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出版与传播路径探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例

2020-04-17 来源:《中国出版》
  【作 者】刘淑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叶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这些著作的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内容。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此类著作国际出版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后发现,着力构建话语体系、提高本土化水平和加快数字化建设,是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出版与传播能力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出版与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做好这些成果的国际出版与传播,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大社”)国际出版中心相关数据,从国际出版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的国际出版与传播之路。

  一、人大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出版数据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完善。[1]与之相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的出版也蓬勃发展。在这方面,以人大社为首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术出版社,借助得天独厚的学者资源和所在大学的学科优势,出版成果尤为突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的国际出版与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大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的国际出版与传播始于2009年,以下从出版成果的类型、地域、主题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1.出版成果类型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2004年实施以来,众多学者参与其中,在经典著作编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与现实问题研究、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其中,学术研究图书和教材是国际出版的两大类型。从图书分类角度看,人大社2009——2018年输出版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在总量增加趋稳的基础上,国内出版的教材品种数和所占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0年间增长了30%左右。由于教材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外的翻译出版都将之视为学术图书。这一方面表明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在国外的受关注度稳步上升,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材具有一定学术水平。

  2.出版成果地域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奇迹”。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的关注度不断增高。从出版地域看,人大社2009——2018年输出版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遍布世界各大洲(见图1)。



图1 出版成果地域分析图

  值得关注的是,欧洲作为马克思主义发源地,翻译出版的数量最多,占比达40%以上;在亚洲,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研究院是翻译出版的主力军;拉丁美洲各国也陆续出现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组织和学术机构,翻译出版成果呈上升趋势;而非洲各国由于语言和教育程度的限制,此类图书的翻译出版还比较少,仍停留在介绍中国文化通俗读本的出版范畴。

  3.出版成果主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关注的领域进一步扩展,翻译出版图书也逐年增多。从研究主题看,人大社2009——2018年输出版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类:原著文本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中国化理论研究(见图2)。



图2 出版成果主题分析图

  原著文本研究方面,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等是第一批实现国际出版的研究著作。这部分图书占人大社2008——2009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图书版权输出品种数的50%以上。随着更多学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有分量、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层出不穷,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二、人大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出版与传播典型案例

  在国际推广过程中,人大社在图书策划、销售渠道、宣传推广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从图书策划入手,实施品牌战略

  选题策划是源头。人大社与优质合作伙伴共同策划,将一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相关的学术著作推向国际图书市场。比如,“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是与土耳其社会主义研究学会下属的学术出版机构——新生出版社(New Life Library Ltd.)共同策划,已出版土耳其语、英语、德语3个版本的60多种图书。[3]再比如,面对国际上对中国的质疑和误解,主动组织中国学者撰写关于中国国际责任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度研究的图书。2010年策划出版陈雨露教授著《人民币读本》,2011年策划出版金灿荣教授著《大国的责任》,引起国际社会和海外出版社的关注,前者已输出13个国家、12个语种,后者已输出17个国家和地区、16个语种。[4]此外,为及时向国际社会介绍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韩震教授担任总主编,以中英文首发,策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系列丛书》。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版权输出,该书俄文版由俄罗斯尚斯国际出版社出版,销量喜人并正在出版波斯语、土耳其语、韩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英语、尼泊尔语、阿拉伯语等版本。[5]

