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工作面临的新变革

2020-04-18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宁伟:机构地区新世纪出版社

  【摘 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融合从传统出版赋能走向全媒体融合阶段,数字技术与出版行业的融合步伐逐渐加快,编辑工作面临新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企业及编辑人员应立足图书目标用户,做好出版物的传播者、把关者;深入开发出版产品,做好出版营销推广工作;推动传统编辑工作与新媒介融合,建立大编辑运作机制。

  【关键词】出版融合发展;编辑工作;出版行业

  随着科技进步、移动终端实现多样化以及智能终端的全面普及,出版融合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科技融合、市场融合和渠道融合。当下出版产业进入网络产业化时代,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以往以编辑人员为主导的内容出版逐渐转向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内容服务,出版企业在出版活动中将内容与技术充分融合,以读者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以服务为重点,纷纷走上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逐渐融入出版活动中,推动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内容投送、加工、软件开发等服务都加入了出版产业链中;另一方面,数字出版为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变革,编辑工作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编辑工作变革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1.编辑工作变革是时代赋予出版从业者的文化担当

  21世纪,信息爆炸和信息冗余影响了人们的文化选择,“传播的去中心化”“阅读碎片化”等成为新的阅读特征。因此,编辑人员必须积极面对文化选择的新情况,站在知识传播者和阅读引领者的高度上,强化出版从业者的主体地位。在2007年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柳斌杰指出:“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面对这种现状,出版业应当承担起更大的文化使命。”为了提升出版物的文化含量,编辑人员必须在内容建设上有所坚持,承担起时代赋予出版从业者的文化担当。

  2.编辑工作变革是出版行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出版产业链不断创新,在生产工具、载体、产品形态、出版理念等方面实现变革,进而带来出版生产方式的全方位变革。但一些编辑人员对这样的变化认识不够,接受度不高,比如数字出版是出版融合的典型路径,很多编辑人员对数字出版的传播方式、销售模式不甚明了,对出版产业发展和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认识不充分,严重阻碍了编辑工作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出版企业应通过加大培训力度等方式提升编辑人员对数字出版的认知,实现编辑工作变革,进而推动企业在数字出版领域转型升级。

  出版流程再造促使出版企业内部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出版企业整合部门之间的分工,通过出版流程再造,让企业员工的岗位职责分工得到调整优化,使传统出版的编辑部、出版部、发行部等部门的界限变得模糊。比如通过出版流程再造,选题策划人员、编辑加工人员、营销推广人员等的合作更为紧密,从而提高出版质量,促使企业快速发展。可以说,编辑工作变革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迎合了出版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3.编辑工作变革为出版企业融合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人才来源渠道较广。从一份调研数据来看,2018年,为了促进融合发展,数字出版领域采用企业内部员工转岗、高校招聘、从软件公司引进等方法,储备了很多数字出版人才。其中,选择企业内部员工转岗方法的出版企业占比为62.99%,传统编辑人员转型成了数字出版主要的人才来源。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要素,编辑人员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出版企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等各方面的推动。因此,对于出版企业的融合发展来说,编辑人员的转型成功与否非常重要,编辑工作变革是出版企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1]。

  二、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工作面临的新变革

  编辑工作主要是对作品及包含价值信息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这项工作是时代赋予出版从业者的文化担当。目前,出版融合发展促使编辑人员不断革新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编辑人员应遵循“立体出版”的思路来规划出版流程。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人员必须适应新的出版形式和销售渠道,面对新的挑战。编辑人员要将“立体出版”思路贯穿出版工作的整个流程,具体来说就是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目标市场、用户需求、用户行为等信息,以内容管理为核心,以知识节点为关联,有计划地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碎片化、结构化、聚合分析处理,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出版策略,充分把握市场风向和用户需求。此外,在内容与营销方面,编辑人员要有创新意识,从多视角、全方位入手,发挥各媒介的特点和优势,以营销烘托内容,让内容适应营销。

  第二,编辑人员应具有前瞻性意识。传统出版领域具有表现内容、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式单一的特点,编辑工作也比较单一,而在融合出版领域,多种表现内容、多个媒介平台、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融合,促使编辑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具有前瞻性意识,不但要重视传统出版领域的关键要素,还要关注多种类型的产品形态,关注“互联网+出版”的运作机制,关注新的出版形式、销售渠道、竞争对手等,以适应新的行业挑战。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互联网阅读方式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编辑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互联网技术水平,培养前瞻性意识,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思维。比如编辑人员可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图片编辑能力、文字编辑能力,进而满足出版融合的要求,推动编辑工作更好地发展[2]。

  第三,编辑人员应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熟练掌握各种软件工具,朝一专多能型人才方向发展。出版融合使得营销信息推广的渠道增多,信息扩散速度加快,信息发布数量不断增多,进而导致一些信息很容易被吞没,没有达到传播效果。因此,编辑人员应在保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策划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比如编辑人员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进行市场调查和用户分析,将收集的数据信息归类整理,建立各类数据库。此外,编辑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办公软件,深入了解新媒体工具,熟练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熟悉产品设计、数媒开发、用户体验等相关内容,朝一专多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三、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工作变革的全新路径

  1.坚持“用户至上”,做好出版物的传播者、把关者

  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人员必须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树立以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出版理念,注重图书的出版内容,不断提高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力、专业敏感度以及专业素质,进而在目标读者和用户数据调研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打造产品,实现编辑工作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出版企业和编辑人员应共同努力。首先,在设定岗位时,出版企业应完善编辑分类体系,按照编辑人员的特长以及不同的专业领域细分编辑工作范围,确定编辑人员的工作内容。其次,出版企业应为编辑人员提供各种交流平台,建立相应的编辑学术研究奖励机制,定期举办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沙龙,并鼓励编辑人员参与学术讨论、发表学术书评和论文。再次,好的出版物离不开编辑人员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可以说,编辑人员担负着重要的内容把关责任。

