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赵琼: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摘 要】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新技术的带动下,出版产业的边界不断被打破,新思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教育出版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文章以山东教育出版社的转型为例,探寻数字化时代教育出版社的转型方向与突破点,以期为教育出版社的数字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出版;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
长期以来,教育出版与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教育市场的新需求紧密相关。首先,国家政策引领教育出版的发展方向。当前,国家对教育提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针对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国家发布一系列相关的政策,着手从国家层面制定教育创新战略,其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其次,5G环境下信息的共享效率和传递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在出版传媒领域的真正落地,深刻改变了教育形态。可以预见的是,5G的落地必定会开启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全新时代。除此之外,在中国人口结构调整和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影响下,教育消费在中国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教育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数字阅读需求有增无减。因此,为了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出版市场的需要,教育出版必须走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融合发展之路。
作为深耕教育出版领域多年的专业出版单位,山东教育出版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内容与技术改革并举,重新进行教育出版产品布局,研发个性化新型教育产品,致力于打造全媒体出版功能的现代教育出版单位,卓有成效地实现了由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的转型升级。
一、数字化时代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发展现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山东教育出版社在加强教育板块、有效巩固教育出版优势地位的同时,也开始大力开发数字教育,加快构建纸电融合、纸网融合的出版体系,依靠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逐渐将教育出版优势转化为教育出版强势,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1.牢记出版使命,探索创新发展道路
出版业无论介质形式如何变迁,其肩负的“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历史使命始终没变。山东教育出版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始终秉承“内容为本,科技引领,融合创新,打造全媒质教育出版服务体系”的出版理念,竭力推动出版业务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其借助技术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山东教育出版社内容与技术改革并举,将新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致力于打造呈现方式多元化的出版物,设法用新颖有趣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中的内容,使读者身临其境地体验3D内容并进行有效互动,也让传统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双向的互动教学。另一方面,在国家倡导教育信息化的当下,山东教育出版社服务国家全面推动信息化教育发展战略,着手研发个性化新型教育产品,重新进行教育出版产品布局,努力打造满足教育现代化要求、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教育图书品牌和教育服务品牌企业。多年来,山东教育出版社牢记出版使命,不断探索专业化、市场化、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2.耕耘数字出版,转型成绩斐然
当下,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发展浪潮在极短时间内席卷出版业,山东教育出版社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竭力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山东教育出版社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主线,在深度挖掘精品力作的基础之上,以“内容为本、科技引领,一体化融合创新发展”作为发展新思路,重点培育数字出版,研发个性化、智能化数字产品,努力打造具有全媒体出版功能的一流教育出版单位。山东教育出版社在数字教材教辅、网络教育平台、智能化分层练习评测系统、音像电子出版物等方面的开发成效显著,其中,4个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被评为“2017—2018年度数字出版·创新项目”,“小荷网”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业优秀数字教育平台”,全版权运营产品《不一样的数学故事》动画片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优秀原创动漫作品版权开发奖励计划银奖”。毋庸置疑,山东教育出版社卓有成效地实现了由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的转型升级。
二、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山东教育出版社为了向教育服务方向拓展而搭建教育资源出版平台,同时对图书进行全媒体开发,以实现内容增值,注重新媒体的开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1.图书的全媒体开发,实现内容增值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互联网的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在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多年来,山东教育出版社在坚守出版主业的基础上,借鉴新媒体的技术和平台,力图有创新有特色地延伸产品价值,实现业务的多元拓展。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山东教育出版社依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打造畅销书《不一样的数学故事》,以新颖独特的内容特点和鲜明的原创特色获得业界和读者的热烈好评,销量近百万册。2017年,为了在动画片与纸质书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以《不一样的数学故事》为蓝本开发同名知识性动画片,并授权国内外多家电视台播出,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此次成功是其融合出版成果转化迈出的扎实一大步。山东教育出版社通过对图书的全媒体开发,有效实现了内容的增值,走出了一条立体化的全媒体出版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转型和出版新业态融合发展。
2.搭建教育资源出版平台,向教育服务方向拓展
山东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理念,是让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其融合出版项目致力于用自己的网站和资源,免费为师生提供数字教学资源和在线增值服务。山东教育出版社借助数字网络技术搭建多媒体融合出版体系,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一方面,山东教育出版社围绕教学教育的阅读,在全国建立300多个“阅读与写作基地”,意图依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赢得读者信任,设计了一整套包括课内服务、课外阅读、身心健康指导等全方位的指导体系。另一方面,山东教育出版社自主研发数字化网络化教育产品,陆续开发“网络在线学习系统”“山东教育数字资源库”“在线分层自适应学习系统”等教育服务产品项目,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实现向教育服务方向拓展的目标。综合来看,山东教育出版社始终致力于依靠产品和服务赢得读者信任。
