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视域下加强“三审责任制”的实践思考

2020-04-17 来源:《中国出版》
  【作 者】张洋: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 要】出版企业更多谋划优质项目带动引领产品研发是优化图书结构的良好开端,顺利实施,确保项目高质量落地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应有举措。"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总原则对出版企业贯彻落实"三审责任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编辑要增强阵地意识,严格审读稿件的思想性、政治性;提高专业能力,准确审读稿件的科学性、学术性;遵循规范标准,重视审读稿件的语言文字、逻辑体系。出版企业要加强出版管理,切实发挥"三审责任制"功效。

  【关键词】社会效益;三审责任制;审读;出版管理

  “三审责任制”“是图书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通过审稿和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来发现和解决书稿中存在的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艺术性以及知识性问题,从而保证和提高书稿的质量。”[1]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证明“三审责任制”是合乎编辑出版规律的基本制度,是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行之有效手段。《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把“三审责任制”规范化、制度化,推动了出版企业管理者重视编辑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图书出版管理制度;促进了编辑岗位从业者尊重出版规律,认真执行“三审责任制”。在图书出版事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三审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为提高出版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书出版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3]这些《意见》精神都对出版企业进一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可以说,遵循“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原则已经是出版企业自上而下的共识,多数出版企业为此制定了推动全员参与谋划突出社会效益图书的制度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编辑谋划突出社会效益图书的热情和活力。经过多年深耕细作,图书出版在主题出版、重点项目、精品学术著作、国家奖项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出现繁荣局面。出版企业更多谋划优质项目带动引领选题策划是优化图书结构的良好开端,顺利实施,确保项目高质量落地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应有举措。

  纵观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出版企业面临稿件规模大、专业性强、难度高、时间紧等困难,加上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的新要求,部分编辑的职业重心发生了偏移,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策划项目、编辑加工、图书营销工作上,对编辑的核心工作——审读稿件,有所弱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执行“三审责任制”有打折扣、做变通现象存在,这对出版质量造成严重隐患,必须引起出版企业管理者和编辑从业者高度重视。“在媒体走向深度融合和数字技术深度介入编辑活动的当下”“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其基本功能始终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加工和优化稿件,使之成为出版物。”[4]因此,符合编辑活动规律的“三审责任制”不能削弱,“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总原则对出版企业贯彻落实“三审责任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责任编辑经过选题策划论证、组织稿件,接到稿件后就是初审。审读稿件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是否符合出版要求,内容知识是否科学准确,学术水平处于何种程度,表达是否准确流畅、符合语言规范,逻辑体系是否清晰合理,等等。复审和终审要对这些内容以及前一环节审读意见作出评价。本文围绕出版企业遵循“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旨在对进一步落实“三审责任制”,发挥审读功效,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有所思考。

  一、增强阵地意识严格审读稿件的思想性、政治性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编辑在取得职业资格、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中认识得到强化提高,把审读书稿的思想性、政治性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检视问题,审读效果总体较好,在三审环节基本堵住可能出现问题的漏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5]我们要把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运用到出版的各个环节。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各级审读对思想性、政治性审读效果不尽如人意:有对意识形态问题把握不准,产生迟疑犹豫的现象;有对比较隐晦的思想问题漏过的情况;还有把“小问题”有意留待编校时解决的问题。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编辑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运用不自如,表现在审读时对问题拿不准、犹豫不决,甚至难以发现问题;对意识形态领域新思潮、新动态不掌握、不清楚,放过了有不当表述的内容;为了提高审读效率,把自认为的“小问题”推到编校环节处理,未能在审读阶段作出客观评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6]在审读工作中编辑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做好出版阵地的把关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不缺位、不失位,否则就是失职。编辑仅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的热情和决心还远远不够,必须具有履行职责的能力。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思潮的了解掌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这些是编辑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了过硬的本领,编辑才能在履行审读职责时对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格调品位作出正确的评价。

  二、提高专业能力准确审读稿件的科学性、学术性

  国家在出版导向上鼓励原创性、思想性、学术性较强的,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出版价值的作品出版。这为审读书稿的知识内容提出了指导原则。审读就要在这些方面给予正确判断评价,防止低质伪劣图书出版,推动高质量图书出版,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在以往编辑审读中,有些审读意见未能体现出学科专业性,评价简单重复,内容简介式、空洞套话式、编辑过程陈述式,缺少编辑的深入理解,难于作出有价值的判断。这反映出很多编辑迫于出版任务指标的压力,把主要精力用于找项目、联络交往等事务性工作,忽视了专业理论的巩固提高,学科专业水平不高,专业功底不扎实;对相关专业的前沿动态、学术进展关注不够;可信赖、可交流的专家学者资源匮乏,停留在个人理解层面,主观地作出评价结论。

  编辑审读意见是对书稿学术水平的客观反映,是决定书稿能否出版的重要因素,更是出版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审读意见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图书内容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为此,编辑必须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提高有关专业的理论水平;掌握学科专业的发展脉络,创造条件参与专业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清晰学科前沿动态和专业特色;收集归纳相关专业图书出版动态。有了这些专业信息积累做基础,才能认清书稿的理论创新点和编写特色,评价结论才会客观真实,具有参考价值。编辑不可能多学科样样精通,善于听取借鉴专家学者意见是弥补自己专业短板、为审读判断提供佐证的有效手段。编辑应主动走出去,广泛联络、聚集起可依靠的专家审读资源,这对提高审读质量和信心会起到积极作用。