  2.从图书销售渠道入手,实施本土化策略

  图书销售渠道本土化是进入当地主流图书市场、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人大社近年来对本土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人大社本土化战略的出发点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出版大国为基点,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形成辐射效应。2015年,人大社依托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筹建以色列分社,成为我国在以色列设立的第一家出版社,计划出版“当代中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中国经典”三大系列丛书,已与以色列本国的出版社合作完成《中国之路》等10多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图书的出版、发行和宣传推广。二是共建出版中心。选取重点国家共建出版中心,是提高国际出版本土化水平的重要方式。2016年,人大社与罗马尼亚文化院分别于5月和8月在布加勒斯特和北京共同成立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2017年,中心策划出版了由罗马尼亚学者撰写的《下一个七年》。该书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出发,系统阐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先者。2016年10月,人大社与蒙古国立师范大学共建中国主题图书翻译出版中心。2017年4月,中心与蒙古国立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了朱永新的《中国新教育》《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等第一批图书并组织蒙古中小学校长来华接受新教育培训。[6]三是搭建出版交流平台。为落实建设人文合作新平台的倡导,人大社于2017年8月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目前成员已包括56个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310多家出版、学术机构。联盟以“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丝路文明”为宗旨,通过联合举办书展、开展出版合作、策划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等,增强国际出版和文化交流的覆盖面与认知度。[7]

  3.从活动策划着手,形式多样地助力图书宣传推广

  在国际出版与传播过程中,人大社组建专业国际出版团队,深入研究、密切关注目标国出版传播的特点以及图书的特点,通过加强各类媒体的宣传,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出版真正在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落地有声。第一,因势利导,利用所在国学者资源、展览、签约等活动,加强所在国的媒体宣传。如中黎建交45周年《百年牵手——中国和黎巴嫩的故事》中文版新书发布会暨首发式系列活动,黎巴嫩新闻部总司长和法兰萨银行高层参加。为此,黎通社、《穆斯泰巴尔报》等多家主流报纸和黎巴嫩银行联盟网等网络媒体都发布了新闻报道,得到广泛关注。第二,因人而异,联合专业媒体。人大社利用国外学术图书宣传推广渠道,整合目标国知名专业媒体和书评写作人资源,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表学术书评。如在韩国知名期刊《牧会》和《书与人生》上刊发本社出版图书的相关书评20多篇。其中,借朱永新获得2016年度全球哈罗德·麦格劳(Harold W.McGraw,Jr.)教育奖提名奖之机,邀请韩国前教育部部长撰写书评,在《牧会》上刊发,促进了该书韩文的销售。第三,以我为主,策划专项活动。在走出去项目得到主流媒体关注以后,人大社还有计划地综合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策划专项活动,形成长尾效应。如联合八重洲图书中心举行了译者推介《中国人的价值观》读者恳谈会。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邀请日本富士电视台对日文版《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抉择》进行追踪报道。通过这些宣传,《中国人的价值观》进入亚马逊日本中国类畅销图书第5名,《中国的未来》进入第32名,《中国人的价值观》登上《夕刊富士》六月份畅销书排行榜第4名。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出版与传播实施路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社会与中国联系日益紧密,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的国际出版要进一步着力构建话语体系、提高本土化水平和加快数字化建设,成为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重要媒介以及深化中国与世界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不断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1.着力构建话语体系,增强国际出版系统性和针对性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的国际出版,仍以国内著作翻译出版为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易于得到海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有很多著作因论题的专业性,其传播效果受到局限。因此,话语体系建设是目前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虽然话语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研究者不断提炼总结,但国内出版社也需要了解国际出版的优势,从选题策划、编辑出版角度,与研究者共同努力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8]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出版的基石。在国际出版过程中,一是要加强选题策划的系统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系统工程,其国际出版也是持续的过程。这就需要在现有原作翻译的基础上,一方面从学术体系出发,梳理选取出目前国内已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从国际社会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出发,对代表性成果进行主题归类,设计能够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不同主题的系列丛书,增强出版系统性。二是要增强编辑出版的针对性。国际社会既有区域文化的不同特性,也有专业与大众需求的差异。[9]故而目标区域和目标群体是决定国际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国内出版社通过多年来参加海外书展、与海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等,对各大洲主要国家的出版资源、受众特点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原作翻译中,编辑应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参与翻译过程,根据目标区域和目标群体的需求,对原作进行二次改造,增强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针对性。同时,更应着眼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热点问题,与国内外研究者、出版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主动策划能力和话题提炼表达能力,增强与国际社会交流的针对性和解疑释惑的发言权。