3.开发新媒体,提供多样化阅读体验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服务、IP运营、有声阅读等热词在出版领域不断涌现,这些新兴业务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深受市场追捧。山东教育出版社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地提出融合出版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小学生这一细分群体市场,于2017年底推出高起点、高品质、高性能的移动听书产品——“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平台。该平台专注于为特定的中小学生及家长、教师群体提供个性化音频服务,严格按照纸质书的出版要求制作,由专业播音员、专家进行诵读,为读者提供新形态的阅读服务产品,以助力青少年全方位的健康成长,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山东教育出版社将有声读物纳入自己的业务范围,不仅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丰富了出版业态,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数字化时代教育出版社的转型路径
当前,社会已进入网络生态环境,教育出版社应按照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出版的新要求、社会和读者对教育出版的新需求,制定转型升级策略,寻求出版业态的创新点。
1.产品研发:构建多元化教育服务体系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带来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大潮,使得出版社发展教育服务成为必然。在出版优质内容的同时,出版社要为数字化教育教学提供相应的服务,完成由纸质图书向电子书、有声书、纸电纸网融合书和智能化教学的转变。除此之外,在国家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的当下,教育出版社只有满足数字化教育教学的需求,才能支撑未来教育产业的发展,并继续保持其在出版业的主体地位。山东教育出版社为紧跟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在创新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方式的基础之上,不仅搭建“网络在线学习系统”“在线分层自适应学习系统”,而且建立“山东教育数字资源库”。正是这些教育服务项目推动了山东教育出版社教育服务新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教育服务商的转型。
由此观之,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教育出版社不仅要革新发展理念,树立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参与者变身为提供数字化教育服务的主力军的理念。同时,教育出版社应创新发展模式,依托现有的内容资源,积极布局与传统教育出版主业密切关联的教育服务互联网新业务,打造服务教育新业态。未来,教育出版社只有在做好内容的同时,构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教育服务系统,才能打通与传统出版的通路,实现探路与转型的齐头并进。
2.顶层设计:制定适应新业态的管理方式
在当前出版融合浪潮中,传统出版单位普遍存在文化氛围保守、组织架构僵化、管理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而这些不合理的管理体制,致使传统教育出版社难以适应出版融合新形势下的变化需求。毋庸置疑,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出版社的领导者要勇于担当。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刘东杰亲自参与每个重要数字产品的前期培育工作,如“小荷听书”的页面大小设计、字幕字体大小等细节问题,体验之后他会提出建议,让编辑室不断优化完善。教育出版社应根据发展现状制定适应新业态的管理机制。其一,出版社给予项目管理者和编辑充分的权利和政策支持,最大化地发挥编辑的能动性,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其二,“一把手”率先垂范,制定与市场定位相适应的准确战略规划,真正做到亲力亲为。长期来看,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出版社领导的重视和主抓是出版社探索转型之路的必要条件,领导层需要从顶层搭建适应新业态的管理方式。
3.技术赋能:强化数字化技术的融合
出版是一个依赖技术进步的行业,信息化教育时代更是如此。打造数字教材,提供智能化教育服务,开发个性化智能化学习工具是未来教育出版要打造的新业态,也是教育出版社转型升级的方向。而对于处在变革期的教育出版社来说,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拥抱新技术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应是出版业内容嫁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出版社要以积极自信的姿态主动拥抱新技术,迎接新媒体、新业态的发展变化,并为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出版社可选择与一流的数字化技术团队合作,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教育产品开发中,如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将音频、视频融入图书产品中,使内容得到最大限度的升华。数字化技术是传统教育出版社实现产品迭代升级的直接驱动力,教育出版社唯有在坚守主业的基础之上携手新技术,才能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走得坚定。
4.人力保障:竭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一支专业且训练有素的队伍,然而,当前出版社在人才结构上还以传统出版型人才为主,这些人才对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方式及商业模式缺乏充分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只有熟练运用数字出版技术,才能有效地将数字化新技术和传统出版业融合起来。山东教育出版社按照图书市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对组织结构、人员匹配进行重新调整布局。同时,山东教育出版社为培养员工的国际化视野,以策划、编辑、出版能力为重点,以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管理、通晓市场经济、熟悉国际惯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与国际知名的麦克米伦教育出版集团建立双向交流的合作培训关系,每年选派员工到麦克米伦教育出版集团交流学习。
长期来看,编辑的业务能力对新时代教育出版社来说意义重大,与教育出版社的转型发展紧密相连。教育出版社应摆脱传统人才培养的桎梏,围绕市场培养一批对教育出版数字化有深入了解的复合型人才,借此带动数字化新业态的发展。一方面,培养其数字化思维、知识服务思维、用户服务思维;另一方面,培养其全媒体开发、全版权运作能力、现代融合出版营销能力。
在数字化技术的强势推动下,教育行业日益走向信息化,教育出版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对于传统教育出版社来说,转型和融合都是在走一条从未走过的路,没有可参照的坐标,转型的进程中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只要从整体发展方向上掌好舵,从组织结构上精准匹配,并从战略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传统教育出版社必将挑战转化为机遇,迎接一个充满希冀的新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教育出版如何应对信息化挑战?[N].中华读书报,2019-06-05(006).
[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迈向纵深融合发展的中国数字出版——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摘要)[J].出版发行研究,2019(8):16-21.
[3]杨惠龙.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的实践探讨——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J].出版广角,2018(19):23-25.
[4]王艳芳.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路径探索[J].中国编辑,2018(6):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