  三、遵循规范标准重视审读稿件的语言文字、逻辑体系

  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流畅,逻辑体系完整、清晰、合理是对书稿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出版质量的重要指标。编辑审读时对语言表达方面给予极大关注,为从源头上保证出版质量付出智慧和努力。但也有编辑在这方面存在把关不严,掉以轻心的现象,偏重于政治方向、科学知识的审读,弱化了对语言表达和逻辑体系的评价。有的书稿存在明显的整体语言表达粗糙、口语化严重、逻辑关系不清、体系缺失等问题,审读时给予勉强通过,给后期出版加工环节造成严重困难和质量隐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的是编辑语言文字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能对书稿文字表达、逻辑体系作出有效判断,不具备履行审读职责的能力;还有的是编辑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有急于推动此类书稿出版的意愿,干扰了审读质量标准,把书稿的语言文字质量放在从属地位,认为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后期编辑加工得到解决、提高,不会影响出版质量。

  编辑要重视对语言表达和逻辑体系的审读,应对书稿作出全面的评价,不能偏废任何一面,“既要对出版物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大方向’严格把关,又不能忽视‘小角落’里的字词、标点符号等错漏。”[7]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是编辑职业基本功,是审读时作出正确判断的基本素养。书稿中个别段落、句子、词语问题可以在后期编辑加工中得到解决,而通篇的问题则反映出作者的能力水平、稿件整体质量、写作态度,不是靠编辑后期加工能全面解决的。存在整体质量问题的稿件进入编辑加工环节会耗费较大的出版成本、较长的出版工期,更重要的是可能为出版质量埋下隐患。研究表明,造成质量事故的很多问题出现在稿件的源头,加之各环节解决不到位,层层疏漏,直至出现质量事故。编辑不能受各种利益因素干扰,应严格坚持审读原则,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稿件不能放行。

  四、加强出版管理切实发挥“三审责任制”功效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行业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编辑基本能够做到持证上岗、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职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进入新时代,国家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出版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竞争也日趋激烈。出版企业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供给侧改革,探索出版规模化、专业化和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个过程中,编辑人才短缺的境况日益突出,大量年轻编辑加入出版行业。“新时期的编辑特别是90后编辑群体,几乎是伴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同步成长起来的,对新的媒介生态适应度极高,接受、学习、运用新技术、新思维的能力很强,是未来编辑行业的栋梁,但又处在编辑生涯的初级阶段,需要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离不开老一辈编辑的悉心教导,离不开传统编辑文化的熏陶和历练。”[8]年轻编辑达到胜任编辑岗位要求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阶段审读中不同程度出现了无编辑资质上岗、未参加岗位培训上岗、以编校加工代替审读、审读专业不符、审读未能达到阅读量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出版企业为了扩充业务规模,补充入职的新编辑增多,符合上岗资质的编辑不足,出版产业规模扩大与编辑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有编辑混淆审读岗位职责,把非常规操作方式当作常态;还有编辑执行审读制度打折扣、做变通,管理者执行审读制度不严格、不充分,从而造成对国家有关出版管理规定执行不到位、不严肃的现象发生。

  《意见》强调“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9]这是出版企业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的行动指南。遵循《意见》精神,出版企业在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上要舍得投入,耐得住寂寞,有计划、规范化地进行新编辑岗前培训和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在编辑使用上,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极易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出版管理者要切实担负起落实“三审责任制”的主体责任,围绕管理规定制订实施细则,由专人监督执行,防止受到各类因素干扰。编辑更应认识到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坚持持证上岗是出版行业管理对编辑能力的基本要求,要积极主动提高编辑业务水平,按规定取得编辑职业资格证书,才能继续从事编辑岗位工作。编辑要正确执行审读规范和流程,区分审读和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两个主要环节,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审读是对稿件整体质量的评价并提出如何处理书稿的意见,编辑带着对书稿整体思考和判断,必然有益于后期编辑加工效果和效率;编辑加工是在书稿达到出版质量的前提下,对书稿的进一步完善,提高质量、符合规范的工作。将二者混淆,使不确定能否出版的书稿进入编辑加工生产流程,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编辑工作效率,增加劳动成本,埋下质量隐患。随着出版规模的快速发展,外请有资质的编辑协助编校加工稿件已是较普遍现象,这对缓解繁重出版任务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出版企业必须严格行使“三审一通读”的权利和责任,在这方面失位即是失职,决不能放弃出版人的职责。

  2019年1月试行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从图书出版质量、文化和社会影响、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评价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其中出版质量权重占50%,可见出版质量在社会效益评价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严格落实“三审责任制”能从源头阻止低质量稿件进入出版环节,从而为做好做优社会效益评价的其他方面奠定基础,从根本上保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得到健康实施。

  参考文献:

  [1]侯明.三审制的困境和出路[J].编辑学刊,2008(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15/c1001-27583682.html

  [3][9]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1114/c1024-30401205.html

  [4][7][8]周国清,陈暖.论编辑理想与理想编辑——基于新时期编辑人才素养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9(6)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19

  [6]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9.html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