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书稿质检人员的岗位职责及素质要求

2020-04-19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孙锋、刘莹:东北大学出版社

  【摘 要】开展图书质检工作是衡量和监督出版物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此过程中,书稿质检人员应该挑起把关重担,利用自身的专业水准辅以现代技术来纠正待付印书稿中不恰当的表述和事实性差错。为提高编校人员及质检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出版单位可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

  【关键词】编校质量;出版单位;质检

  出版行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重任。出版社所生产的出版物,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产品,而开展图书质检工作是衡量、监督出版物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书稿质检的作用及操作形式

  开展图书编校质量的质检工作,组织年度成品编校质量检查或不定期编校质量抽查是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但由于图书生产的不可逆性,多数出版社主动将编校质量关口前移,成立名称不一、规模不等的编校质量检查部门,该部门的职责是对“三审三校”后的待付印书稿做进一步的编校质量检查,守护书稿印刷前的最后一道防线,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1.书稿质检的作用

  随着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出版社开始从高学位者中遴选年轻的编校人员,他们虽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但因入行不久,新手编辑仍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才能达到高质量的编校要求。书稿付印前出版社的质检工作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方法之一,相较于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出书在前、检查居后的工作现状,这种检查在前、出书居后的模式不仅可以在书稿付印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差错率降到最低,而且有利于出版社开展培训活动,起到双重有益的作用。

  2.书稿质检的操作形式

  笔者经过多方调研,将目前出版社常用的书稿质检形式总结为:社内式或社外式、固定式或临时式、“背靠背”式或“面对面”式。出版社可根据本社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上某一种形式,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形式。以上所列出的质检形式不分好坏,关键在于是否合适,孰优孰劣,出版社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考量。

  二、书稿质检人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是基本

  质检者,顾名思义就是质量检查人员。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曾说过:“怕字当头、模棱两可、和稀泥、随风倒,是做不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因此,书稿质检人员在工作中也要做到就事论事,用事实说话,对事不对人,争做待付印书稿质量的把关人。

  2.问责是手段

  在不合格品的待付印书稿中,部分差错在于编辑人员的疏忽,但更多的是由于编辑人员的知识盲点所致。对于疏忽所致的错误,书稿质检人员以质检记录清单的形式给予指出即可;但对于知识盲点所致的错误,应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与相关人员对书稿中存在的异议进行讨论与分析,避免出版社对于质检不合格的书稿只给出结论而不说明缘由的做法。

  三、书稿质检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书稿质检人员要立足于宏观的框架背景,通过参加项目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来充实自己,避免在质检过程中出现导向性差错,保证编校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的要求。

  1.系统驾驭

  书稿质检人员应将书稿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全面审查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前后表述是否有误。例如,质检人员在质检过程中,时常遇到封面上作者署名顺序、著作方式与扉页上作者署名顺序、著作方式不完全一致,扉页上内容与CIP中心返回信息不一一对应,CIP中心返回时间滞后于书稿印刷年月,书稿印刷年月超前于前言作者落款日期,以及同一参考文献在脚注中的著录内容与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著录内容不匹配等差错,究其原因,主要是编校人员遇到的差错类型较少,因此考虑不够周全,文本统筹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2.纵横研究

  书稿质检人员要积极融入国家或省部级项目研究,通过撰写著作或发表论文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书稿质检人员不同于编校人员具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其工作重心在于保证待付印书稿的编校质量。因此,书稿质检人员应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通过各种方式与业内高手或相关领域人士学习,如参加业务培训、加入图书编校质量交流群等。在沟通感情、交换思想、获取前沿信息的过程中,观照、察觉、发现、跟进社会动态和行业走势,将所积累的经验无缝对接到待付印书稿中。

  3.红线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宣传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书稿质检人员必须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闯禁区,维护好政治导向这条出版工作的生命线,紧握出版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领航标。这就要求书稿质检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水准,摒弃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内容。

