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戚德祥:机构地区浙江工商大学
【摘 要】随着走出去图书数量增多,尤其数字出版产品的迅速增加,中国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保护已成为摆在出版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出版企业应积极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图书境外版权风险防范机制和版权保护策略,创新图书境外版权保护的思路,从被动维权向主动防范转变,从单方保护向多方协同保护转变,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进行图书境外版权保护。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境外版权保护;策略
图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跨国文化交流的基础。为促进中国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2014年12月,国家启动实施了“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涉及汉语教材推广、重点图书展会、数字出版产品、国际营销渠道、人才培养项目、出版本土化、国际合作出版等七大类别项目。截至2018年,“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已资助1200多种优秀图书多语种、小语种翻译出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输出与出版物实物出口数量有显著提升,把中国图书走出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济和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图书版权的认识和保护也大不相同。随着中国图书走出去产品数量增多,尤其数字出版产品在走出去出版物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国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保护将会变成一个挑战性的话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出版业应高度重视境外版权保护,未雨绸缪,做好防范。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图书境外版权保护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图书境外版权保护的相应策略。
一、“一带一路”主题图书走出去现状
自“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出版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出版合作项目,推出了一批外向型精品主题图书,版权输出与出版物实物出口数量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375家出版单位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出版连年增长,5年来累计出版“一带一路”主题图书2814种。尤其近两年增幅很大,2016年出版“一带一路”主题图书700种,2017年增长到1100种,比2016年增长超过50%。我国出版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贸易数量也在持续增长,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版权贸易协议3808项,2018年增加到7100余项。[1]2018年,我国出版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版权输出数量已占全国版权输出总数的55%。很明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图书推广已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点。同时,中国图书走出去产品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的出版物形式日益丰富,从过去单一的纸质图书拓展到音像产品、电子书、有声书等多种媒体出版产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版权保护意识差别较大,版权侵权执法水平不一,由此造成了我国图书在境外被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曾在东南亚某一国家的著名培训机构参观时发现,该培训机构使用的教材竟是复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汉语教材,在另一个东南亚国家也发现了汉语教材被盗版的现象。除了汉语教材在境外被侵权盗版现象较为严重外,随着数字产品走出去数量的增多,我国出版的数字产品在境外被侵权使用现象也较为严重。如一些音像产品、电子书被复制或破解,境外有些公司未经我国出版企业授权就扫描制作电子图书进行销售等。对于出现的这些境外侵权盗版现象,我国出版企业大都未采取主动措施维权,一方面是因为跨国维权很难,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未必能够成功;另一方面认为自己企业输出到境外的图书数量不多,也不影响国内市场,因而不重视境外版权的管理与保护。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曾多次呼吁出版业要重视海外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他指出,文化走出去,在海外也要高举保护知识产权的大旗,维护我们的优秀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必须把版权资源创造、版权运营、版权管理和版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为了做好图书境外版权保护,我国出版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除了要解决出版内容、资本运作、经营销售等问题,还应了解相关国家加入国际公约和版权保护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版权保护状况
版权保护制度赋予图书、音乐、电影等信息产品以排他性,保护人类智力成果创造者的财产权与人身权不受侵害。[2]版权保护制度以保护知识产品产权的方式,促进了知识产品有序而广泛地传播,进而推动了知识产品生产、科技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国际版权公约主要有:《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迄今为止除《罗马公约》外,我国已经加入上述的其他国际条约,此外还与一些国家就版权保护签订了双边或多边协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保护制度总体来说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大多数国家加入了上述前四个条约。尽管按照这些国际版权条约,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版权法规,明确了相应的版权侵权处罚条例,但由于“一带一路”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有欠缺,导致各个国家的版权保护环境大不相同,版权侵权执法水平也不同。
东盟十二国由于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在知识产权制度构建上也存在着差异。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也是亚洲国家中知识产权管理最为规范的国家,也是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越南过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差,在加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后越南政府开始采取严厉措施,加强了对侵权盗版的打击,版权保护取得了很大进步。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还未开始执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相关条款。印度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条约紧密接轨,知识产权保护较好。俄罗斯与中东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加入知识产权国际公约较早,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知识产权制度相对完善,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普遍较严,对侵权盗版行为打击力度很大。中亚五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版权保护机制不完善,对版权侵权执法力度普遍不高。因此,我国出版企业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出版合作时,要考虑其版权保护制度状况和版权保护的实际水平,采取相应的合作方式与版权保护措施。
三、中国图书境外版权保护策略
版权作为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护图书境外版权就是保护出版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出版企业在推动图书走出去的同时,应强化版权保护意识,重视图书境外版权保护,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早制定相应的版权保护策略。为了减少跨境维权的难度,出版企业可以转变图书境外版权保护思路,从被动维权向主动防范转变,从单方保护向多方协同保护转变,把境外版权保护作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一种途径,作为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推动器。基于这种思路,中国图书境外版权保护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以版权输出促进版权保护
