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主题出版的回顾与展望

2020-04-18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武丛伟:机构地区人民出版社

  【摘 要】近年来,主题出版日益成为出版行业的热词。文章梳理了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并探索了近年来主题出版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力图探究主题出版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主题出版;发展历程;内涵与外延;未来走向

  近年来,主题出版图书市场占比逐年提高,成为图书市场的一大增长点。对很多从业者而言,可谓“无主题,不出版”。本文从主题出版的内涵与外延切入,探索其发展进程以及未来走向。

  一、主题出版所经历的历史进程

  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启主题出版工程,并对主题出版做出明确定义:“主题出版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节庆日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

  在主题出版工程实施之前,相关图书的出版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例如,以人民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机构就曾推出不少围绕某类主题的图书,但这只是出版机构的自发行为,并未引起整个出版行业的重视。主题出版工程的实施,从国家层面对出版机构的生产进行方向性引导,为出版行业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提供了指南。

  主题出版工程自实施之日起,到2019年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根据其数量、涵盖的内容可将主题出版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初始期(2003—2006年)

  2003—2006年,我国主题出版选题数量从400余种增加至700余种,选题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了配合党和国家工作,落实当时指导思想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选题,代表作品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等图书,充分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二是继续深入探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相关选题,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毛泽东文集》(精装版)、“邓小平书系”等。三是关于近现代发展重大节点的选题,如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代表作品有《毛泽东传(1949—1976)》《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邓小平在上海》等。四是与中国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重大理论选题,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研究西部大开发的图书,如《西部大开发与地区协调发展》等。

  2.快速发展期(2007—2012年)

  2007—2012年是我国主题出版的快速发展期。一方面,这一时期我国重大事件、重大热点不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十七大召开、北京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等。同时,我国还经历了汶川地震等特大突发事件,这些都为主题出版提供了充足的题材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出版机构更加自觉地贯彻中央精神,积极完成主题出版工作。2012年底,主题出版图书数量已达到2000多种,选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关于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一系列重大活动。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多家出版社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的“献礼书”,如《社会主义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辉煌六十年》《复兴之路》等。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继续探索。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与中国人民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出版界与时俱进,既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又占据理论的制高点不断推陈出新,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译本,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18讲》等普及类图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三是对我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探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面临相当多的问题:如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继续深入推动改革开放……针对这些问题,出版机构推出了系列图书,如《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当前社会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难点解析”丛书、《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中国精神读本》等。

  四是致力于国民文化素养提升的图书。这类图书主要针对青少年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如“青少年人文与科学素养丛书”“当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丛书”等。

  3.深入发展期(2013—2017年)

  2013—2017年,主题出版进入深入发展期。据中国版本图书馆CIP中心统计,从2013年到2017年,主题出版选题数量每年维持在2000余种。相较前两个阶段,这一时期主题出版的增长速度趋于稳定,主题出版图书的范围大大扩展,内容也更加深入和丰富。

  这一时期主题出版的选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针对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选题,包括读本、讲话和解读习近平思想的理论读物,如《之江新语》《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等。

  二是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题。如脱胎于北大名师大讲堂的《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讲》,由厉以宁、楼宇烈、李伯谦、钱乘旦、韩毓海、孙熙国等12位知名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起源和流变,引导读者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人生第一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则是针对中小学生推出的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央精神,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推出了不同层次的读本,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关于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的选题。如由外交部、教育部、财政部等27个权威部门撰写完成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新成就》一书,以准确的数据、生动的说理,全面解读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条战线上取得的成就。

  四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时间节点的选题。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等图书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以纪念战争中的死难者,教育人民勿忘国耻、珍惜和平;“讲述西藏”丛书梳理了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018年至今,主题出版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主题出版的传播效果持续增强,突出表现为主题出版图书的单品印数不断增加。2018年全国出版的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类图书将近2500万册,共有7种主题出版图书进入年度印数前十。列入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为27.8万册,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年度印数超过3200万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超过600万册,《新时代面对面》超过980万册。可见,主题出版在出版领域的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年已经成为出版产业增长的拉动引擎。

  二、主题出版的内涵与外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主题出版图书呈现更加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在此情形下,过去对主题出版的定义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概括其新形式和新样态。因此,有必要对主题出版的内涵与外延做新的探究。

