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时代主题出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浅析

2020-04-18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杨国祥:机构地区海南出版社

  【摘 要】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已成为出版领域的中坚力量,新时代主题出版在发展中不断呈现新的特点。文章在分析主题出版新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其时代性、文化性、教育性、群众性等新特点,并从高度、深度、广度、新度等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主题出版;内涵;特点;发展趋势

  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已成为出版领域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题出版在发展中不断呈现新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主题出版新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其时代性、文化性、教育性、群众性、融媒性等新特点,并从高度、深度、广度、新度、温度、融度等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主题出版的新内涵

  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主题出版做了明确界定。随着主题出版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认为,主题出版应该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内容可以进一步拓展。这一观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使得主题出版的内涵更加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化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重要论断为主题出版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养分,推动了主题出版的新发展,为主题出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主题出版的新特点

  1.时代性

  时代是永恒的主题,主题出版的主题就是时代的主题,反映的往往是时代最核心的课题或者时代最关注的课题。时代性是主题出版的重要属性,是主题出版物的灵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出版主题:以苏为鉴、捍卫新中国(1949—1956年),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1957—1965年),艰辛曲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1966—1976年),探索改革、多出好书(1977—1992年),坚持邓小平理论、深化改革(1993—2002年)。2003年,主题出版进入民族复兴、顶层设计、底层落地的新时期;2012年,“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成为主题出版战略;2013年,“中国梦”成为主题出版理论原点;2014年,“核心价值观”成为主题出版关键词;2015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成为出版主题;2016年,“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主题出版核心;2017年,“十九大”构建了主题出版新的思想体系。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大批立意高远、思想丰富、权威前瞻、质量上乘、高度体现时代感的主题出版物以多种版本推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文化性

  文化性是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主题出版物价值的关键,也是决定主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升文化性是新时代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关于做好2017年主题出版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优秀主题出版物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位、接地气,要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新时代,主题出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出版,其专业门槛越来越高。主题出版应以学术为根基,主题宏大、内容丰富,要体现思想性。专业化是文化性的基础,因此主题出版首先应是专业出版,坚持专业化开发,用专业化丰富、强化政治性。其次,新时代主题出版不应局限于对政策文件的浅层解读和对历史史实的简单整理,而应更加注重学术价值,坚持时效性、学术性、传承性并重,为主题出版注入更多的理论含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再次,主题出版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践行工匠精神,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原则,打造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催人奋进的精品力作。

  3.教育性

  新时代,信息供给的多样化和便利化、读者对象的复杂化、主题出版的重复化和套路化等社会形势,不断消解知识权威,因此提升主题出版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主题出版是记录历史、宣传真理、资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主题出版应成为引导意义建构的教育活动,帮助读者实现认同。主题出版在价值上要贯穿主题导向和认知动机,在内容上要从传播知识转向传播故事,在形式上要从灌输说教转向启发探究,只有进一步提升主题出版的教育功能,才能增强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如东方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靠谱》一书,用走心、妥帖且青春的表达方式讲述马克思的一生及其思想精髓,展现了真实、立体、鲜活的马克思,让年轻读者穿越时空,与一个有血有肉、与青年心灵无比契合的马克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4.群众性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急需好的主题出版物予以表达。当前,主题出版正在改变以往惯用的宏大叙事模式,力求以平等的群众视角弘扬时代精神,以贴近个人的、生动的小切入点叙说中国故事,如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快递小哥以及大国工匠、扶贫先锋等,都成为主题出版追寻的好素材。这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方式,让主题出版从云端走向生活。

  主题出版在注重内容思想性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大众化、通俗化表达,呈现纸质图书、数字读物、影视作品等多元化出版形态,促进了与读者之间及时、有效的互动,增加了亲和力,获得了读者认同。例如,商务印书馆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热播的同时推出同名图书,随后又推出同名连环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融媒性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媒生态,推动出版进入全媒体时代,听书、读图、阅屏成为人们学习求知的主要方式,舆论的主阵地和受众学习场景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一论断为传统出版行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注意力奇缺的时代,借助新媒体技术提升读者体验感是主题出版不断追求的目标,融媒化发展是主题出版的大势所趋。主题出版要具有抢占先机的意识,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主题出版不仅要从单向传播转变双向传播,还要通过数字化打破地域、文化界限,实现一体化传播。如融媒城市主题出版物《遇见无锡》,糅合了文字、美图、云端音视频等众多元素,从技艺、文化、历史和影像维度呈现历史文化名城无锡七十载追梦征程的光辉片段,实现了广播电视与新闻出版的跨界融合。

  6.国际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世界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意识形态被逐渐打破,各国越来越成为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整体,共同面临如何谋发展、促进步等问题。中国的成功之路和治理模式与西方世界迥然不同,许多国家渴望找到中国成功的答案并从中获得启示。主题出版不仅彰显中国自信,还具有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作用。因此,主题出版要在国际出版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一大批介绍中国发展,解读中国成就,回应国际关注,阐释中国立场的图书正在“走出去”。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波兰对话学术出版社和法国印象文库出版社合建“中国主题编辑部”,五洲传播出版社与墨西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合建“中国图书编辑部”……中国图书“走出去”阵营日益多元化,构筑立体化国际出版体系成为主题出版的趋势。