  2.提高本土化水平,增强国际传播有效性和影响力

  在增强国际出版系统性、针对性的基础上,提高本土化水平是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传播有效性和影响力的关键。本土化主要体现为翻译的本土化、渠道的本土化和营销宣传的本土化三个方面。翻译的本土化方面,要积极借助“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已获奖国外学者、作家、翻译家、出版家的资源,扩大朋友圈,建立翻译智库,在提高翻译精准性的同时,增强翻译的接受度。渠道的本土化方面,一是加强与跨国大型出版机构的出版合作,这既可以提高国际出版的专业性,也可以借助其自身的全球发行渠道,扩大出版成果传播的覆盖面。二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与各国主流出版机构和发行渠道的合作,增强在各国的出版和传播能力。三是加强与各国重要大学、主要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成立编辑出版中心,在共同做好策划的同时,借助其在本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出版的品牌影响,为渠道传播奠定基础。营销宣传的本土化方面,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图书的学术化推广。如结合国际社会热点,通过在国内外组织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在学术期刊、书评杂志上组织撰写评介文章等方式,加强作者与国际专业研究者的交流研讨,提高专业领域的国际关注度。尤其是对具有学术原创性的重要著作,更应集中力量做大其国际影响,使之与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海外中国学研究形成对话效应,进而发挥研究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通俗图书的大众营销。在这方面,人大社以及国内众多出版社,通过书展、开展本地媒体宣传等已有成功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

  3.加快数字化建设,增强国际出版融合发展能力

  数字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出版必然要走融合发展之路。相较于国内出版数字化建设,我国国际出版数字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越来越成熟的技术以及国际出版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内容提供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数字化建设既可以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少走弯路,也可以对标国际成熟渠道,较快对接。目前的数字出版形式主要有电子书、数据库和知识服务平台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数字化国际出版,也可以遵循现有模式逐步建设。首先,对标亚马逊、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技术标准,在加强纸本图书平台营销的同时,加大电子书制作与营销力度,打通直达终端读者的渠道。其次,梳理已出版成果并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际出版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围绕某个主题,在图书的基础上,逐步向期刊、音视频、图像等展开,不断丰富内容,逐步形成品牌化内容建设与营销模式。最后,构建知识服务平台。一方面在数据库建设基础上,加强数字内容深度加工,实现数字内容重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加强研究成果国际出版基础上,更应加强支撑研究成果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应用,为海外研究机构和研究者提供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由于数据库和知识服务平台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因此在坚持技术标准国际化、提高数字内容质量的同时,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扶持培育相关企业主体,精耕细作,久久为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乃至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提供新的技术动力和商业运营模式。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国际出版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需要在政府机构强有力的支持下,经过一代代中国学者和出版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尽管任重道远,仍需砥砺前行。

  注释:

  [1][思想中国]臧峰宇.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略与前瞻[EB/OL].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1292480921953855&wfr=spider&for=pc

  [2]丁俊萍,谭晓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情况的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6(9)

  [3]靳诺书记率团访问土耳其刘延东副总理为人大共建的土耳其首个“中国馆”揭牌[EB/OL].http://news.ruc.edu.cn/archives/167559

  [4]孟超.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出版走出去——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8(4)

  [5]朱妮.“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成立揭秘人大社的“走出去”之路[J].出版人,2017(9)

  [6]徐来.把更多中国学术佳作推介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出版中心主任刘叶华[J].全国新书目,2017(10)

  [7]崔玉英在“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致辞[EB/OL].http://www.scio.gov.cn/xwbjs/zygy/cyy/jh/Document/

  1561782/1561782.htm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6

  [9]钱风强,刘叶华.“十三五”时期我国图书走出去提质增效路径分析[J].中国出版,2017(1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