  主题出版图书的特殊性体现为政府做顶层设计,出版单位策划出版。图书出版过程既包括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过程,又包括自下而上的出版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策划的过程。政府对图书生产的引导作用,集中体现于中宣部及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下发文件对当年主题出版关键词的确定。

  以2012年为节点,前一阶段主题出版的关键词集中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如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2003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4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2005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2006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7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及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等。这固然与期间大事件的密集有一定关系,但政府相关部门对历史的重视也是主题出版关键词确立的根本原因。

  自2012年起,主题出版的关键词与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逐步侧重于对党的大政方针的宣传与解读,从此后几年的关键词可以明显看出这一转变: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迎接党的十九大、总结“砥砺奋进的五年”等。从关键词的转变可以看出,主题出版的内涵依然包括纪念历史节点的内容,但更侧重于关注现实问题,解读当前政策,反映中国近年来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主题出版既有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作用,也肩负着文以载道的使命,承担着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新时代中国声音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重要论断为主题出版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新鲜的思想养分。

  2019年4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发布的《主题出版发展学术报告(2019)》显示,主题出版不仅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节庆日进行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还应涵盖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报告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科技文化类、国家意志类等的出版活动也纳入主题出版范畴,并提出虽然文学作品、学术专著等在传统意义上并不属于主题出版,但当其被赋予党和国家的意志,反映时代需求时,也就具有了主题出版的属性。这一定义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为出版机构的出版策划实践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和学理参考。

  出版机构在自下而上组织生产主题出版图书过程中,自身的主动性也日益增强。在出版实践中,不少出版单位亦意识到做主题出版不仅要“有长镜头”——关注大的历史事件、政策理论等,也要有“小切口”——从普通人、小事切入,以小见大;既要“接天线”——具有理论高度,又要“接地气”——具有现实意义;既要“有意义”——关注社会效益,又要“有意思”——通过提高图书的可读性实现经济效益。因此,不少出版社将传统意义上非主题出版的内容纳入主题出版,如三联书店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御窑千年》、2015年出版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出版的《中国诗词大会》等图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出版图书,但因其形式丰富多样,文风浅显活泼,内容与现实结合紧密,极大满足了社会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其传播效果甚至比其他主题出版图书更好。

  三、主题出版的未来走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也是主题出版未来发展探索的核心指导思想。主题出版因承担特殊的使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给人“板起面孔教训人”的刻板印象。但随着出版行业对主题出版认识的逐渐深入,主题出版的内容、形式活泼多样起来,未来几大趋势将引领主题出版的走向。

  1.接地气的内容与年轻化的形式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广大人民群众阅读热情不断高涨,家国情怀、传统美德、理想信念、政策解读等不仅是广大读者的阅读诉求,也是广义上的主题出版应具备的内容。为适应广大读者需求,主题出版不仅要有“高大上”的内容,还要有“想读者之所想”的接地气的内容。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90后、00后逐渐走上舞台成为阅读主体,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群体,主题出版需要在形式上更活泼有趣。如近几年涌现的《马克思靠谱》、“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主题出版图书,就成功做到“有品”“有趣”“有料”,受到广大年轻读者的好评。

  2.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形式不断融合,图书出版从原初的单一纸质书形态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如罗辑思维推出的“得到”APP,以知识服务付费的形式精准捕捉用户需求,直击用户痛点。主题出版领域亦有不少从业者做出了有益尝试,如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党员小书包”APP,安装方便、界面友好,能够满足用户利用碎片时间有效学习理论的需求;中宣部主导开发的“学习强国”APP,汇集海量图文、视频、音频,具有数据库、思想文化平台、信息平台多种功能,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等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可以想见,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与主题出版相关的内容将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

  3.主题出版将不断“走出去”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出版业积极践行“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要求,在内容生产、海外传播等方面加大投入,取得了巨大成绩。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领域从过去以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2018年,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10873项,图书版权输出数量持续增长。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被译为多种语言出版,在海外引起巨大反响。可以想见,未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加大,讲述中国故事、富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出版将不断“走出去”,在国内外产生持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建民,熊小明,李婷.主题出版发展新动向:创新模式把握规律引领转型[J].中国出版,2019(15).

  [2]孙玮.传播中国声音:谈学术与主题出版的“走出去”路径[J].出版广角,2016(1).

  [3]范军.主题出版的“意义”与“意思”[J].出版科学,2017(3).

  [4]范红.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5]周伟.“一带一路”倡议下主题出版“走出去”初探[J].出版广角,2018(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