  三、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

  1.高度

  新时代,主题出版要高度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有力的思想武器,积极开拓来自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国优秀文化的重大命题,以及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社会重大事件和先进人物等素材。

  由于国家管理层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主题出版已经从以出版业自下而上报批选题为主的基层探索,逐渐强化为以国家管理层自上而下总体策划为核心的顶层设计。中宣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都下发文件确立当年主题出版的核心关键词,对年度主题出版做全面要求和周密部署,并通过奖励机制的倾斜和资金支持来激励出版单位做好主题出版。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主题出版迎来了一个要求更高、做精做强、做大影响力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2017年总发行量接近6000万册,创造了当年单册图书发行的最高纪录。

  2.深度

  主题出版是“精品出版、精准出版、精细出版”,要求学术上、思想上严谨、规范,富含理论精华,出版单位只有结合自身实际,精耕细作,深挖选题,才能打造更多的精品读物。新时代主题出版一要发挥资源优势,提升选题内涵,拓宽选题范围,以点带面、立体开发,努力形成复合出版新格局。二要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只有作者队伍权威、优质,才能保证主题出版物的高质量。如人民出版社约请时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何毅亭撰写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行量超过百万册,广受读者好评;邀请著名南海问题专家李国撰写的《中国三沙市》,第一时间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三沙市的情况,收到较好的社会反响。

  3.广度

  一是选题方向广,涵盖各个时代的丰富主题,既有党史、国史、军史及重大节庆等传统题材,也有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战略等各领域的选题。内容创作接地气,贴近读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拥有更广泛的读者对象。

  二是出版主体广泛,不再局限于党政类出版社,所有出版社均积极参与,使主题出版成为各出版社的重大工程甚至“一把手工程”,共同推动了主题出版的快速发展。

  随着主题出版“走出去”及部分图书畅销,版权输出旺盛,出版机构海外分社兴起,读者群体由国内市场向覆盖全球转变,主题出版跨文化交流的广度进一步加强,主题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此外,主题出版常常采用多渠道、长时段的传播模式来强化品牌形象,综合运用新书发布会、出版研讨会、专家评论等多种手段进行高强度、大范围的预热。这种对传播效果的不懈追求,有助于实现主题出版物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新度

  一是内容策划创新,注重提高主题出版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如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和《习近平讲故事》,分别从典故和故事切入对现实主义进行解读,通过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通俗读本,深受好评。

  二是营销手段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受众精准度。大数据可通过算法向特定用户推送所需要的内容,人工智能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语言表达习惯生产个性化内容,智能偏好分析系统能为出版社的内容开发和平台运营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媒体融合创新,形成全媒体出版的合围格局。例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政府工作报告》,利用二维码技术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第一部时政视频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微观西藏》,采用读者熟悉和喜爱的微博体创新内容表达,提升了主题出版物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温度

  一是内容有温度,贴近读者,以温暖人心的图片和文字感动读者,引发共鸣。例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紧贴群众生活,捕捉时代闪光点,激发新时代正能量,为读者提供精神养分,真正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

  二是形式有温度,不仅有传统形态的普及读本、资料汇编、理论专著等,还出现了小说、散文、传记、漫画、对话录、纪录片、动漫等创新品种。主题出版不再是纯文字书一统天下,插图本、图说本、漫画本等层出不穷。图书设计也不再单一,越来越注重美感,从封面到版式力求全方位吸引读者。例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改革开放元勋画传丛书》,每本三五万字,300余幅图片,读者花五六个小时就能读完,深受读者好评。可见,主题出版越来越重视研究传播规律,注重传播技巧,贴近读者心灵,多渠道接近读者、方便读者。

  6.融度

  一是出版社与行业“双融合”,整合行业优势,联合共赢。例如,人民出版社联合地方人民出版社,2011年成功策划出版《辛亥革命全景录》丛书,2015年成功策划出版《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丛书,2018年成功策划出版《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丛书。这几套丛书为全国人民出版社进行主题出版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新技术融合,即开展跨社和跨广播、电视、电影乃至互联网出版,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和多媒体传播发散效应,利用曲面投影、全息投影、AR、V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顺应新媒体传播互动化、可视化、社交化的趋势,增强主题出版的影响面和传播力。例如,红岩联线数字博物馆、人民出版社的《图解政府工作报告(2016)》视频图文版、“党员小书包”APP和“迎接十九大学习经典著作U盘书”系列电子出版物等,几乎覆盖了数字内容传播的所有形式,为主题出版传播正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思佳,陈前进,吴月淋.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8(4).

  [2]韩建民,熊小明.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八大转变[J].出版广角,2018(3).

  [3]崔波.政治、技术、社会维度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主题出版[J].编辑之友,2019(9).

  [4]杨迎会.论新时代主题出版的政治性、文化性和时代性[J].中国出版,2018(17).

  [5]李建红.2013—2017年主题出版的选题特点、矛盾及对策[J].出版科学,2018(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