学生占比12.91%。经统计,大学阶段特别是大一至大三期间,学校每学期最少开设5门课程,多则7至8门,依照每门课程完成2本课外读物的最低阅读标准,每学期大学生应该完成的课外阅读书目大致是10至16本。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1511名学生中,每学期阅读图书数量(不含教师指定书目)在10册以上的学生只有38.39%;阅读量为5至10册的学生占比54.8%,阅读量在5册以下的学生占比6.82%。近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要求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为学生指定1至2本课外阅读图书,累计上述统计数据,每学期本校有93%以上的学生阅读课外图书总量达到合格线。

  3.阅读氛围不够浓厚,阅读环境还需优化

  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周围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大影响。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46.13%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周围的阅读氛围比较积极,但也有53.87%的学生认为并不理想。因此,就大学而言,特别是对地方普通高校而言,校园阅读氛围的培育依然任重道远。学校与教师必须站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度,积极改善学生的阅读条件,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切实将更多的学生引导到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参与阅读、体会阅读、享受阅读,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成长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优秀大学生。

  4.数字图书资源与纸质图书资源的建设

  数字图书资源建设是当今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领域。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近年来,师生查阅数字资源的频率和数量均呈现几何增长态势,而数字资源的建设相对滞后。通过调查发现,学校相关部门须尽快解决数字图书资源建设方面如数字图书资源总量偏少、部分学科前沿研究成果资料匮乏、数字资源自建自用、图书馆馆际间数字图书资源共享率太低等问题。

  四、进一步做好大学生阅读工作的建议

  阅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人生智慧的手段,是陶冶情操增长本领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社会行为。因此,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高效地利用好大学时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不仅对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至关重要,还关系着培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大学里,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各门学科的授课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视野,而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业进程和发展诉求,是指导学生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和广泛涉猎课外知识的最佳人选。因此,开展大学生阅读工作首先要从教师主体出发,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作为教师职业的一项基本要求,并纳入教师考核范畴。近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明确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给学生指定课外阅读书目,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指导,该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发现少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旧难以提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就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基本阅读能力而言,高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课程,并以此作为基础能力教育项目,补齐部分学生在阅读能力、阅读技巧方面的短板。其次,在阅读资料的配备环节中,高校应注意疏通图书馆和教学单位的图书资料供给渠道,将阅读资源的选择权移交给学生和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学生、图书馆在图书资源配置上的同步和共享,保证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有充足的资源支撑。

  2.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检索工具的能力

  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丰富,是各种类型知识载体共存的一个知识库,多数学生在进入图书馆后,对于如何在短时间内查找自己所需资源的方法并不熟悉。因此,图书馆可定期开设相应培训:一是新生入馆教育,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图书馆的资源分布和文献资源检索;二是开设关于文献信息与利用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图书馆文献资源查阅的方法;三是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定期开展有关图书馆数据库的培训,帮助广大学生熟悉并正确使用馆内的各类数据库和数据资源。

  3.注重学生阅读效果的监督检查

  有了好的制度,还要抓落实、抓监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项任务,学校要抓实相关工作,监督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角度看来,加强学生阅读工作必须将学生的日常阅读活动、完成课程作业以及撰写论文等学术活动紧密关联起来,形成良性的联动机制,使其成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储备人才。

  4.创优阅读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环境是影响人为的重要因素,好的阅读环境会让爱好读书的人更喜欢读书,让没有读书习惯的人逐步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即使喜欢读书的人也未必能够静心阅读。因此,高校要认真审视和改善校园的读书环境:一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片绿地,配备更多的学习座椅、亭阁等,将阅读场所由原来的图书馆、教室等小空间释放到整个校园的大环境中;二是大力支持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读书活动,学生之间相互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倡议活动是影响学生日常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学生自发组成的各类读书组织,特别是围绕学业所开展的各种读书实践活动,学校要给予学生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和支持;三是大力培育和传承校本特色的读书活动,选择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阅读活动项目,并注重各类阅读活动的延续性,把培养学生阅读的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形成“一年365天,天天都是读书日”的意识和氛围,让阅读无处不在[2]。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李素媛.高校图书馆多维度阅读推广策略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近4年阅读推广活动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2017(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