基于多年图书走出去实践,版权输出是图书境外版权保护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外国出版机构需要对引进版图书进行改编出版、经营与管理,从而获得相应的收益。版权引进方从自身利益考虑,必然会承担起版权保护的责任,加强对引进版图书的监管和对侵权盗版的打击,这就使得图书版权在引进国有了监护人,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强对输出版权的管理,对版权贸易和版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出版企业来说,版权输出不仅要取得社会效益,还要取得经济效益,因此,出版企业在积极推动版权输出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输出版权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回收版税。出版企业可以通过创建版权管理平台,加强对版权贸易的管理。应用版权管理平台,出版企业可以掌控版权输出的相关信息,如版权输出种类、数量、形式、期限及引进版权的国外出版机构情况;可以根据输出版权产品在国外的运营情况、收入信息,对输出版权的出版状况、版税缴纳、外版样书等情况进行监督;可以从内容形态、权利状况、资产状况、运营情况等层面对版权资产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完整的统计分析结果,挖掘版权信息情报用于指导走出去工作;可以对版权输出情况进行实时披露和追踪,使版权管理更加规范、透明,方便作者和相关部门查询及版权预警分析。加强输出版权的管理,不仅能够抑制一些国家的侵权行为,而且有利于开拓图书市场领域,增加版税收入。
2.通过国际合作共同防范侵权盗版
出版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利用外方的编辑、出版、宣传、发行渠道等优势,联合开展图书产品的市场营销,扩大图书在输入国的影响力,打造品牌产品。同时,本着“合作双赢,利益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中外双方的版权保护积极性,共同抑制侵权盗版。对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较好的国际汉语教材,出版企业可以采取与当地著名培训机构合作出版汉语培训教材的办法,促进发展,抑制侵权。此外出版企业还应尽可能选择外国当地的作者,在实现图书本土化的同时,作者还会协助出版企业进行版权保护。
3.控制成本,合理定价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经济不发达,国民购买力较低。对于实物出口到东南亚、中亚等国家的图书,出版企业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转口贸易到达国外需要给经销商留出利益空间等因素,控制图书生产成本,合理定价。使图书价格能为当地大多数读者所接受并且保持销售渠道畅通,这样就会减少因图书价格过高而被侵权盗版。另外,对于版权输出的图书产品,在与引进版权的国外出版机构签订版权合作协议时,也要考虑输入国经济状况,合理确定版税比例,这样版权引进方可按当地图书市场价格定价,也会在营销推广的同时主动做好版权保护。
4.提供增值服务,鼓励使用正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对汉语教材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原版汉语教材主要以实物出口形式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汉语教材出版企业一方面可以为使用原版汉语教材的海外汉语教师提供完整的教材信息和使用方案,如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视听资源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汉语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与海外汉语教师、学习者网上互动交流。通过这些措施,为使用正版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支持和增值服务,鼓励他们使用正版汉语教材,减少汉语教材被侵权盗版的现象。
5.采用先进数字保护技术防范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电子、音像等多媒体出版产品需求的增大,出版企业数字版权输出和数字化产品贸易在不断增加,数字出版产品版权保护则应成为出版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数字出版产品的境外版权保护,一方面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对产品进行技术性处理,实施有效保护,防止数字内容被盗版或非法使用。另一方面,对于实物出口的图书产品,可以将电子、音像等数字化产品与纸质图书融合出版,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出版企业在策划此类选题时就要充分考虑到版权保护,把媒体融合出版产品一起推出,最大限度防止侵权盗版。
6.借助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单个出版企业应对图书境外版权保护,势单力薄。出版企业可以借助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为境外版权保护提供有效的服务,如帮助企业搜集侵权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培训服务以及海外维权代理等。出版企业还可以与境外相关企业就共同利益进行协商,联合维权。同时,行业协会还可以在协同技术创新、形成版权保护联盟、提升出版企业版权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作用。此外,出版企业可以利用与海外机构或个人合作而形成的关系网,了解输出版权图书在当地的销售情况和版权保护情况,及时获取侵权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维权措施。
7.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制度和版权保护状况研究,根据不同国家版权保护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版权保护知识培训,为出版企业提供版权保护指导,与出版企业共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一方面,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保护状况,建立中国图书境外版权维权援助专门机构,为出版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侵权调查等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版权合作,促进相互间的战略协同、法律协调和政策对接,建立版权保护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和公平合理的版权规则,强化版权保护,共同打击侵犯版权犯罪,构建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8.加强版权保护专门人才的培养
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出版行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采取长线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版权理论与版权贸易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出版管理部门、出版企业和出版行业协会相关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做好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出版企业也要把版权保护专门人才培养纳入企业人才培养规划,培养、储备一批既懂法律又懂外语,既熟悉企业经营战略,又擅长版权贸易的专门人才,以备将来在企业的实践工作中发挥作用。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版权是出版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既给中国图书走出去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中国图书境外版权保护带来挑战。从政府层面,要积极推进有利于图书境外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机构设立、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计划的实施,提升国家版权保护的水平;从出版企业层面,除了提高境外版权保护意识、重视技术创新、品牌经营和积极应对版权纠纷,还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特点境外版权风险防范机制和版权保护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尽可能降低图书被侵权的风险。
注释:
[1]2814种“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涉及23种语言[EB/OL].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9-07/31/c_1210222502.htm
[2]丁汉青.有关版权保护制度的几点思考[J].新闻战线,2018(5)
参考文献:
[1]柳斌杰.共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机制,让出版走出去“走深走实”——在中国出版业“一带一路”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54754
[2]赵依雪.“一带一路”出版市场:传统出版势头良好数字出版更受欢迎[EB/OL].http://kuaibao.qq.com/s/20190906A0HS7M00?refer=spider
[3]“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概况[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6-08-24
[4]周晓慧.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创新[J].出版广角,2017(19)
[5]李菊丹.论“一带一路”国家版权制度的国际化与版权保护的地域性[J].科技与出版,2016(10)
[6]张长立,高煜雄,曹惠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