  4.底线思维

  书稿质检人员作为起到把关作用的“过往行人”[2],必须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的标准来衡量待付印书稿的编校质量,这既是书稿质检人员的义务,也是书稿质检人员的权利。书稿质检人员在开展质检工作时依据的标准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2004〕第26号)中有所体现:“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一年内造成三种以上图书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三年之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5.现代技术

  出版社可根据每年平均出书的总量,配备相应数量的书稿质检人员,并要求书稿质检人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素养,如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通晓图书出版各个环节以及出版的新工艺、新手段等,做到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书稿质检人员在审查待付印书稿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编辑人员加工书稿时逐字逐句地进行筛查,而是将书稿置于时空坐标体系中,通过大脑的高速运转、过滤、搜索、判断,并辅以在权威网站上查阅的最新素材以及黑马校对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而编校人员对于书稿质检人员指出的差错,则应做到立检立改。

  四、书稿质检人员的学习与培训

  笔者目前负责本社待付印书稿的质检工作及编校人员的业务培训。职责使然,笔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须臾不敢放松,坚持追着差错走,将看似无关、零散的素材有效整合,用问题穿针引线,在使具体案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的同时,引导编辑人员因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导、因技而获,使其产生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的变化,最终取得日益成熟、日趋完善、日臻尽美的学习效果。

  1.精准化讲解

  笔者灵活运用集体培训、个别交流、互帮互学等学习形式,以小规模渐进的方式找准书稿质检人员与编辑人员关系的“黄金分割点”,取得不仅“治行”,更要“治心”的润物耕心的效果。在集体培训时,对于新手编辑,笔者通常采用PPT教学形式,以编辑工作职责和态度、常见字词差错、技术性差错、语法性差错、逻辑性差错、知识性差错、导向性差错等8个专题带领新手编辑入门,对于书稿质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差错,便通过实例回放加深编辑人员的印象。在个别交流时,笔者采取抓两头带中间、补短板强弱项的切入方式,引导编辑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并且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引导编辑人员提高其触类旁通、探索学习及创新的能力;由于编辑人员的工作具有其个体差异性,如学历层次不同、从业时间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等,因此,笔者采取用典型案例教育身边人的工作方法进行培训。通过实践证明,培训效果颇佳,如既打消了新手编辑与书稿质检人员交流时不自信的心理压力,又使新手编辑在与资深编辑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其努力方向。

  2.追踪化检查

  笔者采用专项考试或阶段测评等方法,追踪编辑人员以及质检人员的学习成效。首先是专项考试,笔者将问题划分为可分解、可量化部分,在每次集体培训后进行考试或测验。考试目的不仅仅在于评定分数,而是有针对性地让新手编辑与资深编辑交换试卷,再通过笔者的讲解,强化资深编辑对知识薄弱点的认识和回顾,同时让新手编辑看到更多的编校实例,积累经验;其次是阶段测评,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文字具有一定的悟性,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工作检验后,我社根据书稿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赋予每个专题不同的评价权重,结合编辑的专题考试成绩和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加权汇总,最终由全社中层及以上干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编辑的薪酬及定位。

  3.系统化提升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八条规定:“稿件交来后,要切实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因此,编辑人员要以严谨的态度接受复审者、终审者以及书稿质检人员的监督,并在消化规范内涵和领略行家风采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和专业素养。图书质量的提升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实现,更不能奢望一劳永逸,而是通过全社上下综合施策,个个把关、人人尽责,才能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收获经济效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所谓的“灵魂转向”是指,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引导、促进受教育者智慧的增长,它主要包括两个彼此关联的基本阶段:一是“转知成识”,即化“知道”为“识道”乃至“悟道”;二是“转识成智”,即化“知识”为“智慧”,使受教育者超越知识,走向智慧。出版者,教化育人,这要求每一位编辑人员和质检人员化“知道”为“悟道”,化“知识”为“智慧”,精益求精,反复打磨,出产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图书作品。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通报35种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涉及29家出版单位[EB/OL].(2019-12-16)[2020-01-12].http://www.gxbgsx.com/news/show-27017.html.

  [2]吕叔湘.语文常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3]张渊.“黑马”校对软件应用刍议[J].出版广角,2018(6):58-6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