  总的来说,在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人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编辑人员应做好出版物的把关者,积极地参与出版内容的生产,对出版物的内容进行评判、鉴别、加工,与作者进行良性互动并提出专业的建议,同时遵循严谨的出版程序,恪守严格的出版规范,保证出版的高品质,不断推出优秀出版物。其二,编辑人员应充分发挥优秀的审读能力以及对文稿修改把控的能力,关注作品的特点,通过严格的审读,对文字、语法、标点、封面等进行检查,规范出版格式。其三,在内容把握上,编辑人员应熟悉相关网站,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库,及时收集整理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资讯,收录相关的作者、作品、百科知识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平台高效、准确地调取有用的信息,精准把握图书的出版价值。其四,编辑人员应在“专”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在选题方向上给予作者中肯建议的能力,追求对研究领域的“博”,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建构有特色的学术研究体系。其五,编辑人员应通过读者反馈,及时调整图书产品的内容及印刷数量,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其六,编辑人员应加强对出版融合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参加相关出版会议、与专家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在出版领域的影响力,成为合格的文化传播者。

  2.深入开发出版产品,做好出版营销推广工作

  近年来,随着数据库的开发,出版产品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编辑应不断调整出版思路和工作方式,推出具有独到优势的出版产品,做好出版服务工作。首先,打造高质量的出版品牌。编辑人员要打造高质量的出版品牌,除了应提升对内容的把控能力,还应不断创新策划思路。出版最终的目的是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平台,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应积极参与出版品牌塑造工作,注重策划思路的拓展。其次,在出版活动中,编辑人员应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比如搜索产品、数据库等,将出版活动与出版物、市场等捆绑起来,不断扩大自身在出版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次,营销推广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图书需要准、快、广、深的多维营销推广,而编辑人员的营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市场竞争力。

  编辑人员的营销工作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在运作项目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应积极参与图书营销工作,利用自身对出版内容的把握,在作品内容建构、出版节奏控制等工作环节中贯彻营销观念,深入思考图书的市场定位,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比如在策划书稿之初,编辑应明确目标群体,了解读者喜欢的图书装帧、读者阅读购买习惯等信息,与图书销售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进而更好地规划图书策划和编辑工作。其二,编辑人员应充分发挥电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产品宣传作用,主动探索数字化营销模式,做好线上营销工作,比如与线上书店紧密合作,积极展示图书的卖点等。其三,编辑人员应通过线上直销或与书店合作营销的方式,将图书的出版信息直接传递给目标群体,不断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速度。其四,编辑人员可以利用社区、社团、公益组织开展读书会、读书月等活动,通过活动的长尾效应深挖图书市场,还可以组织学者参与图书销售宣传、讲座、沙龙等文化活动,开展按需出版业务,以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其五,为了实现纸质图书的产品升级,编辑人员应利用媒介融合的方式整合纸质图书内容,改变传统出版流程中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使读者成为媒介传播的参与者。总的来说,以用户为中心开展营销工作,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推动数字产品开发,还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效益[3]。

  3.推动传统编辑工作与新媒介融合,建立大编辑部运作机制

  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各大出版企业基本都开通了微博、微信账号,建立了官方网站。但这些举措与建立真正的融合媒体生产机制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出版企业必须推动传统编辑工作与新媒介融合,探索出版融合大编辑运作机制。

  媒介是出版工作的载体,对于出版融合来说,为了发挥媒介的整体性功能,就要使各种媒介更好地融合。其一,应鼓励优势内容领域从单一图书产品向多元化产品拓展,以前端编辑部门组织重构为基础,实现一次创意形成多种产品,比如图文课程、音视频课程等优势内容领域就可以采取这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编辑人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将生产流程“选题—图书—图书衍生品”调整为“选题—图书—多形态产品”,培养大选题观,改变产品的生产流程,在选题一开始就做好产品线的整体设计,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图书的衍生品。其二,出版企业应通过新媒体平台整合出版资源,以推动传统编辑工作与新兴出版媒介的融合发展,打造新型编辑出版格局,使编辑工作融入新媒体中,让知识和信息在不同载体之间自由传播,进而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知识共享进程。其三,出版业融合的首要任务是新技术、载体与平台的融合,目前这个任务目标已经初步实现,比如一些出版企业运用AR技术,使出版产品具有较强的沉浸感,还有一些教材出版企业运用二维码,使得传统教材中的案例更加鲜活。

  在新形势下,大编辑部是优化资源配置最好的方式。出版企业应重组编辑出版的工作流程,打破传统的组织架构,积极探索大编辑部运作机制。目前已经有不少出版企业通过大编辑部再造编辑出版流程,统筹不同出版载体和媒介形态,比如人民日报社打造的“中央厨房”就是典型案例,其已经实现了资源、平台、渠道、内容方面的有机统筹。

  参考文献

  [1]李长真,秦昌婉.融合出版视角下高校教材出版的创新发展[J].出版广角,2019(22):41-43.

  [2]胡建华,刘旺,陈燕.融媒体时代设计类图书出版创新与思考[J].出版广角,2019(19):31-33.

  [3]张立科.构建全媒体出版格局的发展策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11):27-30+6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